武夷茶德
茶有德,饮茶人有茶德。 对于武夷茶德,历代文人名士有精辟的论述。北宋范仲淹在《斗茶歌》中,就有精彩的描述。现摘录其中几段,他说,“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
2024-01-10武夷茶的制作机械
武夷茶叶的传统初精制加工,历史上都是手工操作,工具多为篾制品,如水筛、焙笼、团箕、焙筛、揉、青架、簸。还有炒茶铁锅,焙窑等。 40年代,驻在武夷山的福建省示范茶场从日本引进少量揉茶机,但未能得到推广。制作武夷茶一直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仍然使用竹篾制工具。1954年...
2024-01-10武夷水仙鲜叶采制
鲜叶原料好,内含物含量高,在各泡次就都有良好的表现,称其为耐泡。反之,制茶原料差,内含物少,泡次亦少,特别是在后泡次中香味低淡,徒然消失,谓之不耐泡。茶叶香味的耐泡性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饮价值和经济价值。由于鲜叶原料状况,气候状况,工艺得当与否等因素都会独立地对某一品...
2024-01-10禅月大师贯休与武夷茶
贯休(832-912),俗姓张,字德隐,婺州兰豁(今浙江兰溪)人,七岁出家,过目成诵,日诵《法华经》1000字,倒背如流。贯休又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唐景福(892)间,贯休云游杭州,吴越国君钱鏐慕名拜见,...
2024-01-10武夷茶的品饮--用水
煮茶选水,历来重视,名茶名水相得益彰,唐代陆羽在《茶经》的《五之煮》里提出了选水标准: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而山水则又是: “乳泉石池漫流者上”。自陆羽始开创评品天下水的习惯,有文人雅士,更有帝王将相,将品茶用水引入一个玄乎的境地,壶为茶没水为茶细,不足为取。...
2024-01-10武夷茶上茶应以右手端茶
在武夷茶中,武夷茶的茶文化之热情,使得武夷茶蓬勃发展。茶文化在我国是经典而有隆重的文化,它的历史可追述到几千年前。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不宜太烫,以免客人...
2024-01-10圆悟、大慧、道谦和武夷茶
茶和禅、茶和佛教素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仓颉造字比禅宗的出现固然要早,但 “荼”(即茶)字“人在禾木中”的构字法,正是对抽象而玄乎的“禅”作了最通俗易懂的解释——如同说图解字一般,在常人的眼里,一看到“禅”字,最先浮现在脑际便是一幅人在大树下或草木间打坐、静虑的画面。佛...
2024-01-10一杯武夷茶中苏醒的中国史
知茶而知史 了解武夷茶大概要于西周讲起—— 西周时期大兴分封制 而有武夷茶随“濮闽族”君长进献周武王的记载 元代人擅武力 几番争战后成为中国历代疆域面积最大的王朝 反差来了 统治者多嗜茶,且颇有品茶功夫 于是 武夷茶在元代正式成为国...
2024-01-10繁育和栽种武夷茶的选育名丛
武夷岩茶区的历代栽培专家、茶农,从武夷“菜茶”原始品种的有性群体中,经过反复单株选育,积累了名目繁多的优秀单丛。单株选择,分别采制,最后以成品茶质量是否优异为标准,经反复评比,对品质优异者,依据品质、形状、地点等不同特点命以“花名”。再从各种“花名”中评出“名丛...
2024-01-10繁育和栽种武夷茶的名茶选育
(一)品种名称 现代的武夷岩茶都以茶树品种命名,茶种茶名相得益彰。品种很多,茶名繁杂最为突出。为便于应用,除了极品岩茶外,其他都归为特殊茶名,使人顾名思义地识别等级的品质特征。 武夷岩茶分类、分档,几经变易。清雍正十二年(1734)崇安县令陆廷灿所作《续茶经》载有:...
2024-01-10区别武夷山上名岩产区和丹岩茶区茶叶
武夷山盛产武夷岩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茶叶品质的优越,因此茶区的分布在名岩或者丹岩的范围中,差别甚之为大。以下简单介绍武夷山上两区产地茶叶特征有何不同。产区的定义现行的《武夷岩茶国家标准》将武夷岩2798平方公里行政区域范围内种植的武夷岩茶良种(即岩茶原料)划分为两个...
2024-01-10武夷山老枞水仙茶叶
武夷山老枞水仙茶叶其树高大,枝干直立,树高最大者有3米、树冠5米、主干11厘米。叶有三种:叶大者发芽早,稍细长者发芽较迟,叶近圆者发芽最迟。叶最大最长11厘米、宽8厘米;一般的叶长10厘米,宽5厘米。叶面平滑,浓绿有油光,叶脉粗而隐,为8-12对,边缘锯齿较深。开花期早,花多,花朵大,...
2024-01-10武夷山茶园建设之茶园形式
唐宋至今,武夷山种植茶树大都利用高山斜坡地、岗陵缓冲地或平坦洲地。采用这些方式所开辟茶园的特点是面积较大,且连接成片,大多由专营茶叶者的各个朝代的官办茶场,民国的茶叶示范茶场和解放以来的国营茶场、集体茶场管理。此外,武夷茶区农户皆以植茶为家庭副业,茶叶栽培区域的...
2024-01-10武夷山斗茶·章岷·范仲淹
斗茶,虽不敢肯定源自武夷山,但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却是最为详尽和生动的茶诗。 武夷山斗茶经过近千年沿袭、演化,如今的形式多样了,场面扩大了,参与人数也增多了……有村级的、乡(镇)级的,大到海峡两岸茶博会斗茶赛。 2014年的海峡两岸茶博会斗茶赛,参...
2024-01-10武夷山茶叶品种
武夷岩茶品种繁多,有一千多种,分为大红袍、肉桂、水仙、奇种、名枞五个系列,其中大红袍最为出名,被称为武夷茶王,肉桂系列因香气持久高昂而著称,水仙系列冲泡后带有兰花香,茶汤橙黄。 一、武夷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代表,只有武夷山才有大红袍。大红袍的春茶在四...
2024-01-10武夷山茶农世家传人谈制茶经
喝茶,是我们家养成的一个习惯。每天晚上,一家人都会边看电视,边悠闲地品茶。以前,我们家喝的是安溪铁观音,可是最近爸爸、妈妈却改喝起了武夷岩茶,说是武夷岩茶养胃。 我曾多次问父母,武夷岩茶是怎么做成的?可是他们却说不出个所以然。于是,在我心里就留下了一个关于武夷岩茶...
2024-01-10武夷山茶园建设之面积
武夷茶园的面积,千余年来总的表现为递增态势,中间有几度停滞不前或倒退,则系战乱所造成。 唐宋时,武夷茶种植地多限于武夷山方圆120里之内以及少量较平坦的洲地。唐时约千余亩,宋时增至2000亩左右,植地多在谷中底层缓斜坡地,为梯段茶园、石座式茶园,面积较小。山内约1000余亩...
2024-01-10武夷山:碧水丹山 武夷茶香飘四海
武夷山的山水是如此之美,更饱含着文化的隽永气息。这座名山已入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武夷山的茶名气更响:这片郁郁葱葱的山川是中国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实甲天下”,其制作技艺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夷山的自然保护区也意义非常:保存了地球同纬...
2024-01-10武夷山斗茶古今谈
“斗茶”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地?目前还没有定说。但在北宋建州(今闽北大部)的武夷山、建安(今建瓯)已经有之。最能证明的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那首《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此系中国茶文化史上出名的诗篇,它把建州采茶的时节和情景、斗茶的目的、使用器具、上品的香气和...
2024-01-10武夷山金佛茶:悠悠佛茶香
名山雄秀,佛茶味醉。 游览武夷山四大乐事:“登天游、乘竹筏、赏茶艺、品佛(岩)茶。”游人们登上天游峰,远眺武夷风光尽收眼底;乘竹筏畅游九曲十八弯景色;观赏茶艺,武夷禅茶道馆是游人最为悠闲的去处。一杯金佛茶在手,淡淡天然味,悠悠佛茶香,从而得以品尝武夷岩茶真味。为此...
2024-01-10武夷岩茶功效
武夷岩茶按等级分为四大类,由好到差为:正岩茶、半岩茶、洲茶、外山茶。其中最好的是正岩茶,最差的为外山茶,正岩茶处于景区6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由于武夷山是自然与文化遗产,茶园不能使用农药、化肥,且在景区内要退茶还林,面积也越来越少,所以武夷茶的最珍品—-正岩茶越来越少了,...
2024-01-10《武夷通讯》抗战时期的珍贵茶报
《武夷通讯》是1942年问世的一份茶报,准确地说是一份腊纸油印的宣传品。然而,当我小心翼翼地翻阅着这份70多年前的油印小报时,心底里竟涌起难以名状的感动;因为在那些泛黄的纸页里,苍老的是无情岁月,流逝的是茶人往事,弥漫的是文脉茶香。所以,捧起抗战时期的《武夷通讯》...
2024-01-10武夷岩茶产地
许多人对武夷岩茶的产地范围有所迷惑,这里说明一下武夷岩茶原产地域范围:①武夷岩茶原产地域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武夷山行政区域。根据原料产区的不同划分为两个产区:武夷岩茶名岩产区和武夷岩茶丹岩产区。②武夷岩茶名岩产...
2024-01-10武夷岩茶简介
茶叶是武夷山的主要经济作物。武夷山茶叶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据《从“濮闽”向周武王贡茶谈起》一文,早在商周时,武夷茶[1]就随其“濮闽族”的君长,会盟伐纣时进献给周武王了。西汉时,武夷茶已初具盛名。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提到的“晚甘侯”是武夷...
2024-01-10武夷岩茶泡法
1、茶具在泡茶所使用的器具上紫砂和白瓷为好,其中以白瓷盖碗最为实用,价廉物美易清洗,容器大小以110CC左右最为理想,适合独饮或与二、三好友共品。2、择水如果天天用饮水机的水泡茶也是笔不小的开支哦,泡茶较勤的茶友可以选购一个净水系统(价格在1200/套左右,一天可以用家中的自来水...
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