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的采摘和制作
夜光下的茶叶采摘的讲究:每年春天,采摘新梢芽叶3-4叶,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露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都不能随意混淆。制作工艺: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
2024-01-10茶叶品质——香气的描述
香气的描述包括香气的类型、高低(浓淡)与持久性。其中香气的类型和高低一定要描述,持久性这项一般香气持久的就写明,不持久就省略。一般说来,不同的茶,香气的类型基本相似,但鲜叶嫩度不一,香气高低(浓淡)不一样,当鲜叶过度成熟,就会出现粗老...
2024-01-10“大红袍”主观口感评测
福建大红袍茶叶口感怎样?即答案为所谓“武夷岩韵”,这是武夷山特定地域环境所产生形成最核心的香、味品质特征。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
2024-01-10怎样泡红茶才有香醇的幸福口感?
红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有着消炎的作用,再经由实验发现,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使蛋白质质凝固沉淀,藉此抑制和消灭病原菌。 红茶,是全世界产量、消费量最高的茶类。高品质的红茶口感香醇,口感温润,暖胃、养颜、清毒是茶友至爱。但是,要冲泡一杯口感美味的红茶,都...
2024-01-10谈谈茶的香气
香气,是茶汤的主要部份。但是人的嗅觉细胞发育得不尽相同!这是经验上知道的,或许有更科学的根据!有些香气,某些人闻得出来,某些人就不觉得香!所以,如果讲到细微的香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闻得到的!但,嗅觉是可以训练的! 以前刚喝茶时,对于香气并不那么敏感,喝了一年之后,对...
2024-01-10茶香气评语
嫩香:柔和、新鲜幽雅的毫茶香。多用于原料幼嫩、采制精细的高档绿茶。清香:多毫的烘青型嫩茶特有的香气。多用于高档绿茶。板栗香:又称嫩栗香。似熟板栗的甜香。多见于制作中火功恰到好处的高档绿茶及个别品种茶。季节香:在某一特定时期生产的茶叶具有的特殊香气。如秋茶香。地域香...
2024-01-10拼配茶后期的香气转化比纯料茶快?
春茶陆续上市,想存纯料茶,但听说拼配茶香气转化更快? 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把这个问题分解一下: 1、香气转化是怎么回事? 2、什么条件影响香气转化? 3、拼配和纯料对转化快慢有无影响? 搞懂这几个问题,大致思路就清晰了。 1、香气转化是怎么回...
2024-01-10印象大红袍门票团购
如果想要了解土生土长的中国茶文化,那么来到福建省武夷山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大红袍,其产地位于武夷山风景区内,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最近,印象大红袍门票正在进行团购活动,让你更便宜地探索这份茶的奥秘,赶紧看看这篇文章,一探究竟吧!1.大红袍...
2024-01-10吕洞宾与大红袍
茶与菩萨挂上了钩,也免不了与道教攀个交情,释道两家,互不相亏,否则,龙虎山的徒众未免气馁。武夷山盘桓于福建、江西接壤的崇安县境内,相传昔有神人武夷君居此,故名。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奇岩,峰峦叠翠、怪石嶙峋。九曲溪蜿蜒十五里,萦绕山间,形成三弯九曲的胜景。五曲之...
2024-01-10如何饮用大红袍不上火
对于饮用大红袍是否会上火大家一直都有不同的观点,饮用大红袍上火的情况确实存在,体质因人而异,肝火旺盛的人喝大红袍后就会有上火的症状。大红袍本身是温性的,喝多了会上火,但这也要看个人体质来决定的。如虚寒体质的,喝传统型的大红袍最有利健胃,容易上火的人呢,喝清香型的大红...
2024-01-10大红袍的故事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武夷大红袍是中国名茶中的奇葩,是茶中之王,被誉为“国之瑰宝”。因此,关于大红袍的故事来厉也层出不穷。 故事一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所藏大红袍茶泡与他喝...
2024-01-10大红袍走俏市场
时下正是茶事季节,也是武夷山的茶企、茶农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候,而在竞争激烈的福州茶市中,一连几周,以大红袍为拳头产品的茶庄一家家涌现出来,大红袍在福州红起来了。武夷山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有“茶中状元”之称,更是岩茶中的王者。近期,随着大红袍母树祭祀活动的开展...
2024-01-10买大红袍时你要知道的
“大红袍”是目前很有争议的话题,涉及到武夷山岩茶很多方面,甚至涉及到中国茶学深层次问题。我不是业内人士,更不是专家,只是一个喝茶的,所以只能就我所知,试着简单介绍一下,但最后还是要以你自己亲修自证的为准。我的算是瞎侃。1,人们常说的大红袍是指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石壁上...
2024-01-10大红袍感官辨真伪
大红袍属于熟香茶,焙火相对较足,初闻时,有炭火茶及茶叶的自然干香,不应有其他杂味。而品饮大红袍要用95℃以上的开水冲泡,汤色应呈褐黄色,汤色透亮,入口有微苦而余味足,入口就能感到香甜的可能是仿冒品。目前市场上大红袍主要有两种仿冒手法,一种是以武夷岩茶周边产区的水仙等品...
2024-01-10印象大红袍
印象大红袍是福建省、南平等市倾力打造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一直以来,武夷山的山水风光让人们流连忘返。近年来,武夷山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着力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项目,不断提升旅游形象。武夷山大红袍作为“茶中之王”,早在唐宋时期就盛名远播,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在成为国家首批非物...
2024-01-10大红袍花椒
性味 辛、温,有小毒,麻. 成分 果含挥发油 (为柠檬烯、枯醇、香叶醇等)、淄醇,不饱和有机酸。 别名: 香椒、大花椒、青椒、青花椒、山椒、狗椒、 蜀椒、川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均有分布。山西省运城(风陵渡)中条山、河南省伏牛山、太行山栽培较为集中,鄢陵各处...
2024-01-10五大名枞品种——大红袍
学名:camellia.sinensis cv.dahongpao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天心岩九龙窠悬崖上,相传清代中期已有大红袍名。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内山(岩山)有较大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
2024-01-10干茶叶感官描述语
干茶形状描述语通用1、显毫 :茸毛含量特别多。同义词 茸毛显露 2、锋苗 :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3、身骨 :茶身轻重。 4、重实 :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5、轻飘 :身骨轻,茶在手中份量很轻。 6、匀整 :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比例适当...
2024-01-10干茶叶感官描述
干茶形状描述语通用1、显毫:茸毛含量特别多。同义词茸毛显露2、锋苗: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3、身骨:茶身轻重。4、重实: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5、轻飘:身骨轻,茶在手中份量很轻。6、匀整: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同义词匀齐;匀衬7、脱...
2024-01-10【百富茶业】百富教你描述茶、茶在嘴里的感受
喜欢喝茶的朋友,通过此文对茶有更深的了解。品出感觉,品出意境! 【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香气】: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2024-01-10普洱茶小青柑口感描述
小青柑的口感兼有新会柑的清醇果香,也有云南普洱的厚重甘香,冲泡十余泡后,仍有茶味。冲泡完之后,还可以放到煮水壶中煮泡着喝,滋味更加香醇爽滑。 普洱茶小青柑口感描述 1、口感独特,接受度高 这是一款口感被大众接受度极高的茶。小青柑柑皮的油性物质很重,带有...
2024-01-10普洱茶饮料产品工艺描述
普洱茶饮料产品工艺茶饮料是指以茶叶的萃取液、茶粉、浓缩液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饮料,具有茶叶的独特风味,含有天然茶多酚、咖啡碱等茶叶有效成分,兼有营养、保健功效,是清凉解渴的多功能饮料。普洱茶饮料产品工艺描述1、萃茶:先用温度为83±2℃的RO水在1号茶萃取罐内对茶叶进行烫洗...
2024-01-10怎样感受普洱茶口感
普洱茶或是冲泡好,最好不要煮着喝。这是由于普洱茶煮着喝,浓度很易于太高,会累及脾、胃。同时,也没那么容易操纵香气和味道。实际上这是相对于生茶而言,普洱茶的生茶却没法用煮茶法,那样会使生茶酿成“浆糊状”,其茶汤颜色浑浊,苦涩味更重,难于进口。描述优良茶经常使用的一...
2024-01-10口感清爽不油腻普洱茶五花肉
普洱茶本身就有消脂、去油腻的作用,和肉食一起烹煮借茶叶来中和油脂,既可以享受美味又可以保持身材。口感清爽,不油腻。这道菜和普通的红烧肉不同的是,基本上不用加酱油,因为普洱茶的汤色就是红的。避免加大量的葱姜以及其他味重的调料,否则会掩盖了普洱茶的醇香。食材:500g五花肉...
2024-01-10普洱茶口感如何?
黑茶中的儿茶素、茶黄素、茶氨酸和茶多糖,特别是占比较多的复杂类黄酮等都有着清除代谢产物的功能,因此黑茶的功效与效用有着抗氧化、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研究说明,茶黄素不但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消除剂和抗氧化剂,还对肉毒芽杆菌、肠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杆菌、蜡样芽孢...
2024-01-10普洱茶品质关键“品饮口感”
品饮口感是衡量普洱茶品质的关键指标。品饮口感可以包括这几个方面:入口亲和力(苦、涩还是香纯)、口中感受(让茶汤在口腔流动、仔细感觉,是否会有什么放大的缺陷,所指主要为苦、涩、粗)与吞咽感受(滑口还是会有阻滞感)。 1、入口亲和力:虽说好茶不怕苦,但要是太苦的话...
2024-01-10普洱茶口感:苦涩与甘甜
说到普洱茶的口感,想起了一句话:不苦不涩不为茶。因为苦和涩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古代称茶为:苦茶,苦本是茶的原味。普洱茶之苦,是因为其中含[咖啡碱],茶的[涩感]是因为含有[茶单宁]成分。 那普洱茶的甘和甜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的一句话,苦涩在口腔中化开后,...
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