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的价格
这个价格不一定的啊,要根据茶叶的质量、品牌、产地、制作工艺、下市场的行情等各方面的因素来判断。 乌龙茶作为我国特种名茶,经现代国内外科学研究证实,乌龙茶除了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署、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突出...
2024-01-10乌龙茶的鉴赏
乌龙茶(oolongtea),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汉族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
2024-01-10乌龙茶的贮藏
贮藏乌龙茶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的有关规定。禁止茶叶产品与化学合成物质接触,或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接触。 存放茶叶的仓库要求清洁、防潮、避光和无异味,并保持通风干燥。仓库应配备除湿机,提倡对乌龙茶进得低温、充氮或真空保存。周围环境...
2024-01-10乌龙茶品质规格
福建色种乌龙茶的品质规格级别外形内质 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特级紧结重实、匀整、青褐油润清锐持久橙黄清澈醇厚鲜实肥软黄亮、绿叶红镶边一级壮结匀整、尚翠润清纯温黄明亮尚醇爽尚匀整软亮、绿叶红镶边二级尚壮结、尚匀整、翠褐稍润 ...
2024-01-10乌龙茶的加工过程
采摘标准: 乌龙茶的采摘标准,叶梢比红、绿茶成熟。其采摘标准为:待茶树新梢长到3-5叶将要成熟,顶叶六七成开面时采下2-4叶,俗称"开面采"。所谓"开面采",又分为小开面、中开面和大开面,小开面为新梢顶部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1/2,中开面为新梢顶部第一叶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2/3;...
2024-01-10品饮乌龙茶的“三忌”
乌龙茶既具有绿茶的醇和甘突,又具有红茶的鲜强浓厚,同时还具有花茶的芬芳幽香。不同品种的乌龙茶冲泡后各有特色。铁观音茶冲泡后,香气高雅如兰花,滋味浓厚而微带蜂蜜的甜香,且十分耐泡,有"七泡有余香"美誉。武夷岩茶冲泡后则香气浓郁青长,滋味醇厚回甘,茶水橙黄清澈,其他乌龙茶...
2024-01-10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技术的商榷
王振忠(长泰县农业局 363900) 《福建茶叶》2000年第1期刊登黄艺辉先生“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技术”一文,此类科普读物对普及乌龙茶初制工艺作用很大,深受茶农欢迎,但文中多处工艺技术值得商榷。笔者多年在长泰、诏安、安溪参与乌龙茶初制,现就实践经验提出几点看法,与黄艺辉先生(下称...
2024-01-10冬日,多感知乌龙茶的暖香吧!
乌龙茶的保健功能早已为人熟知,冬天喝乌龙茶有很多好处。1、减肥。冬天是一个易发胖的季节,饭前饭后喝一杯乌龙茶可促进脂肪分解,防止因脂肪摄取过多而引发的肥胖。2、美容护肤。想必在冬天大家都不会喜欢把冰冷的面膜敷在脸上。比较懒的女生如果又想美容又不想动手的话,可以尝试每...
2024-01-10如何把乌龙茶喝“到位”?
乌龙茶也称青茶,是介于绿茶(不发酵)和红茶(完全发酵)之间的一类半发酵茶叶。因 此,它具有绿茶清香的气味和红茶甘甜的口感,并且巧妙地抑制了红茶之涩和绿茶之苦。乌龙茶制茶的工艺大致步骤可分为:晒青、晾青、摇青、揉捻、干燥和拣梗。泡好一壶乌龙茶的必要条件如下:一、好茶好水好茶...
2024-01-10香型判别闽南乌龙茶
闽南乌龙茶品种繁多,制茶技艺精细,不过,从香型上《第一茶叶网》做了如下归纳,以便读者判别: ①椰香型、馥香型:如铁观音、佛手、本山等。 ②清香型:黄金桂、奇兰类、白牡丹、水仙等。 ③淡香型:大红、某些奇种。 ④青香型:毛蟹、茶葱等。 ⑤辛香型:梅占、皱面吉、肉桂等...
2024-01-10长饮乌龙茶呵护美丽容颜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杀青、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
2024-01-10喝乌龙茶消脂肪
乌龙茶之所以流行,完全是因为它溶解脂肪的减肥效果,这种说法也确实有科学的根据。据福建省九州韵茶叶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品茶师汪先生介绍,这是因为茶叶中的主成分--单宁酸,与脂肪的代谢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实验结果也证实,乌龙茶的确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减...
2024-01-10乌龙茶香味综合品质审评
依上述“三香五味”的方法,我们对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做出了较详见的辨析,但对此仍然未完全完成香味的审评工作,还必须进一步深入考察香味的综合品质表现,这就是茶汤香味的耐泡性和均衡性。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茶汤香味的实际品质状况。 耐泡性 评审...
2024-01-10给乌龙茶加“护身符”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是一项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民族经济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是国家名优特产品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制度。 在国外,原产地命名和地理标志制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在欧盟,原产地命名制度比较成熟和发达,已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原产地命名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原产...
2024-01-10乌龙茶品质特性
1. 外观:武夷乌龙茶以条索紧结而绉,茶叶肥嫩稍长,色呈暗绿而带有青蛙皮色泽者可矣,不甚注重外观。安溪铁观音茶,茶身则须团卷紧结如螺肉状,色稍黄褐为佳。台湾乌龙茶对外观较为注重,特级之「膨风茶」系采一心一叶,且以白毫肥大叶部呈红黄相间,颜色鲜艳者为上,条索之有无则根本...
2024-01-10青心乌龙茶来源
青心乌龙茶外形内质兼优,半球形,墨绿油润,香气清雅,汤色绿黄,滋味清醇甘甜,是不错的茶品。而且,常喝青心乌龙茶对身体还有诸多益处。那么,关于青心乌龙茶的来源你了解吗?下面就一起来了解看看。 青心乌龙茶来源 经大陆台湾学者多次考察认证,建瓯市的百年乌龙确是...
2024-01-10乌龙茶“四兄弟”鉴别记
乌龙茶“四兄弟”鉴别记——教你如何鉴别铁观音、毛蟹、本山、黄金桂说到福建,说到安溪,反映在茶人脑海中的一定非安溪铁观音莫属,铁观音以其淡雅的兰香早已名声在外。而在其故乡福建闽南地区,还有很多乌龙茶品种,如毛蟹、本山和黄金桂等,它们全部是国家级的优良茶品,也同属闽南...
2024-01-10乌龙茶F4,了解一下
青茶,也叫做乌龙茶。制好的乌龙茶叶色泽乌黑,在水的冲泡下,似曲似卷,其形似龙。 冲泡乌龙茶 乌龙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 乌龙茶属于发酵茶,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烘焙等工序后制出,品质优异...
2024-01-10饮乌龙茶可延缓衰老
据报道﹐美国农业部人类营养学研究所﹑台湾静宜大学以及日本德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最近通过实验证实﹕长期饮用乌龙茶具有延缓衰老的功能。乌龙茶的这一功效在世界上首次通过实验获得了证实。 研究人员在白鼠身上进行了试验﹕将出生6个月﹑先天短命的白鼠分为三组﹐每组雌雄各15只。...
2024-01-10青心乌龙茶形态特征
青心乌龙茶叶肉稍厚,质柔软,富弹性,香味甘醇、幽雅,呈桂花香、茉莉香,是品质优异的品种。青心乌龙茶不仅品质优异,还是营养价值不错的茶品,具有抗衰老、降脂减肥、提神消疲等功效。那么,青心乌龙茶形态特征是什么样的呢?下面一起来了解看看。 青心乌龙茶形态特征 ...
2024-01-10乌龙茶采制技术
乌龙茶采制技术 采摘标准: 乌龙茶的采摘标准,叶梢要比红、绿茶成熟。其采摘标准为:待茶树新梢长到3-5叶将要成熟,顶叶六七成开面时采下2-4叶,俗称"开面采"。所谓"开面采",又分为小开面、中开面和大开面,小开面为新梢顶部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1/2,中开面为新梢顶部第一叶面...
2024-01-10乌龙茶熏鸡
材料:土鸡腿 1只 、糖 1/2杯 、米 2/3杯 、乌龙茶汤 1杯 、乌龙茶叶(干) 2/3杯 、太白粉水 1大匙 、葱 2支 、姜 1块 、、酒 2大匙 、盐 1大匙作法:(1)锅中烧开水,放入调味料及鸡腿,小火焖煮5分钟。(2)煮面锅底铺一片锡箔纸,撒上糖、米、茶叶,开中小火加热并将网子置放锅内,鸡腿置于其...
2024-01-10乌龙茶:栽培技术全解
乌龙茶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种茶叶,每种茶的种植技术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种茶生长的习性都有差别,针对乌龙茶,我们向大家介绍有关他的栽培技术。一、茶园土壤管理技术1、土壤耕作的技术措施及有效作用无公害茶园更重视中耕和深耕。中耕通常在春茶前进行,每年1次,深度10~15cm,中耕后...
2024-01-10痰湿内阻多喝乌龙茶
感觉痰湿,腕胁作胀,神疲乏力时,可采用化痰利湿的饮食进行调养。宜食乌龙茶、陈皮、山楂、茯苓、荷叶等食物及药食两用之品,忌食生冷、油腻及过于滋补的食物。1.荷叶橘皮饮 鲜荷叶20克,橘皮15克,蒲黄粉10克。将鲜荷叶、橘皮分别拣去杂质,洗净,鲜荷叶撕碎后与橘皮同入砂锅,加适量水,...
2024-01-10乌龙茶制作工艺技术
乌龙茶具有天然花果香香气和特殊的香韵,与其当地的茶树品种、加工工艺、生态条件等因素关系密切。从工艺角度看,制工精细,尤其是特有的做青技术,有效控制青叶的酶性氧化,而后通过炒青适时制止了酶性氧化,促使青叶以非酶性氧化状态进入了造型和干燥,是形成其独特的品质风格的重要因...
2024-01-10饮乌龙茶治痰湿
感觉痰湿,腕胁作胀,神疲乏力时,可采用化痰利湿的饮食进行调养。宜食乌龙茶、陈皮、山楂、茯苓、荷叶等食物及药食两用之品,忌食生冷、油腻及过于滋补的食物。1.荷叶橘皮饮 鲜荷叶20克,橘皮15克,蒲黄粉10克。将鲜荷叶、橘皮分别拣去杂质,洗净,鲜荷叶撕碎后与橘皮同入砂锅,加适量水,...
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