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茶道

茶叶知识

(一).茶自十六世纪传入欧洲。起出荷兰人从澳门购茶,寄往爪 哇,然后运回荷兰,视为助消化的特殊饮料。十七世纪初叶,才渐渐输入西班牙、葡萄牙、法国、 俄罗斯和英国。
  (二).欧洲若干国家,虽然了解茶能助消、话提精神,而却未造 成重视欧洲若干国家,虽然了解茶能助消、话提精神,而却未造成重 视的气候,惟独英国后来居上,奇迹的掀起饮茶风尚。当十六世纪 时,英国还是喝咖啡的国家,自从茶叶输入后,发现有胜过咖啡的特 点,朝野交相提倡,于是逐渐养成饮茶的社会习惯。 
  (三).英王查理二世的皇后─格德琳,从葡萄牙将饮茶的高尚习 惯带入宫廷以后,更由尊敬与新奇,而鼓舞起贵族圈内的重视饮茶, 但因为茶叶当时很贵,受限于购买力,只停滞于上流社会。
  (四).到了十九世纪,因交通与技术的长足进步,茶叶从各方面 运入英国,茶价遂猛跌。于是茶便完全夺取咖啡的地位,成为英国的 大众化饮料。  
  (五).英国的开放性茶道,一延几个世纪。据说:这是1840 年,一位贝德佛公爵夫人最早所立下来的『不成文规矩』,目的在「 缓和她每天下午四点钟时,便感到虚弱和疲惫,须歇下来喝茶,始能 振作」。想不到从此之后,这个人的规矩,竟会不胫而走,逐渐扩展 至全国每一个角落,蔚为普遍风气。
  (六).英国民族的性格特征,是保守、沉默、严肃,所以饮茶才 能成为牢不可破的传统习俗,因此无论环境如何困难,他们各阶层国 民每日的『上午茶』(上午十点半)与『下午茶』(下午茶),总是 免不了。由于数代过惯这种规律的生活,也就特别郑重其事,把两次 饮茶视为工作过程中的精神调剂。
  
  评论

  中国之茶道精华是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境界,与日本、英国之 茶道大不相同,分述如下:
  1.中国茶道: 
  A.茶─科学的
  a.茶叶:品种众多、制作特色各自不同,可因应各种口味需求 之人们;在制茶领域中不断改良创新,制茶机器应运而生,符合时代 需要,省时、省力、卫生、美观。  
  b.茶具:精致化之陶瓷艺术,在造型符合实用、美观外,更注 意其烧制过程中之变化,均要巧妙掌握其物理特性、化学原理,以制 作出完美的艺术品。  
  c.功效:较注重〞意识型态〞方面,如〔提神醒脑〕、〔消除 疲劳〕、〔增强耐力〕等,至于〞临床疗效〞方面则仅为参考。   
  B.道─哲学的思想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既可评论时事,亦 可旁及万物;在思想的领域中,从〞实有〞到〞万无〞,从盘古到现 今,任由驰骋。尤其是与各阶层的人士结合所产生之思想与行为如下:   
a.一般百姓:茶已融入生活中,饮茶时表现出一种悠悠然自得 其乐的样子,纵使置身于酒楼饭馆中,亦可与周遭事物融合,闹中取 静。  
  b.文人雅士:从许多诗词中可看出,各类文人雅士之聚会场所 ,总少不了茶与酒,因而藉酒助兴或感伤世事,再者以茶解讽或舒解 心中郁气,并随时与山水天地融合,进而吟咏出许多意境优雅的诗词。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见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斤。
  开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非垒,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
  四碗发冷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c.宗教:茶与佛教、道教一触即密不可分,在其潜修心性过程 中,藉饮茶时之恬淡心境,去做〞出世〞和〞入世〞的冥思与探讨, 其中以〞禅宗〞最为重视『茶道』,甚至将『茶道』当成参禅时必修 的一门功课,所谓「用茶破睡」以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2.日本茶道:
  A.茶─大多以蒸青绿茶(煎茶)为主,近年来也饮用乌龙茶。 民间普遍用泡茶法,最不良的习惯就是喝冷茶,与中国所称忌喝冷茶 及隔夜茶有所出入。
  
  B.道─以日本之茶道基础来说,一大篇的繁文褥节和不断重覆 的规定动作,再加上宾主间严肃拘谨的心态与宁静萧瑟的气氛,最不 敢恭维的是一问一答的对话,将整个过程〔礼仪〕化,如同天皇召见 一般,这样的茶道简直是作茧自缚。

  3.英国茶道:
  A.茶─大多以加味或拌花的茶叶为主。  
  B.道─英国这种开放性茶道,可喜的是有饮茶的新生命、新传 统作基础,普遍又活跃;但唯一觉得美中不足的是只知『为饮茶而饮 茶』而已,对中国之茶道而言,还只能在门外徘徊,未能登堂入室。

  后记
  一.茶的发现与利用
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是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神农本草> 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是上古先民 的代表人物,距今约有五千年了。茶叶,有文字的记载也有三千年以 上,首见周公旦<尔雅.释木篇>:『檟,苦茶。』檟─是茶叶的古 名。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 ..丹漆茶秘.....皆纳贡之。』足以说明在公元前1066年 时,茶叶便作为『贡品』。王褒的一纸<僮约>(公元前59年签订 之工作契约)中,有『烹茶尽具』与『武阳买茶』的记载,描述出当 时社会中以茶为饮料,且有商品交易之行为。
  茶神─陆羽
陆羽(公元728~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唐 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省天门县)。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 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上 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浙江湖州苕溪,着作<茶经>, 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

以上是 英国的茶道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43703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