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2024-01-10小论茶道
茶道是以艺术品茶招待宾客的一整套礼节或仪式。 茶道原本指“茶之道”,是处于茶技术杰艺术之上的茶文化中的核心,是茶文化的上层领域,是茶文化的目的。但茶道绵延至今,尤其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今天的茶道已成为在主张以茶修德的前提下,讲究泡茶方式、品茶艺术的代名词和以茶待客的...
2024-01-10茶道之源
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可以嗅到茶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各兄弟民族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有别,生活习惯也会有差异,就是同一民族也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现象。但是在饮茶、嗜茶方面却有共同的爱好,无论茶的饮用方法有什么不同,都是中华民族...
2024-01-10茶道之二
茶自古以来就与道有缘。 一杯清茗在手,悠然啜之,清心宁神,可达到一种仿佛得道的境界,益知人生如白马过隙,而闲情逸致,实在是上天难得的恩赐。知堂老人谈茶有一番名言,非“前世出家今在家”的智堂老人谈茶有一番名言,非“前世出家今在家”的智...
2024-01-10品、茶道
古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生活在现今社会的人们,工作繁忙,很少有古人的闲情逸致,然而,品茶也并非全不可能,有人能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消除疲劳,...
2024-01-10巴蜀茶道
⊙雷康/文 茶中品川江神韵 馆里看古蜀民风 以茶和饮茶、品茶为宗旨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系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是茶的故乡,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
2024-01-10说茶道韵
韵,古字作“?”,指声音。《说文解字》:“韵,和也。从音,员(匀)声”;《玉篇》:“声音和曰韵”。员即圆字的简写,圆浑之圆:匀为韵之简写,调匀之韵。韵为圆浑和谐的意思。 韵从声音一扩大,就有了“神韵”、“气韵”、风韵、家韵、韵宇,等等。除韵宇指人的器量胸怀,家...
2024-01-10樱式茶道
茶道,即品茶之道,是日本人接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礼仪,也是日本的一种古典艺术。日本人通过品茶,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以加深感情。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喝茶品茗,除了因为它有交流的作用,还因为它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严格程序和规则,包括对点茶、献茶、接茶、品茶、奉还,以及茶具的选择与欣...
2024-01-10感悟茶道
生长在云南的我们,不知不觉的练就了一双洞幽查微的双耳,接着又练就了一双洞幽察微的眼睛与嘴巴与双手,然后就是从事了必须洞幽察微的茶叶事业。 有了感觉,就萌发了对茶的的感情,有了感情便时常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冲动。做茶是件耗精费神的事,可爱茶者总是“乐此不疲”,茶青...
2024-01-10世俗茶道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清汤,杂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熏得几分人间烟火,焉能不带烟火气。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
2024-01-10龙虎茶道
道家崇尚。而道家的“自然”之“道”,一开始便渗透在茶文化启蒙的精神之中,它的虚静恬淡的自然观与茶之本性非常和谐,茶道也就成为“自然之道”的组成部分。茶生长于明山秀水之间,与青山为伴,以明月、清风、云雾为侣,是沐浴甘露之芳泽、吸纳天地之...
2024-01-10茶道小议
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 、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 ,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
2024-01-10雅趣茶道
雅趣茶道,源远流长,集中华千年茶艺之精粹,承华夏百代品茗之真谛,情趣高雅,求和求真。“雅趣”重礼仪,讲雅静,倡内省,寄情山水,融情茶汤,于茶香,茶色,茶叶之中,升华人格,陶冶情操,荡涤心灵,调和阴阳。 月只一轮,映像各异,茶道如月,人心似江,世人悟性有别,慧根各异,...
2024-01-10交友茶道
泡一杯好茶可能是不少人的习惯,但原来我们平时看似漫不经心的茶叶选择,正隐藏着一些深层的心理表现。个人对茶叶之选择,可探讨你最讨厌和哪类人相处。现在请你在下列不同种类的茶叶中,挑选你最喜欢的味道。 中国茶: 选中国茶,便如普洱、香片的...
2024-01-10茶道风韵
一、茶道——泡茶-传统式泡法1、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2、冲泡步骤::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
2024-01-10茶道漫谈
重温我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每一页都散发着沁人的茶香。作为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地理环境有别,历史文化有异,造成不同民族之间生活习惯多有不同。即使在同一民族也中,“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现象也在情理之中。但是,饮茶、嗜茶,却是中华儿女发自内心的喜好,是炎黄子...
2024-01-10茶道浅谈
茶道是好东西,按照茶道的要求来饮茶,对我们的身心健康绝对是好处多多的。但是我们老百姓平时并没有多少可能按照茶道在规则来饮茶。我们平时饮茶时可以注意以下这几个方面,列举如下,试做为我们的凡人茶道: 1.水与茶的比例。直接的反应就是茶的浓淡。浓淡要合适才好,使我们能够品赏...
2024-01-10茶道总结
中国茶道成于唐,继于宋,盛于明。 中国茶道形成于八世中叶的中唐时期,陆羽为中国茶道的奠基人和煎茶道的创始人。煎茶道的代表人物有陆羽、常伯熊、皎然、卢仝、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齐已等。唐代茶人对茶道的主要贡献在于完善了煎茶茶艺,确立了饮茶修道的思想。煎茶道鼎盛于...
2024-01-10茶道概述
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归结为茶趣、茶德、茶禅。茶趣即饮茶乐趣,包括物质乐趣和精神乐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相聚品饮,雅俗共赏。茶趣有雅俗之分,无高下之别。茶德即茶之功德。陆羽同代人刘贞亮提出的茶十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驱腥气,以茶防病气,以茶...
2024-01-10茶道和人道
有人说,中国人性格象茶,总是清醒、理智的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中共同进步。这话颇有些道理。 表面看,中国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与价值取向不尽相同。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灯孤寂,要在明心见性;道家茗饮寻求空灵...
2024-01-10宋明点茶道
点茶法约始于唐末,从五代到北宋,越来越盛行。十一世纪中叶,蔡襄著《茶录》二篇,上篇论茶,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①盏、点茶,下篇论茶器、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蔡襄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同...
2024-01-10茶道与花道
道是日本模仿式创造之一。据说起源于余杭心禅僧们的宗教仪式。僧人们集合在菩提达摩的像前举行神秘的圣餐仪式时,轮流喝一个碗里的茶水,正是这个禅宗仪式终于在15世纪发展成日本的茶道。 其实产于中国南方的茶树很早即载于中国医学和植物学方面的书藉中,到了四五世纪已成为长江...
2024-01-10凡人的茶道
茶道是好东西,按照茶道的要求来饮茶,对我们的身心健康绝对是好处多多的。但是我们老百姓平时并没有多少可能按照茶道在规则来饮茶。我们平时饮茶时可以注意以下这几个方面,列举如下,试做为我们的“凡人茶道”:1.水与茶的比例。直接的反应就是茶的浓...
2024-01-10茶道与商道
他们缺的是“道”,把企业做到家,但道行尚浅,茶则是他们精神修炼的门径。 一直以来,茶似乎只是文人的点缀。 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商界巨头、各色商贾都特别看重喝茶——喝罢还不算,还得接着谈,清谈。尤其在日韩,茶风甚盛。 不管是起源于印度还是中国,茶叶都不过是大自然中树叶...
2024-01-10诗思与茶道
饮茶,在中国是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事。民谚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不仅是解渴治病的优良饮料,更是待客的传统礼品。在我国南方农村,即使生活很困难的人家,客人上门也一定先敬茶。尽管是自己采制的粗茶,又是泡沏在粗笨的大瓦壶里,但主人从容端出来一片恭敬和赤诚,...
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