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小种红茶与工夫红茶

茶叶知识

众所周知,“正山小种”如今已是公认的红茶鼻主,历史300多年,但我确定的是100年前绝非此名,至少无文字记载。

“小种”和“工夫”这两个词,最早出现在1717年崇县令陆廷灿的《续茶经》:“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之上又有小种,则以树名为名,每株不过数两。”但遗憾的是其文中始终没有出现“红茶”的单词。

此处先不论当初的岩茶和后来出现的红茶究竟是怎么样的血缘关系,我只能理解为:《续茶经》里的工夫茶是指拼配茶,小种茶是指单株茶。

现在我们所指的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的区别应该更接近于名茶和大宗茶的划分,又如级外茶和级内茶。那么也就是说工夫红茶是有国标的精制茶,一般都是大茶区拼配成堆的号茶,大家能听说到的滇红、祁红、宁红、越红、宜红、川红等等都是一个省做一个红茶,一个省用一套标准;而小种红茶是小茶区,有时是指一个市区甚至就一个县的范围,指单一树种经特色工艺加工而成的小品种红茶,有点“纯料”的意思,其区域范围比“山场”“山头”大但比工夫红茶的范围要小许多,如安吉红、正山小种、九曲红梅等等在区域、品种和工艺上都更具小范围特色,因此也有人把小种红茶理解为红茶里的名茶。

现在市场上很多的新兴红茶用企业品牌、企业标准,而品质、工艺上又毫无特色,一定要归类,那真对不起,我只有说是工夫红茶的毛茶了。当然这里面依然还有个有性与无性、内销与出口的诸多讲究,但并非关键,此处不再赘述。

最近我听到一种网络上流传的说法,说“英伦茶文化”里贵族喝绿茶叫“下午茶”,工人喝红茶叫“黄昏茶”,我只能绅士般地“微笑呵呵”了。多少了解点茶叶加工和茶叶审评的知识,也许大家也不难发现,其实最早出口到欧洲的中国茶是乌龙茶,也可以理解成“轻发酵红茶”,后来随着量化生产工艺需要以及欧洲人对茶汤口感和饮茶方式的选择,发酵程度不断加强最终成就了如今全球销量最大的茶类红茶。

以上是 细说小种红茶与工夫红茶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39519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