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与花道

茶叶知识
  道是日本模仿式创造之一。据说起源于余杭心禅僧们的宗教仪式。僧人们集合在菩提达摩的像前举行神秘的圣餐仪式时,轮流喝一个碗里的茶水,正是这个禅宗仪式终于在15世纪发展成日本的茶道。

  其实产于中国南方的茶树很早即载于中国医学和植物学方面的书藉中,到了四五世纪已成为长江流域住民喜爱的饮料。

  到了唐朝,茶终于从粗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达到最终的理想境界。陆羽在他的《茶经》中除了论述茶的制作、饮具等外还提及了饮茶的一般方法的粗俗。宋代以后,茶的理想开始改变,不再作为一种诗意的消遣,而成为一种自我方式的实现。但随着13世纪的到来,蒙古族夺取了中国,宋文化的成果被大量毁坏,饮茶的文化自然不能幸免。

  虽然,15世纪中叶,明朝企图复兴中国,却又很快陷入内乱,到了17世纪,中国又再度沦于满洲的统治之下,使得饮茶的仪式和理想没有真正有系统地保留下来。而日本,在1281年成功抵抗了忽必烈的侵略后(元朝第三次远征在渡海遇飓风无一人生还,之后便停止派军攻打日本),茶道则成功地延读下来,成为生活艺术的宗教和一种神圣的仪式。日本茶道在发展形成之后,就渐渐开始寻求茶道之理想了。最终,归结于道教禅宗的宗教理想。“茶道的整个理想即是从生活的细小的事情中悟出伟大的禅的概念的产物,道教奠定了这种审美理想的基础,禅宗则使之付诸现实。”

  日本茶道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是“花”,花的插放以及观赏被称之为“花道”,是在茶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近至于神圣。日本的光明皇后在诗歌中写道:花木本佛体,枝叶如手臂;劝君莫摘采,敬花如敬神。

  不能想像捧着一大束花的奄奄一息的尸体去献给自己的情人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一种纯西方式的近乎残忍的挥霍。因为爱,导致拥有它的想法产生,最终以夺取它的生命来实现这一想法。

  当这段生命短暂延续之后,便毫不留情地丢弃了。只有在东方,人们才真正懂得如何中去欣赏花。陶渊明可以和野菊谈心,林和靖可以以梅为妻,据说周藏叔眠于船中,梦便和莲融于一体,甚至,我还能想起金庸书中以茶花为生命一部分的段誉。牡丹的高贵,海棠的妩媚,兰的幽静.....

  不过真正完成茶道仪式的还是人,是那种把艺术看作生命力的人,也只有和美一起生活的人才能获得美国。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的“始终茶仪式”则是一个悲壮的极点。

  丰臣秀吉(1536-1598,日本安士桃山时代著名武将,早年任田信长部将,称羽柴秀吉,信长叛乱被杀后权势日重,于1590年统一日本,天皇赐姓丰臣。)与千利休有着不同寻常的友谊,不过,最终他还是赐于利休自杀。

  “伟大的茶人的临终,就像他们的一生,充满了美的极致。”

  干利休在自杀这一天邀请了他的几个主要的弟子举行临终茶仪式。客人们满怀悲伤地在约定的时刻集合在门廊里。然而庭院的甬道依旧如往日一般平静,还有几片落叶。这时从茶室里飘出一丝香气,邀请客人们进入。茶室的壁龛里挂着一幅论及万物皆空的绝美的字。火钵上沸着的壶水发现响声,仿似秋蝉在悲吟逝去之夏。不久,利休也进入茶室,一一为客人进茶。客人们默默顺次啜饮,直至主人。根据惯列,由一位至宾提出参观茶器的请求。利休便把各利器皿连同挂轴摆了出来,并将它们一一赠完,只留下一个茶碗。“被不幸的人的嘴唇玷污了的茶碗不应再让别人使用。”利休说着打碎了茶碗。

  仪式结束之后,客人们泪流满面作了最后的诀别,便一一离去。只有一个最亲密的弟子被挽留下来作为临终的见证人。千利休换上一直深藏的洁白无暇的赴死时穿的长袍,并将茶仪服装仔细叠好一,取出了闪着寒光的短剑,他静静望着,吟咏了他的绝唱:“人生七十,力围希咄;吾主宝剑,祖佛共杀。”

  也许这是一个樱花漫天飞舞的季节。

以上是 茶道与花道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436970.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