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一样时期小种红茶和武夷茶的名称变迁

一杯好茶

  1.“武夷茶”的含义便有几种:

  正山小种,又称拉普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红茶(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生产的名茶,亦称红茶鼻祖,茶叶是用松针和松柴熏制而成的,有着非常浓烈可口的香味。甘温的红茶刚好能够滋养人的身体的阳气,可以加强人的身体的御寒能力,生热暖胃作用颇佳。如果再添加一些蜂蜜、生姜、牛奶等则驱寒作用更好,还能补给各类人的身体所需的一些营养。


  (1)武夷山所产的茶:是武夷山所产的乌龙茶(其中含武夷岩茶),红茶和其他茶的总称。


  (2)武夷红茶:17世纪正山小种红茶传到海外,因产之武夷山故称其为BOHEA TEA(武夷茶),专指武夷红茶。


  (3)中国红茶的总称:在18世纪之前,我国尚无其他红茶出现,因而武夷山所产红茶(含正山小种红茶),福建省其他地方仿制的红茶都称武夷红茶,另外也成为中国红茶的总称。因为“武夷茶”的含义较多,因此它比较容易和武夷岩茶、武夷红茶、武夷绿茶的含义混淆。事实上在外销茶中武夷茶在17世纪指的是正山小种红茶,18世纪主要指的是武夷红茶(含正山小种红茶),也兼有指武夷岩茶。


  2.“正山小种”:最早当地人称乌茶后称小种红茶,17世纪末国外因之产自福建武夷山,称其为BOHEA TEA(武夷茶)。


  1853年福州港开埠后,正山小种均从福州港外销。为不同于19世纪60年代出现的闽东工夫红茶,国外按福州地方口音称正山小种为Lapsang Sonchong,意即松材烟熏小种,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称该名词出现于1878年。因正山所涵盖的范围除桐木村以外还包含周边的江西铅山县的石陇乡、邵武的观音坑、光泽的干坑、司前、建阳的坳头,范围达600平方公里。那么本文研究的是产自武夷山星村镇桐木村的正山小种。另外为了不同其他正山地区所产的红茶,特冠以“武夷正山小种红茶”。


  3.“小种茶”:有指红茶,也有指武夷岩茶中品类茶。17世纪时指的是正山小种红茶。


  4. “白毫茶”:有的指白茶,有的指红茶,在17世纪及18世纪初时指武夷红茶中的一个品类。


  5.“工夫茶”:在17世纪初出现的工夫茶指的是武夷红茶的一个品类。与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工夫红茶不一样。


  有关史料中出现的“红茶”、“红茶数量”,依据正山小种红茶在各个时期的扩散和发展,把17世纪在史料中出现的外销的红茶都认定为正山小种红茶,(因为在17世纪除正山小种红茶外,尚未出现过其他任何一种红茶。)红茶的数量都认定为正山小种红茶数量。在18世纪外销的红茶,包含本省其他地区仿制的红茶都认定为“武夷红茶”含正山小种红茶(因为在18世纪我国除福建外尚未出现外销的红茶)。红茶的数量都记为武夷红茶的数量。19世纪外销的红茶比较复杂,各产茶省外销的红茶都有自己的品牌。19世纪中后期闽东工夫红茶出现,武夷红茶都不能代表福建的红茶了。自此武夷红茶均指产于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之因此能成为一代名茶,绝不是偶然的,是由它自身的优异品质和特殊的环境造就的。在基本弄清正山小种起源的时长和传播的途径后,本站还专门就正山小种产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进行了调研,对它的特殊制造工艺、冲泡技术进行了介绍,还首次组织了对它的品质化学特征进行分析,使大家对它的成长环境和内在优异品质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知道。

以上是 历史不一样时期小种红茶和武夷茶的名称变迁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37110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