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加工

美女品茶 (一)云南有机茶类的定义
1、云南有机绿茶:以采自颁证的云南有机茶园的鲜叶为原料,执行有机茶加工标准,按云南绿茶工艺所制成的经有机茶认证机构检查合格、颁发证书的各种名优绿茶、炒青、滇绿、滇青、蒸酶及其精制茶等。基本工艺:摊青、杀青、揉捻、干燥、包装。精制绿茶尚需按有机茶精制工艺加工。
2、有机滇红:以采自颁证的云南大叶有机茶园的鲜叶为原料,执行有机茶加工标准,按滇红茶工艺所制成的经有机茶认证机构检查合格、颁发证书的各种名优红茶、红碎茶、工夫红茶及其精制茶。基本工艺为: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包装;精制红茶尚需按有机红茶精加工工艺加工。
3、有机紧压茶:以采用颁证的有机茶为原料,执行有机茶加工标准,按紧压茶工艺所制成的经有机茶认证机构检查合格、颁发证书的各种紧压茶。基本工艺为:茶坯筛制、蒸压成型、干燥和包装。
4、有机花茶:以采用颁证的有机茶和有机窨茶鲜花为原料,执行有机茶加工标准,按花茶工艺所制成的经有机茶认证机构检查合格、颁发证书的各种花茶。基本工艺为:茶坯加工、窨制、筛分、干燥和包装。
(二)加工环境卫生及设备清洁
1、茶厂选址、厂区和建筑设计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工业企业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茶厂应远离厕所、粪池、垃圾、畜牧场、居民区,避免常规农田、常规茶园以及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等各种现实的与潜在的污染源。绿化、美化厂区及周围环境,主要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并排水良好。
2、加工车间应建筑牢固,空气流通,采光明亮,必须有满足加工工艺和产品批量要求的车间和场地,墙壁与地面应保持光洁,便于清洗,防止杂物混入茶叶中。
3、加工厂的所有炉灶及风机均应装于车间外另建的灶间,以免对车间内形成污染。
4、厂内要设立相应的更衣、洗涤、照明、通风、除尘、防潮、防霉、防蝇、防鼠和防蟑螂以及堆放垃圾的设施。采用物理、机械和生物方法以及符合IFOAM《有机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杀虫、杀菌、杀鼠和消除孳生条件。
5、加工中使用的机械、用具等设备必须用不含有污染物的材料制成,允许使用不锈钢器具、食品级塑料及用竹子等天然材料制成的器具,禁用高含铅材料制造的直接与茶叶接触的部件。设备使用前必须用符合GB5749规定的清水清洗,在加工过程中及加工结束后,对各种设备与场地均应保持清洁卫生。加工厂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
(三)有机茶鲜叶原料的质量管理
1、有机茶鲜叶原料必须来自颁证的有机茶园,避免常规茶园的鲜叶和有机茶园鲜叶混合。
2、鲜叶原料要新鲜、清洁,不夹带蒂头、茶果和老叶等夹杂物。盛装鲜叶的器具应采用清洁、通风性能良好的竹编茶蓝或篓筐,不得使用布袋、塑料袋等软包装材料。鲜叶盛装与运输过程中应注意轻放、轻压,以减少机械损伤。切忌紧压、日晒、雨淋,影响产品质量。
3、鲜叶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要按有机茶颁证机构认可的有机操作规范清洁,严防污染,严禁混装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也不得混运采自常规茶园的鲜叶。
4、有机茶鲜叶原料进厂后,按标准验收划分等级,及时处理(如贮青、摊放等),按加工标准及时加工,防止鲜叶原料变质。
(四)从业人员及其健康
1、从事有机茶生产和加工的所有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有机生产与加工培训,树立有机加工基本理念,熟悉有机加工基本标准,掌握有机操作基本要求和技能。
2、直接从事有机茶加工的人员在上岗前和每一年度均须体检,健康合格者才能上岗。传染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患者不能上岗。从业人员必须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现场必须净手、更衣、换鞋、戴工作帽和口罩,严禁吸烟和随地吐痰。
3、离开工作现场应换下工作衣、帽、鞋,置于专用更衣室。
(五)加工技术要求
1、来自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的鲜叶原料不得混合加工。如果一个茶叶加工厂既要加工有机茶叶,又要加工常规茶叶,必须错开加工日期,原则上两种加工不得在同一天进行。
2、加工工艺合理。根据各类茶叶产品标准,按鲜叶原料品种等级,采用相应的加工工艺,确保产品质量。
3、加工过程中允许使用除辐照和微波之外的物理方法加工处理茶叶,允许自然发酵。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他添加物。可以使用以有机方式种植的天然的茉莉鲜花等。
4、从事有机茶叶加工的单位须设专职技术人员负责每批产品(原料至成品)加工全过程的跟踪检查与记录。
5、每一批次产品均应编以批号,专门建档。批号按下列方式编写:单位名称缩写(字母)、茶园地块号、年度、月份、生产批次。
6、批次要清楚,不得混合不同茶园、品种和质量等级的鲜叶原料、在制品和成品。
7、加工废弃物如茶灰、茶渣等要妥善处理,经堆制后作茶园肥料。
(六)有机茶产品的基本要求
1、产品应具有各类有机茶的自然品质特征,品质正常,无劣质,无异味。
2、产品应洁净,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
3、各类有机茶的卫生指标必须符合GB9679的规定,其中,铜、铅、农残留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 目指 标备 注铜(mg/kg)≤30 铅(mg/kg)≤2.0(紧压茶3.0) 各种农药残留量均不得检出

(七)有机茶的标志
1、有机茶的标志(包括图案和文字)只能在有机茶认证机构颁发有机茶证书的产品上并在证书限定的范围内及有效期内使用。有机茶标志在产品包装标签上印刷,必须按正式发布的标志式样、颜色和比例制作,尺寸大小必须按标准图样放大或缩小。标志要醒目、整齐、规范、清晰、持久。
2、外销产品出厂均按顺序编制唛号。唛号由生产单位代号、年号、色等级代号、批号组成。唛号刷于外包,唛号纸加注件数净重,贴于箱盖或置于包装袋中。
3、内销产品按GB7718规定执行。
(八)有机茶的标签
标签是指有机茶包装容器上的一切附签、吊牌、文字、图形、符号及其他说明物。有机茶产品的包装标签应符合 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标签主要内容为:茶叶名称、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净含量、厂名、厂址、批号、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志、条码等。标签内容必须清楚、简单、醒目,不得以错误的、引起误解的或欺骗性的方式描述或介绍产品。
(九)有机茶的包装
1、包装必须符合牢固、整洁、防潮、美观的要求。同批(唛)茶叶的包装、箱种、尺寸大小、包装材料、净重必须一致。接触茶叶的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所有包装材料必须不受杀菌剂、防腐剂、熏蒸剂、杀虫剂等物品的污染,防止引入二次污染。
2、有机茶产品的包装(含大小包装)材料,必须是食品级包装材料,主要有:纸板、聚乙稀(PE)、铝箔复合膜、马口铁茶听、白板纸、内衬纸及捆扎材料等。接触茶叶产品的包装材料应具有保鲜性能(如防潮、阻氧等),无异味,并不得含有荧光染料等污染物。推荐使用无菌包装、真空包装、充氮包装。在产品包装上的印刷油墨或标签、封签中使用的粘着剂、印油、墨水等必须是无毒的。
3、包装材料的生产及包装物的存放必须遵循不污染环境的原则。禁用聚氯乙稀(PVC)、混有氯氟碳化合物(CFC)的膨化聚苯乙稀等作包装材料。对包装废弃物应及时清理、分类及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有机茶的贮藏
1、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关于食品贮藏的规定。禁止有机茶与化学合成物质接触,严禁有机茶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接触。
2、有机茶与常规产品必须分开贮藏,要求设有机茶专用仓库。仓库必须清洁、防潮、避光和无异味,并保持通风干燥,周围环境要清洁卫生,并远离污染源。
3、贮藏有机茶必须保持干燥,茶叶含水量须符合要求。仓库内配备去湿机或其他去湿材料。用生石灰(包括其他可用作有机茶防潮材料)作为茶叶的防潮去湿物品时,要避免茶叶与生石灰接触,并定期更换。提倡对有机茶进行低温、充氮或真空保存。
4、入库的有机茶标志和批号系统要清楚、醒目、持久,严禁受到污染、变质以及标签、唛号与货物不一致的茶叶进入仓库。不同批号、日期的产品应分别存放。建立严格的仓库管理制度,详细记载出入仓库的有机茶批号、数量和时间。
5、保持有机茶仓库的清洁卫生,搞好防鼠、防虫、防霉工作。严禁吸烟,严禁使用人工合成的杀虫剂、灭鼠剂及防霉剂。
(十一)有机茶的运输
1、运输有机茶的工具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严禁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2、装运前必须进行有机茶的质量检查,在标签、批号和货物三者符合的情况下才能运输。填写的有机茶运输单据,要字迹清楚,内容正确,项目齐全。
3、运输包装必须牢固、整洁、防潮,并符合有机茶的包装规定。在运输包装的两端应有明显的运输标志,内容包括:始发站和到达站名称,茶叶品名、重量、件数、批号系统,收货和发货单位名址等。
4、运输过程中必须稳固、防雨、防潮、防曝晒。装卸时应轻装轻卸,防止碰撞。

以上是 有机茶加工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485943.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