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敬清寂

茶叶知识

茶道就是饮茶之道,作为日本文化的代表,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创新,充分体现了日本人的审美情趣和处世哲学,集中反映了大和民族的智慧,是了解日本大众文化,深入日本人内心世界的一条捷径。

与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相比,茶道有许多特出的地方:第一,茶道艺术需要通过眼、耳、鼻、舌、身同时感受,才能在茶事过程中欣赏到多种艺术。可以从风声、雨点、点茶时的小声和主人出入茶室有节奏的脚步声中体会到茶的意境;可以伴着花香、茶香和香炉的薰香品尝精美的茶食,在把玩拙朴淡雅,有着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色彩的茶具时,与古人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第二,茶道文化试图包罗万象,并使之艺术化。在四个小时的茶事中包容了书法、文物、插花、历史文化等多种艺术形式。第三,在茶道仪式中没有纯粹的观众,不能由个人和单方独自完成,他要求参加茶事的客人一起配合主人表演,并且客人的举止、修养程度和对茶道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是否能表现出茶道艺术的核心内容--和敬清寂的境界。和表现主人客人间的和睦;敬表现上下关系的分明,有礼有节;清表现茶室、茶具清洁,人心清净;寂所表现的是茶事上恬静的气氛和茶人们庄重的表情,这四点的结合展现出追求自然、无我、无为的茶道根本思想。

正式的茶会以四小时为标准,拖长的话有可使茶事陷入世俗闲谈,冲淡了修行气氛,缩短时间又草草了事,礼节不周,破坏茶事的幽雅意境。而不足10平方米的茶室内的装饰因循古法,不能挂钟,又禁止配带手表。所以估计时间全凭修为高深的茶人们的知觉。时间大致分成初座、中立和后座三部分,初座时室内情调幽暗,后座时情调需明朗,主人再次入席前撤去竹帘。

为举行一次成功的茶会,主人要在多日前确定首席客人,在围绕首席客人选择陪客,并根据客人们的年龄、爱好、口味选购茶、水、茶食、茶点、插花、书法卷轴,还要将茶室、茶庭打扫的一尘不染。

在茶事当日,客人们到齐后,被主人请到茶庭的草棚中休息,欣赏茶庭的景观。随后移入茶室就座,称初座,主人表演添碳技法,整个茶事进程中要添三次碳,所以此次添碳叫初碳。之后,主人献上茶食,日语称怀史料理(相传源自禅宗,和尚坐禅时饥饿难耐,将烤热的石头揣在怀里以度难关)。用完茶食后,客人出茶室回到茶庭休息,这叫做中立。其后再次入茶室,即后座,这是茶事的主要部分,在严肃的气氛中主人为客人点浓茶,然后添后碳,接着为客人点薄茶,主人与客人互致离别之礼,茶事到此结束。

在各式茶道礼仪中,主人客人间在欣赏一处景观或一件茶具后,客问主人的对话引起我的兴趣,这样的对话作为固定的模式贯穿与茶事的始终。例如在客人们逐一欣赏茶盒和茶勺后的情景:请问茶盒的形状?是利休(日本历史上茶道集大成者)喜欢用的中型茶盒。那么漆匠是哪一位?中村宗哲。茶勺是谁制作的?鹏云齐家元制作的。茶勺的名字是什么?还没起呢。谢谢。--在这样的一次次进孚烦琐的对话中,客人通过精心准备的提问逐渐了解到主人为筹备茶事发费的一番苦心,恰到好处的夸奖主人在茶具搭配上的别巨匠心,会使茶事气氛更加融洽,同时也加深主客之间的感情交流。而且形式化的套话也固着与现代的日语中,成为人际交往中比不可少的润滑剂。

高中赴日交流期间,负责接待的日本学校为我们准备了一次简易的茶会,我有幸参加。第一次喝道茶道所用的泡饮米茶。色泽清脆新鲜,我当既举杯牛饮一口,谁知茶汁苦涩难当,勉强咽下后随口说好苦!犯了茶事中客人不能妄语的大忌,幸好日方的老师早有准备,微笑着拿出可口的茶食为我们化解了一场尴尬。

近日再读介绍茶道文化的书籍,眼前又浮起几年前的一幕,不觉哑然,随手敷衍成文,为院报补白。

以上是 和敬清寂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437203.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