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洪洞县属于哪个市?山西洪洞县特产有哪些

洪洞(tóng)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东隔霍山与古县为邻,西靠吕梁与蒲县相接,北与霍州、汾西毗连,南与尧都区接壤,总面积1494平方千米。

洪洞县隶属于临汾市。临汾古称平阳,隋开皇三年(583年)置临汾郡,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唐代为晋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与长治、晋城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省隔河相望,北与晋中、吕梁毗连,南与运城市接壤。现辖有1区14县和2个县级市。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尧都”的临汾,文物古迹自然也不少,据统计,临汾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

网上资料介绍说,洪洞县一名最早出现在隋末。其实在隋以前的北齐时期,就有了“洪洞”的记载,如《北齐书》薛循义传中就有“循义追至洪洞”云云。唐朝时,洪洞为晋州属县。

洪洞被称为“华人老家”。“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鹳窝。”这是流传在北方许多地区的一首民谣。而这首民谣的历史背景是,由于元末战乱,人口大量减少,明朝初年,全国大移民。山西在元末战乱较少,人口较为稠密,于是成为人口移出的主要地区。山西人被大量迁移到河北、河南、山东以及陕甘一带地区,最南抵达淮河流域。

从山西南部出发的移民,往往要在洪洞县稍作停留。洪洞城北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旁有一棵汉代古槐,成群的乌鸦在树上筑巢。明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事宜,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当这些移民到达他们新的定居地后,把自己的来处告诉子孙。但随着时间的久远,山西那一座座村庄的名字渐渐忘却,而祖先曾经停留的大槐树却被记忆下来,于是大槐树便成为他们寻根祭祖的终点。

山西省洪洞县属于哪个市?山西洪洞县特产有哪些

洪洞县(141024)

,临汾市辖县。位于山西省境中南部。取义县北之洪洞岭;一说县北五里有洪崖古洞,县以洞名。面积1494平方千米,人口63.78万(2020年)。

辖10个镇、5个乡:

大槐树镇、甘亭镇、曲亭镇、苏堡镇、广胜寺镇、明姜镇、赵城镇、万安镇、刘家垣镇、辛村镇、淹底乡、兴唐寺乡、堤村乡、龙马乡、山目乡。驻大槐树镇府前街1号。

历史沿革:

杨县(前221)-撤销杨县(三国魏末)-复置杨县(497,北魏)-改杨县为洪洞县(618)-析置赵城县(619)-赵城县废入洪洞县(1072)-复置赵城县(1080)-升赵城县为庆祚军(1113)-庆祚军复为赵城县(1128)-洪洞县、赵城县合并为洪赵县(1954)-洪赵县与霍汾县合并为洪洞县(1958)-恢复霍汾县(1959)

隶属变化:

河东郡(前221)-平阳郡(247)-晋州(583)-临汾郡(607)-晋州(618)-平阳府(1116)-平阳路(元初)-晋宁路(1305)-平阳府(1376)-河东道(1914)-山西省(1927)-临汾专区(1950)-临汾地区(1970)-临汾市(2000)

驻地变化:

洪洞县(杨县):范村(前221)-大槐树镇(618)-师村(1945)-洪洞城[城关镇](1947)-大槐树镇(2001,更名)

*赵城县:赵城镇东北(619)-赵城镇(664)-兴旺峪(1945)-赵城镇(1947)-撤销(1958)

地处汾河两岸,临汾盆地北端。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为临汾盆地组成部分。老爷顶最高,海拔2347米。主要河流有汾河、洪安涧河、洪峪涧河、曲亭河、三交渠河。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名胜古迹有广胜寺、明代监狱(俗称苏三监狱)、上村商周遗址、坊堆西周遗址、永凝堡西周遗址、侯村新石器遗址等。

(1)大槐树镇(面积94.53平方千米,人口11.4万)

以明代迁民遗址古大槐树得名

驻地:古槐路

辖3个社区、53个村:古槐社区、东城社区、涧南社区、常青一村、常青二村、常青三村、常青四村、常青五村、城东村、梗壁村、李堡村、南辛堡村、南周壁村、东周壁村、北周壁村、东冯堡村、西冯堡村、永一堡村、东永一村、西永一村、南磨村、北官庄村、南官庄村、窑上村、湾里村、贾村、后坡底村、前坡底村、南王村、苗村、侯家堡村、南玉村、北玉村、下纪落村、上纪落村、沟东村、秦家庄村、大胡麻村、董家沟村、北辛堡村、小胡麻村、三阳堡村、西池村、冯张村、秦堡村、秦壁村、姚庄村、庄园村、涧桥村、北营村、南营村、王村、张村、左北村、左南村、东营村。

历史沿革:城关镇(1953)-与冯张乡、南王乡合并为大槐树镇(2001)

城北贾村西侧,有明代迁民遗址古大槐树处,现已开辟为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管理所。东北部的永一堡为全省著名的西周文化遗址,1980年发掘出大批珍贵文物。东南部的李堡,为明代正德年间户部尚书韩文的故乡,村西有韩尚书陵园。县城内还有明代监狱,属省文物保护单位。

(2)甘亭镇(面积53.62平方千米,人口4万)

原名干坑,因村内有一深坑,下雨不积水,后雅化为今名

驻地:甘亭村

辖18个村:甘亭村、杨曲村、天井村、北杜村、上王村、华林村、士师村、羊解村、北羊村、董堡村、靳堡村、团结村、上乔村、南羊解村、南杜村、燕壁村、西孔村、富强村。

历史沿革:甘亭乡(1953)-甘亭镇(1984)

(3)曲亭镇(面积121.04平方千米,人口5.31万)

原名曲坑,因村东有一大坑而名,明代改曲亭;一说因曲姓始居而名

驻地:曲亭村

辖23个村:曲亭村、师村、董庄村、韩略村、侯村、李村、逍洞村、上寨村、内坦村、张村、古罗村、吉家垣村、吉恒村、安乐村、北柏村、上峪村、子安村、范村、南柏村、下峪村、同上村、薄村、西韩略村。

历史沿革:曲亭乡(1953)-曲亭镇(1984)-古罗乡并入(2001)

(4)苏堡镇(面积115平方千米,人口2.66万)

古代有苏娃将军在此屯居土堡,故名

驻地:苏堡村

辖13个村:苏堡村、原上村、蜀村、下鲁村、古县村、郭盆村、董寺村、董家垣村、西尹壁村、柳沟村、中尹壁村、茹去村、东尹壁村。

历史沿革:苏堡乡(1953)-苏堡镇(1984)

(5)广胜寺镇(面积57.65平方千米,人口5.25万)

因境内著名景点广胜寺而得名

驻地:柴村

辖1个社区、19个村:广胜寺社区、南秦村、曹生村、柴村、圪侗村、石桥村、东安村、南郇村、严庄村、封里村、东湾村、板塌村、早觉村、三条沟村、道觉村、北秦村、坊堆村、马头村、高崖村、北郇村。

历史沿革:道党乡(1953)-马头公社(1959)-广胜寺镇(1984)

(6)明姜镇(面积108.64平方千米,人口5.23万)

羌族与汉人聚居在霍泉上游一带,后羌人帮武王伐纣,屡立战功,改昏羌为明羌,后又改为明姜

驻地:中社村

辖29个村:中社村、东董村、小李托村、东太吉村、郭家节村、长畛村、师屯村、西董村、大李托村、孔家崖村、兴旺峪村、金沟子村、南社村、北伏牛村、北庄村、后河头村、下柳树村、晋家庄村、北社村、南伏牛村、营田庄村、韩家庄村、圣王村、大连沟村、胡坦村、陈家庄村、西太吉村、梁里村、石门峪村。

历史沿革:明姜乡(1953)-明姜镇(1984)

(7)赵城镇(面积84.52平方千米,人口8万)

西周时,周穆王封造父于此,春秋时期为赵鞅(即赵简子)食邑,故名

驻地:东街村

辖1个社区、28个村:山西三维社区、西街村、东街村、南街村、北街村、南关村、官庄村、新庄村、侯村、下院村、上院村、耿壁村、孙堡村、永乐村、圪塔村、瓦窑头村、古屯村、杨堡村、王开村、前街村、桥西村、石滩村、南义店村、凤头村、跑蹄村、连城二村、连城一村、跃进村、十五里垣村。

历史沿革:赵城公社(1958)-赵城镇(1984)-南沟乡并入(2001)

(8)万安镇(面积158.25平方千米,人口6.56万)

原名国家堡,到元代人口增多,取“万民安康”之意改今名

驻地:万安村

辖58个村:万三村、东漫底村、西漫底村、高公村、东梁村、西梁村、曹家庄村、温家庄村、铁炉庄村、贺家庄村、西乔庄村、上舍村、兰家节村、石家庄村、韩家庄村、涧西村、杨家庄村、万一村、万二村、普安村、枣坪村、坡里村、西步亭村、东步亭村、南步亭村、左家沟村、东姚头村、西姚头村、康家坡村、王绪村、郭家庄村、娄村、下辛府村、东堡村、西堡村、浅沟村、西昌村、东垣村、白村、三教村、宋家沟村、东圈头村、西圈头村、垣上村、石家垣村、常家沟村、宜尔泉村、双昌村、韩侯村、孔庄村、师村、南李村、鲁生村、樊村、上村、下村、红星庄村、万安村。

历史沿革:万安乡(1953)-万安镇(1984)-左家沟乡、双昌乡并入(2001)

景点上村遗址、历山风景区、乾元山元阳观、万圣寺。

(9)刘家垣镇(面积110.63平方千米,人口2.87万)

地处高原,地势平坦,曾名垣上,后来住户刘姓居多,因而得名

驻地:刘家垣村

辖16个村:刘家垣村、罗云村、楼村、西义村、东义村、黄村、东梁村、曹家庄村、三峪村、伏珠村、陈村、回坡底村、效古村、大古村、磊上村、前河村。

历史沿革:刘家垣乡(1953)-刘家垣镇(1984)

(10)辛村镇(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6.2万)

原名龙泉乡,后因辛姓人居此而得名

驻地:南段村

辖17个村:马三村、登临村、石东村、马一村、辛北村、屯里村、杜戍村、西李村、公孙堡村、高池村、石北村、石南村、马二村、辛南村、南段村、白石村、北段村。

历史沿革:白石、马牧2乡合并为辛村乡(2001)-辛村镇(2021)

(11)淹底乡(面积95.31平方千米,人口4万)

原名马蹄村。因位于土丘之下,多雨积水,故名潦底,后改潦为淹

驻地:淹底村

辖24个村:淹底村、杨张村、孙张村、西张村、程黄村、府底村、迪村、上张村、高村、后泉村、吉村、杨家掌村、大孔村、杨岳村、东谷村、柏庄村、里开村、南卦村、大孔村、敬圣村、南谷村、孔峪村、峪头村、下安村。

历史沿革:淹底乡(1953)-孔峪乡并入(2001)

(12)兴唐寺乡(面积76.52平方千米,人口1.66万)

因境内有兴唐寺而得名

驻地:苑川村

辖10个村:苑川村、桥东村、兴唐寺村、孙家山村、涧头村、兰家沟村、杏沟村、关口村、深沟村、王村。

历史沿革:苑川公社(1959)-苑川乡(1984)-兴唐寺乡(2001)

(13)堤村乡(面积103.97平方千米,人口5.52万)

因古时刘家垣一嵇姓人家迁此,故名嵇村。后因村西北建有五百米长堤,更名堤村

驻地:堤村

辖20个村:堤村、李村、许村、北垣村、师庄村、安定村、好义村、跃上村、后涧村、平垣村、安定堡村、下张端村、圪堆底村、北石明村、干河村、崔家庄村、上张端村、南石明村、小河村、杨洼庄村。

历史沿革:堤村乡(1953)

(14)龙马乡(面积58.93平方千米,人口2.64万)

因唐代此地缺水,村民掘井时,挖出一块化石,形态像龙,又因该村距马驹村较近,故名

驻地:西龙马村

辖17个村:新庄村、塾堡村、赤荆村、景村、赵村、长命村、西庄村、龙马村、崔堡村、龙张村、南龙马村、北马驹村、南马驹村、郑家寨村、张家庄村、和平村、善庆村。

历史沿革:龙马乡(1953)

(15)山目乡(面积178平方千米,人口1.6万)

取左木乡、山头乡各一字谐音得名

驻地:三交河村

辖13个村:李家坪村、三交河村、霍家庄村、吉家山村、红光村、翟庄村、中社村、东龙门村、毛家庄村、曹家沟村、笔架庄村、杨家窑村、宜树领村。

历史沿革:左木乡、山头乡合并为山目乡(2021)

山西洪洞县特产有哪些

洪洞特产主要有洪洞莲藕、秦壁鞭杆葱、玉堂春酒、洪洞甲鱼、洪洞元宵等。其中洪洞莲藕具有香、脆、清、利等可口特点,采用炒、烧、炸等方法,可制成多种美味菜肴,还可制成精细洁白,口味纯正的藕粉、密饯等。

洪洞莲藕:

山西省洪洞县属于哪个市?山西洪洞县特产有哪些

洪洞莲藕是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的特产。洪洞县生产的莲藕是一种水生作物,俗名莲菜、莲根、藉瓜等,属草本科植物,系山西省洪洞县主要土特产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名扬三晋,享有莲花城之美誉。

莲藕,生长在浅水中,花呈淡红色或白色,又名莲花、荷花,古称万花中的四君子之一;地下茎叫藕,是美味食品,具有香、脆、清、利等可口特点,采用炒、烧、炸等方法,可制成多种美味菜肴,还可制成精细洁白,口味纯正的藕粉、密饯等。

秦壁鞭杆葱:

秦壁鞭杆葱是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秦壁村的特产。鞭杆葱已有近200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经过提纯复壮、系统选育,品质与产量显着提高。该品种植株高大,耐热耐旱,适应性强,生育期短,质地鲜嫩,味辛甘甜,高产稳产。

鞭杆葱主要营养成分有调味辛香物质、抗霉菌消炎物质。食用可以调味,防治感冒、紫斑病、灰霉病、霜霉病。秦壁鞭杆葱注册了秦壁牌商标,并拿回了4个绿色证书,亩产量:5000公斤以上。

玉堂春酒:

玉堂春酒是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的特产。玉堂春酒产于山西洪洞。宋朝,民间以霍山泉水酿造的玉露春酒就以其绵甜爽净的高雅风格蜚声燕京。明朝洪武年间,洪洞大槐树下大迁民,民间都以玉露春酒送别亲人。

明朝正德年间,传说苏三和王景隆为了感谢崇公道的恩德,授意民间酒师在玉露春的基础上加工成玉堂春酒,六百年来一直流传在民间。玉堂春酒作为清香型白酒的卓越代表,曾与山西的另一名酒汾酒齐名,该酒酒质醇厚微甜,酒性柔绵,清香爽口,色清透明,甘净绵爽,味香醇厚。

洪洞甲鱼:

山西省洪洞县属于哪个市?山西洪洞县特产有哪些

洪洞甲鱼是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的特产。洪洞县靠汾河一带盛产甲鱼。甲鱼即鳖,俗称王八。它既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品,又是主治阴虚、劳热、骨蒸等病症,具有活血通络、消症化积功效的名贵药材。洪洞甲鱼以肉质细腻、肥腴鲜美而着称。甲鱼可以清蒸、红烧,还可以清炖。

特别是山西名菜风翅长寿鱼,菜型栩栩如生,口感肥嫩味美,造型独特,脍炙人口。当地人用甲鱼做成一道道风味独特的地方名菜。用甲鱼和鸡为原料制作的名菜霸王别姬,色鲜味美,营养丰富,深受顾客欢迎。

洪洞元宵:

元宵是我国人民普遍喜食的一种风味小吃,山西省内的元宵尤以南门洞元宵、洪洞元宵、太原的老鼠窟元宵最为知名。洪洞元宵在宋代已享有盛名。洪洞元宵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霍泉水浇灌的糯米品质优良的缘故。

据说,这种糯米曾与沁州黄小米共同被选为向皇帝进贡的物品。洪洞元宵在宋代就已享有盛誉,《平阳县志》有平阳临近各县竞相购买的记载,其所用糯米因为霍泉水浇灌而品质优良,曾被选为贡品。凭此质优名尊,洪洞元宵历代畅销不衰。

以上是 山西省洪洞县属于哪个市?山西洪洞县特产有哪些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343.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