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茶文化(一)

茶文化

  据茶史专家们考证,相传远在四千七百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即“神农尝百草”之说。后来,茶叶逐渐演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饮料,故有“粗茶淡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醋茶”之俗语。今天,茶已成为“国饮”,可见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也非常密切。

  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从品茗饮茶开始的。早在唐宋时代之前,茶已成为文人学者的描写对象,诸如借茶写人事,抒发感慨,坦露人生。因此,今天我们不仅可以读到茶圣陆羽的名著《茶经》[1]而且还可以读到如唐代杜甫,宋代苏东坡,元代耶律楚材,明代徐渭等著名诗词宗师们的咏茶佳什。仔细翻阅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我们还可以看到,茶还是绘画家、音乐舞蹈家,乃至宗教文化中的永盛不衰的重要题材。小说的兴起,为茶文化的发展,又增添了新的一章。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也是研究和了解中国十八世纪中叶的风俗画卷。因此,今天我们不论从文化学角度,还是从纯文学艺术的角度,抑或从茶文化史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探讨一下《红楼梦》中所反映的茶文化,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焙茗:一个与茶史有关的小人物

  人们常称《红楼梦》为“奇书”、“迷书”、“百科全书”,这均非戏语。就以小说所写的几百个人物的命名来说,就别具一格。今天当我们来探讨《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时候,很自然地首先想到了小说中的一个小人物──贾宝玉身边那个刁钻古怪的小厮──焙茗。

  “焙茗”,这个名字初见于小说的第9回,本称“茗烟”,直到了第24回方改为“焙茗”。可是,第34回之后,到了第39回时又忽然改为茗烟。这究竟是版本问题呢?还是曹雪芹的疏忽?让红学专家们去考证好了。我这里只想说,将“茗烟”改为“焙茗”是对的。小说第24回写宝玉身边共有五个小厮,一曰焙茗、二曰引泉、三曰扫花、四曰挑云、五曰伴鹤。后来几个小厮的名字不见了,只剩了“焙茗”了。这五个小厮的名字都很雅致,有茗、泉、花、云、鹤,非曹雪芹又有谁能想得如此之妙呢?不知道是否有人注意到,这五个人名字中──焙、引、扫、挑、伴,都是“动词”。显然这不是随便用的。联想到《红楼梦》中所写的丫鬟以琴棋书画命名,可见写小厮有泉、花、云、鹤,不能缺“茶”──“茗”的。而“焙”字,那是茶道中不能省去的,而把“焙”与“茗”合作一人名,则与前四位小厮的名字就谐合。因为“茗烟”虽是有出典,但是《红楼梦》中根本没有在“烟”字上作什么特殊的描写和渲染。因此,我认为曹雪芹改茗烟为焙茗,是经过一番考虑的。

  “焙茗”这个名字与饮茶文化关系十分密切,这只要懂得一点茶文化史的知识就清楚了。茶,古书上所载其名很多,诸如瞧、适、葭萌、瞧诧、??、茶、茗,这可能与地域不同、方言有别有关。唐代始将“荼”字去一笔,定为“茶”字。“茗”字出现比“茶”字晚些,唐宋人说茶树上的叶子“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茶与茗并列流传于后世,至今一些文人雅士仍然称茶为茗,特别是在书画家和诗词中用茗者甚多。

  茗,南方人对茶的较早称号,吴国人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有云:“蜀作茶,吴人作茗。”茗的别名又作“瞧”,东晋左思《娇女》诗:“心为茶瞧据,吹嘘对鼎*[左金右历]”,这是“茶茗”连称。后世上层社会里多称饮茶为“品茗”、“茗饮”,可见“茗”即是“茶”。

  再说“焙”。在制茶工艺中,有采、蒸、捣、拍、焙、穿、封等七道工序。据陆羽《茶经》所记,焙就是烘焙茶饼的意思。通过“焙”把茶叶中的水分去掉,得到干茶。唐代皮日休有《茶焙》[3]诗云:

  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

  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

  初能燥金饼,渐见干琼液。

  这是描写“焙茶”情景。在《茶舍》[4]诗中,皮日休又写道:

  湖上汲江泉,焙前蒸紫蕨。

  乃翁研茗后,中妇拍茶歇。

  诗中的“焙”、“蒸”、“研”、“拍”,都是制茶工艺的程序。

  通过以上的简单介绍,读者大略可知“焙”与“茗”之间的关系,就不难明白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改“茗烟”为“焙茗”的原因了。

  《红楼梦》满纸茶香,甚至无酒有茶,以茶代酒,这除与当时社会风气和家庭生活习惯、个人嗜好等原因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茶本身所具有特殊功效。最早记载茶的药用价值的典籍是《神农本草》,其中说到茶的功效时云:“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东汉名医华佗在《食论》中也说:“苦茶久食,益意思。”这些记载恐怕都是“饮茶养生”之道的较早的说法。明人顾元庆在《茶谱》中谈的更系统全面,他说:

  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清人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中亦说到茶的功用:

  茶,微苦微甘而凉。清心神,睡醒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明目鲜温,不渴者勿饮。这些记载,毫无疑问都是人们在长期饮茶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知识。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人们对茶的价值的认识,对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论证。科学家们在有关茶结构的报告中指出,茶叶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化学成分,如有机化学成分中就包括“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色素”及“脂多糖”、“咖啡碱”等化合物。它的无机化学成分,如矿质元素,包括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都是抗衰老与营养价值。这就是茶和饮茶为历代人民所喜爱,为文人学者推崇备致,形成茶文化的重要原因。同时,我们也可以由此而明白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什么对茶的描写有如此浓厚兴趣的“理由”了。

  茶,中华文明的象征,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注释]

  [1]陆羽《茶经》:陆羽(公元733─840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乞翁,别号东冈子、竟陵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于公元764年写成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初稿,后经补充订正,于公元789年正式出版,流传于世。《茶经》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约七千余字。上卷四章,“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下卷六章,“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这部茶书总结了唐以前有关茶的丰富经验和茶文化的历史资料,为国内外茶学研究界的经典著作。

  [2]《红楼梦》人名寓意,首先脂砚斋等人的批语,后索隐派著作多有发明,新红学考证派也多作考证。当代研究者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赵冈教授的《红楼梦人名研究》一文最为全面,其后《红楼梦学刊》等报刊也发表数篇研究文章。

  [3]皮日休:《茶舍》,载《全唐诗》卷六一一页,中华书局版第7054页。

  [4]皮日休:《茶舍》,同上。

以上是 《红楼梦》与茶文化(一)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369637.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