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的(灌南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灌南县,隶属连云港市,古称“海西”,又名“惠泽”,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沿海区域、黄淮平原南部,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毗邻盐城、淮安、宿迁三市。是江苏省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灌南因“灌河”而得名,灌河是灌南人民的母亲河,流域面积达8000平方公里,东入黄海、西连京杭大运河和长江水系,自古以来“通江达海”,是横贯江苏省北部地区的黄金水道。1957年11月国务院通过“关于在江苏省设置灌南县的决定”,设置灌南县,隶属淮阴专区。1958年3月1日,灌南建县工作完成,并正式开始办公。1996年8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管辖。县名取自《庄子》“百川灌河”、《南齐书》“福齐南山”,寓意百川汇聚、福分山高。

灌南是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自西汉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设“海西县”起,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置史。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设惠泽巡检司,煮海制盐、惠泽天下。这里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的祖居地,诞生了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南朝诗人鲍照、唐代诗人郑谷、清代戏剧家洪昇、书画家郑板桥等文人墨客也曾在此驻足流连。

灌南是生态宜居水城,水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6%,生态湿地面积超过10%,柴米河、义泽河等17条大中河流纵横交错,五龙口、双鱼岛、硕项湖镶嵌其中,“汉韵海西·水秀惠泽”成为城市的鲜明标识。开凿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的盐河穿城而过,已经静静流淌了1300多年,自唐初起便是淮北盐运通道和漕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尽享渔盐之利、柴米之馈。

灌南是交通枢纽新城,长深高速、沈海高速穿境而过,沿海高铁、连镇高铁贯通南北,花果山国际机场、涟水国际机场半小时通达,全面融入长三角3小时“交通圈”。灌河港年通过能力3000万吨,是连云港南翼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河联运主枢纽港,随着青盐铁路疏港支线、中俄天然气东线的加快建设,“海、河、公、铁、空、管”等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格局悄然形成。

灌南是革命老区,走出了惠浴宇、周惠、芮杏文、汤曙红、吴书等革命先辈,展现了灌河儿女英勇顽强的禀赋特质。1928年7月,中共新安特支成立,先后领导颜马庄斗争、引羊寺暴动等农民运动。1939年1月,东灌沭边区人民抗日自卫队点燃了熊熊烽火。解放战争时期,粟裕、黄克诚、韦国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率部在这里战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灌南是二郎显圣真君杨戬的故里,作为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二郎真君被奉为水神、酒神、战神,“灌江口二郎斩健蛟”“担山赶日”“劈山救母”等神话故事在这里自古流传;《封神榜》《元曲》《西游记》等文学巨著中所描述的二郎神的故事,也都能在如诗如画的灌河两岸追寻到踪迹。

灌南是著名“酒乡”,汤沟酒源远流长,明清时代就以“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的诗句名满天下,是江淮派浓香型白酒的卓越代表。作为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汤沟酒秉承“老工匠、古法酿、手工班”的理念,是中华老字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质量认证免检产品,获评中国名优酒博览会金奖。

灌南是传统农业大县,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逐步形成工厂化食用菌、稻田综合种养、鲜食葡萄、规模化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高标准农田建设比重达74.7%,是全国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江苏省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县。工厂化食用菌产业集聚度居全国首位,年产食用菌鲜食产品65万吨、休闲食品3万吨,产值规模超过60亿元,获评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

灌南是投资兴业高地,“一带一路”交汇点、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发展、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在这里交汇,目前拥有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7个县级工业集中区和南北共建(太仓—灌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形成了钢铁冶金、精细化工、机械电子、酿酒食品、板材家居、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

灌南是神奇灵秀福地,深受大自然的眷顾,海晏河清、沃野平畴、气候宜人。国家4A级景区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以弘扬“孝”文化为主题,是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道教场所。五龙口水利风景区衔“五河六坝”,南北盐河、南六塘河、老六塘河、武障河在这里“五龙聚首”,成为苏北最美“水地标”。有着数千年历史的硕项湖是省级湿地公园,见证了沧海变桑田的时代变迁。

近年来,灌南县始终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强县”核心战略不动摇,全力打好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组合拳”,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招商引资激励办法》等政策文件,落实“单月过堂、双月会办、季度观摩、年终考评”项目招引推进机制,持续掀起狠抓招商、猛攻项目的新热潮,努力营造“重商亲商爱商”的浓厚氛围。

2021年,灌南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8亿元,同比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亿元,同比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28元,同比增长8.1%。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财政管理与债务化解、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等工作获得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

灌南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的(灌南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古灌南地区,境域归属多变。

春秋战国时,先属鲁后属楚。

秦时属朐县。

西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封李广利为海西侯(治所在今新集镇塘河村),境域为之封地。

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改置海西县,此为境内建县之始。

317年,晋皇室南迁,废海西县。

东晋到元,境域归属多变,或属朐县或属朐山县。

明清时,分属海州和安东县。

中华民国时期,分属灌云县、沭阳县和涟水县。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在敌后相继成立。境内形成国民党政权、共产党政权与日伪政权并存的局面。

1940年8月,灌云县抗日民主政府(曾改为“东灌沭办事处”)成立,境域北部隶属之。1940年8月,涟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境域西南部隶属之。

1941年2月,涟东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境域东南部属之。

1942年6月,灌东办事处(县级,1945年撤销)成立,直属淮海行署,境内灌云县盐河以东地区隶属之。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日伪政权瓦解。

1948年境内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1950年6月,涟水县与涟东县合并成立涟水县,境内北部属灌云县,南部属涟水县,一直延续到建县。

1957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置灌南县。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全县共设14个人民公社,221个生产大队。

1960年5月,经江苏省人委批准,将滨海县的响水和周集两个人民公社划归灌南,

1965年10月,根据省人委指示,又将响水、周集公社和响水镇划归滨海县。

1983年,江苏省撤销地区行政公署,开始实行“市管县”体制,灌南县隶属淮阴市(现淮安市)。同年,政社分设,恢复乡村制。

1996年8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管辖。

2011年,灌云县境内江苏省连云港监狱七分部位于新沂河南岸3.78平方公里区域划归灌南县堆沟港镇管辖。

行政区划

2000年末,全县设有7个镇,13个乡,333个村民(居民)委员会,2978个村民组。

2005年,全县共设乡(镇)14个,其中镇9个,乡5个;村(居)民委员会238个。其中,村民委员会231个,居民委员会7个;村民小组2304个。

2010年,全县有9个建制镇,5个建制乡,225个行政村,13个社区居委会。

2015年,全县有10个建制镇、1个建制乡,221个行政村,17个社区。

截止2020年县域总面积103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2万,现辖11个镇、238个村居。

灌南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的(灌南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以上是 灌南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的(灌南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708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