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区是哪里(西青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西青区位于天津市西南部,是天津市环城四区之一,地理坐标北纬38°51’~39°51’、东经116°51’~117°20’。东与红桥区、南开区、河西区及津南区毗邻,东南与大港相连,南靠独流减河与静海区隔河相望,西与武清区和河北省霸州市接壤,北依子牙河,与北辰区交界。西青区是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全国健康促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千年古镇杨柳青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发祥地。
西青区近邻天津中心城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京沪高铁天津南站坐落在区内,30余条铁路、高速、国道、地铁贯通连接。西青区历史悠久,是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韩慕侠的家乡,区内有始建于唐代的峰山药王古寺,有修建于明代的京杭大运河,有“华北第一民宅”之称的石家大院,是天津市民俗文化旅游区。
历史沿革
西汉(前206~8),汉高祖五年(前202),析巨鹿、济北2郡地,置渤海郡,领县26,建章武县(今河北省黄骅市常郭乡),东平舒县(治今河北省大城县平舒镇),境内分隶于2县。
东汉(25~220),东平舒县改隶冀州河间国(治乐城,今河北省献县东南),章武县仍隶渤海郡,境内隶属不变。
隋代(581~618),开皇三年(583),废郡,改为州、县两级地方行政建置。大业三年(607),又改州为郡,为郡、县两级地方行政建置。开皇十六年(596)复置章武县,旋即改称鲁城县(治今河北省黄骅市齐家务乡),境内为河间郡平舒、鲁城2县地。
唐代(618~906),武德四年(621)境内分属景州(治长芦,今河北省沧州市)之鲁城、平舒2县。贞观元年(627)划全国为10道。实行道、州、县三级地方行政建置,置河北道。是年,废景州。平舒县划属瀛州,鲁城县划属沧州。乾符二年(875),鲁城县改称乾符县。境内属县不变。
北宋(960~1127),淳化五年(994)废道,实行路、府(州)、县三级行政建置,置河北路。熙宁六年(1073)分河北东、西两路。境内分隶河北东路沧州清池县、清州(旧名永安县,原属沧州,大观年间升为州)乾宁县。
金代明昌四年(1193),以清州窝口寨置靖海县。是时,境内分隶于沧州清池县、清州靖海县。
元代(1271~1368),实行行省建置,境内隶属中书省河间路清州会川县(至元二年,省靖海县、兴济县置,寻复析置)、靖海县。
明代(1368~1644),洪武年间,改河间路为河间府,靖海作静海,境内分属河间府静海县、顺天府武清县。按:《明故锦衣卫冠带总旗仁斋高君墓志铭》称“始祖君宝避元乱卜武清之杨柳青里居焉”。
清代(1644~1911),雍正三年(1725),裁天津卫改天津州。是年,升为直隶州。雍正九年(1731),升天津州为天津府,以州地置天津县。境内分属静海县、天津县。
1913年,北洋政府下令改州、府为县。旋即,在省、县之间设道,实行省、道、县三级行政建置。直隶省设渤海、口北、范阳、冀南等4道。渤海道治天津县。时境内分属渤海道天津县、静海县。翌年,改渤海道为津海道。
1928年,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国民政府依据孙中山《建国大纲》,以县为自治单位,省立于中央与县之间的规定,废道。时境内分属河北省天津县、静海县。
1945年,河北省在省与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境内分属河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天津、静海2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隶属河北省天津县、静海县。
1952年,天津县划归天津市辖,静海县隶属不变,境内分属2县如旧。
1953年,析境内原属天津县部分设天津市津西郊区,隶属静海县部分未变。
1955年,天津市津西郊区改称天津市西郊区。境内分隶天津市西郊区、河北省静海县。
1958年,天津市改为河北省省辖市。由12个区调整为8个区,撤销各郊区行政建置。西郊区划归天津市南开区、河西区。部分境域仍隶属静海县不变。
1960年,静海县部归天津市区。境内分隶天津市南开区、和平区、河西区。
1962年,天津市恢复各郊区。其中,将原西郊区划归河西区的境域,划入南郊区。依托原划归南开区的境域和原河北省静海县划归天津市区的境域,设新行政建置,仍称西郊区。之后,境域稳定,隶属未变。
行政区划
1950年,境内的部分村庄分隶于河北省天津县第五区、第六区。第五区辖村34个,第六区辖村45个。
1951年,天津县第五、第六两个区合并,称天津县第五区,驻大稍直口村。
1952年,天津县划属天津市。原归属天津市十一区的王顶堤、李七庄、宁家房子、纪庄子、黑牛城、赵金庄、凌家庄等7个村庄,划入天津县第五区。是年,境内部分村庄改隶静海县十区。境内其他部分村庄仍隶属该县二、八区。
1953年,撤销天津县行政建置,原辖区成立津东、津南、津西、津北4个郊区。津西郊区为原天津县第五区和第六区旱田区。设巨葛庄、大任庄、梨园头、王顶堤、大稍直口、李楼等6乡,辖97个村庄。是年,津西郊区调整区划,设29个乡,辖村未变。
1954年5月,河北省杨柳青镇划入静海县,为县辖镇。是年,静海县划乡工作结束,境内部分村庄隶属二、八、十区各乡。
1956年,河北省静海县西阎庄乡薛庄子村划入西郊区,归古佛寺乡管理。是年,巨葛庄乡、前三合乡合并称新桥乡,驻地继泰村。
1957年,静海县撤区设29个乡、镇。
1958年2月,将天津市内各区管辖的1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农业社)划入西郊区。计有由南开区划入王顶堤乡的八里台金光农业社、兴业里灯塔之路农业社、西营门新光农业社、西湖村前进之路农业社。由河西区划入李七庄乡的土城万年红农业社、尖山万年红农业社、西楼满天红农业社、东楼黄继光农业社、马场和平之路农业社。由红桥区划入归杨庄子乡的万年红农业社。4月,西郊区将原28乡合并为15乡。8月,农业社改为人民公社(简称公社)体制,将各乡合并,设红旗、东风2个公社。同时,静海县将全县划分为8个公社,境内部分村庄分隶于小甸子(火箭)公社、杨柳青(红色)公社、团泊洼公社。9月,天津市实行新的行政区划,裁撤西郊区行政建置,除原八里台、马集、新桥3个乡,黑牛城1个村并入河西区外,东风、红旗2个公社所辖的原12个乡并入南开区。11月,河北省将142个县合并为58个县,设“中心县”。将静海县的全部辖区和大城县子牙河以东的村庄与静海县合并,合并后仍称静海县。静海县将原有的8个公社,调整为14个公社,其中将小甸子公社并入杨柳青公社。将隶属郭村管理区的杨伍庄、华庄子2个生产大队划入工农联盟农场。但是时部分境域隶属静海县杨柳青、团泊洼2个公社。
1959年,南开区将东风公社更名卫南公社,红旗公社更名津西公社。
1960年2月,河北省将静海县的杨柳青公社,团泊洼公社的大南河、王稳庄2个管理区划入天津市区的管辖范围。其中杨柳青公社、团泊洼公社大南河管理区划属南开区,王稳庄管理区划属和平区。10月,天津市将南开区所辖卫南公社(王顶堤管理区除外)、津西公社的郭村管理区、张家窝管理区、杨柳青公社小甸子管理区划入和平区;同时,河北省将静海县管铺头公社阎庄子管理区划入和平区。
1961年3月,和平区将卫南公社析为卫南、王稳庄、郭村、东堤头4个公社。境内部分生产大队分隶于卫南、王稳庄、郭村公社。5月,南开区将所辖的津西、杨柳青2个公社分为杨柳青、西营门、中北斜、当城、木厂5个公社。7月,小甸子、东琉璃城、西琉璃城、康庄子、房庄子、宫庄子、阎庄子7个生产大队由和平区郭村公社析出,划入南开区木厂公社。
1962年,恢复西郊区行政建置,设8个公社。将原西郊区所辖于1958年划归河西区的马集、八里台、新桥3个乡和黑牛城村划入南郊区。将原静海县在1960年划归南开区的杨柳青、当城、木厂3个公社,以及静海县1960年划归和平区的王稳庄、郭村2个公社划入西郊区。
1963年,将8个公社调整为28个公社,即:赵庄子、王顶堤、大稍直口、李楼、中北斜、当城、小沙窝、第六埠、木厂、碾坨嘴、古佛寺、小甸子、小孙庄、王稳庄、大泊、东兰坨、小南河、青凝侯、张家窝、郭村、李七庄、辛院、梨园头、大任庄、大芦北口、大柳滩、杨柳青、阎庄子公社。1964年,将28个公社调整为15个公社。
1968年,大稍口公社改称九一九公社;北郊区青光公社隐贤村生产大队划入西郊区杨柳青公社。
1969年,将15个公社调整为9个公社。
1971年,西郊区革命委员会驻地由李七庄迁驻杨柳青。1983年,将9个公社改为1镇、8乡,各乡镇辖区和驻地均不变。同时,撤销生产大队体制,设村民委员会。
1984年,九一九乡改称中北斜乡;傅村乡改称永红乡;木厂乡驻地移驻上辛口村,称上辛口乡。
1986年,永红乡改设南河镇,镇政府驻地“永红工业区”改称“南河工业区”。
1992年,西郊区改称西青区。
1994年,张家窝乡撤乡建镇。
1995年大寺乡撤乡设镇。至此,全区为4镇、5乡,辖160个村庄及34个居民委员会。
2018年,西青区辖4街道7镇,包括161个自然村(含11个城中村)、119个社区居委会及社区居委会筹备组,其中有46个社区居委会筹备组。
截至2021年5月,西青区辖五街七镇,即:西营门街道、李七庄街道、赤龙南街道、赤龙北街道、津门湖街道、中北镇、杨柳青镇、辛口镇、张家窝镇、精武镇、大寺镇、王稳庄镇。西青区共有133个行政村及13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其中张家窝镇翡翠大道社区居民委员会暂未正式运行、大寺镇金瀚园社区为新批复社区暂未完成选举)。
西营门街道、李七庄街道、赤龙南街道、赤龙北街道、津门湖街道、中北镇、杨柳青镇、辛口镇、张家窝镇、精武镇、大寺镇、王稳庄镇。
以上是 天津市西青区是哪里(西青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