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县属于哪个市的(涟水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涟水县属于淮安市

涟水县,属于江苏省淮安市,古称安东、淮浦,简称“涟”,因县境有涟河而名涟水。在地理位置上,涟水县地处江苏省北部,北至西北与灌南、沭阳两县相连,西与淮安市淮阴区接壤,南与清江浦区、淮安区相邻,东至东南与盐城市的响水、滨海、阜宁三县交界。

涟水县地处江苏省域北,黄淮平原东部,淮河下游,位于北纬33°39′—34°07′、东经118°59′—119°46′之间,东与盐城市阜宁、滨海、响水三县为邻,西与淮安市淮阴区、宿迁市沭阳县接壤,南与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市淮安区隔古淮河相望,北与连云港市灌南县毗连。

江苏省涟水县属于哪个市的(涟水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涟水有着崇文重教的深厚底蕴。涟水崇书尚学之风千古延年,素有“安东出才子”的美誉,养育过鲍照、陈登、王义方等古代名人;三里墩汉墓、能仁寺、妙通塔、米公洗墨池等众多古迹,见证了涟水2100多年的建县历史。

涟水有着“水陆空铁”的综合交通。三级航道盐河通江达海,五条高速境内交汇,淮安机场座落涟水,连淮扬镇铁路涟水站通车。涟水有着城水相依的自然生态。古淮河、盐河、涟河等多条河流穿境而过,五岛湖风景区成功创成国家4A级景区,五岛湖综合改造项目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县城已形成“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城中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白鹭”的特色风景。涟水还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县,先后荣获省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省级食品工业十强县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县因水(涟水,亦名涟河,已湮没。)得名。《水经注》记载:“淮水自淮阴又东至淮浦县,枝分为游水,北至朐县,与沭水合,盖即涟水矣。”

涟水境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秦时属东海郡。

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置淮浦县,属临淮郡,此为境内建县之始。

莽新时,改淮浦为淮敬,东汉时复称淮浦,属东海郡。

南北朝时,南齐建元二年(480)于县境北部置襄贲县,属北东海郡。

建武二年(495)并淮浦人襄贲。

隋开皇五年(585)改裹责县为涟水县。唐武德四年(621),置涟州,在县境北部分置金城县。

贞观元年(627)废涟州,将金城县并入涟水县。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涟水县升为涟水军、熙宁五年(1072)军废,仍为涟水县。

此后100多年,军、县建制几易,景定三年(1262),改为安东州。

明洪武二年(1369)降安东州为安东县。

民国3年(1914)复称涟水县。

民国30年(1941)春,抗日民主政府以盐河为界,将涟水划分为涟水、涟东两县,分属淮阴、盐阜两区。

1950年6月,涟水、涟东两县又合并为涟水县,属淮阴专区。

1983年1月江苏实行市管县体制,涟水隶属淮阴市。

2001年1月,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涟水县隶属淮安市。

行政区划

1982年全县总面积约1670平方公里。下辖2个镇,30个公社,8个场、圃,569个大队,83万余人。

1997年,全县辖建制镇8个:涟城镇、高沟镇、大东镇、唐集镇、保滩镇、五港镇、梁岔镇、石湖镇。乡25个:徐集乡、南集乡、北集乡、黄营乡、南禄乡、方渡乡、牌坊乡、小李集乡、时码乡、东胡集乡、朱码乡、河网乡、岔庙乡、浅集乡、红窑乡、灰墩乡、义兴乡、杨口乡、蒋庵乡、陈师乡、成集乡、前进乡、麻垛乡、余圩乡、南园乡。其中,南园乡系1997年11月由县果树实验场和城东林场合并而设。有县属场圃5个:朱陈苗圃、马棚原种场、棉花原种场、蚕桑场、药材场。全县有居民委员会6个,有村民委员会596个,比上年多4个,有村民小组4964个,比上年多33个。县辖境范围没有变化。

2000年,全县建置镇17个,乡13个,有村民委员会598个,村民小组4959个。

截止2020年全县下辖4个街道、12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江苏省涟水县属于哪个市的(涟水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以上是 江苏省涟水县属于哪个市的(涟水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7082.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