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泗县属于哪个市(嵊泗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嵊泗县属于浙江省舟山市。

嵊泗县,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即北纬30°24′~31°04′、东经121°30′~123°25′之间),隶属于浙江省舟山市,是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的海岛县。

1949年10月,置嵊泗县,属由大陆流亡本县枸杞岛的江苏省政府管辖。1987年3月,改舟山地区为舟山市,嵊泗县属舟山市。2022年2月,嵊泗县被评选为2021年度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县(市、区)。

嵊泗县又称嵊泗列岛,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是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的一个海岛县,全县有大小岛屿630个,其中百人以上常住人岛屿16个。陆域面积8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38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大县,陆域小县。全县辖3镇4乡,2021年末户籍人口72534人。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22.6亿元;财政总收入12.5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1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456元,渔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42元。

一是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嵊泗地处我国1.8万公里海岸线的中心,我国贸易及运输最繁忙的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T”型枢纽点上,扼长江、钱塘江出海口之要冲,是国内外海轮进出长江口的必经之地,是长江黄金水道连通外海的唯一通道,更是配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区,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于一体。同时,嵊泗背靠沪、杭、甬等大中城市群和长三角辽阔腹地,距上海芦潮港31海里、宁波75海里和舟山74海里。随着东海大桥的建成和沈家湾客运中心顺利投入运行,嵊泗已融入上海、杭州两小时经济圈,更有利于接受长三角周边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

二是港口资源得港独优。嵊泗是宁波—舟山港的重要组合港,更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区,主要有洋山港区、泗礁港区和绿华山港区。嵊泗适宜开发的深水岸段有9处,总长46.5公里,其中水深15米以上岸线36.5公里,水深20米以上岸线10公里,目前深水岸线已开发利用15公里,尚有70%岸线未利用开发。进港航道水深在20米以上,25—30万吨级船舶可全天候进出港口。港域内有锚地10处,其中可锚泊10万吨级的锚地有5个,可锚泊30万吨级船舶的锚地有3个,占舟山港的60%。2021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10160.14万吨。

三是旅游资源得景独秀。嵊泗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素有“海上仙山”的美誉,具有“碧海奇礁、金沙渔火”等原生态旅游特点,已被认定的风景点有50多处。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四个景区:即以碧海金沙、渔家休闲、海鲜美食为特色的泗礁景区,以远东第一大灯塔—花鸟灯塔和雾岛为特色的花绿景区,以渔港、海崖和渔俗为特色的嵊山—枸杞景区,以幻石灵礁和现代港桥为特色的洋山景区。

四是渔业资源得渔独丰。嵊泗是全国十大渔业县之一,地处著名的舟山渔场中心,水产品资源丰富,被称为“东海鱼仓”和“海上牧场”。盛产带鱼、大小黄鱼、墨鱼、鳗鱼和蟹、虾、贝、藻等500多种海洋生物。马鞍列岛现代渔业综合区列入第二批50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成为浙江省首个省级现代渔业综合区;嵊泗的贻贝产品曾荣获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浙江省渔业博览会金奖,并被认定为省级绿色食品、优质无公害产品和省级名牌产品,首个“中国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产品,同时我县还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贻贝之乡”称号,拥有全省最大的贻贝产业化基地和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是宁波、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鲜活水产品供应基地,2021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41.09万吨,渔业总产值60.37亿元。

五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按照“一中两翼”岛城建设思路,我县进一步完善城市发展体系,全力推进城乡融合,不断提升县城的综合功能。县海洋文化中心、菜园三小、人民医院综合大楼、生活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基础设施先后建成。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建设要求,深入实施渔农民饮用水、村庄示范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和强塘固房等惠民工程,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基本实现了陆上公路网络化和海上交通高速化。建立了本岛城乡供水一体化系统,全县海水淡化规模达到日产14000吨。舟山至嵊泗110千伏电力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实现了嵊泗与浙江电网的联网。

六是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县已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强县、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验收;连续8次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县,3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等;社会安定和谐,治安状况良好,连续15年被评为“浙江省平安县”,夺得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

嵊泗县位于浙江东部沿海舟山群岛最北面的嵊泗列岛上,处在钱塘江、长江口汇合处,为南京、上海、杭州的东大门。东临浩瀚的东海,南隔黄大洋,与大衢山、小衢山相望;西临大戢洋、五盘洋,与上海金山卫相望;北接黄海。

浙江嵊泗县属于哪个市(嵊泗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上古时期,嵊泗地为南蛮、东夷其中岛夷之地。

春秋、战国时,为越国东境句章县海中洲。今嵊泗县为当时海中洲的一部分。后期,楚灭越置江东郡,为楚国江东郡句(读“gou”)章县地。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嵊泗地属会稽郡鄮县。

楚汉之际,属西楚霸王项羽封地之东楚会稽郡鄮县。

西汉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后,属楚王韩信封地之会稽郡鄮县。削平异姓诸侯王、分封同姓诸侯王后,嵊泗地域,先为荆王刘贾荆国之地,后为吴王刘濞吴国之地,均属会稽郡鄮县。景帝三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受诛,遂属江都王刘非封地之会稽郡鄮县。元封五年(前106),分天下为十三州刺史部。嵊泗地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鄮县。

新莽时改鄮为海治。

东汉时,仍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鄮县。

三国时,属吴国扬州会稽郡鄮县。

晋因袭东汉州制。西晋初至东晋太宁二年(265–324),嵊泗属扬州会稽郡鄮县。太宁二年,改会稽郡为会稽国。

南朝宋时,属扬州(或东扬州)会稽郡鄮县;齐时,属扬州会稽郡鄮县;梁时,与宋同;陈时,属东扬州会稽郡余姚县。

隋文帝平陈后,置吴州总管府,嵊泗地属吴州总管府句章县。大业元年(605),属越州句章县,大业三年,改越州为会稽郡。

唐武德四年(621)平李子通,置越州总管(府)和鄞州,不设县。嵊泗县地属越州总管(府)鄞州。武德八年,属越州都督(府)越州、县。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嵊泗地属江南道越州鄮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增至十五道,遂属江南东道。开元二十六年,于鄮县置明州并析翁山县,嵊泗地属明州翁山县。天宝元年(742),改明州为余姚郡。乾元元年(758),置浙江东道节度使,郡复为州,遂属浙江东道明州。大历六年(771),因“袁晁之乱”废翁山县,属鄮县。

五代梁开平三年(909),鄮县复析翁山县,嵊泗地属吴越国明州翁山县。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纳土归宋,翁山县复废。嵊泗地属明州鄞县。淳化四年(993),分天下州县为十道。嵊泗地属浙东道。至道、天圣、元丰年间,嵊泗地域均属两浙路。熙宁六年(1073),析鄞县地置昌国县,遂属昌国县。

南宋绍兴元年(1131),两浙分东、西路。嵊泗地属两浙东路。绐熙五年(1194),升明州为庆元府。

元朝至元二十一至二十七年(1248-1290),属江浙等处行中收省浙东道宣慰司庆元路昌国州昌国县。

明初,因袭元行省制,后改行省为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嵊泗地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明州府昌国县。洪武十四年,改明州为宁波。洪武二十年,昌国县废,迁其民于内地,夷县为中中、中左两千户所。嵊泗地域,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宁波府定海县(即今镇海)。洪武二十九年,于布政使司下设浙东道,管辖所属府、县。

清初因袭明制。嵊泗地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宁绐道宁波府定海县(今镇海)。寻改属闽浙总督浙江省(巡抚)宁绍台道。不久废闽浙总督而设浙江总督。康熙二十七年(1688),于舟山置定海县。嵊泗地属定海县。康熙二十九年,分定江、浙洋汛。嵊泗地域划归江苏省(布政使司)苏松太道苏州府太仓州崇明县。雍正二年(1742),升太仓为直隶州。

民国元年至5年(1912-1916),属江苏省崇明县。民国5年,在清苏松太道的基础上,设沪海道尹于上海。民国5-7年,属江苏省沪海道崇明县。民国7年,沪海道废,由江苏省水上第一警察厅负责崇明县外海诸岛的治安和防务,行政上属崇明县。

民国23年3月,崇明县于嵊泗列岛设第五区。

“八.一三”淞沪事变前,为侵华日本海军舟山基地司令部占领。汪伪政权划为浙江省定海县之第十区(亦称嵊泗特别区)。

抗战胜利后,与战前同。民国35年11月,改崇明县第五区为江苏省直属区。民国36年9月,改直属区为设治局。民国37年10月,设治局改由海军管辖。

1949年10月,置嵊泗县,属由大陆流亡本县枸杞岛的江苏省政府管辖。

1950年7月,嵊泗解放,设特区和军管会,属苏南松江专区。1951年3月,特区和军管会均撤销,复置县。隶属不变。1952年,苏南、苏北行政区合并为江苏省,嵊泗县属江苏省松江专区。

1953年6月,嵊泗县划归浙江省舟山专区。1958年10月,舟山专员公署和嵊泗县均撤销,遂为宁波专区舟山县嵊泗人民公社。

1960年11月-1962年4月,嵊泗人民公社划归上海市。

1962年4月,恢复县建制,嵊泗县仍归浙江省舟山专区。1970年4月,改舟山专区为舟山地区,嵊泗县属舟山地区。

1987年3月,改舟山地区为舟山市,嵊泗县属舟山市。

行政区划

1950年7月属苏南行署松江专区嵊泗特区,下设泗礁、嵊山、洋山3个办事处和菜园镇、青沙乡、马关乡、五龙乡、黄龙乡、金平乡、嵊山镇、枸杞乡、花鸟乡、绿华乡、大洋乡、小洋乡等12个乡镇,是年11月废除保、甲,建立村、组。

1951年3月,苏南行署松江专区嵊泗县人民政府成立、下设泗礁、嵊山、洋山3个区,仍为12个乡镇。

1953年12月,大洋乡分为大洋、洋东、洋西3个乡,嵊山镇分为嵊山镇、壁下乡,绿华乡分为绿东、绿西2乡,菜园镇分为菜园镇、基湖乡,马关乡分为马关、徐公2乡,1955年3月建立滩浒乡。至此,全县划设19个乡镇。

1956年4月起撤区并乡,先后撒去嵊山、洋山、泗礁3个区级建制,马关、徐公合并为马关乡,菜园、基湖合并为菜园镇,青沙、金平合并为金青乡、嵊山、壁下合并为嵊山镇.花鸟、绿东、绿西合并为花绿乡、大洋、洋东、洋西合并为大洋乡,从19个乡镇并为11个乡镇。

1958年10月,原嵊泗县改为浙江省宁波专区舟山县嵊泗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下设菜园、五龙、金青、马关、黄龙、嵊山、枸杞、花绿、大洋、小洋等10个大队和滩浒、徐公、璧下3个直属中队。

1962年4月、仍恢复浙江省舟山专区嵊泗县建制,下设菜园、嵊山2镇,金平、青沙、五龙、马关、黄龙、枸杞、壁下、花鸟、绿华、大洋、小洋、滩浒等12个公社、54个渔业大队。

1983年10月,在金平公社进行政社分设试点,建立乡人民政府和下属村民委员会。1984年,全面推开。

1986年底,全县设菜园、嵊山、马关、大洋4镇,金平、青沙、五龙、黄龙、小洋、滩许、构杞、壁下、绿华、花鸟等10个乡、13个居民委员会、70个村民委员会。人口8万余。县人民政府设在菜园镇。

截至2020年,嵊泗县辖3个镇4个乡。(本文作者:古籍大家)转载请注明出处

嵊泗风景名胜

浙江嵊泗县属于哪个市(嵊泗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以上是 浙江嵊泗县属于哪个市(嵊泗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980.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