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开平区属于哪个市(开平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作者:大坎历史

开平是广东省江门市的。

开平,是广东省江门市代管县级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面,五邑侨乡中部,分布与新会、鹤山、台山、恩平、新兴相连。全市总面积1659平方千米,下辖2个街道、13个镇。2020年,开平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1.1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9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7.73亿元。

开平区位于唐山市东侧,东与古冶区毗邻,西与路北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相连,南与丰南区、西南与路南区接壤,北与丰润区、东北与滦县搭界。开平区地处冀东平原腹地,西北距首都北京市164公里,西南距天津市118公里,距省会石家庄376公里,东距秦皇岛131公里,京哈铁路,京沈、唐津、唐港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历史沿革

开平区1956年10月8日建置。建置虽晚,但历史悠久。据辖境已发现的五处(张庄、擂鼓台、后屯遗址为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双桥、于庄遗址为战国时期遗址)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商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春秋时代,辖境为山戎国地。

战国时为燕国地。

秦属右北平郡。

西汉属幽州右北平郡,东汉为辽西郡海阳县(今辖境东南)、新安平县(今辖境东部、东北部)及右北平郡土垠县(今辖境北部及西部)。

三国魏、晋、北魏属辽西郡海阳县。

北齐省辽西郡、省海阳县入肥如县,遂属北平郡肥如县。

隋开皇六年(586)省肥如县人新昌县,十八年(598)改新昌县为卢龙县,辖境属右北平郡卢龙县。

唐武德初(618),析卢龙置临渝,辖境属河北道平州临渝县。武德七年(624)临渝省,辖境属平州卢龙县。贞观十五年(641),复置临渝县。万岁通天二年(697),改临渝取旧名复石城县,属河北道平州。开元二十八年(740),析卢龙县,置马城县,辖境东南部为马城县地。

契丹天赞元年(922)四月,契丹军攻占石城县治。天赞二年(923)正月,契丹军破平州,改平州为辽兴府,置滦州,辖境属辽兴府滦州石城县。大同元年(947),契丹改国号为辽,辖境属南京道析津府滦州石城县,保大二年(1122),金军占领南京(今北京),滦州归金,辖境属之。

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六月,辽降将张觉(知平州事)叛金投宋,赐石城县为临闻。次年六月,金攻陷平州,临间复原名石城县。第二年,又改为清州。金太宗三年(1125)灭辽,统一了中国北方,辖境属中都路滦州石城县,县治在辖境开平镇。元至元五年(1268),先以石城入乐亭,后又改入义丰县,今辖境属滦州义丰县。

至元八年(1271)灭金,改国号为元,辖境仍属滦州义丰县。至元十六年(1279)实行行省制,今辖境属中书省永平路滦州义丰县。

明洪武二年(1369)改永平路为平滦府,今辖境属平滦府滦州义丰县。是年九月撤销义丰县,辖境并入滦州和丰润县。洪武四年(1371)三月,改平滦府为永平府,今辖境属京师永平府滦州和顺天府蓟州丰润县。

清代,基本沿用明制,设省、府、州、县四级。改京师为直隶省,今辖境属直隶省永平府滦州和顺天府蓟州丰润县分管。

民国二年(1913),裁府州称县。滦州改为滦县,今辖境属直隶省津海道滦县、丰润县。17年(1928)5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同时废道,改为省、县两级,今辖境属河北省滦县、丰润县。民国22年(1933)5月,根据《塘沽协定》,将冀东划分为两个“非武装区”,今辖境属滦(县)榆(临榆县,今抚宁县)“非武装区”。民国24年(1935)11月25日,汉奸殷汝耕在侵华日军的策划下,于通县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今辖境在其统治范围内。民国27年(1938),成立伪“冀东道公署”,为河北省管辖的4个“道”(津海道、保定道、冀南道、冀东道)之一。管辖冀东22县,今辖境在其统治范围内。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冀东建立了抗日根据地。1939年9月,当时境内八路军建立了丰(润)、滦(县)、迁(安)抗日联合县,今辖境属之。1942年4月,因县长牺牲,县政府印章遗失,故更名为“迁滦丰”联合县,辖今唐丰公路以东一带。1940年2月,建立丰(润)玉(田)遵(化)联合县,1941年9月,建立丰(润)玉(田)宁(河)联合县,1943年1月,合并为丰玉遵宁联合县,是年7月撤销,复归丰玉遵、丰玉宁2个联合县,辖今唐丰公路以西一带。6月,建立滦(县)卢(龙)联合县,辖今京哈铁路两侧一带。

1945年10月,冀东行署在唐山市郊建立唐滦办事处,下设6个区,其中今开平区境内有3个区。

1946年12月,撤销唐滦办事处,建立滦西县办事处(后改政府),下设10个区。其中今开平区境内有3个区,是年6月调整为2个区,1个区划归丰南县。

1947年7月,调整为1个区。1948年12月12日,开平、缸窑解放,滦西县在境内设3个区。1949年2月,撤销滦西县并入滦县,在境内设3个区。同年5月,析滦县2个区划归唐山市,境内设唐山市2个区、滦县1个区。7月7日,撤销冀东行署,划归河北省唐山专署,境内各区属河北省唐山专署唐山市、滦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境内设有4个区,属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丰润县。1950年5月,调整为2个区,属河北省唐山专署唐山市、滦县。

1951年1月~1953年5月,境内设4个区,属河北省唐山专署唐山市。6月,将行政村制改为乡制,境内4个区设33个乡镇,共辖154个行政村。

1955年3月,唐山市调整区划,在境内设3个区,属河北省唐山专署唐山市。

1956年8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并乡的指示精神,境内3个区辖16个乡镇,其中在今开平区境内乡镇14个,辖161个行政村。是年10月8日,正式建立唐山市郊区,隶属唐山市管辖。

1960年3月,撤销区级建置,划归唐山市区管辖。

1961年5月,撤销市区建置,归属唐山市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同年10月,恢复区级建置,为唐山市所辖区,称唐山市开平区。

1965年7月,撤销开平区建置,恢复唐山市郊区。

1982年4月,唐山市郊区再次更名为开平区。

行政区划

1949年2月,根据冀东行署指令,撤销滦西县并入滦县。原滦西县第三区改为滦县西三区,原滦西县开平区改为滦县西五区,原滦西县缸窑区改为滦县西六区。是年五月,将滦县西五区、西六区划归唐山市,分别建立唐山市第十一区、第十二区。共辖23个行政村,其中第十一区辖11个行政村。同时,滦县调整区划,将滦县西三区改为滦县第十区。

1950年5月,唐山市调整区划,将第十一区与第十二区合为唐山市第五区,辖23个行政村。是年7月,滦县调整区划,将原13个区划分为8个区。其中滦县第十区与第十一区北部合并为滦县第七区,辖今栗园一带村庄。同时丰润县调整区划,撤销第九区建置。

1951年1月,经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将原丰润县唐山飞机场周围、原滦县24个村划归唐山市。同年12月,又将丰南县26个村划归唐山市,建立唐山市第八区。1952年3月,经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将滦县130个村划归唐山市。同年5月,又将丰南县34个村划归唐山市。建立唐山市第三区、第九区和第十区。

1953年6月,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指示,将行政村制改为乡制。唐山市第九区将41个行政村划分为11个乡,其中在今开平区境内的6个乡,辖21个行政村。唐山市第十区将53个行政村划分为10个乡。唐山市第八区将57个行政村划分为10个乡。唐山市第三区将40个行政村划分为10个乡。唐山市第五区将16个行政村划分为1镇1乡。

1955年3月,唐山市第三区与第八区合并为唐山市碑子院区;唐山市第九区与第十区合并为唐山市洼里区;唐山市第五区改为唐山市缸窑区。同时,将原唐山市第三区所属的欢套、东八里两个乡划归洼里区;将原唐山市第十区所属的李各庄、郑庄子、安各庄三个乡划归唐山市碑子院区。

1956年8月,唐山市碑子院区调整区划,将21个乡合并为7个乡;唐山市洼里区将19个乡合并为7个乡;唐山市缸窑区仍为1镇1乡。

1956年10月5日,唐山市缸窑区在城镇建立马家沟、东缸窑、西缸窑3个街道办事处。

1956年10月8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唐山市洼里区、碑子院区、和缸窑区农村部分合并为唐山市郊区,下辖16个乡镇。

1957年11月,水库乡划分为2个乡。此时,唐山市郊区下辖17个乡镇,其中属今开平区的15个乡镇,共有186个行政村。

1958年9月,将17个乡镇合并为6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辖206个生产大队。1960年1月,经中共唐山市委、市人委决定,将碑子院人民公社所属12个生产大队划归唐山市,建立唐山果园(碑子院公社改为常各庄公社)。是年3月,经河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撤销唐山市郊区,将开平、越河、张家庄、常各庄、刘官屯5个人民公社划归唐山市区;将洼里人民公社划归东矿区。同年5月,唐山市区对所属城市、农村人民公社进行调整,下辖5个城市人民公社和4个农村人民公社。其中马家沟城市人民公社和越河、张家庄、常各庄、刘官屯4个农村人民公社在今开平区境内。是年10月,经市委、市人委决定,扩大唐山果园,将唐山市市区常各庄人民公社所属的13个生产大队划归唐山果园,归属唐山市市区。

1961年5月,撤销唐山市市区恢复唐山市建制。唐山市人民委员会根据《人民公社条例》规定精神,将农村人民公社调整为16个,其中傅家屯、双桥、刘家过道(后改梁家屯)、欢套(后改岔道)、栗园、安各庄(后改郑庄子)、屈庄(后改缸窑)、开平、越河、礼尚庄(后改为女织寨)10个人民公社在今开平区境内。同时,撤销马家沟城市人民公社,划归市属开平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经中共唐山地委、唐山专署批准,建立唐山市开平区。将市直属的开平人民公社、岔道人民公社、缸窑人民公社划归开平区领导。同时,设立开平、马路2个街道办事处。

1963年4月,又将市属的越河、双桥、女织寨、傅家屯、梁家屯、郑庄子、栗园7个人民公社和东矿区所属洼里人民公社一并划入。至此,唐山市开平区下辖11个人民公社和2个街道办事处。是年6月,唐山果园调整区划,又划入6个生产大队,此时唐山果园共辖31个生产大队。

1965年7月,唐山市开平区改称唐山市郊区。同时扩大区划,将东矿区所属王辇庄、习家套、殷各庄、卑家店、大庄坨、水峪、范各庄7个人民公社和市直属唐山果园改为果园人民公社一并划入。至此,唐山市郊区辖19个人民公社和开平、马路2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在今开平区境内的12个人民公社,共有231个生产大队。

1966年5月,“文戈”运动开始后,于1967年1月各级政权机构瘫痪,由群众“造反”组织掌权。是年12月22日,成立唐山市郊区革命委员会,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革命委员会。

1978年10月10日,根据唐山市革命委员会的决定精神,建立“开滦工农新区”,将王辇庄公社革命委员会所属的7个生产大队、习家套公社革命委员会所属的2个生产大队、水峪公社革命委员会所属1个生产大队、大庄坨公社革命委员会所属的7个生产大队、卑家店公社革命委员会所属的1个生产大队、梁家屯公社革命委员会所属的11个生产大队、女织寨公社革命委员会所属的5个生产大队、殷各庄公社革命委员会所属的7个生产大队、开平公社革命委员会所属的7个生产大队、范各庄公社革命委员会所属的3个生产大队、栗园公社革命委员会所属的7个生产大队,共58个生产大队划归开滦矿务局“工农新区”。

1979年12月,经唐山市革命委员会决定,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撤销开滦工农新区,将58个生产大队复归原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9年4月,丰润县所属的李庄子、常庄、刘家营3个人民公社单命委贝云刈归店山叩邓区革命委员会。同时,丰润县所属的杨家口、娘娘庙2个生产大队划归傅家屯公社革命委员会。至此,唐山市郊区革命委员会辖22个公社革命委员会和开平、马路2个街道办事处革命委员会。同年12月调整区划,将东部的王辇庄等7个公社革命委员会划归唐山市东矿区;北部的李庄子等3个公社革命委员会划归唐山市新区;果园公社革命委员会划归唐山市革命委员会。此时,唐山市郊区革命委员会辖11个公社革命委员会和2个街道办事处革命委员会。

1981年1月,经唐山市革命委员会批准,撤销唐山市郊区革命委员会,建立唐山市郊区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各基层革命委员会,恢复原建制名称。并将唐山市果园所属的郭大里、袁大里、范大里3个生产大队划归唐山市路北区。此时,唐山果园辖28个生产大队。是年4月,又将傅家屯公社所属华岩新庄、山西刘庄、赵庄、新刘庄、偏坡、部家庄6个生产大队划归唐山市路北区;将缸窑公社所属的三益村、窑上庄、下村、贾各庄、高各庄、城八街、城九街、前后村、新立庄、雷庄子10个生产大队划归唐山市路北区。

1982年4月,唐山市郊区人民政府复名为唐山市开平区人民政府,辖11个公社、186个生产大队。

1984年3月,撤销唐山果园建置,划归唐山市开平区。同年4月改革农村行政体制,将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镇)人民政府。各乡(镇)分别设乡(镇)长,各大队管理委员会改为村民委员会,设村主任。开平人民公社与开平街道办事处合并,建立开平镇人民政府。此时,唐山市开平区人民政府辖1镇、11乡、1个街道办事处。

1986年底,唐山市开平区辖1镇、11乡、1街道办事处,214个村民委员会,45个城市居民委员会。

1992年11月共辖6个乡镇,132个行政村,6个街道办事处,99个居民委员会。

1993年1月1日区划变动后,辖开平镇、栗园镇、双桥乡、洼里乡、越河乡、郑庄子乡及132个行政村和开平、马家沟、税务庄、荆各庄、二十二冶、陡电6个街道办事处,99个居民委员会。

1994年11月开平街道成立。

1996年8月,撤销岔道乡,并入开平镇。至此,开平区辖2镇(开平、栗园)、4个乡(双桥、洼里、郑庄子、越河)、6个街道(开平、马家沟、税务庄、陡电、荆各庄、二十二冶)。

2003年4月,二十二冶迁往新区,开平区撤销二十二冶街道建置。

2007年,双桥乡、洼里乡、郑庄子乡、越河乡改为镇,开平区辖6镇、5个街道。

2017年12月将丰南区钱营镇的大陈庄、王官庄、鲁庄子、谢马庄、惊马林、中五里屯、西五里屯、东五里屯、小营、大张各庄、王庄子等11个村划归越河镇管辖。至此,开平区辖6个镇、5街道,下设134个行政村(不含高新区托管的郑庄子镇9个村),41社区、居民委员会。

2020年辖6个镇、5个街道、134个行政村、48个社区。

河北开平区属于哪个市(开平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以上是 河北开平区属于哪个市(开平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902.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