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征乌桓在什么地方?带你了解乌桓的源起及最终的结局

三国时期,曹操为了消灭袁氏集团统一北方,所以冒险北征乌桓。此次征伐,不仅解决了三郡乌桓的隐患,而且稳定了河北的局势。那么乌桓到底是什么地方?

“乌桓”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又称作“乌丸”。它与鲜卑一样都是“东胡”的一支,公元前3世纪末,也就是秦末,东胡被匈奴攻破后有一部分迁居到乌桓山。根据考证,乌桓山在今天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西北140里的地方。

汉武帝击败匈奴之后,乌桓臣属于汉朝。于是汉武帝把乌桓南迁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开始设置乌桓校尉,让它代替汉朝北御匈奴。

汉光武帝的时候,乌桓首领向汉朝朝贡,接受了侯、王、君长的封号。然后又率领乌桓从五郡塞外大规模南迁到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也就是辽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河套一带驻扎放牧。他们分成了若干个部落,各自为政。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中曹操大败袁绍,随后袁绍便病死了。建安十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投靠今天冀东、辽宁一代的乌桓。曹操为了彻底消灭袁绍的势力,巩固北方,在建安十二年发动了讨伐乌桓的战争。

乌桓这个民族拥有游牧民族的特点——贵老贱少,也就是看重年轻力壮的人,轻视年老体弱的人,而且血族复仇之风盛行。

“血族复仇”又称为“血亲式复仇”,原来产生原始氏族社会时期,人与人之间以氏族为单位结合在一起共同面对外族,一个氏族成员流血就等于整个氏族成员的血,氏族的每个成员都有为其复仇的义务。

正因为如此好斗,因而乌桓人的战斗能力非常强,骑兵更是骁勇善战,常常被征调参加战争。“二张”张纯、张举发动叛乱的时候,勾结的就是乌桓。东汉时抵抗匈奴,乌桓人多有参战。

但是乌桓并非完全依附于东汉,即使是东汉最强盛的时期它也经常有小规模的叛乱。不过乌桓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曹操则终结了它统一的可能性。

建安二十三年,乌桓联合鲜卑反叛,被曹彰、田豫打败,实力再一次被严重削弱。乌桓后来被鲜卑所占领,残留在故地的乌桓人与鲜卑融合,而迁徙到内地的乌桓人则被汉人同化。

《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

在这一章节中,曹操的股肱之臣鬼才郭奉孝,英年早逝,曹操痛呼:“奉孝死,乃天丧吾也!”

以郭嘉开场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本文主角——

乌桓的掘墓人

,正是在他的鼓动下,曹操于平定冀州后,选择了继续北进,一举荡平乌桓,扫灭袁氏残余势力,为南下与孙权“会猎于吴”解决了后顾之忧。


曹操征乌桓在什么地方?带你了解乌桓的源起及最终的结局

郭嘉

源起

乌桓源起于

东胡

,有关东胡的内容,在前作《中国历代民族问题盘点——鲜卑篇》中,已有详细说明,本文不做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移步主页查找阅读。

汉初,匈奴冒顿单于崛起,杀东胡王,东胡部落联盟土崩瓦解。残存部族为了躲避被族灭的厄运,纷纷远徙,绝大部分东迁进了大兴安岭的群山之中。之后作为匈奴的附庸,在山中以渔猎为生,世世代代,称臣纳贡。

山中的生存环境是极为恶劣的,为了更好地活下去,东胡各部选择了相互融合,建立新的部落联盟,以求集中最大力量来抵御各种生存危机。

于是在大兴安岭南部地区,以原先的乌桓部族为主体,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乌桓,并且将聚居地所在的那座大山命名为

“乌桓山”

,作为本民族的圣山。与此同时,鲜卑族也在大兴安岭中北部山区内逐渐形成。

乌桓二字在蒙古语中有聪明之意。

匈奴对附庸民族的奴役是比较野蛮和残酷的,然而这就是草原民族的生存法则,无论是乌桓人还是鲜卑人都只能被迫承受,无力改变。


曹操征乌桓在什么地方?带你了解乌桓的源起及最终的结局

第一次内附

西汉初年,匈奴强盛,屡次犯边,而乌桓则多次作为仆从国随行参战,大肆掳掠。这期间时有不堪忍受压迫的族人伺机南逃入塞,这也使得汉朝了解到了乌桓的存在以及匈奴内部的一些情况,为后来的汉匈战争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参考情报。

汉武帝时期,发动漠北之战,左贤王部惨败,成全了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威名,

伊稚斜单于

则险些丧命,带领残部远迁漠北,自此漠南再无王庭,匈奴对汉朝腹地的威胁基本解除。眼见如此,乌桓人不再犹豫,直接脱离了匈奴人的掌控,选择向汉称臣。毕竟相比于匈奴,汉人的手段要温和许多。

面对乌桓的内附,汉武帝直接将其部族

大规模南迁至幽州北部

的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五郡的塞外(长城以北),令其驻守放牧,作为大汉的北方屏障,监视匈奴动向。同时要求乌桓各部首领每年朝觐一次,并于上谷郡的宁城设立

护乌桓校尉部

,以做监管,防止其与匈奴勾连。

春秋时期鲁国第二十一任君主鲁成公告诉我们: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乌桓虽然选择了内附,但并非完全臣服,其与汉朝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拥有共同敌人的两个对手之间的互相利用。大汉帮他们摆脱匈奴人的奴役,虚弱匈奴的实力,他们则帮助汉朝防御北疆。所以,这个关系脆弱且不稳定,随时面临崩坏的风险。

长达百年的战争,让汉匈两国的国力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而乌桓作为两国之间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遂成了彼此极力拉拢的对象。乌桓利用这样的机会,左右逢源,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忽而联合匈奴打汉朝,忽而在大汉的支持下揍匈奴(

把人家祖坟都刨了

),实力逐渐强大了起来。

乌桓飘起来后,没事就入塞打劫一番,猖狂至极。只不过为了大局着想,汉朝这边选择了忍让。

公元前77年,汉昭帝时,乌桓再次犯边,而匈奴则趁机攻打乌桓,欲报掘坟之仇。面对如此局面,大汉这边立即做出反应,以中郎将

范明友(权臣霍光的女婿)

为度辽将军,率领两万铁骑出塞迎敌。

匈奴此时已经重挫了乌桓,基本上完成了出兵的既定目标,便不再恋战,果断撤军。范明友没捞着军功,有点火大。不过,很快就想起了老丈人在他临行前给出的最高指示:

先打匈奴,再揍乌桓,坚决不许无功而返。

于是范明友目露凶光,嘴角上扬,大臂一挥,直指乌桓。不久,三名乌桓部族首领并部众6000余人便成了他的赫赫军功。长舒口气后,范明友哼着小曲,志得意满地班师回朝。

此战虽败,但乌桓人坚决不服,缓过来后就又故技重施,数次犯边。于是朝廷便又让范明友北上反击,再次打败了乌桓。

公元前54年,汉宣帝时期,匈奴五单于争立,一分为二,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大汉朝声威日盛,乌桓人怂了,不敢再闹事,双边关系得到缓和。


曹操征乌桓在什么地方?带你了解乌桓的源起及最终的结局

第二次内附

新莽时期,对周边各族采取高压政策,乌桓人对此极为不满,匈奴人趁机示好,两边一拍即合,再次狼狈为奸,侵扰北疆。

王莽死后,更始帝刘玄称帝,刘秀受到猜忌,遂主动请缨经略河北。在这里,刘秀得到了他横扫天下的三把利刃——

幽州突骑、并州兵骑、冀州强弩。

这其中,幽州突骑无疑是最有名且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支特种部队,它的成员中大部分是边塞骁勇善战的土著居民,还有一小部分是内附的乌桓人。

在这支部队的帮助下,刘秀大败

王朗

,收复河北。后来,

卢芳

割据九原,联合匈奴与乌桓一同入寇,劫掠边塞,也是被这支部队给打服了。卢芳后来反复横跳,最终逃亡匈奴,客死他乡。

公元45年,匈奴联合鲜卑犯边,结果被汉军击破,鲜卑全军覆没。不久,匈奴又勾结乌桓犯边,恰巧刚刚平定岭南的伏波将军

马援

回朝复命,得知此事后当即请命北上,刘秀准奏。只可惜敌人太怂,在得知马援到来后,纷纷逃散,马援兵力不济,便也没有出塞追击。

公元46年,匈奴因天灾,引发人祸,再次分裂,实力大损。南匈奴内附,北匈奴留居漠北。乌桓趁机北上,重创北匈奴。当然汉朝和鲜卑也没错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北匈奴被进一步削弱,已经无法再对汉朝造成威胁。

为了防止在匈奴之后,草原再次崛起新的霸主,

刘秀加强了对乌桓的笼络,不吝厚赏

。与匈奴人不同的是,内附的乌桓人与汉朝并无深仇大恨,东汉初年的冲突与摩擦都是源自天下大乱后的国力衰弱。随着光武帝的中兴,南匈奴的归附,实力的天平再次倾斜,乌桓人便顺坡下驴再次回归大汉朝的怀抱。

公元49年,光武帝将乌桓从五郡塞外迁往塞内,分别驻牧于幽州、并州的北部诸郡,包括河套地区。同时在

班彪(班固、班超、班昭三兄妹的爹)

的建议下,恢复护乌桓校尉部,予以监管。

让乌桓内迁,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利用乌桓人绝佳的骑射能力,组建更为强大幽州突骑。而事实上,在后来

东汉王朝于北方的所有军事行动中,几乎都有乌桓骑兵的身影

其实乌桓人有很多次机会取代匈奴人,成为蒙古高原上的新王,只可惜老天爷自始至终没能赏赐给他们一个像冒顿、檀石槐那样的草原雄主。

乌桓各部长期各自为政,从未形成过统一的部落联盟体制

。内部从来不是铁板一块,要不然幽州突骑早造反了不知多少次了。这也就注定了他们在精彩纷呈的历史舞台上,只能永远是背景板的尴尬定位。

乌桓入塞后,其原居地被南下的鲜卑顺势占据,一些留居塞外的乌桓人便归顺了鲜卑,并与之融合。而内迁的乌桓人,很好地履行了自己“雇佣军”的角色,为汉守边,虽偶有反复,也只是个别部族,乌桓人整体上还是比较忠于大汉的。

公元93年任尚追杀北匈奴单于,灭其众,北匈奴余部二十万人内附归降;

公元94年,北匈奴叛变,拥立南匈奴日逐王逢侯为单于,匈奴再次分裂。东汉会同乌桓及鲜卑大败匈奴,逢侯引残部退出塞外,成为新任北单于。

公元109年,南匈奴叛汉,乌桓协助大汉平叛。

公元140年,南匈奴复叛,大汉与乌桓、鲜卑、羌胡兵组成联军,大败南匈奴;

同年,南匈奴又联合乌桓以及羌胡诸部寇略北方各州,后被汉军击败;


曹操征乌桓在什么地方?带你了解乌桓的源起及最终的结局

第三次内附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交替专政,朝政日非,国势衰颓,民乱四起,

乌桓频繁被征召

平叛,部族多有死伤,不堪忍受,遂逐渐脱离了掌控。

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义,席卷大半个中国,东汉朝廷的统治基础被彻底摧毁,国家陷入持续动荡;

公元185年,朝廷征发乌桓骑兵远赴西北镇压

韩遂等人的羌乱

,结果人心浮动,军无斗志,皆临阵不战,不久,便纷纷逃回了幽州各部。

自此,乌桓各部对朝廷愈加不满,反意渐生。

公元187年,泰山太守、渔阳郡土豪

张举

联合同乡中山国相

张纯

造反,幽州乌桓大人(乌桓与鲜卑的部族首领皆称大人)

丘力居

整合辽西、辽东、右北平

三郡乌桓

起兵相随,军势浩荡,劫掠青、徐、幽、冀四州之地。

公元188年,

公孙瓒

奉命平叛,联军溃败,张纯逃亡鲜卑、张举下落不明,丘力居虽然最终打败了公孙瓒,但也是强弩之末,无奈退走柳城。联军就此瓦解。

后来,汉室宗亲、幽州牧

刘虞

到任后,软硬兼施,责令鲜卑人交出张纯。

公元189年,张纯被门客所杀,首级送到了刘虞的案前。丘力居畏惧刘虞的威名,主动请降。

此后数年间,公孙瓒始终奋战在抗击乌桓的第一线,并组建了特种部队——

白马义从

,人见人爱的常山

赵子龙

就是其中的一名小头目。

“白马将军”

的威名此后传遍北疆,乌桓人与之结怨颇深。

曹操征乌桓在什么地方?带你了解乌桓的源起及最终的结局

群雄讨董后,天下大乱,公孙瓒割据幽州,与袁绍争夺河北霸权。因为共同的敌人,乌桓与袁绍关系密切,双方通力合作,最终剿灭了公孙瓒势力。袁绍一统河北,坐拥青、幽、冀、并四州之地,成为天下至强诸侯。

那个年代,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袁绍将会统一天下,建立汝南袁氏的皇图霸业。可万没想到,官渡一战,曹阿瞒居然赢了,然后没过几年,袁绍就死了。而袁家的三个儿子,一个比一个废物,老大袁谭战死,老二袁熙和老三袁尚一败再败,最后逃往了三郡乌桓处,寻求庇护。偌大家业,顷刻覆亡,真是不由得令人唏嘘!

荡平河北后,曹营诸将皆劝曹操回师,防止荆州刘表在刘备的鼓动下,偷袭许昌。郭嘉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力排众议:

1、刘表忌惮刘备,不会给他立功的机会,许昌必定安枕无忧;

2、斩草要除根,袁氏与乌桓渊源颇深,且在河北还有巨大影响力,如若给其喘息之机,将来必成祸患;

3、此次北征,敌人绝对意料不到,毫无防备之下,定可一战功成,彻底解决将来南下的后顾之忧!

简简单单几句话,乌桓人的坟就挖好了!

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

张辽、徐晃、张郃、张绣、鲜于辅、阎柔、曹纯、牵招、郭嘉

等豪华阵容相随。

郭嘉献策

“兵贵神速、奇兵制胜”

,于是曹军舍弃不必要的辎重,轻装疾行,在向导

田畴

的带领下,深入乌桓背后,于白狼山两军遭遇。

面对数万乌桓联军,曹操一时有些犹豫。关键时刻,

孙十万的一生之敌——张辽

越众而出,力劝曹操急速出战,不能给对方备战的时间。曹操再一次虚心纳谏,然后主动将军权让出,由张辽代替自己,全权指挥

白狼山之战

张辽不愧一代名将,五子良将之首更非浪得虚名,从容不迫,调度有方,很快便冲破了敌军阵型,三郡乌桓的头领

蹋顿

被斩于阵中(有说是张辽杀得,也有说是曹纯的虎豹骑杀得)。群龙无首,乌桓大军全面崩溃,曹军随后掩杀,斩获甚众。

二袁逃往割据辽东的公孙康处,结果被削去首级,送给了曹操,以表忠心。

战后,曹操将三郡乌桓再次内迁至中原腹地,择其精壮之士编成一军,号称

“天下名骑”

,随其征战天下。


曹操征乌桓在什么地方?带你了解乌桓的源起及最终的结局

最终的结局

内迁后的乌桓彻底成了曹魏的编户齐民,生产方式也由渔猎放牧转变为农耕,在之后的百余年间与汉民杂居融合,彻底汉化。

然而乌桓分布较广,虽经过三次内迁,仍有不少乌桓人居留在边塞内外。

公元218年,鲜卑联合乌桓反叛,被曹操三子曹彰击败,乌桓再次被重创;

公元238年,

司马懿

率大军联合鲜卑、乌桓各部剿灭了割据辽东的

公元渊

西晋初年,鲜卑族的慕容、宇文、段氏三部统治着幽州北部各郡,留居此处的乌桓被迫与之融合。

魏晋后期,天下大乱,乌桓人四处迁徙,不断与各族融合,最终都融进拓跋鲜卑的北魏,然后跟随鲜卑人进行了

全面汉化

,继而彻底消失。

以上是 曹操征乌桓在什么地方?带你了解乌桓的源起及最终的结局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8158.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