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涿鹿县属于哪个市(涿鹿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作者:大坎历史

涿鹿县,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地处中国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下游,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北京市郊区相接。县城距张家口市区75公里,距北京市区130公里。

距今200万年前古人类就在涿鹿县繁衍生息。涿鹿县旅游资源丰富,著名景点有黄帝泉、黄帝城遗址、中华合符坛、中华三祖堂、轩辕湖。 

2017年10月获得 “国家园林县城” 荣誉称号。2019年5月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赞皇县等21个县(区)退出贫困县的通知》批准涿鹿县退出贫困县。

2021年,全县生产 总值增长 7.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1.5%,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 3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4.3%,外贸进出口增长 2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8.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7.4%和 12.1%,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区位优越 交通发达

县城距北京市中心125公里,京藏高速(G6)、京新高速(G7)、110国道、109国道、张涿高速、京蔚高速、涿京一级路纵横交错,涿鹿日益成为连接中西部与首都、东南沿海地区的交通节点,成为京西北地区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重要枢纽。

城市建设 日新月异

四星级中华大酒店、人民公园广场等地标性建筑相继建成,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一河、两环、三区、七纵、七横” 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区面积拓展到50平方公里;一大批公共设施的建设,使城市承载能力稳步提升。成功晋升为省级园林城市。随着 “一河两城” 战略的深入推进,一座 “居住着自豪、旅游者留恋、投资者向往” 的环首都卫星城正在迅速崛起。

桑干河文化 品牌无限

源远流长的桑干河不仅哺育了两岸的人民,也成为从远古流淌至今生生不息的文脉。现代著名作家丁玲以温泉屯土改为背景,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成为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第一部农村题材并且影响深远的长篇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获外国文学奖(斯大林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丁玲用自己的奖金和稿费筹建了新中国第一所农民文化站–温泉屯文化站。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成为涿鹿乃至张家口的响亮品牌。

生态资源 独具魅力

涿鹿山水秀丽,风光旖旎,生态资源极其丰富。小五台山自然风景区、黄羊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东西灵山生态旅游区构成了天然的生态景观,涿鹿已成为京西地区知名的休闲、度假、避暑、祭祖和观光胜地。

工业提升 前景广阔

涿鹿工业基础较为雄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食品加工、矿产开发等产业齐头并进。以涿鹿省级工业园区为核心的工业聚集区发展初具规模,先后与中盐、中粮、首航、京仪、金隅等几十家 “央字号” 、 “国字号” 及全国500强企业实现了成功对接,入驻企业近百家。科技孵化器公司成为京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特色农业 天然禀赋

“千里桑干,唯富涿鹿” 。桑干河、洋河交汇于涿鹿之野,桑洋盆地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优质葡萄主产区之一,葡萄和杏扁产业已成为最具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百余家,中粮长城(涿鹿)、益利、果仁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龙头带动效应日趋明显,涿鹿已成为京畿地区物华天宝的 “魅力果园” 。

历史沿革

涿鹿历史悠久,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据《归藏》《山海经》《逸周书》及《史记》载,原始社会末期,涿鹿属以熊耳山(桑干河以西山脉)为中心的有熊部落方国,有熊国国君少典居阪泉之野的有熊国都青丘。少典之子轩辕黄帝继父亲军事首领之职后,青丘被称为轩辕之丘。

约在4700千前,涿鹿一带发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轩辕黄帝擒蚩尤、伏炎帝之后,统一华夏,合符釜山,开创了中华千古文明。

夏代,华夏部族大部南迁,桑干河流域只有黄帝子宗的少数部族,他们着白衣,戴白帽,登白履,被称为白民之国。

商代,契的后人在今蔚县一带建立奴隶制政权,国号代,涿鹿现境南部属代国地域。商代末期,商的直系诸侯山戎人(华夏人对奚人的称谓)建立的屠何国(屠何为辽宁锦州古称)迁徙洋河流域东部,先居鸡鸣驿,后涿鹿县境北部属屠何国。同时期,山戎人的令支国人由河北迁安一带进入延庆及涿怀盆地。

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分召公于燕地,压缩了山戎的生存空间。公元前664年,齐桓公伐戎救燕,灭立国近千年的“山戎”四国(令支、孤竹、屠何、无终),“山戎”领地纳入燕国疆土。此时,涿鹿现境大部属燕国。

公元前300年,赵国围攻中山国,“攘地北至燕代(《史记赵世家》)”,占领涿鹿现境。《竹书纪年》载:“燕伐赵,围浊(涿)鹿,赵(武)灵王及代人救浊(涿)鹿。”“涿鹿”这一称谓第一次出现。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确立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其中含燕国5郡,涿鹿一带仍属上谷郡。

涿鹿境内有明确记载的置县历史可上溯到西汉。《汉书地理志》记,汉延秦制,涿鹿一带仍设5县,属上谷郡,治所同秦。东汉时期,郡县设置基本上沿袭西汉之制,直到汉末灵帝(公元156-189年在位)时在郡前设州,秦所确立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遂成为州、郡、县三级制。这一体制一直延用到五代。

三国时期(公元220-265年),涿鹿现境为曹操所建魏国属地。

西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分幽州上谷郡之属地置广宁郡,郡治下洛县城,属幽州。下洛、涿鹿、潘县从上谷郡析出,交由广宁郡统领。

南北朝时期,涿鹿现境先后为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的属地。这一时期,政区设置为州、郡、县三级制。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废燕州,怀戎县改属幽州,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幽州改为涿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怀戎县为燕王高开道所据。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唐平高开道,在怀戎县城(今保岱)置北燕州。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为妫州,领怀戎县。

五代十国时期,涿鹿现境先是后梁、后唐属地,后为辽国境域。公元936年,后唐节度使石敬瑭投降契丹,借契丹兵灭后唐兵称帝,建立后晋,割包括新州在内的16州于契丹。此后,涿鹿现境为契丹之地,公元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

北宋建立后,仍视石敬瑭割辽的16州为宋的境域。北宋太平年间成书的《太平寰记》按唐代政区之旧,记涿鹿县境为妫州。

金袭宋制,实行路、府、县三级地方行政制。金开国之初仍置奉圣州,领永兴(治今涿鹿县城)、妫川(今怀来)、缙山(今延庆)、龙门(今赤城龙关)、望云(今赤城云州)、矾山(今涿鹿矾山)6县。

元初涿鹿现境仍置德兴府,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复为奉圣州。元顺帝四年(公元1338年),奉圣州因地震改名“保安州”。

明初保安州建制被撤销,此地隶北平都司管辖。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在原保安州城置保安卫。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复置保安州。明永乐年间,山东、山西、湖广等地大量移民迁入该地。后金太宗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七月,后金军攻陷保安州。后金初之保安州,属直隶省宣化府。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保安州降为三级散州,辖区变为互不相连的七块地方,这一区划一直沿用到民国前期。

中华民国建立后,民国元年(1912年),保安州属直隶省口北道。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保安州改为保安县,为同陕西保安县相区别,民国三年改为涿鹿县。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涿鹿县属河北省。民国十八年,口北道10县划归察哈尔省,涿鹿县属察哈尔省。

1945年8月20日,涿鹿县城解放。8月30日,涿鹿全境解放,怀涿县抗日民主政府接管涿鹿县,入驻涿鹿县城,改称涿鹿县民主政府。1946年10月,涿鹿县民主政府撤离县城,转移到南部山区。1948年12月,涿鹿县全境解放,涿鹿县民主政府入驻涿鹿县城。

新中国成立后,涿鹿县人民政府(1955-1967年为人民委员会)建立,属察哈尔省察南专区行政公署。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涿鹿县属河北省张家口地区。1958年11月,涿鹿县并入怀来县。1961年5月,复置涿鹿县,仍属张家口地区。

1993年,地市合并,涿鹿县属河北省张家口市。

河北涿鹿县属于哪个市(涿鹿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1949年10月,涿鹿县行政区划同前。同年12月,涿鹿县将10个行政区合并为8个行政区,即原上太府区并入城区;原上疃区与大庙区合并为河北区,区公所设在河北。其他各区未变。

1950年5月,县人民政府将原来以区公所驻地命名的区名,改为以数字排列,同时改区公所为区人民政府,并分设区级镇。

即:城关镇;城区改称一区,驻地曹家园;保岱区改称二区,驻地董家房;五堡区改称三区,驻地五堡;矾山区改称四区,驻地矾山;太平堡区改称五区,驻地太平堡;河北区改称六区,驻地河北;大堡区改称七区,驻地大堡;孙家沟区改称八区,驻地孙家沟。

1953年5月,为统一国家基层行政组织,根据华北局划乡工作的指示,在8区1镇下设70个乡368村(不含城关镇),乡设人民政府,为基层政权组织。

1956年6月,撤销区级建置,全县划分为1镇35个乡。1镇即城关镇。35个乡为:界牌梁乡、东小庄乡、单家堡乡、隆伏寺乡、西二堡乡、武家沟乡、辉耀乡、岔道乡、董家房乡、孙家沟乡、屈庄乡、上葫芦乡、六堡乡、高堡乡、栾庄乡、温泉屯乡、小矾山乡、矾山乡、三堡乡、肖家堡乡、卧佛寺乡、口前乡、柳树庄乡、太平堡乡、上沙河乡、三道沟乡、大堡乡、大荆寺乡、马家庙乡、赵家蓬乡、董家站乡、谢家堡乡、范家坡乡、大庙乡、道洪寺乡。

1958年7月,全县区划调整为两镇20个乡。两镇为:城关镇、矾山镇。20个乡为:西二堡乡、长疃乡、隆伏寺乡、东小庄乡、董家房乡、辉耀乡、孙家沟乡、栾庄乡、五堡乡、温泉屯乡、柳树庄乡、太平堡乡、卧佛寺乡、黑山寺乡、大堡乡、倒拉嘴乡、马家庙乡、赵家蓬乡、谢家堡乡、大庙乡。

1958年9月,涿鹿县撤销乡级建置,建立6个人民公社,即桑洋人民公社,驻地城关镇;麦田人民公社,驻地董家房;果林人民公社,驻地五堡;灵泉人民公社,驻地矾山;飞跃人民公社,驻地大堡;幸福人民公社,驻地赵家蓬。原农业生产合作社随之变为生产大队。1958年11月,涿鹿县并入怀来县。

1961年5月,恢复涿鹿县建置。同时,将原来6个人民公社分建为24个人民公社,即城镇人民公社、郭庄人民公社、东小庄人民公社、张家堡人民公社、西二堡人民公社、长疃(后为武家沟)人民公社、保岱人民公社、辉耀人民公社、孙家沟人民公社、五堡人民公社、栾庄人民公社、温泉屯人民公社、小矾山人民公社、矾山人民公社、卧佛寺人民公社、黑山寺人民公社、虸蚄口人民公社、太平堡人民公社、大堡人民公社、倒拉嘴人民公社、石门人民公社、赵家蓬人民公社、谢家堡人民公社、大庙人民公社。

1962年1月,原属易县的大河南人民公社、蟒石口人民公社与原属蔚县的三里棚人民公社划归涿鹿县。至此,全县辖27个人民公社,412个生产大队,1375个生产队。

1968年1月-2月,27个人民公社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包揽一切权利。

1978年1月,城镇人民公社改建为城关镇。

1983年2月,全县人民公社改为乡,区划未作调整。

1984年4月,矾山乡改为矾山镇。

1987年,城关镇更名涿鹿镇。

1989年,全县设两镇25乡,辖412个行政村,122个自然村。两镇为涿鹿镇、矾山镇。25个乡为张家堡乡、大堡乡、河东乡、西二堡乡、东小庄乡、郭庄乡、武家沟乡、五堡乡、栾庄乡、温泉屯乡、小矾山乡、保岱乡、辉耀乡、孙家沟乡、石门乡、黑山寺乡、虸蚄口乡、太平堡乡、卧佛寺乡、倒拉嘴乡、蟒石口乡、大河南乡、谢家堡乡、三里棚乡、千树底乡。

1991年2月,张家堡、大堡、河东3乡改为镇建置,全县设5个镇,22个乡,仍辖412个行政村、122个自然村。

1995年2月,五堡、保岱两乡改为镇建置,全县设7个镇。

1996年2月,调整乡镇规模,西二堡乡并人涿鹿镇、郭庄乡并入东小庄乡、孙家沟乡并入武家沟乡(变为镇建置)、小矾山乡并人栾庄乡、石门乡并人辉耀乡、虸蚄口乡并入矾山镇、太平堡乡并入卧佛寺乡、倒拉嘴乡并入大堡镇、三里棚乡并人大河南乡、千树底乡并人河东镇。原27个乡镇合并为8个镇、9个乡,辖400个行政村、116个自然村。

1997年,全县撤销了27个低于60口人的行政村建置。

2008年,东小庄、温泉屯、大河南、蟒石口、辉耀5个乡改镇建置,2013年,涿鹿镇为加强所辖城区外的非农业管理,成立了合符居委会。

2020年,为适应县城主城区发展需要,提升社区化管理,按照区域划分,涿鹿镇居委会变更情况是:前街居民委员会更名为轩辕社区居民委员会;城里居民委员会更名为鼓楼社区居民委员会;西关居民委员会更名为西关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平街居民委员会更名为东关社区居民委员会;北关居民委员会更名为北关社区居民委员会;南关居民委员会更名为南关社区居民委员会;合符大道居民委员会更名为合符社区居民委员会;新成立滨河社区居民委员会。

2021年现全县辖1个区、13个镇、4个乡、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乡镇分别为:涿鹿镇、张家堡镇、武家沟镇、五堡镇、保岱镇、矾山镇、大堡镇、河东镇、东小庄镇、温泉屯镇、大河南镇、蟒石口镇、辉耀镇、栾庄乡、黑山寺乡、卧佛寺乡、谢家堡乡。

1、中华三祖堂:

中华三祖堂位于轩辕湖以东,黄帝泉北200米处,是中国黄帝城文化旅游区的中心景点。 1994年在原黄帝祠的旧址由新加坡籍华人周颖南先生捐资100万元复建,工程占地104亩,分别由大门、平面祭坛、三祖堂组成,主体工程三祖堂仿照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唐朝建筑佛光寺建造,整个大殿开间七间,进深三间,全部采用木质结构,共用470方木料,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尺度和比例较大,柱子粗壮,门窗为板门和直棂窗,格调古朴庄重,雄伟壮观。殿内三位祖先的塑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居中的黄帝气宇轩昂,右侧的炎帝睿智儒雅,左侧的蚩尤勇武彪悍,塑像高6米全部由泥土塑成。大殿四壁绘着四幅大型壁画,分别是 “涿鹿大战”  “合符釜山”  “定都涿鹿”  “阪泉大战” 。 中华三祖堂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供奉黄帝、炎帝、蚩尤三大人文始祖的殿堂,已成为对子孙后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理想之地,是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圣殿,同时也是中华儿女和各族人民、海内外爱国人士拜祖敬香,祭祀怀古的圣地,匾名由周颖南先生亲自题写。

2、中华合符坛:

中华合符坛位于三祖堂正南,是为了纪念黄帝在涿鹿釜山合符、中华民族实现首次融合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弘扬合符文化而建,一期工程占地总面积30万平米,总投资近2亿元。与中华三祖堂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在纵贯中华合符坛的千年文化神道上,依次排列着嫘祖浣纱、三祖桥、龙凤华表、中华一统广场、中华合符坛、民族图腾大观园、九龙腾飞柱等景观。

3、黄帝城遗址:

亦被称为涿鹿故城,是黄帝开基立业的根基,也是合符釜山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都城。黄帝城呈不规则方形,南北长510-540米,东西宽为450-500米,总面积约30万平米。城墙下层为叠土层,上层为夯土层,南、西、北城墙比较完整,东城墙南段浸于轩辕湖中。被列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据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王北辰先生考证,黄帝城建自黄帝时代,在黄帝城内随处可见石器、陶器残件,这里文物蕴藏量很丰富,曾经在这里出土过大量的石斧、石杵、陶盆、陶甑、陶纺纶等文物,但未经大规模发掘,只是在1957年有过小规模发掘。当时的《人明日报》、《光明日报》(11月30日)均以 “在黄帝城发现的” 为题予以报道。

4、黄帝泉:

古称阪泉,民间又称黑龙池,是当年黄帝族饮水之处。此泉为天然冷泉,有三层水:深度分别为1700米、3000米、5000米,此泉冬不结冰,夏不生腐,久旱不干枯,它的下面有七个泉眼呈北斗七星状排列,黄帝泉的水温常年保持在12.3-13.4℃之间,日流量为4600-4800吨,供一万多人口的使用,还可以灌溉一万多亩良田。据专家测定,黄帝泉是一种含锶质重碳酸钙镁型天然优质矿泉水,常饮此水可保健身体、滋润肌肤。泉边建有省级地震观测站,利用水中含有的氡气监测地震。

5、轩辕湖:

位于中华三祖堂与黄帝城遗址间,由黄帝泉溢水聚集而成,传说黄帝部落曾在此濯浴、饮马,可谓 “波心荡漾,洗练千年情思,饮水思源,感念三祖恩德” 。1958年涿鹿县人民政府人工修建石堤坝增加了蓄水面积。现湖面6.5万平米,湖水容量108万立方米,最深处12米。雨水季节,湖水沿着湖堤北面的泄洪渠流出。东、北两岸用各色石砌出高16米的石堤坝.石坝缓缓地斜伸,深入湖中。湖边杨、柳交错,郁郁葱葱,是游人驻足歇息,亲水垂钓的理想之地。

以上是 河北涿鹿县属于哪个市(涿鹿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738.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