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海区属于哪个市(南海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作者:头条大砍历史

南海区属于佛山市

南海区,广东省佛山市辖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紧连广州,毗邻香港、澳门。东连广州市区,西邻三水区、高明区,南接顺德区,与江门市蓬江区、鹤山市隔西江相望,北濒广州市花都区,中南部与禅城区接壤,辖区总面积1071.55平方千米。

1958年12月,南海、三水两县合并,初称南三县,后改称南海县。1983年6月,广东省实行市管县制,南海县隶属佛山市。1992年9月23日,南海撤县设市,由佛山市代管。2002年12月8日,撤销县级南海市,设立佛山市南海区,以原县级南海市的行政区域为南海区的行政区域。

佛山市南海区地处广佛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毗连广州,面积1071.55平方公里,辖6个镇、1个街道、290个村(社区),户籍人口165.85万,常住人口366.72万,海外侨胞40多万。南海历史悠久,名人荟萃,秦朝(公元前214年)设郡,隋朝(公元590年)置县,

南海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市中东部。东连广州市白云区、荔湾区,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江相望,西邻三水区、高明区,南接顺德区,与江门市蓬江区、鹤山市隔西江相望,北联广州市花都区,中南部与禅城区接壤。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南海曾以“六个轮子一起转”创造县域经济发展的“南海模式”,民营经济率先发展壮大,创造了跻身广东“四小虎”的发展传奇。

广东南海区属于哪个市(南海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海郡,郡治设于番禺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十年(590年)以番禺县地置南海县(据清道光二十七年武英殿聚珍本《元和郡县志》),属广州总管府。南海县政区建置自此始。其后,仁寿元年(601年),因避太子讳改广州为番州。大业三年(607年)罢番州复置南海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南海郡置广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广州为南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南海郡为广州,或州或郡,南海县均为其属县。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以广州置兴王府,并撤销南海县建制,析南海县地为常康、咸宁二县和永丰、重合二场(据《太平寰宇记》)。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灭南汉,废兴王府,设广南路广州(广南分东西两路后,广州属广南东路);五年,撤销常康、咸宁二县和永丰、重合二场,复置南海县,属广州。

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升广州为翔龙府,南海县属翔龙府。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灭赵昺,改翔龙府为广东道广州路,南海县属广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广州路为广州府,南海县属广州府。

清南海县建制及其隶属关系无改变。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裁撤府级建制,南海县直隶广东省。3年,省、县间增设道级建制,南海县属粤海道。14年7月道级建制废除,南海县直隶广东省。17年,省分区设善后管理委员会分管各县,南海县属西区善后管理委员会。21年,罢善后管理委员会,设绥靖公署,南海县属中区绥靖公署。25年,改绥靖公署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南海县属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29~34年抗日战争时改属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广东南海区属于哪个市(南海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1949年开始时县直隶于省,省分区设派出机关以管理各县。分管南海县的广东省派出机关,1950年1月~1952年11月为珠江专员公署,1952年11月~1956年2月为粤中行政公署,

1956年3月~1958年11月为佛山专员公署,1958年11月~1959年1月为广州专员公署,1959年1月~1967年1月为佛山专员公署,“文大”期间的1967年3月~1968年3月属佛山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军管,1968年3月~1979年4月为佛山专区(1970年10月改为佛山地区)革命委员会,“文大”结束后,1980年1月~1983年6月为佛山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6月,广东省实行市管县制,省、县间增设市一级行政区划;地、市合并后佛山市为地级市,南海县隶属于佛山市。1992年9月23日,南海撤县设市,由佛山市代管。2002年12月8日,撤销县级南海市,设立佛山市南海区,以原县级南海市的行政区域(不含南庄镇)为南海区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1949年11月中旬(有一说为25日),成立南海县支援前线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四个指挥所。各指挥所的管辖范围依次与民国时期的区基本一致,有不同的是原第一区的俊云溪乡划归第四支前指挥所管辖;原第五区除佛山镇划出设市外,余下的存院等乡划归第一支前指挥所管辖。

1950年3月1日,县人民政府成立后,支前指挥部、所撤销,全县分五个区建立区公所,区域除原第一支前指挥所辖区分为一、五区和紫罗澳乡从原第四支前指挥所辖区划归一区外,其余均以原支前指挥所辖区为范围。5月开始以原来的乡域建立乡人民政府;为解决一些区辖面积过大问题,5月从三区分出第六区,8月从一区分出第七区,11月从二区分出第八区;9月开始改区公所为区人民政府。至是年底,全县分为8个区,58个乡。

与民国35年整编后的乡名比较基本沿旧,不同的是原下恩洲乡已划给广州;顺德石硝乡划归南海;西胜乡改名百滘乡,华夏乡因华夏村改入崇德乡而复名上金瓯乡;大沥四堡乡分为大沥、大镇、太平、水头4乡,鳌龙吉乡分为鳌头、龙津、吉利3乡。1952年,县内开始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凡土改第一阶段结束的地方,即由各村代表选举乡长,同时为便于领导,缩小乡的规模,按3000人口左右为一乡的原则,将原来的乡分为若干个乡。

1953年3月土改结束。4月,适当缩小区的规模为全县共14个区,辖184个乡和8个乡级镇。1954年夏,十三区将距乡府较远的良登乡塱心、莘涌,上金瓯乡渡滘,崇北乡华夏,崇中乡革新等村划出增置华夏乡。1955年10月,按《宪法》有关规定,县、乡人民政府均行人民委员会制,改称人民委员会,撤消区人民政府,改设区公所,区名也改以区公所驻地命名。

1957年4月,由于农业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不少乡只有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为有利于加强对合作社的领导,实行撤销区的建制,把乡合并为规模较大的乡。这次调整,史料中常称为“撤区并乡”,称此前的乡为“小乡”,合并后的乡为“大乡”。调整结果,全县共分设24个乡(1958年初联建乡并入里水乡后为23个)和2个乡级镇。

广东南海区属于哪个市(南海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1958年8月31日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9月上旬,全县23个乡都宣告成立了公社(一般以原高级社为大队)。人们以为公社的优越性在于“一大二公”,因而实行并社以扩大公社,至10月中旬,基本上按撤区并乡前区的范围调整为跃进、上游、盐步、东风、超英、红星、幸福、红峰、里水、南庄、九江、西樵等12个公社。公社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之后,乡人民政府即自行撤销。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人们开始认识到社队规模过大,难于管理,不利于发展生产,于是,1959年7月,里水公社分出红旗(和顺)公社,9月,西樵公社分出民乐公社,至年底,加上渔业社成立人民公社,全县共有上游、盐步、里水、红旗、东风、跃进、罗村、红星、红峰、民乐、西樵、九江、南庄、渔业等14个公社,辖大队180个、生产队1413个。

1961年初曾将罗村公社的东方红(颜峰)、兴贤和大沥公社的永平、山南、显岗等大队划出,筹建松岗公社,但未正式挂牌成立,同年8月在贯彻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改草案)时,即再行以缩小规模为主的方针,对全县社队规模进行重新调整,分为蟠岗、夏教、平南、平洲、盐步、黄岐(“岐”原用“歧”,1988年12月3日经上级批准改用)、里水、联建、麻奢、和顺、金溪、官窑、大榄、沙头、马安岗、松岗、大沥、大圃、西隆、塘头、罗村、狮山、小塘、联安、罗行、横江、丹灶、西城、民乐、太平、西樵、河清、大同、九江、沙头、吉利、南庄、溶洲、渔业等39个农村公社和盐步、九江2个镇公社,辖549个大队、3478个生产队,史料中常把这次调整后的公社、大队分别称为“小公社”、“小大队”。

以后,人们又觉得生产组织规模当否,关键在于生产队,公社、大队规模过小反为不利,因此,1963年2月进行以合并公社、大队和适当划小生产队为主要内容的调整,全县分为平洲、盐步、里水、和顺、官窑、大沥、罗村、小塘、丹灶、西樵、九江、南庄、渔业等13个公社,下辖2个镇(九江、盐步)和221个大队、3740个生产队。此后,直至政社合一的体制改变之前,除一些生产队分得过小而重新合并,个别大队有分有合,1980年为适应改革开放,九江公社分出沙头公社,官窑公社分出松岗公社等局部性调整之外,社队规模基本稳定下来。至1982年,全县公社数共15个,下辖大队242个、生产队2796个。大队的规模与1954年设定的185个小乡对比,除17个小乡划给了佛山,5个小乡划给了广州,三滘乡将滘口划给广州后并人黄岐乡外,此时基本上按原有规模改乡名变成公社的大队名。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县以下的行政区划为乡、镇。1983年底,根据广东省民政厅的部署,南海县撤销人民公社,以原公社为范围设区置区公所,原生产大队范围设乡,置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乡人民政府,自然村(生产队或联队)则建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1985年7月,为配合新县城建设,将平洲区的东约、南约、西约、北约、东二、叠南、叠北、石硝8个乡划出设置桂城区。1987年,为适应全国统一政制,广东省民政厅部署改区为乡(镇)。据此,南海县于

1987年2月撤区建镇,镇名除渔业区新命名为凤鸣镇外,均沿用区名;撤销区公所,设镇人代会和镇人民政府;原来的乡改为行政村,原来的乡人代会和乡人民政府撤销,改设村民委员会;行政村辖下的自然村则设立村民小组。

1988年8月,为加强对黄岐经济开发区的综合管理,将盐步镇的黄竹岐、六联、沙溪、白沙、泌冲等5个行政村和凤鸣镇的黄竹岐渔业村划出设置黄岐镇;同年12月,为扶持凤鸣镇的发展和建设,将平洲镇的三山行政村划归凤鸣镇。由于人们对这种“村(行政村)内有村(自然村)”的体制很不习惯,生产、生活中都觉不便,1989年根据广东省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精神,于6月5日~9月18日,调整和理顺农村基层组织体制,将原来的行政村改为镇的管理区,镇政府设派出机构“管理区办事处”;原自然村的村民小组改组为村民委员会。

1992年3月2日,从小塘分出大洲沙(以东平水道为界)设立金沙镇。至此,全县1379个自然村,行政区划分为桂城、平洲、里水、和顺、官窑、松岗、大沥、盐步、黄岐、罗村、小塘、金沙、丹灶、西樵、南庄、九江、沙头、凤鸣等18个镇。全县共设镇城区办事处16个、街道办事处3个,下辖居民委员会58个;农村管理区242个(另西樵山农场有8个自然村,行政区划属西樵镇,但它是县农委属下的经济实体,不是西樵镇的管理区),辖村民委员会1466个。

广东南海区属于哪个市(南海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南海市对部分镇、管理区进行了调整。1993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南海市撤销大沥、盐步、黄岐3个镇建制,设置大沥、盐步、黄岐3个街道办事处,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关。

1994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西樵山旅游度假区人民政府成立,管辖原西樵镇、西樵林场、西樵中旅和九江镇的朝山、七星、大同、显岗、西岸等5个管理区,及沙头镇的山根管理区。

1995年3月,狮山街道办事处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管辖原小塘镇的华涌、塱下、狮中、狮北、大涡塘、罗洞;罗村镇的招大、穆院、白沙桥、塘头和官窑镇的唐边、黄洞共12个管理区。1997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将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的西岸划出,设置西岸镇。该镇辖新圩、城东、城西、银岗4个村委会,镇政府驻新圩。

1998年10月,市委、市政府部署在平洲、和顺、西樵和罗村等地开展理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撤销管理区办事处,设立村民委员会的试点工作。12月底止,完成试点单位13个管理区改村委会工作。

1999年3~6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广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有关规定,又在全市19个镇(区)的230个管理区办事处全面铺开理顺体制工作,6月底基本结束。与此同时,三山港街道办事处增设中区、南区、北区3个村委会;西岸镇将原来的城东、城西、新圩、银岗4个管理区增(改)设宫溪、碧岸、坑尾、大槎、五村、新塘、银岗、理学8个村委会。

1999年底止,全市共辖西樵山旅游度假区和桂城、平洲、三山港、盐步、黄岐、大沥、狮山7个街道办事处;官窑、松岗、小塘、金沙、九江、沙头、里水、和顺、罗村、南庄、丹灶、西岸12个镇。下设250个村委会,75个居委会。

2003年1月8日,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挂牌。全区共有6个街道、11个镇、224个行政村、74个社区。2005年1月,南海区调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撤销桂城、平洲街道,合并设置桂城街道;撤销罗村镇,设置罗村街道;撤销里水镇、和顺镇,合并设置里水镇;撤销大沥、盐步、黄岐街道,合并设置大沥镇;撤销狮山街道、松岗镇、官窑镇、小塘镇,合并设置狮山镇;撤销丹灶镇、金沙镇,合并设置丹灶镇;撤销九江镇、沙头镇,合并设置九江镇。调整后,全区辖桂城、罗村2个街道,九江、西樵、丹灶、狮山、大沥、里水6个镇,224个行政村,52个社区。

2010年末,全区共有2个街道、6个镇、224个行政村、60个社区。

2015南海区总面积1073.82平方千米,下辖桂城街道、九江镇、西樵镇、丹灶镇、狮山镇、大沥镇、里水镇7个镇(街道),有67个行政村、182个社区。区委、区政府驻地桂城街道。

2020年,下辖桂城街道、九江镇、西樵镇、丹灶镇、狮山镇、大沥镇和里水镇7个镇(街道),有66个行政村、224个社区。区委、区政府驻地为桂城街道。

以上是 广东南海区属于哪个市(南海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739.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