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属于哪个市(和平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和平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上游、粤赣边境的九连山区。东连龙川,南邻东源,西毗连平,北与江西省定南县、龙南县接壤。古称她是“联络闽广,带控龙南、安远,要害之地”,当今是京九铁路入粤第一县、广东沿海地区向内地辐射的一个窗口。

 和平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上游、粤赣边境的九连山区。东连龙川,南邻东源,西毗连平,北与江西省定南县、龙南县接壤。古称她是“联络闽广,带控龙南、安远,要害之地”,当今是京九铁路入粤第一县、广东沿海地区向内地辐射的一个窗口。和平县为河源市所辖,县辖阳明、大坝、长塘、下车、上陵、优胜、贝墩、古寨、彭寨、合水、公白、青州、浰源、热水、东水、礼士、林寨17个镇245 个村(居)及一个市属国营黎明林场。县城设于阳明镇,南距广州市318公里,北距赣州市250公里, 和平县总人口约56万人,民族主要为汉族,其余为畲族。

  和平总面积2292.08平方公里,略呈“桑叶形”,东西横距53.5公里,南北纵距61公里。县境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大致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崇山峻岭,中部和东南部是丘陵地,其中间有峡谷平原,各占全县总面积的比例是47.8:45.8:6.4.西北部最高峰风吹蝴蝶嶂(浰源镇境内)海拔1272米,东南最低点浰江河峡谷平原海拔75米。境内和平水、鱼潭水汇入浰水,浰水于东水镇汇入东江。

  和平地处东经114°41′~115°16′,北纬24°05′~24°42′之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均温度19.7℃,年均雨量1717.1毫米,大多数年份日照1704.7小时以上,年平均相对温度80%,年平均无霜期308天。灾害性天气有春季低温阴雨及干旱,秋末寒露风和冬季霜冻。

  和平自然资源较丰富,主要有土地、森林、水力、矿产(含地热)等四大类。有土地资源346.58万亩,可耕地22.57万亩;有林地253.5万亩,植物品种达9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71.8%;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7万千瓦,可开发的有6.3万千瓦;矿产资源有石灰石、膨润土、高岭土、稀土、铁、铀等30多种,量多且质优,热量较高的地热主要有12处。

  2021年,和平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278721万元,同比增长2.1%,两年平均下降1.7%;农业总产值完成417136万元,同比增长6.9%;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完成158012万元,同比下降7.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59485万元,同比下降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4729万元,同比下降10.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1906万元,比上年下降11.48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74651万元,比上年下降18.5%。

和平县属于哪个市(和平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据《禹贡》记载,上古时和平属扬州。和平,春秋战国为百粤之地。自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起至南朝齐代,为龙川属地。梁、陈时代改属雷乡县。隋开皇十一年(591)至唐初改属兴宁县。唐中宗嗣圣(684)至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复归雷乡县。宋太祖开宝四年(971)雷乡改称龙川,和平属龙川县,至宋徽宗宜和二年(1120),龙川改称雷江县,和平属之。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废雷江复龙川,自后直到明正德十三年(1518)建县时止,和平都属龙川县管辖。从建县至清末,和平一直求属于广东布政司惠州府,治所未变。民国以来建置略有变迁。

解放后,1952年秋改属粤北行署;1958年冬,和平、连平两县合并,县政府驻忠信镇,属韶关地区;1962年分县,县府仍驻阳明镇,属惠阳地区领导。1988年设立河源市,和平县隶属河源市。

行政区划

1949年6月,全县设4区,1镇,20个乡。

1950年夏,设立大坝区。

1951年春,并入附城区。1951年5~6月,设立贝墩区、和西(热水)区、东水区。1951年秋撤乡,成立联村办事处。

1952年5月,全县划为128个乡、1个镇。

1957年12月撤区并乡,全县设18个乡、1个镇:阳明镇、附城乡、大坝乡、岑岗乡、下车乡、长塘乡、优胜乡、测源乡、热水乡、青州乡、合水乡、粮溪乡、彭寨乡、古寨乡、贝墩乡、林寨乡、东水乡、礼土乡、公白乡。

1958年10月,撒销乡镇,成立东山、四联、测东、洲江、九连等5个人民公社。阳明镇属东山人民公社。

1959年洲江人民公社分为东水、林寨、礼士3个人民公社;四联人民公社分为彭寨、贝墩2个人民公社。

1960年猁东人民公社分为下车、长塘、优胜3个人民公社;东山人民公社分为东山(1961年改称附城)、大坝、合水、城镇、桃源(1960年冬,更名上陵)5个人民公社。

1961年贝墩人民公社分为贝墩、古寨、安场3个人民公社;九连人民公社分为热水、青州、涮源3个人民公社;礼士人民公社分为礼士、公白2个人民公社;东山与城镇合并称附城人民公社。

1963年彭寨人民公社分为彭寨、粮溪2个人民公社;附城人民公社分为附城人民公社、阳明镇。

1983年改为19个区、1个镇,撒销256个大队,设立188个乡,1170个村,19个居民委员会。1987年撤区改乡(镇),全县设立10个镇、10个乡、252个管理区、19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224个村民委员会。

1985年6月,成立河明亮水电站管理处(正局级编制),由贝墩、优胜等镇划出林地11.4平方公里归该站所辖。

1957年冬,由热水、青州、渊源等区划出58.64平方公里山林设立广东省属国营黎明林场,1975年开始下放给惠阳地区管辖,1988年3月至今归河源市管辖。

1994年4月8日,附城、合水、涮源、青州、优胜、安坳、粮溪、古寨、公白、礼士10个乡改为镇。

2022年和平县辖阳明、大坝、上陵、下车、长塘、优胜、贝墩、彭寨、古寨、林寨、东水、礼士、公白、合水、青州、热水、浰源等17个镇,管理29个居民委员会,216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60个居民小组,3804个村民小组。

和平县属于哪个市(和平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以上是 和平县属于哪个市(和平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604.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