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汶上县属于哪个市(汶上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作者:大坎历史

汶上县属于山东济宁。

汶上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东临古城兖州,西接水泊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东岳泰山。东经116°40′—116°18′北纬35°31′—35°36′,大部分地区处于平原地带,汶上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总面积889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汶上县常住人口为687544人。

汶上文化底蕴深厚,是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发祥地之一,儒家文化、运河文化交相辉映,大运河南旺分水工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休闲服装制造名城、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山东汶上县属于哪个市(汶上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汶上县是一古县,历史悠久,远在四、五千年之前的原始氏族社会,就有先民繁衍生息。仅从康驿、义桥两个乡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十二处,其中东尚庄、大徐遗址出土的文物,诸如规鼎、盆、篇、鬲等陶器;针、匕、笄等骨器;铲、斧、磨、棒等石器,均属于大汶口各期文化遗存。

汶上县夏为厥国。

春秋属鲁国,名中都,城邑在今汶上县次邱乡胡口村西北。《山东通志·古迹》汶上县下释日:“中都邑故城在县西三十九里,春秋鲁邑,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孔子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迁,男女别途,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郭,……行之一年,而四方诸侯则焉。”

战国属齐,取名平陆。鲁康公十五年(前338年),鲁败齐师於平陆。

秦置郡县,天下为三十六郡。(据《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秦三十六郡图》)时属东郡,称平陆县。故城在今次邱乡孔庄北高地。

西汉(成帝)时,改平陆为东平陆县,隶旧州。(《汉书》)

东汉隶为东平国,仍为东平陆县。后并入许昌。

三国时,魏国统一北方,其政区设置沿袭东汉。

刘宋时,废东平陆县,改称平陆县。

北魏时,为平陆县,隶充州东阳平郡。

北齐时,为乐平县,隶鲁郡。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属鲁郡,改乐平为平陆。”(《隋书》)

唐属河南道郓州东平郡。“天宝元年(742年),改平陆为中都,移于今治。”天宝十一年(752年),颜真卿书孔子讲书堂碑。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县宰邢审容建大成殿五间。天宝年间,诗圣李白、杜甫常来汶游居,并赋诗留墨。为纪念李白,将水牛山更名为太白山。

五代时期,州县隶属唐朝。

宋属京东西路东平郡,仍名中都。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宋真宗东封泰山,行居中都昭空寺。咸平五年(1002年),重修昭空寺并改名“宝相寺”。

金属山东西路东平府。贞元(主亮年号)元年(1153年),改中都为汶阳。泰和(章宗年号)八年(1208年),更名为上(因地处汶水滨,上:侧衅,故名),沿用至今。

元属中书省,隶东平路东平府。

明属东平府,洪武七年(1374年)降府为州,遂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改属究州府。此时重教育人,城内设圣泽书院、汶阳书院,二百年间出八名尚书,仅嘉靖至万历年间,在朝里居官的就有四大尚书。永乐九年(1411年),彩出白英老人,助工部尚书宋礼,挖河治水,引汶济运,做出贡献。

明代《县志·疆域志》记云:“汶上在究州西北九十里,北至东平州界沙河站二十五里,东至宁阳县界西述村三十里,南至济宁州界康庄驿四十五里,西至郓城县界萧皮口一百二十里。计广一百五十里,衮七十里。”宋、元与明代疆域相同。明《县志·疆域》描述:“宋元以来,左履鲁甸,右跨梁山,背枕泗、汶,面据三湖,封疆广袤,莫之有易矣。”清宣统三年(1911年)编《县志·疆域志》所记汶上疆域亦同于明代。明《县志·编里志》记县分六乡:一平东乡,二劝学乡,三孝义乡,四遵义乡,五坊郭乡,六芦泉乡(县城里)。

清顺治初年,属兖州府济宁州,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属济宁直隶州,四十五年(1780年)又改属兖州府。(《山东通志》)清宣统三年编《汶上县志·里志》记:县分六乡一百四十四社,一千零六十三村。东乡十七社,南乡三十一社,西乡十九社,北乡十八社,河西乡三十二社,坡南乡二十七社。

民国初年,因袭清末旧制,属济宁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道属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一月十六日,日军侵占汶上城。同年伪山东省公署成立,设道、县、区、乡,汶上时属鲁西道,县辖十个区:一区驻地汶上城,二区驻地义桥,三区驻地高庄,四区驻地寅阳寺,五区驻地王楼,六区驻地袁口,七区驻地开河,八区驻地拳铺,九区驻地马村,十区驻地响口。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一九四六年一月,我人民军队进占汶上城,汶上全境解放。一九四七年初至一九四八年七月国民党占据汶上期间,全县划为二十个乡(镇):中都镇、泗汶乡、昙山乡、王楼乡、马庄乡、李尹乡、程村乡、寅阳乡、平原乡、南旺乡、三和乡、平易乡、开河镇、黄庄乡、柳秦乡、军拳乡、湖滨乡、马村镇、胜和乡、老僧乡。在此期间,我人民政府时辖六个区,领导全县人民在县境内开展对敌斗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陈伯衡为首的汶上先进分子,於一九三八年二月五日举行了永安寺起义,创建了抗日人民武装。一九三九年六月,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一一汶东办事处,时属鲁西区泰西专署。一九四三年春,属冀鲁豫二专署。一九四四年九月至一九四六年一月,先后将县境之六、七、八、九、十区划属南旺县抗日民主政府。一九四六年五月至十一月,设蜀山特区,刘楼、南旺划归蜀山特区。一九四六年十月至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汶上先后属冀鲁豫二专署和鲁中南七专署(后改泰西专署)。1950年,泰西、泰山两专署合并,称“泰安专署”,汶上县隶属之。1953年7月改属济宁专区。1983年10月1日再属泰安地区。1985年5月1日复归属济宁市(原济宁地区)。

行政区划

1951年土地改革结束,各区在原联防片基础上组建乡人民政府。1952年3月增设第八区(驻岗上)。全县计8个区、94个乡(镇)。

1956年1月,全县八个区改用驻地村命名。同年2月,济宁县的刘楼、南旺两区回属汶上县,合并为南旺区。同时将郭仓区并入城关区;撤杨村区分别并入岗上、徐村两区;对原有乡镇,也作了适当调整合并。全县时有7个区、73个乡(镇)。9月,将73个乡(镇)合并为28个乡(镇),即阳城坝乡、马店乡、西石楼乡、寅寺乡、李官集乡、郭仓乡、田村乡、岗上乡、泗汶乡、李集乡、白店乡、白石乡、南泉乡、苑庄乡、槚柏乡、城关镇、鹿湾乡、次邱乡、义桥乡、张吾乡、南站乡、曹堂乡、赵庙乡、刘楼乡、南旺镇、店子乡、枣杭乡、杨店乡。11月又在大乡之间扩出三个乡,共计31个乡(镇)。

1957年11月,将高庄区改为次邱区。

1958年3月撤区并乡,把原有31个乡(镇)合为16个乡(镇),即李集乡、杨店乡、郭仓乡、岗上乡、白石乡、苑庄乡、城关镇、曹堂乡、义桥乡、南旺镇、南站乡、郭楼乡、寅寺乡、高庄乡、温口乡、刘楼乡。同年9月,全县奉文撤区乡,成立7处人民公社。11月,康驿公社来属,计有8处公社。即红旗公社(驻城关)、东风公社(驻南站)、卫星公社(驻次邱)、运东公社(驻寅寺)、上游公社(驻沟头)、灯塔公社(驻苑庄)、五星公社(驻南旺)、康驿公社(驻康驿)。12月,各公社改以驻地村命名。1959年10月,东平县城关、沙河站、宿城、彭集4处公社来属,全县增至12处公社。

1960年1月,同梁山县对调部分公社、大队后,调整为9处公社。

1961年3月10日,同梁山县及原东平县调整的社队先后各回原属(详疆域演变),汶上恢复原有8处公社。1962年4月调整为15处公社(见下表),辖551个生产大队(含757个自然村)、2967个生产队。此后全县区划得以相对稳定。

1975年,15处公社在原临时管理片基础上设置95个管理区(简称管区),属公社派出机构。

1982年3月,城关公社改称城关镇。

1984年4月,实行机构改革,撤公社、管区、生产大队、生产队建制,将15处公社(镇)、95个管区,改建为13个区、45个乡(镇);原生产大队改建为村民委员会,生产大队改建为村民组。

1985年12月撤区并乡,以原15处公社为基础,改建为12个乡、3个镇(汶上、南站、南旺),并仍以原15处公社驻地村(镇)命名;前各区所辖45个乡(镇),除辛店乡、刘楼乡保持原建置外,其余复改建为管区,属乡(镇)政府派出机构。

2020年汶上辖区总面积889平方公里,总人口82.44万,下辖汶上街道办事处、中都街道办事处、南站街道办事处、康驿镇、南旺镇、刘楼镇、次邱镇、寅寺镇、郭楼镇、郭仓镇、杨店镇、军屯乡、白石镇、苑庄镇、义桥镇,共12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360个村(居)。汶上县人民政府驻汶上县政和路899号。

汶上街道

北门社区,西门社区,北城社区,西城社区,北湖社区,东关社区,东门社区,莲花湖村,周村,北坡村,马堂村,水坡涯村

中都街道

丽景村,北城新村,朝阳村,东槚柏村,西槚柏村,坝口社区,西和社区,路街社区,南门社区,牛村社区,辛王庄社区,闫村社区,安居社区,永续社区,明星社区,政和社区,崇德社区,东城社区,东晓楼社区

南站街道

如意花园社区、文苑社区、南湖社区、东和园社区、鸿福花园社区,南村,南站北村,潘村,石村,宋铺村,王庄村,伊成村,野庄村,赵庙村,漕流村,鹅河村,西王村,龙集村,黄店南村,尚庄村,后李尹村,李尹村,大街村,南辛庄村,程寺村,李海村,姬村,东孙庄村,樊村,黄店北村,辛店村,梁桥村,东田庄村,曹堂村,刘村,李岗村,鹿庄桥村,园区村,园区西村

康驿镇

康达村,康驿南村,康驿中村,寨子村,赵营村,苏桥村,李集村,樊章村,解庄村,康庄村,大唐阳村,南唐阳村,东唐阳村,西唐阳村,前辛庄村,谭庄村,东刘庄村,袁庄村,麻窝村,前赵村,颜珠村,大沟村,肖庄村,水店村,邵庄村,小邵村,东宋庄村,前大徐村,大徐后村,金街村,石塘村,南高庄村,李庄村,秦街村,东石塘村,范街村,三十里铺村

南旺镇

南旺新村,南旺三村,南旺四村,南旺东村,南旺西村,白庄村,梁庄村,店子村,柳林闸村,寺前铺村,坝上村,林庄村,宋庄村,田楼村,辛庄村,杏林村,十里闸东北村,十里闸东南村,十里闸南村,十里闸北村,三里堡一村,三里堡二村

刘楼镇

徐老庄村,陈村,小坝口村,陈庄村,孔庄村,刘楼村,梁村,侯村,罗庄村,西杨集村,李大庄村,大坝口村,徐牛村,辛海村,邵街村,邵老庄村,后岗村,鲍楼村,天庙村,杨庄村

次邱镇

河里村,中店村,三楼村,王口村,李太口村,路楼村,沈堂村,马口村,次店村,张村,次丘村,樊村,孙口村,黄庄村,东温口村,湖口村,闫高庄村,黑马沟村,高庄村,大肖庄村,战湾村,鹿角湾西北村,赵村,徐村,刘庄村,东南村,曹场村,白马河村,高里村,田庄村,朱庄村,付村集村,双楼村,郑楼村,周庄村,伊海村,鹿湾西南村,谷桥村,西温口村,枣杭村,泉河村

寅寺镇

东寅寺村,寅寺西村,路楼村,草桥南村,刘家楼村,侯之门村,信庄村,周村西村,周村东村,石西村,崔辛庄村,东石楼村,后王庄村,宋辛庄村,西小楼村,河湾村,王家堂村,王家楼村,吕庄村,胡楼村,南王府庄村,后马口村,草桥村,沙河涯村,希望村,攒庄村,后李村东村,后李村西村,前李村,寅阳新村

郭楼镇

郭楼村,五星新村,古城村,营墙新村,蔚村,郑家村,小赵庄村,北高庄村,美和新村,阳城坝村,侯仓村,姜店村,小古墩村,北杨集村,李村,陈海村,毛庙村,大李庄村,北孙庄村,北王府庄村,水口村,崔园村,张马庄村,胡庙村,辛庄村,马店村,郝营村

郭仓镇

郭仓新村,任仓村,孙村,沙沟村,徐堂村,李官集村,黄庄村,西杨庄村,宋村,路海村,高村,乔村,富全新村,房王庄村,大庄村,陈堂村,夏庄村,北园新村

杨店镇

杨柳村,曹营村,王海村,孟海村,张海村,钱村,彩山村,东陈堂,郑海村,袁庄村,张保庄村,庙口村,大王楼村,鲁王村,路村,沟头村,大屯村,莲花山村

军屯乡

军屯村,北陶村,南留村,北留村,戚姬村,南陶村,解家庄村,云尾街村,西四村,东曹村,魏杨村,马山村,王家庄村,李家集村,北杨庄村,锦绣村

白石镇

白石村,西岗村,武村,兴化寺村,庞楼村,北泉村,毛村,夏村,刘贾村,南泉沟村,李庄村,卧佛山村,杨庄村,小楼村,路辛村,寨子村,后营村,东营村,东岗村,郑城村,崔河村,孔新村,郭林村,北俄村,贾村,红沟崖村

苑庄镇

新苑村,东官庄村,大秦村,白塔西村,白中村,白塔东村,南陈村,大王庄村,北李村,界牌村,作里村,毕村,丁庄村,演马村,尹村,田村,朱村,东演马村,牧地村,马家庄村,北郑楼村

义桥镇

义桥村,崔村东村,崔村西村,金水桥村,沈营村,柳杭头村,东张村,沙庄村,曹村,前张吾村,后张吾村,学庄村,东王村,兴隆庄村,白家店村,东孙吾村,西孙吾村,东芦庄村,西芦庄村,唐庄村,北辛庄村,冯庄村,孔家楼村,驻驾圈村,孙汪村,马庄村

以上是 山东汶上县属于哪个市(汶上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830.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