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奇之千古茶魂.普洱名重天下

茶叶知识

  透过飘渺翻滚的沉沉云雾,依稀可以看见在峡谷里移动如一群蚂蚁长线般的队伍,沿路发出“叮当叮当”的铃响,在云南的山涧里除了人声,就是天籁,苍茫的在历史与现实间一重重的回荡着,2000多年来尽皆如此。

  这只队伍就是人们所说的马帮,他们是云南的濮人。

  队伍的领头不断发出慑人心魄的吆喝,以引领那些疲惫的骡马警醒的注视着前方崎岖不平的山路,因为雾深路狭,能见度还不到3米的距离,为了避免与对面过来的人撞上,头领(也就是马哥头)又叫另一名赶马汉子分发火把,因为前面不远的山腰是一条仅容一人或马通行的羊肠小道,而下面是水流湍急的澜沧江,谁若是不慎失足落下,也就意味着还来不及通知在家里等着生活来源的老小就可以直接到天国报到了。

  头顶响着隐隐的闷雷,间或几道闪电划过山巅飞进前方的青黑的密林里,惊得马队胆战心惊的一壁靠向山崖凹处,马哥头强压下满脸的忧虑转回头去叮嘱:“看路,人和马都不要掉下去,走完这一程就好一点了”,随即大声的吆喝起引路的调子来,雾更沉了。

  要是攀爬狭窄陡峭胜过险峻蜀道的“骡马痿坡”,其艰险胜于过鬼门关,赶马人一个在前使劲把负重的马匹往山上拖,后一个则奋力在身后配合着把马匹往上推,无奈那马匹无论如何也不肯继续攀爬,只是一味的蜷缩着四腿赖在不上不下的山腰,嘴里嗬呲嗬呲的喷出白沫,此刻赶马人急得满头都要冒出火星,他们往往在这个时候对平日的爱马大打出手,毫不留情,因为一个不慎,都有可能连人带马滚下澜沧江急流之中,而他们又不得不穿越这一唯一的羊肠陡坡——长度3000多米,倾斜60度以上,距离河面高度2000余米。“骡马痿坡”的意思就是:这个地段就连深地脚力的骡马也会吓得腿筋痿软,蜷伏不前。不少赶马人曾经因为一个不留神就前仆后继的掉了下去喂了江鱼。有的时候马哥头见硬的不行也就以特殊的语言或山歌调子对马儿好言相劝,软磨硬泡的使它们起身上路。

  只要过了这道天堑,晚上扎营就可以有一晚热汤,甚至一点点自家酿的苞谷酒,在篝火旁云烟弥漫间以一些小声的温柔山歌与心爱的马儿重归于好。白天不辛有马儿滚下山崖或者被山上滚石砸死,这时也往往是平日坚强粗旷的赶马人悄悄落泪的时候,为自己的马儿,为自己的货物,也为自己的命运……

  这是一道奇特的风景,千年以来,濮人的马队与赶马人在滇川藏的山间,从海拔数百米到4000多米的山间托着他们的贡茶与商茶开始盘旋,在马铃儿叮当作响的韵律中,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从一个峡谷到另一个峡谷,穿过瘴疫之地,穿过秘境之心,最后抵达城市,把货物上贡或者贩卖,在领完锡赏或得到丰厚报酬以后,又风餐露宿的带领队伍跋涉回到云南的山间——澜沧江流域的村庄,在那里,是全家老小在等着他们的安全归来。

  贡茶,是指专门向宫廷供奉的茶叶。其首要饮用者,当然是皇帝。公元前1066年濮人在接到周武王旨谕后着即上供,当时所贡的是当地的大叶茶,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与茶业的兴旺,明代濮人开始把生茶进行炒蒸、发酵、压缩处理,由此诞生了普洱茶

  普洱茶产于普洱府,即现云南思茅、临沧等区域。当然,原料来源则是较普洱府更为广泛的濮人之地。

  公元1729年,一个大型的马帮再次由濮人之地开始了专门的贡茶之旅,这次运送的是普洱贡茶,它的监制者是镶蓝期大臣鄂尔泰——时任云南总督,它的首要品饮者是雍正皇帝,以及内廷和上书房军机重臣,此后200多年里,普洱茶成为大清王朝钦定专贡,后来是乾隆皇帝将其三次以礼物方式馈赠英国皇家,随着国际的交流,普洱茶开始走向世界……

  这是一次关于普洱茶生命的奇妙之旅,因为这一批贡茶在抵达紫禁城后呈现出了一种较之原产地更为超拔的品茗性味,满朝权贵大开眼界,无不叹服:普洱茶汤嫣红醍醐,入口朴厚而华爽,随着一股若有若无的云烟上升,伴着舌尖缭绕的淡淡樟香,待想细细回味,那一股茶汤的甘清陈酽早已化入喉间。

  原来,在马帮跋山涉水的长途颠沛里,马背上的普洱神奇的完成了它的后发酵过程。人们因此认为,这是一款具有生命的茶。

  这样一款具有灵性与生命气息的茶叶,似乎也使得整日操劳政事的雍正眉头一舒。

  这也是奇妙的茶,因为它和其他的任何一种茶叶都有着严明的分界——普洱是越陈越醇,也越是赏心悦口……

  自此,普洱名重天下。

  数年后鄂尔泰离开濮人之地,升任殿阁大学士,在南书房里,他再次见到了他的老上级雍正,以及老同僚张庭玉,还有一味老相识——就是当年他所监制生产的普洱。

  在大清王朝的200多年宫廷中,流传着这样一条关于饮食的定则:夏饮龙井,冬喝普洱。

  随后,普洱茶也凭借马帮运输开始了四通八达的商旅。

  普洱就是这样在民间与宫廷,战火与和平,华夏与西方的几个层面上默默的流转着,奇妙的是苦而淡的底蕴使它也如同人生韵味一般,越老越醇……

  百年之后,一位曾经是末代皇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溥仪陷入了回忆与沉思,那是在会议休场的间隙里,文艺大师老舍向他请教从前的皇宫里什么茶最好喝?

  溥仪小声的回答这个问题:“是普洱——老舍先生。”

  2002年,100克的普洱茶在广州卖出了18万元的天价;

  2004年,6筒陈年普洱广州拍出78万元;

  2005年,云南十六茶山纪念版普洱茶盒以16万元拍卖成功;鲁迅先生收藏的3克普洱茶更曾拍出1.2万元的天价。

  2005年,10月15日,“马帮茶道·瑞贡京城”茶文化" title="普洱茶文化">普洱茶文化北京行活动——希望工程慈善拍卖在老舍茶馆举行,最后拍卖的马背驮茶--1个七子饼以160万元成交。

  一场普洱茶饮用和收藏的热潮由此被引发。一些具有品茗经验的茶民甚至喊出了“存钱不如存普洱”的观点,并且大胆实践,其中部分人获利甚丰。

  据东晋常璩所著《华阳国志·巴志》: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得到西南濮国等8个小国的支持,濮人献给武王的贡品是“丹漆、蜜、茶”。

  《新编云南地州市县情》中记:“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普洱府,领1县3厅1司,即宁洱县(今普洱县)、思茅厅(今翠云区)、威远厅(今景谷县)、他郎厅(今墨江县)、车里宣慰司(今西双版纳州);乾隆、道光、光绪先后设景东、镇沅、镇边3个直隶厅,其中镇边直隶厅辖今澜沧、西盟、孟连3县及临沧双江、沧源部分地区”。

  普洱府所属热带北缘及南亚热带地区,区域内有哀牢山、无量山等高大山系及澜沧江、李仙江等江河水系,森林覆盖率高达70%,山上云雾缭绕,大量热带雨林、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茂密丛生于丰美的“山积”土质之上,其原生态空间环境是茶树生长的最适宜地区,特有的大叶种茶具有了世界任何一个地区无可比拟的独特品质。同时也是制作普洱茶的最好原料。

  这些是造成普洱“待价而沽,不然则独善其身”的天然因素。

  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在北京推介普洱茶时说:“普洱茶文化体现了云南各民族文化的精神,即兼容并蓄的包容性、多元并存的开放性、亲近自然的本源性和文化生态的和谐性,体现着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

  普洱由古代传统演变为现代时尚。

  在收藏与交易中,以下是一些古董重金级的老茶:

  福圆昌圆茶、车顺号圆茶、红芝圆茶、

  末代紧茶、敬昌号圆茶、宋聘号圆茶、

  鸿泰昌圆茶、同兴号圆茶、鼎兴号圆茶、

  普庆号圆茶、同昌号圆茶、可以兴砖、

  早期红印、早期绿印

  ——40年代以前产于思茅、大理等地。

  福禄贡茶、思普贡茗、

  江城圆茶、后期红印、

  黄印圆茶、圆茶铁饼

  ——50年代产于临沧凤庆、思茅等地。

  现代普洱茶人以科技与传统结合的方式开创了对马帮所运输茶叶的生态模拟,从而制成了不需跋涉的现代生态普洱,走在这一条路上的比如思茅勐海茶厂,大理下关茶厂、六大茶山公司、凤庆三宁茶叶公司等等……

  他们仍以当年濮人茶山为主要原料地,制造出新七子饼普洱行销海内外。同时,为了使其口味更富余沉郁变化,也做了对原料进行多品种搭配拼贴的创新,这使得现代普洱跃升到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开发平台。

  ……

  与此同时,台湾师范大学邓时海教授《普洱茶》与《普洱茶续》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普洱的人文开发,更多的普洱茶迷们开始去深入感受普洱中酿就的时间境味,体味“舌底鸣泉”的快感,在越陈越香中净化心灵,享受两腋习习清风生的飘飘意境。邓时海教授倡导把普洱茶提升到艺术的一个层面。

  “我们喝茶觉得很美很舒服就已经进入了艺术的层面,但这还是不够的,一般茶在意境上只能达到香润、生津、回甘等等,而普洱茶的意境是以老味陈韵做鉴赏标准的……”

  曾被媒体誉为“普洱茶皇后”的阮殿蓉是云南制茶与品茶的专家,在多年的制茶经历中,体悟到了普洱茶的香、甜、甘、苦、涩、津、气、陈八味,渐渐地靠近了“无味之味”的探寻。

  “勐海红印圆茶已被称为旷世珍宝”,绿印圆茶、无纸绿印、绿印头、大字绿印圆茶、小字绿印圆茶等等无一不被视为普洱茶极品,价值连城。而且,普洱茶历来都被茶叶界称之为“茶中之茶”,品其味,可见梵界,可悟禅机,有着秉承唐宋制茶遗风的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阮殿蓉曾经有过一个比喻,她认为普洱是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为自己晚年所准备的茶。

  是一种有着记忆的茶,贮藏了时间的重量。

  是茶中之茶,也是一种奇妙的生命之茶。

  作为六大茶山品牌的创始人,在她传奇经历中,之所以与普洱缠绵徘徊而挥之不去的经历里,也是因为天生一份茶缘。

  她的先生居然是赫赫有名的普洱极品世家的后人。其外公骆英才是凤庆鲁史镇上第一个人工种茶的先驱,并开设了“俊昌号”茶庄,长期从事茶叶贸易;其爷爷段逸甫一家种茶制茶,所生产销售的“凤山春尖”是民国时期云南茶叶中的极品之一;曾祖段显文,曾任大理剑川县县长,一生也曾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播”……

  1955年,一批内票印有“NGKOK”的英文字样及“泰京嵩越路”标记的普洱茶由泰国曼谷运到香港,面对这一批飘洋过海的“泰国普洱”,香港茶商们只认准云南货,几乎没有任何议论,试尝则更是不屑……

  货主滞留香港多时,几番周遭,最后是近乎央求的拜托了位于香港中环区士丹利街的“陆羽茶楼”勉强买下,这一批似乎不具备普洱生命的茶叶在沉默的目送主人怅怅离去后,被伙计们堆在仓库一角,然后是旧报纸,一张张的盖着,就这么待了四十年……

  1994年前后,香港开始兴起投资普洱销往台湾的热潮,甚至到了无论货品,先搬出来卖再说的地步。香港上环区的“林奇苑茶厅”斗胆向“陆羽茶楼”买下这批一直被认定是泰国普洱的旧货,目的不过是小手笔碰碰运气。伙计们于是再次揭开那堆旧报纸,取出那一堆至少已是40开外的陈年老货,经过清洁后,专家皱着眉头进行试喝鉴定。

  没想到第一口下去眉头皱得更紧了。

  于是第二口;

  第二杯;

  接着是试着用不同质地的水轮番尝试。

  这一连串动作使得林奇苑茶厅的新货主先是紧张,而后则如坠云雾深处。甚至准备让伙计先招呼一下,自己到外面放放风。

  专家这才转回身来微笑说到:“恭喜,是上好的云南普洱茶菁。不急,再看看。”

  听到报喜,也许是天气的缘故,货主忽然开始额头冒汗了。

  在仔细搜寻鉴定包装后,专家发现内票上写有“凤山旧年雨前春茶”,于是翻遍了泰国地图,找不到凤山所在。也许是云南某地,又找来其他专家一起品茗翻阅,最后在云南省境内找到了凤山,具体位置是濮人区域附近的临沧地区凤庆县境内,古称顺宁,这里只有一种普洱,就是福禄贡茶。

  一夜之间,这一批40年来被人视为“泰国普洱”的陈货露出了福禄贡茶的真面目,市价攀升到每饼万元,当年目睹这批“泰国货”的港商纷纷大跌眼镜,颓然叹道:“当时怎么就没有试喝一口呢?”

  福禄贡茶在运销过程中以其最富传奇的经历再次谱写出了普洱是生命之茶。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能喝福禄贡的人,是人上人。”是茶人们的断言。此茶是以苦为底,这似乎也是暗喻了“吃苦了苦,享福消福”的人生哲学,而这一位转手成功的新货主也算得上是与普洱有缘的福禄之人了。

  福禄贡茶采用凤山出口茶菁制成, 源自云南临沧秘境——云雾缭绕的凤庆县境内,该地1939年创建顺宁茶厂,后改名凤庆茶厂。

  “光绪束年(1908)顺宁府太守琦嶙与当地知名人士陈晓峰倡导种茶,引种双江勐库茶子,初种于城后凤山,蔚然成园。此后即推广普及全县。”《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第15页。

  所以名叫“贡茶”,除了茶性品质优良之外,亦有将其制成茶品回销香港或大陆内地之意。曾设厂于泰国曼谷。茶菁约为四五六等,特别硕厚细嫩,是普洱茶中的高山茶。水性厚滑、略带苦味、润喉回甘、舌面生津、最纯正的野樟香,是福禄贡茶特色。渐渐成为普洱茶品茗老手的最爱。凤山茶山都在海拔1400米以上,水性虽然淳厚浓酽,但是十分细滑,活性十足,完全表现出高山茶的优美。

  2005年,邓时海教授做客昆明品茗之际,曾经坚持福禄贡茶的水性问题:“在云南由于水温和水质的原因,泡出的福禄贡茶只能打60分,香气压得很低。”,为此其携友深入临沧、凤庆、双江等中部的茶山进行原汁原味的品茗。

  随着现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发达,茶马古道已被(214、317、318)国道所代替,默默地沉寂于无声。可是今天让现代人再次踏寻,仍然感觉到其坎坷艰辛、困难重重。

  西南地区山高水急,水上交通不可想象。而山道的险峻曲折,又根本无法行驶车辆。在这样的条件下,马帮成为了唯一适用的运输方式,茶马古道是一条用人力和马的脚力踩踏出来的道路。被称为南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或者说是“茶马古道群”,以走向而言云南的普洱府→大理→丽江→中甸→西藏的察隅→波密→拉萨→日喀则、江孜、亚东、柏林山口,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

  其实古道局部线路众多,犹如江河主脉与支流。(茶马古道线路图)形成主脉的是两条分别是川藏古道和滇藏古道。川藏古道从四川雅安出发,经康定、巴塘等地到达昌都。

  另一条则经康定、甘孜、德格前往昌都。从云南的普洱茶产地思茅一带出发的滇藏古道,则向西北经由大理、丽江等地进入西藏,又经左贡到达昌都。自昌都以西,川藏古道和滇藏古道发生整合,从昌都开始,经洛隆、嘉黎、工布江达到拉萨。

  茶马古道使云南茶所能到达的地方从四川、西藏延伸到中国内地各处,甚至是北方的新疆、内蒙地区。在国外,茶马古道更可以直达印度、尼泊尔与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诸国。以茶为媒,中国文化传播与影响到了世界各地。

  150多年前,一位名叫弗朗索瓦·巴达让的探险家闯入“香格里拉”游历,他从印度进入滇西北高原,沿着崎岖险峻的茶马古道,先后踏访了巴东、白地、叶枝、茨菇、德钦、维西、中甸、贡山等地,记载下了详尽珍贵的考察回忆录,并绘制出漂亮的地图。

  2005年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一位名叫郭素芹的女学者意外地在图书馆发现了这张百年前的地图,它显示了通往“香格里拉”腹地的新路线。经鉴定,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一张茶马古道地图,

  这张老地图的发现,强有力地佐证了研究人员们的猜测:滇藏茶马古道附线自大理经六库、过茨菇、沿独龙江而不需要横穿西藏腹地便可直接进入印度。

  这一个史实有力的佐证了从濮人之地向异域出发,从而进行茶马商旅的通道是存在众多的捷径与特殊附线的。

  在俊昌号的遗址旁(今凤庆境内),被称为茶马古道第一镇的鲁史镇,是顺宁通省驿道和茶马古道上澜沧江和黑惠江之间的重要驿站。

  这条茶马古道开辟于1328年,距今已经有700多年历史。从这里一条是北道,从顺宁出发到下关,有人称之为“顺下线”;另一条是西南道,被称为“迤道”,经鲁史、犀牛,再以竹筏在犀牛渡口过黑惠江,然后经蒙化(今大理巍山)抵下关,再转运于丽江的茶马市场,销往康藏。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顺宁知府刘青率军民在澜沧江上修建青龙桥后,马帮就经过青龙桥、登骡马萎坡,进镇康后就可直抵缅甸腊戌。

  这似乎也关联到了福禄贡茶与失传的凤山雨前,这些产品当年之所以蛮声海内外,实应该仰仗这里方便快捷的出境通道。因为战时的公路交通阻断,曾经使茶马古道热闹了好一阵子,当时云南腹地的人们如果要前往北京、上海,首选的行程仍旧是沿着茶马古道抵达缅甸,中转泰国或香港,然后由海路抵达北京、上海……

  也许,俊昌号与“凤山春尖”的消息也就飘渺的洒落在这一条路线的某天某处某个角落罢。

  这样的探寻实际上也隐隐有着多重目的,一是发现高山普洱茶,二是感受那成就了普洱生命的茶马古道,三是找到

  高山普洱是普洱茶中的上品,一般为原生态环境下的野生树甚至是古茶树。

  濮人之地富有高大的樟树林,这些樟树多数高达一、二十余丈,在大樟树底下的空间,最适合普洱茶的种植生长,茶树根与樟树根在地底下交错生长,使茶叶有了樟树香气。同时樟树枝叶也会散发樟香,茶树更直接吸收了樟香气,贮存于叶片中。而在自然曼妙的生态中,还可使茶叶具有细腻的兰香、枣香、荷香……

  探寻以学者、记者以及茶人三个群体的方式联合或者单独进行。

  十多年前,人们曾经为世界茶叶的原生地究竟在哪里而争论不休。本来,世界上对茶叶原产中国并没有异议。早在1753年,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Carlvonlinne)就把茶的学名定Tree.Sinensis(中国茶树)。在古代,茶叶和丝绸、陶瓷一样,是中国贡献给人类的三大物产,早在1000多年前就经由“茶马古道”传播到世界各地。

  然而,公元1838年,一位英国少校军衔的学者勃鲁士(R.Bruce)在伦敦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宣称茶叶的原生地不在中国,而是在印度。理由是他“于1824年在印度阿萨姆邦的皮珊发现了一些大茶树”,他认为这些高10多米的大茶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野茶树。

  此后100多年以来,以英国学者为代表的学术流派,均依据印度阿萨姆种认为世界茶叶原生地在印度。这期间,非洲的毛里求斯也曾宣称他们是茶叶的原生地……

  2001年思茅(原普洱府境内)发现了2700多年树龄的镇沅千家寨野生茶树王,使得争论结束,同时,由于前前后后发现境内有近8万亩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还有树龄千余年的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和景迈万亩栽培型的古茶山,使得思茅确立了“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牌子,并将自己定位为世界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茶叶集散中心。

  可是探寻仍然是进行时的状态,接下来人们在澜沧江畔的凤庆香竹箐半坡上,发现了一棵女性特征,形体如盖的栽培型古茶树,树高9.30米,胸经1.60米,围粗5.82米,堪称世界之最,经北京农业展览馆王广志教授考证,已有3200年的历史。虽历经数代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相近区域位的发现是位于双江县勐库乡原始野生古茶树林占地12000多亩,约80000多株原生茶树,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面积最大、树龄最长、海拔最高的原生古茶树林。

  这些情况同样叫这位从台湾赶来的学者兼茶人叹服,不虚此行。

  对于或者仍然存在、深藏于山中不知年月的古茶树,以及流失在历史烟海当中的俊昌号与“凤山春尖”,深谙普洱灵性的茶人们似乎坚信它们必定藏匿在一个特定的空间或者历史的某处角落,有一天机缘凑巧便会以福禄贡茶的传奇方式重现世间,以飨世人。

  随着现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发达,茶马古道已被(214、317、318)国道所代替,默默地沉寂于无声。可是今天让现代人再次踏寻,仍然感觉到其坎坷艰辛、困难重重。

  西南地区山高水急,水上交通不可想象。而山道的险峻曲折,又根本无法行驶车辆。在这样的条件下,马帮成为了唯一适用的运输方式,茶马古道是一条用人力和马的脚力踩踏出来的道路。被称为南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或者说是“茶马古道群”,以走向而言云南的普洱府→大理→丽江→中甸→西藏的察隅→波密→拉萨→日喀则、江孜、亚东、柏林山口,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

  其实古道局部线路众多,犹如江河主脉与支流。(茶马古道线路图)形成主脉的是两条分别是川藏古道和滇藏古道。川藏古道从四川雅安出发,经康定、巴塘等地到达昌都。

  另一条则经康定、甘孜、德格前往昌都。从云南的普洱茶产地思茅一带出发的滇藏古道,则向西北经由大理、丽江等地进入西藏,又经左贡到达昌都。自昌都以西,川藏古道和滇藏古道发生整合,从昌都开始,经洛隆、嘉黎、工布江达到拉萨。

  茶马古道使云南茶所能到达的地方从四川、西藏延伸到中国内地各处,甚至是北方的新疆、内蒙地区。在国外,茶马古道更可以直达印度、尼泊尔与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诸国。以茶为媒,中国文化传播与影响到了世界各地。

  150多年前,一位名叫弗朗索瓦·巴达让的探险家闯入“香格里拉”游历,他从印度进入滇西北高原,沿着崎岖险峻的茶马古道,先后踏访了巴东、白地、叶枝、茨菇、德钦、维西、中甸、贡山等地,记载下了详尽珍贵的考察回忆录,并绘制出漂亮的地图。

  2005年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一位名叫郭素芹的女学者意外地在图书馆发现了这张百年前的地图,它显示了通往“香格里拉”腹地的新路线。经鉴定,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一张茶马古道地图,

  这张老地图的发现,强有力地佐证了研究人员们的猜测:滇藏茶马古道附线自大理经六库、过茨菇、沿独龙江而不需要横穿西藏腹地便可直接进入印度。

  这一个史实有力的佐证了从濮人之地向异域出发,从而进行茶马商旅的通道是存在众多的捷径与特殊附线的。

  在俊昌号的遗址旁(今凤庆境内),被称为茶马古道第一镇的鲁史镇,是顺宁通省驿道和茶马古道上澜沧江和黑惠江之间的重要驿站。

  这条茶马古道开辟于1328年,距今已经有700多年历史。从这里一条是北道,从顺宁出发到下关,有人称之为“顺下线”;另一条是西南道,被称为“迤道”,经鲁史、犀牛,再以竹筏在犀牛渡口过黑惠江,然后经蒙化(今大理巍山)抵下关,再转运于丽江的茶马市场,销往康藏。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顺宁知府刘青率军民在澜沧江上修建青龙桥后,马帮就经过青龙桥、登骡马萎坡,进镇康后就可直抵缅甸腊戌。

  这似乎也关联到了福禄贡茶与失传的凤山雨前,这些产品当年之所以蛮声海内外,实应该仰仗这里方便快捷的出境通道。因为战时的公路交通阻断,曾经使茶马古道热闹了好一阵子,当时云南腹地的人们如果要前往北京、上海,首选的行程仍旧是沿着茶马古道抵达缅甸,中转泰国或香港,然后由海路抵达北京、上海……

  也许,俊昌号与“凤山春尖”的消息也就飘渺的洒落在这一条路线的某天某处某个角落罢。

  普洱的底子是苦的,

  茶马古道是苦的,

  马帮生活也是苦的。

  作为三宁茶叶公司的创始人,年过不惑的三宁先生这样品味着普洱与古道的传奇。

  他是一位马帮人的后代,20岁不到就进入茶行,赤手空拳的创下了企业,是天生的与茶有缘。

  “要做出好的普洱茶除了必备优质的高山茶原料,也需要许多方面许多年的积累,包括人生阅历。而品茗普洱也是如此。需要心性的沉淀与岁月的打磨。否则品不出普洱的灵性与奥妙。”

  随着这位茶人制作七子饼茶的口味传开,众多的香港、新加坡客商,包括美国华裔茶商不辞千山万水,再次拜访“凤山春尖”的故里,并与这位茶人反复切磋,猜测着失传极品的口味……

  一些人提出普洱茶汤饮入口要滑而柔和;

  一些人提出普洱茶汤饮入口要灵活而入口即化;

  一些人提出普洱茶汤饮入口要醇厚而带有砂砂的感觉……

  因为清王永撰《滇行日录》赞凤山茶为“云南茶以此为最”,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普洱,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询茶马古道,

  越来越多的人在细究:什么才是上好的普洱。

  也许,普洱的底子是苦的,回味却是甜的;

  茶马古道是苦的,后来的日子却是甜的;

  而至于远去的马帮岁月与艰苦年代——他们开创了一个沉香馥郁,醇厚如醍醐的普洱世界。(完)

以上是 文化传奇之千古茶魂.普洱名重天下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44223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