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茶的种类,藏茶的六大品类介绍

  清代末年开始,四川的藏茶分为两等六级;上等称为细茶,有毛尖、芽细、康砖,下等称为粗茶,有金尖、金玉和金仓。藏茶在茶叶分类上归属于黑茶,历史悠久。那藏茶的种类有哪些呢?

藏茶的种类,藏茶的六大品类介绍插图

  清代和民国时期依照边引销售的藏茶。其叫法好多,或谓“乌茶”、“马茶”等,民间最普遍的叫法为砖茶、大茶。在元代,松、潘、黎、雅地区藏族所需的茶叶已单独形成一个种类,叫“西番茶”,以别于腹地所饮的各种川茶。清代以来,各路边茶的制作形状、包装、品类都基本有各自的定式,并承袭下来,有的始终延续到今天。如今的边茶主产自四川、湖北、湖南。湖北生产的边茶主销内蒙古,湖南生产的边茶主销甘肃、青海、新疆,四川生产的边茶主销西藏和拉萨辐射地区。

  藏茶的六大品类介绍

  1、毛尖:相当于采用如今的细茶的特级和一二级毛茶为原料,砖型平整光洁,显毫,香高味浓,茶汤颜色黄亮,叶底匀嫩。

  2、芽细:相当于采用如今的细茶的三、四级毛茶为原料,砖型平整,显芽,香正味浓,茶汤颜色黄红,叶底尚嫩。

  3、康砖:相当于采用如今的细茶四、五级和一些级外细茶原料组成。其砖型平整,叶形显条,香气平和,滋味醇厚,无苦涩味,茶汤颜色红黄,叶底尚匀。

  4、金尖:相当于如今细茶级外的原料和一级粗茶原料组成,砖型平整,色泽棕褐,香气纯正,滋味尚浓醇,茶汤颜色红亮,叶底较老匀称。

  5、金玉:相当于如今一至三级粗茶原料,甑型平整,显红绿茶梗,香正味醇,茶汤颜色红亮,叶底粗老包含粗梗。

  6、金仓:相当于以如今四级以下的粗茶为主料、红梗为配料。在销区用于饲料缺乏时喂养牲畜,因此又叫“马茶”,甑形粗糙松散,含粗梗较多,香低味淡,茶汤颜色浅红,叶底花杂,这种茶解放前就已经停止生产。

  藏茶的功效

  神农尝百草,得荼而解之。自古以来,中医就有以茶入药之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茶,气味:苦、甘、微寒,无毒。”并且指导了茶治疗诸多疾病的方式。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唐代顾况《茶赋》中说,茶能“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霄之昏寐”。

  以上茶性均是用“生茶”作为评定,和全发酵的熟茶茶性有很大不同。一千多年以来,藏茶已经成为了藏医的首推的养生秘方!数年前,一位日本专家还出了著作—《中国黑茶大全》,里面就有详细介绍藏茶的茶性及功效等!中国茶叶研究院院长骆少君女士就曾用“大智若愚,一团和气,男女老少咸宜”来评价藏茶!

  据成都中医药大学观察测定,中国藏茶药性为味苦、甘、性平和。有着双项改善的性味,能清火,又能温胃散寒,改善虚寒慢性腹泻,还能醒神益思,和胃生津,健脾祛湿,化食消积。在机体调理中针对热毒、温热、食积等实证最好,对虚寒性胃肠症状也有明显作用,归属于典型的温补兼施类饮品。

  而高节奏的现代生活,高热量高脂的饮食习惯和常食辛、辣、味厚食品恰恰是人的身体的多发病的源头。因此中医提倡喝藏茶保健,防病于未然。

以上是 藏茶的种类,藏茶的六大品类介绍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373595.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