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禹州市属于哪个市(禹州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禹州,简称“钧”,古称阳翟、钧州、颍川,别称夏都、钧都、药都,河南省辖县级市,许昌代管; 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原城市群南缘的中心城市;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因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此而得名。禹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禹州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夏朝建都之地,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唯一产地,也是明清时期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夏禹文化、钧瓷文化、中药文化源远流长,素有“夏都”“钧都”“药都”之称。禹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禹州位于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北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60公里,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东邻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西邻焦柳铁路,南有平禹铁路,禹登铁路贯穿西北部,禹亳铁路(三洋铁路)实现禹州与京广、京九、京沪、焦柳铁路大动脉的直接连通,郑渝高铁在禹州按地级站标准设站。S103、S237、S325省道与郑栾、盐洛高速公路纵横交汇、贯穿全境,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禹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禹州位于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北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60公里,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东邻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西邻焦柳铁路,南有平禹铁路,禹登铁路贯穿西北部,郑渝高铁在禹州按地级站标准设站。S103、S237、S325与郑栾、盐洛高速公路纵横交汇、贯穿全境,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禹州资源丰富,能源充沛。境内富藏煤炭、石灰石、铝矾土、陶土等矿产资源30余种,其中煤炭保有储量34亿吨、远景储量90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市)之一,被国务院列入成长类资源型城市;水泥灰岩储量45.91亿吨;铝矾土矿蕴藏量约2亿吨。电力能源充沛,火电装机容量达202万千瓦;全市大、中、小型水库38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为禹州分配水量3780万立方米,沙陀湖调蓄工程列入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在线调蓄规划;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途径禹州,燃气供应充足。

禹州发展迅速,优势明显。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强力推进能源建材、装备制造、中医药、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转型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2家,环保装备和铸造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31.6%;规划面积6.57平方公里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获批。农业经济特色明显,形成了中药材种植加工、红薯种植加工、畜牧养殖三大产业,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40万亩,红薯种植面积17万亩,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迷迭香标准化种植基地和河南省唯一一家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全国产粮大县、粮食核心区主产县、生猪调出大县和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服务业蓬勃发展,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产业发展迅速,禹州市特色商业区是河南省三星级服务业“两区”,2021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0.1亿元、贷款余额329.6亿元。

禹州设施完善,环境宜人。城区规划面积73.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47万,城镇化率52%,供水、供气、供暖覆盖率分别为95%、90%、58%,绿地率34.3%;建成了日处理能力共计13万吨的3座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能力300吨的垃圾处理场,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均为100%;拥有全国唯一的钧官窑址博物馆、河南省首家县级体育馆、科技馆和国家一级图书馆;供电实现了户户通,有线电视、移动信号实现了全覆盖;境内AAAA级景区4家、AAA级景区7家,拥有占地3500亩的城市森林植物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颍河水利风景区;全市森林覆盖率23.24%,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生态魅力市”“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河南省文明城市”“河南省林业生态市”等称号。

河南省禹州市属于哪个市(禹州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夏朝,禹境称“夏邑”或“夏国”,亦称“虞国”。《水经注》载:“河南阳翟县有夏亭城,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竹书纪年》载:“夏禹之子夏启,即位夏邑,大享诸侯于钧台,诸侯从之。”后来夏启迁都山西安邑。再后,夏少康中兴,又建都于少康城(即今禹州市西北康城村)。

商朝:仍为夏邑。商汤曾将夏禹的后裔封于此地。

西周:武王时,武王封其弟于康(即今顺店镇康城村)。

春秋时期:河南境内有40多个国家,禹境时属郑国,称“栎邑”。

战国时期:韩景侯九年(公元前400年),韩被周室承认为诸侯国,建都于此。遂改栎邑为阳翟。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灭郑,迁都于郑(即今河南省新郑市)。韩懿侯五年(公元前370年),又从新郑迁回阳翟定都。

秦朝: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分天下为36郡,置阳翟一带为颍川郡,都治阳翟。秦末,项羽、刘邦先后攻占阳翟,并分别封韩室后裔为王,都于此。

西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高祖封故韩王信为韩王,都阳翟。翌年韩王信迁都太原,阳翟复为颖川郡治,辖17县。汉武帝时,全国分为13个州,阳翟属豫州颖川郡,郡治阳翟,领18县。后宣帝和元帝时,颍川郡属县分别为19和20个。

新朝:天凤元年(公元14年),王莽按其军事编制,改颖川郡为左队郡。辖区与郡治未变。

东汉:汉光武建武元年,改左队郡复为颍川郡,归豫州,郡治阳翟,领17县。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分治,阳翟属魏。魏黄初元年(220年),阳翟改属豫州部河南郡,为阳翟县,颍川郡治东迁许昌。

晋朝:禹境仍为阳翟县,属司州部河南郡。东晋时阳翟县改为阳翟部,曾先后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和燕。

南北朝时期:初,阳翟属南朝宋,归豫州,颍川郡寄治睢阳,领阳翟。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年),阳翟分为阳翟、阳城两郡,并从阳翟、阳城两境内划出部分地域设康城县,属洛州阳城郡,县治少康城(今禹西北顺店康城村),禹境遂转属北朝。东魏孝静帝兴和元年(539年),仍置阳翟郡,原阳翟县划为阳翟、黄台(今禹东郭连黄台)两县,均属阳翟郡。

隋朝: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阳翟郡,以阳翟属襄城郡,隶汝州。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黄台县并入颍川县,隶属豫州部襄城郡管辖。

唐朝: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析阳城、嵩阳、阳翟各一部,复置康城县。贞观三年(629年),废康城县,并入阳翟县。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阳翟县又改归河南府洛州管辖。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阳翟复归许州颖川郡管辖。

五代时期:后梁时,阳翟县属许州国国军管辖。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923~960年),阳翟县均属西京下属的许州忠武军管辖。

宋金时期:阳翟县属京西北路下属的颍昌府管辖。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主中原,宋室南迁,阳翟县归金管辖。其间名称多变,建置归属复杂。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颍川军升为颍川州,隶属南京路管辖(南京即今开封),并设阳翟县为“附郭县”。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颍川有钧台旧址,颍川州更名为“钧州”,仍属南京路。钧州辖三县。

元朝:仍沿钧州建置,治阳翟。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原隶郑州的新郑、密县亦改属钧州,共领三县。

明朝:明初仍为钧州,归开封府管辖。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撤销阳翟县,钧州领新郑、密县两县。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新郑从钧州划出,钧州仅领密县。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因避皇帝朱翊钧讳,钧州改为禹州。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第二次攻下禹州,遂在禹州设均平府,辖27县,改禹州为均平县。

清朝:清顺治二年(1645年),仍设禹州,归开封府管辖,领密县一县。清康熙元年(1662年),密县改隶开封府,禹州不再领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禹州为直隶州,领新郑、密县二县。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禹州由开封府管辖改为许州府管辖。清乾隆六年(1741年),禹州改归开封府管辖。

中华民国:1913年3月1日,禹州降为禹县,隶豫东道。1914年6月2日,改隶开封道。1932年9月27日,改属河南第一行政督察区。1946年,河南又划成12个区,禹县属第一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仍设禹县,先后隶属河南省许昌专员公署、许昌地区行政公署和许昌市。1988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禹县改为禹州市,为省直辖县级市,计划单列。

行政区划

1985年初,禹县辖城关、神屋二镇,方山、顺店等21个乡及640多个行政村。1988年,禹县撤县建市后,辖城关、神屋、方山、无梁、顺店5镇,朱阁、火龙等18个乡及645个行政村。1996年,城关镇撤销,设立颍川、夏都、韩城、钧台4个街道办事处;禹州市辖9镇、13乡、4个街道办事处,651个行政村。至2000年,禹州市有9镇、13乡、4个街道办事处,654个行政村。

2007年,禹州市辖颍川、夏都、韩城、钧台4个街道办事处;火龙、古城、无梁、神垕、顺店、方山、鸿畅、文殊、梁北9个镇;朱阁、苌庄、花石、鸠山、磨街、张得、小吕、范坡、褚河、郭连、山货、浅井、方岗13个乡。

2009年,禹州市辖颍川、夏都、韩城、钧台4个建制街道;火龙、古城、无梁、神垕、顺店、方山、鸿畅、文殊、梁北、鸠山10个镇;朱阁、苌庄、花石、磨街、张得、小吕、范坡、褚河、郭连、山货、浅井、方岗12个乡。

2020年全市辖26个乡镇(街道)、678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469平方公里,总人口130万。

河南省禹州市属于哪个市(禹州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以上是 河南省禹州市属于哪个市(禹州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7077.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