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汤阴县属于哪个市(汤阴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汤阴县是中国河南省安阳市下辖的一个县。县政府所在地城关镇,面积639平方公里,邮政编码456150。汤阴县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汇的山前地带,北与安阳市安阳县、文峰区、隆安区接壤,东与内黄县隔河相望,东南与内黄、浚县接壤,南与鹤壁市接壤。到2018年,汤阴县辖9镇1乡:城关镇、韩庄镇、白英镇、古贤镇、菜园镇、顾仁镇、武陵镇、瓦岗、伏道镇、宜沟镇。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汤阴县位处中原腹地,隶属于河南省安阳市,总面积636平方公里,下辖9镇1乡,298个行政村,人口53万,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食品安全示范县、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全国唯一“中国食品工业名县”。凭借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交通优越、产业发展强劲、生态环境优美、服务环境优化等特点,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中大展宏图。

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75.4亿元,同比增长1.9%;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8.2亿元,同比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4.6亿元,同比增长7.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45万元,同比增长7.8%;财政总收入完成29亿元,同比增长1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1亿元,同比增长17.8%。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汤阴县地处河北邯郸、河南郑州、山西长治、山东菏泽四省市,河南安阳、鹤壁、濮阳三市交汇中心,自古就是南北通衢要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晋煤东运”等国家重大能源工程贯穿全境。京港澳高速、107国道、中华路纵贯南北,302省道、219省道横贯东西,京广铁路、京广高铁、晋豫鲁铁路在汤阴形成双十字交叉状,铁路口岸、安阳机场、安罗高速开工建设,万庄物流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保税仓申报成功并投入运营,铁路专用线开通,安阳东向出海国际物流大通道、国内大循环安阳至西北物流大通道相继开通运营,汤阴公铁空海“四港联运”区位优势和承东启西的区域性战略价值日益凸显。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建成以省级产业集聚区为主载体的“一区三园”(食品医药产业园、新型制造业产业园、新型材料产业园),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206家,先后三次获评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其中益海嘉里、安井、众兴、甘源等28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食品企业先后落户,拥有“金龙鱼”“嘉士利”等26个中国驰名商标及598个系列名牌产品,培育形成小麦、玉米、大豆、肉鸡等10大产业链,带动建成3.6万多公顷优质强筋小麦、3.3万多公顷优质玉米、8000公顷优质蔬菜、2亿袋食用菌、1333公顷中药材、6000万只家禽、150万头生猪生产加工基地。汤阴北艾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实施全县域生态水系规划,对汤阴“两库、四河、三水、五园”进行水系治理。其中汤河贯穿县境东西,沿河两岸绿树成荫,人文景观密布。汤河国家湿地公园入选国家AAAA级景区,总面积710.2公顷,其中湿地面积568.7公顷。园内水草丰美、鸥鹤翱翔、碧波荡漾,湿地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现有维管植物634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各种鸟类174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8种,主要有小天鹅、东方白鹳、白鹭等,是我国北方库塘河流湿地的典型,中部地区湿地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地区和鸟类迁徙中线的重要栖息地。生态农业发展方兴未艾,建成葡萄、樱桃、黄梨采摘园,植物园,莲鱼共养荷塘,竹林、香蒲生态湿地等农林生态园30余个。火龙岗、飞凤岭绿色有机农业生产蓬勃发展。加大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免费开放,实现“全域公交一体化”。狠抓汤北新城建设和城市提质工程,城区环境不断改善、城区品质持续提升。

河南省汤阴县属于哪个市(汤阴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荡水名称出现于战国时期,荡阴地名最早见于公元前305年后,因位于荡水之南故名。“古文荡、汤一字也,义沿而画具革矣”。

荡阴的地方,战国先属赵,后属魏。秦属邯郸郡。

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县,属河内郡,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改属魏郡。

三国属邺都魏郡。东魏天平初(534年)撤,入蜀。二年(535年)置魏德县,属隆虑郡,齐废。

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汤阴于县东17里(今之古贤)属汲郡。十年(590年)并入安阳。十六年(596年)再置于县西南30里(今鹤壁市故县村)改日荡源。大业二年(606年)撤。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汤源县,属卫州,入古荡阴城(即今治)。六年(623年)改属相州。贞观元年(627年)又改汤阴。

五代(907–960年)属昭德将军节度。宋宣和初(1119年)改属浚州。后仍属相州。

金(1127—1234年)属彰德府。

元(1271一1368年)属彰德路。

明(1368一1644年)、清(1644-1911年)属彰德府。崇被《汤阴县志》载:东抵故城接内黄界距县城60里;西抵神林村接林县界77里;南抵宜沟镇接浚县界25里;北抵羡河铺接安阳界15里。东西长130里,南北宽40里。明、清两代,全县编户为四十二里:忠武坊、演易坊、美里社、黄村屯、木佛社、士昌社、张盖屯、隆化社、士昌屯、西河社、伏道屯、伏道社、任固社、故城社、宋村社、邶城社、西城社、小元屯、江窑社、遵贵屯、大性屯、惠果寺、候家庄、周流社、寒泉屯、鹤壁社、开信社、綦逐社、苏胡社、五陵社、将城屯、长沙屯、鹿楼社、兴寺社、南阳社、申家庄、塔河社、时丰社、偏店社、青山屯、岗阳屯、蒋台屯。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划宜沟南镇归汤阴管辖。

民国初(1912–1923年)废府治,属河北道管辖。

1946年太行行署第三专署命令将安阳之王家迪、东齐村、杜家辿、师家顶、西顶、黄龙庙沟、老王岩、岭南8个自然村划归汤阴管辖。

1947年汤阴县城第二次解放后,规划全县为8区2镇,即:鹤壁(一区),鹿楼(二区),中石林(三区),陈下口(四区),伏道(五区),菜园(六区),五陵(七区),任固(八区)。两镇:城关、菜园。一九四九年(民国三十八年)五月安阳解放后,经太行行署第五专署命令将汤阴所辖羑河以北之汇流、前后遵贵、遵贵电、郑寺、霸台、蒋台、蒋台屯、报德、小韩、开信、朱家营12个村划归邺县(今属安阳)管辖。同时将邺县所辖之花耳庄、张官屯、徐家庄、家上.4个村划归汤阴管辖。同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平原省安阳专员公署。

1950年,县政府规定,全县共设7个区292个行政村。一区(城关)44个,二区(鹤壁)47个;三区(鹿楼)47个;四区(宜沟)31个;五区(西柳圈)34个;六区(古贤)36个;七区(任固)53个;并设莱园镇。一九五二年菜园镇撤销,原7个区增为8个区,八区区公所驻伏道,辖29个行政村。是年平原省撤销,改属河南省安阳专员公署。一九五四年九月经国务院批准,淇县撤销,并入汤阴(淇县原辖4个区,56个乡)。

1954年,普选建政后,全县原8个区不变,增设1个县辖镇(城关),并在各区下分设73个乡。一九五五年八月河南省安阳专署命令,将汤阴所辖之四伏厂、宋梁桥、北高城、跑马厂4个村划归安阳管辖。同时命令将安阳所辖之新庄、杨柳辛庄、葛庄、杨庄、中杨庄、三伏厂、王辛庄等村划归汤阴管辖。

1957年遵照安阳专署通知,先后将鹤壁、东头、西顶、罗村、石门、施家沟、寺望台、石林、大河涧、盘石头、庞村、鹿楼(除大洼、黄鹿厂、龙堂三个村外)12个乡划归新建之鹤壁市管辖。

1958年安阳专员公署撤销,属新乡专员公署管辖。是年全县成立城关、白营、菜园、任固、五陵、伏道、宜沟7个人民公社。

1961年至1962年又分别增设韩庄、古贤和冯村(后改瓦岗)3个公社。1961年复归安阳专员公署管辖。1962年经国务院批准,淇汤复分治。原属淇县之王老屯、魏城、唐王庄、王武岗、李赵河、牛村、冯岗、小莲庄、大盖族等大队留归汤阴。自此至今年无变化。

1980年城关人民公社改为城关镇。1983年各公社全改为乡。1983年11月安阳行政公署撤销,本县划归安阳市管辖。

河南省汤阴县属于哪个市(汤阴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1982年地图

行政区划

1949年五月安阳解放后,经太行行署第五专署命令将汤阴所辖姜河以北之汪流、前遵贵、后遵贵、避贵屯、郑寺、霸台、蒋台、蒋台屯、报德、小韩、开信、朱家营等十二个村划归邺县(今属安阳)管辖,同时将邮县所辖之花耳庄、张官屯、徐家庄、冢上等四个村划归汤阴管辖。

195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淇县撤销,并入汤阴,淇县原辖4个区,56个乡。

1955年8月河南省安阳专署命令,将汤阴所辖之四伏厂、宋梁桥、北高城、跑马厂等四个村划归安阳管辖。同时命令将安阳所辖之新庄、杨柳辛庄、葛庄、杨庄、中桥庄、三伏厂、王辛庄等村划归汤阴省辖。

1957年遵照安阳专署通知,先后将鹤壁、东头、西顶、罗村、石门、施家沟、寺望台、石林、大河涧、盘石头、庞村、鹿楼(除大洼、黄鹿厂、龙堂三个村外)等十二个乡划归新建立之鹤壁市管辖。

(1962年经国务院批准,淇汤复分治原属淇县之王老屯、魏城、唐王主、王武岗、李赵河、牛村、冯岗、小莲庄、大盖族等大队留归汤阴。)

1983年11月辖1个镇9个公社,3个县城管理区,274个生产大队。

1984年6月辖1个镇9个乡,3个县城管理区,280个行政村。

2006年年底,汤阴县行政区划无变动,仍为5镇5乡,297个行政村。县委、县政府驻城关镇。城关镇辖6个街道办事处(精忠、汤河、城东、岳庙、人民路和车站办事处),16个行政村,韩庄乡辖33个行政村,白营乡辖26个行政村,古贤乡辖21个行政村,菜园镇辖36个行政村,任固镇辖35个行政村,五陵镇辖27个行政村,瓦岗乡辖19个行政村,伏道乡辖28个行政村,宜沟镇辖56个行政村。

截至2007年年底,汤阴县行政区划无变动,仍为5镇5乡,297个行政村。

2011年,汤阴县行政区划为7镇3乡,298个行政村。县委、县政府驻城关镇。城关镇辖6个街道办事处,16个行政村,韩庄乡辖33个行政村,白营镇辖26个行政村,古贤乡辖21个行政村,菜园镇辖36个行政村,任固镇辖35个行政村,五陵镇辖27个行政村,瓦岗乡辖19个行政村,伏道镇辖29个行政村,宜沟镇辖56个行政村。

2020年总面积636平方公里,下辖9镇1乡,298个行政村,人口53万。

以上是 河南省汤阴县属于哪个市(汤阴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7078.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