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海兴县属于哪个市(海兴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海兴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

位于河北省东南,渤海之滨,1965年建县,由山东省无棣、河北省黄骅、盐山三县的边缘贫困乡村合并而成,取“靠海而兴”之意而命名。

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市中心北距天津120千米、北京240千米,西南距省会石家庄220千米。沧州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10个县及沧州渤海新区、沧州经济开发区、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14304.26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末,沧州市常住人口为730.4万人。 

海兴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南接齐鲁,北望京津,1965年建县,取“靠海而兴”之意而得名。海兴区位优势独特。距北京240公里,距天津120公里,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中心位置,与被誉为“亚欧大陆桥新桥头堡”的黄骅综合大港“零距离”。山是沧州境内唯一一座山,形成于2–3万年第四纪晚期火山喷发,山上古树、古井、古墓、古地道星罗棋布,被省政府列为省级火山遗迹自然保护区。

河北海兴县属于哪个市(海兴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海兴县始建于1965年7月1日,东临渤海,南界山东,西近京沪铁路,北望津、京。这里有着一望无垠的平川田野,有盛产鱼、虾、蟹、贝的浩瀚渤海,有广阔的滩涂和盐场。

海兴县东西约35公里,南北约31公里。总面积835.6平方公里。县虽新建,但历史悠久。其辖地早在唐尧之世,大禹治水成功,定九州时,即属兖州域。

战国时为齐之无棣地。

秦时属济北郡。

汉时属幽州渤海郡高城县、阳信县地。

三国、魏属渤海郡高城县。

晋时为冀州章武国,冀州渤海郡高城县,冀州乐陵国阳信县地。北魏、北齐、后周为瀛州,沧州浮阳郡地和乐陵郡地。

隋时为渤海郡盐山县、无棣县地。

唐为沧州盐山县和无棣县;武德四年置东盐州,属东盐州地;贞观元年间属棣州,后复还沧州。

五代为盐山县无棣县地。

宋、金为河北东路沧州盐山县地。

元为河间路沧州盐山县地。

明为河间府沧州盐山县地和济南府无定府海丰县地。

清为直隶天津府盐山县和山东无定府无棣县地。

民国时期为河北盐山县和山东省无棣县,后为山东省代管。

1938年盐山成立抗日、廉洁政府。本县辖地分属盐山县四区、五区、六区。

1939年国民党十军团进驻本县,军部驻郭桥;盐山县政府驻高湾公社前刁庄。不久十军团溃散南窜,只有抗日政府在此活动。同年为纪念在盐山县第四区赵村(今黄骅县境内)牺牲的革命烈士杨靖远副司令员,改盐山县为靖远县。本县辖地分属靖远县一、三区。

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靖远县恢复盐山县名。本县辖地分属盐山县六区(高湾)、七区(赵毛陶)。

1952年盐山县划归河北省沧县专区,本县仍属盐山县六区、七区。

1958年6月沧县专区并入天津专区,本县隶属未改。同年建人民公社。本县辖地分建高湾、尤村两公社及海兴、明泊洼两个农场。

1961年体制变更,公社规模缩小,盐山县又属沧州专区,本县辖地分建苏基、赵毛陶、高湾、郭桥、崔口五个公社及海兴、明泊洼两个农场。

1964年11月以四女寺减河(即漳卫新河)为界,调整河北省、山东省区划,将原盐山县崔口公社的河东部分10村划归山东;崔口公社的河西部分即张会亭、豆腐营、赵庄、小路、小徐家、道口、北齐、双庙、南齐、魏庄、杨店、南马庄、温暖庄、三王庄、小庄、北台16村建张会亭公社。原无棣县四女寺减河以北的辛集、杨埕、朱王、宋王、傅赵、小山、良户7个公社共51村划归河北省盐山县。

1965年海兴建县时又划归海兴县管辖。同时将原盐山县的苏基、赵毛陶、高湾、张会亭、郭桥5个公社共96村,明泊洼、海兴两个农场8村,以及黄骅县丁村公社22村共177村建海兴县。

1966年公社进行调整,撤销宋王,良户两个公社。增建尤庄子公社及青先、青锋两个农场。又将黄骅县杨庄公社的盘洼划入傅赵公社。即为现政区的海兴县。

海兴县隶属于河北省沧州专区,1970年沧州专区改为沧州地区,海兴县仍属之,1978年建立沧州地区行政公署,海兴县属河北省沧州地区行政公署。

1993年7月,沧州地、市合并,称沧州市,海兴县隶属沧州市。

河北海兴县属于哪个市(海兴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1965年建海兴县。由盐山县东北部赵毛陶、苏基、高湾、郭桥、张会亭5个公社,明泊洼、孔庄子两个农场,共104个村;黄骅县南部丁村公社22个村、杨庄公社盘洼1村,共23个村和无棣县北部辛集、朱王、杨埕、宋王、良户、小山、傅赵7个公社51个村组成海兴县。

1966年公社调整,撤销宋王、良户两个公社,将苏基公社的东白庄子、西白庄子、东尤庄子、中尤庄子、西尤庄子、周宋村、蔡宋村、刘宋村、褚宋村,赵毛陶公社的郑龙洼、王龙洼建尤庄子公社。并建立青先、青锋2个农场。

1966年4月,根据河北省委指示,为开发滨海盐碱荒地,安置城市青年,在海兴县东部沿海地区新建了青先、青锋两个国营农场,均为省属农场。同时,明泊洼劳改农场移交河北省农垦局管理,改名国营明泊洼农场,亦为省属农场。同年5月,新建海丰渔业生产大队,划归杨埕公社,杨埕公社辖8个生产大队(9个自然村)。海兴县时辖197个生产大队(行政村),179个自然村。同年11月,经沧州专署批准增建尤庄子公社,辖原苏基公社的东白庄子、西白庄子、东尤庄子、中尤庄子、西尤庄子、周宋村、蔡宋村、刘宋村、褚宋村和原赵毛陶公社的王龙洼、郑龙洼共11个生产大队(行政村),公社驻地西尤庄子。苏基公社辖23个生产大队(行政村),赵毛陶公社辖18个生产大队(行政村)。海兴县时辖12个公社,此后至1990年12月,12个公社(乡镇)所辖生产大队(行政村)均不变。

1968年春,大黄庄由海兴农场划归明泊洼农场。1968年5月,杨埕公社的前官庄、后官庄(2村原即为一个生产大队)合并为一个自然村,称二官,杨埕公社辖8个生产大队(8个自然村)。海兴县时辖197个生产大队(行政村),178个自然村,此后至1990年12月不变。1968年8月,农场管理体制下放,青先、青锋、明泊洼3个省属农场改为沧州专区属农场,海兴农场改为海兴县属农场。

1979年,青先、青锋、明泊洼3个农场又改为海兴县属农场。至此,海兴县共辖苏基、赵毛陶、高湾、张会亭、郭桥、辛集、杨埕(1982年3月更名为香坊公社)、朱王、傅赵、小山、尤庄子、丁村12个公社和明泊注、海兴、青先、青锋4个农场。

1984年4月,撤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改为乡镇和行政村。海兴县12个公社改为1镇(苏基镇)、11乡,各乡(镇)政府驻地和所辖行政村均不变。同时将海兴农场所辖孔庄子、刘佃庄、小黄庄、邓庄子、马庄子、栾庄子、苗庄子和明泊洼农场所辖大黄庄共8个行政村划出建立孔庄子乡,乡政府驻地孔庄子。同年11月,经上级批准,又将高湾乡、辛集乡改为镇。至此,海兴县共辖苏基、高湾、辛集3个镇,赵毛陶、张会亭、郭桥、香坊、朱王、傅赵、小山、孔庄子、尤庄子、丁村10个乡,青先、青锋、海兴、明泊洼4个农场,即为今海兴县的行政区划。

1995年11月撤乡并镇,建立苏基、辛集、高湾三镇,赵毛陶、小山、张会亭、香坊四乡。以及海兴、青先、青峰三个农场和东城、西城两个社区。

2008年海兴县辖3个镇、4个乡,境内有3个农场。

2020年现辖4镇、3乡、3个国营农场、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7个行政村,人口23万,总面积960平方公里。苏基镇、辛集镇、高湾镇、赵毛陶镇、香坊乡、小山乡、张会亭乡、海兴县农场、青先农场和青锋农场。

以上是 河北海兴县属于哪个市(海兴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7025.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