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县属于哪个市(婺源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上饶市。

婺源县,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介于东经117°21′56.6″-118°12′13.7″,北纬29°01′43.3″-29°34′39.3″之间,总面积2967平方千米。

婺源县地处中亚热带,具有东亚季风区的特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霜期较短、四季分明。截至2020年,婺源县下辖1个街道、10个镇、6个乡。县政府驻地蚺城街道。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土地面积2967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378万亩,耕地32万亩,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因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概  况】

  

婺源地处中亚热带,具有东亚季风区的特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霜期较短、四季分明。2019年,县境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夏秋干旱明显,无霜期长,年日照时数比历年平均偏多。

【气  温】 

2019年,全县平均气温为18.1℃,比历年平均值偏高1.0℃。最热月8月,月平均气温为29.0℃;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为6.6℃。极端最高气温38.0℃,出现在8月22日;极端最低气温-2.5℃,出现在1月23日。

【降  水】

  

2019年,年总降水量1935.7毫米,接近历年平均值。年暴雨日数8天,比历年平均值多2天。月最多降水量503.0毫米,出现在7月;日最多降水量177.9毫米,出现在7月13日。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其中1月、2月、3月、7月、12月降水比历年同期偏多,分别偏多27%、125%、40%、113%、33%;而4月、5月、6月、8月、9月、10月、11月降水比历年同期偏少,分别偏少22%、14%、53%、83%、78%、80%、72%。

【日  照】

  

境内山峦起伏,林木蔽荫,致使各地日照时数差异较大,西南乡多于东北乡,低丘垄岗多于丘陵山区。全年可照时数4425.9小时,2019年实际日照时数1719.7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9%。

【风  速】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2019年平均风速1.7米/秒;极端最大瞬间风速为19.0米/秒(8级大风),出现在10月5日。

【无霜期】  2019年无霜期为312天,比历年平均值延长57天。

【气象灾害及影响】 

2019年,主要气象灾害为暴雨、干旱。

7月12日晚至13日,县境普降大暴雨,全县受灾人口69098人,紧急转移安置4997人;一般损坏农房144户312间,严重损房17户33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068公顷;公路塌方30处,中断交通11处(其中水淹路段7处),路基局部冲毁5处、涵洞1处;直接经济损失11054万元。

8—11月,累计降水量只有74.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近八成,导致夏秋连旱。受其干旱影响,造成油菜秧田成灾面积0.03万亩,油菜大田受灾面积9.6万亩,其中成灾面积7.2万亩、绝收面积1.2万亩。

【区域位置】位于江西省东北边陲,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五县(市)接壤的山区地带;介于北纬29°01′~29°34′、东经117°22′~118°12′之间。东邻浙江省开化县,西接景德镇市浮梁县,南连德兴市,北界安徽省休宁县,西南与乐平市毗邻。东西长约83千米,南北宽约54千米,地域总面积2967.78平方千米。

【地势地貌】县境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中低山地和丘陵区占总面积的83.09%。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境域略呈椭圆形,地势由东北渐次向西南倾斜。东北群山逶迤,层峦叠嶂,以耸立于境北的大鄣山(一名“天鄣山”“率山”,俗名“张公山”,《山海经》称之“三天子都”,《大清一统志》谓之“三天子鄣”)最高,主峰擂鼓尖(又名“六股尖”)海拔1629.8米;西南丘陵绵亘,许村镇小港村前河床最低,海拔仅33米;全县平均海拔在100~150米之间。地貌按其成因,大致分为侵蚀构造中低山区、侵蚀剥蚀构造丘陵区、剥蚀堆积低丘垄岗地形、溶蚀峰丛洼地丘陵地形、侵蚀堆积山间河谷地形5种类型。

【水系河流】境内流泉密布,溪河湍急,天然水系发育旺盛,汇水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10条。主要河流除江湾水由休宁县溪西村流入外,段莘水(为饶河主流乐安河正源,与古坦水在武口村汇合后称“星江”)、古坦水、武溪水、浙源水、赋春水、横槎水、高砂水、潋溪水等均发源县境东北和西北山地,曲曲弯弯汇流于境西南入乐安河;另有大鳙山水东流汇入浙江省钱塘江,长溪水流入景德镇市昌江,镇头水注入乐平市共产主义水库。全县河流总长度516.4千米,流域面积2621.9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31.782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全县土壤有7种类型,分别是红壤、山地黄壤、山地草甸土、潮土、紫色土、石灰土、水稻土。土地资源利用以耕地、林地、园地为主要形式。2019年,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96777.8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1836.25公顷;园地面积5094.92公顷;林地面积244689.01公顷;草地面积4455.9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5531.9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3287.5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7835.74公顷;其他土地面积4046.49公顷。

【矿产资源】婺源县位于钦(广西钦州湾)杭(浙江杭州湾)成矿带东段的萍乡–德兴成矿亚带,成矿地质条件较优越。截至2019年,县境内已发现各种矿产20余种。其中,金属矿产有金、钨、锑、铁、锰、银、钼、铜、铅、锌;非金属矿产有灰岩、花岗岩、大理岩、辉绿岩、高岭土、砚石、方解石、钾长石、建筑用砂、砂岩、石英、板岩、粘土、水晶、硅石等;能源矿产有煤;水气矿产有矿泉水。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有金、煤、灰岩、花岗岩、大理岩、辉绿岩、高岭土、瓷石矿、砚石、方解石、建筑用砂、砂岩、石英、板岩、砖瓦用页岩、矿泉水等,但储量不清。目前,婺源鼓励开采的矿种为建筑用砂石、砚石、矿泉水、地热等。

【能源资源】主要有水能、光能、风能和能源矿产等。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5.61万千瓦,可开发利用水能为5.83万千瓦。光能资源,年平均日照时数1716.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9%。风能,累年平均风速为1.5米/秒。能源矿煤炭,主要集中在镇头镇辖区内,地质普查储量估算为1200万吨。

【生物资源】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约有高等植物种类3500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12种,列为省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100余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共有脊椎动物37目116科457种;其中,鱼类6目17科51种,两栖动物2目8科26种,爬行动物2目6科33种,鸟类18目63科315种,哺乳动物8目22科57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60余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中华秋沙鸭、白颈长尾雉、云豹、黑麂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虎纹蛙、穿山甲、猕猴、豺、黑熊等;列为省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东方蝾螈、费氏肥螈、棘胸蛙等近200种。

江西婺源县属于哪个市(婺源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洪真谋叛”(据旧志),以休宁县回玉乡鸡笼山为营寨,聚众活动于歙、衢、睦三州边境之遂安、开化、休宁等县400余里地区。朝廷发兵3年讨平。为便于统治,析体宁县回玉乡和乐平县怀金乡,于二十八年(740)农历正月初八日置婺源县。当时县城设清华,天复元年(901)迁弦高(今县城紫阳镇)。

建县时,婺源隶歙州,属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歙州改为新安郡;乾元元年(758)五月,新安郡复改为歙州,属宣歙饶道;乾元二年(759),宣歙饶道撤,歙州改属浙西道;大历元年(766)十二月,设宣歙道;大顺元年(890),升宣歙道为宁国军;天复三年(903),复宁国军为宣歙道。其间婺源均随歙州而属之。元和六年(811)定婺源为上县。

五代十国时,吴武义元年(919)歙州隶吴,婺源属之。南唐昇元元年(937),吴亡,婺源随歙州隶南唐。

宋开宝八年(975)南唐灭,婺源随歙州入宋,定为望县。太平兴国元年(976),歙州隶江南道东路,后江南道东、西路并为江南路;宜和三年(1121),歙州改为徽州,婺源随徽州属江南路。南宋绍兴元年(1131),江南路复分为江南东、西两路,徽州仍属江南东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州改路,婺源随徽州路属江东建康道,定为下县;二十一年徽州路改隶江浙行中书省,二十三年徽州路又改隶江南行台。元贞元年(1295),婺源县改为婺源州,定为下州,仍隶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徽州路改为江南行中书省兴安府,二十四年复改兴安府为江浙行省徽州府,二十六年徽州府直隶中书省,婺源州均隶属。

明洪武二年(1369),婺源州复为婺源县,隶属徽州府。洪武十三年中书省撤,徽州府直隶六部;嘉靖三十三年(1551)徽州府隶广德道,四十五年隶徽饶道,隆庆六年(1572)隶徽宁道,万历四十二年(1614)隶徽安道,崇祯四年(1631)隶徽宁道,婺源县均随徽州府属之。

清顺治二年(1615),徽州府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属安徽省,十三年属徽宁道,雍正十一年(1733)属徽宁池太广道,咸丰四年(1854)属皖南道,同治四年(1865)复属安徽省。其间婺源县均隶徽州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府留县,婺源县直隶安徽省,定为小县;二年改为中县。三年六月,婺源改属安徽省芜湖道,十七年八月,废道,重直隶安徽省;二十一年十月,隶安徽省第十行政区;二十三年九月,划属江西省隶第五行政区;三十六年八月,划回安徽省隶第七行政区。

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属华东区赣东北行政区浮梁专区;9月,改属江西省乐平专区;11月,重属江西省浮梁专区。1950年6月,婺源定为丙等县。1952年10月,属江西省上饶专(地)区。1971年属上饶地区。2000年为上饶市辖县至今。

行政区划

1949年5月婺源解放后,改区、乡、保、甲为区、乡、村制。全县设7个区、32个乡。同年底,全县设8个区、86个乡。次年增到94个乡。

1952年4月,全县设9个区、1个镇、113个乡。1953年6月,婺源镇改名城关镇,四区西坑乡改名洙西乡,五区翻身乡改名岚田乡,七区西坑乡改名张村乡,九区许村乡改名戴家乡。

1956年春,撤区并乡,全县设1个镇、39个乡。

1957年冬,新建“政、场合一”的国营珍珠山、鄣公山(省办)2个综合垦殖场,鄣公山垦殖场下辖高湖、鄣山、古坦、长降、秋口、清华、玉坦7个分场。

1958年10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撤销区、乡,改为社、场,下属大队、生产队。全县设城镇、西坑、秋口、大畈、晓鳙、江湾、段莘、溪头、思溪、凤山、清华、五星(中云)、赋春、董门、许村、车田、太白17个人民公社和鄣公山综合垦殖场(省办)的占才、鄣山、高湖、长降、玉坦、珍珠山、古坦7个分场。

1959年2月,撤销董门公社,并入珍珠山分场。同年,建立县茶场。

1960年5月,部分公社(场)调整:西坑公社并入城镇公社,占才分场并入秋口公社,晓鳙、大畈公社并入江湾公社,凤山公社与高湖分场合并为浙源分场,古坦分场并入鄣山分场,玉坦分场与太白公社合并为太白分场,许村公社与珍珠山分场合并为珍珠山垦殖场,清华公社改为清华分场。同年,建立石井荷包红鲤鱼繁殖场。

1961年7月,全县社、场规模调整:将城镇公社划分为城镇、西坑2个公社,秋口公社划分为秋口、占才2个公社,江湾公社划分为江湾、大畈、晓鳙、汪口4个公社,段莘公社划分为段莘、大汜2个公社,太白分场划分为太白、玉坦2个综合垦殖场,鄣山分场划分为鄣山、古坦2个分场,增设沱川分场。11月,段莘公社境内增设裔官公社,中云公社划分为中云、高砂、龙山3个公社,赋春公社划分为赋春、游山、游汀、甲路4个公社,城镇公社的汤村、杨坑2个大队与县茶场合并为武口综合垦殖场,石井荷包红鲤鱼繁殖场改为文公山垦殖场。

1962年7月,恢复许村公社,新建秋口林场。

1963年4月,高砂、龙山公社并入中云公社,甲路、游山、游汀公社并入赋春公社,大汜、裔官公社并入段莘公社,武口、太白、玉坦垦殖场改为3个公社。

1964年2月,武口公社又划分为武口公社和茶叶实验场。此时全县共24个公社(场),207个大队,2024个生产队。

1966年,文公山垦殖场改名为晓林垦殖场。

1968年,扩社并队:大畈、晓鳙2个公社并入江湾公社;武口社改名武口茶场;玉坦公社并入太白公社;鄣公山垦殖场改县属场,其下属浙源、沱川、清华、鄣山、古坦分场改为5个公社;珍珠山垦殖场改为珍珠山公社。

1969年,建立晓鳙林场。

1971年,建立中洲林场、秋口林科所和湖田畜牧场。(本文作者:古籍大家)转载请注明出处

1972年11月,社队调整:江湾公社分为江湾、大畈、晓鳙3个公社;中云公社分为中云、高砂、龙山3个公社;赋春公社分为赋春、甲路、镇头3个公社;珍珠山公社复为珍珠山垦殖场;城镇公社改为城关镇,原下辖的香田、香坑2个大队划归武口茶场管辖;太白公社与太白林场合并为太白林场;晓林垦殖场并入“政、校合一”的晓林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至此,全县共21个公社、18个场(所、校),150个大队,1322个生产队。

1974年2月,太白林场划分为太白公社和太白林场。

1975年7月,清华公社并入鄣公山垦殖场。

1981年6月,撤销晓林“共大”,复为晓林垦殖场。

1983年9月,车田公社更名为梅林公社。1983年底,全县共有21个公社、1个镇、12个场(所、校),包括276个大队(场、所)、4个居民委员会,2017个生产队、51个居民小组。

1984年6月,政社分设,恢复乡(镇)建制,公社改乡,大队改村委会,生产队改村民小组。8月,城关镇更名为紫阳镇,西坑公社更名为潋溪乡。9月,鄣公山垦殖场首先政企分开,新设清华镇。

1985年4月,政企分设,珍珠山垦殖场设珍珠山乡,武口茶场设武口乡,晓林垦殖场设晓林乡,中洲林场设凤洲乡;场仍保留,为企业单位。

1986年底,全县共有25个乡,2个镇。11个县属场(所、校)隶属于所在地的乡、镇行政区划内。共辖296个村(居)民委员会(分场、所),1936个村(居)民小组,有1417个自然村。

1993年,撤销秋口乡、江湾乡、赋春乡、中云乡,设立秋口镇、江湾镇、赋春镇、中云镇(赣民字[1993]34号批复)。 1994年11月25日,撤销许村乡、镇头乡、大畈乡、思口乡,设立许村镇、镇头镇、大畈镇、思口镇(赣民字[1994]238号批复)。 1997年8月18日,撤销太白乡,设立太白镇。至此,全县辖11个镇、16个乡:紫阳镇、清华镇、大畈镇、江湾镇、思口镇、秋口镇、赋春镇、镇头镇、中云镇、许村镇、太白镇、沱川乡、段莘乡、古坦乡、浙源乡、溪头乡、鄣头乡、甲路乡、晓鳙乡、武口乡、潋溪乡、龙山乡、高砂乡、珍珠山乡、晓林乡、梅林乡、凤洲乡。 

1999年5月31日,撤销武口乡,并将梅林乡的上梅洲村委会、潋溪乡的东岭坞村委会划归紫阳镇。 

2001年12月3日,撤销潋溪乡,西坑村委会划归紫阳镇;杨溪、善坑村委会划归梅林乡;撤销晓林乡,划归中云镇;撤销晓鳙乡,划归江湾镇。 

2003年8月19日,鄣山乡更名为大鄣山乡。 

2003年9月28日,撤销高砂乡,成建制划归紫阳镇管辖。 

2003年10月21日,撤销梅林乡,成建制划归紫阳镇管辖;撤销大畈镇,成建制划归江湾镇管辖。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33.5万人。 

2005年3月17日,撤销婺源县龙山乡,成建制划归中云镇管辖;撤销凤洲乡,成建制划归许村镇管辖。 

2006年1月20日,撤销甲路乡,成建制划归赋春镇管辖;撤销古坦乡,成建制划归大鄣山乡管辖。

 2007年,设立工业园管理委员会。

 2008年,设立蚺城街道办事处。全县共172个村委会,25个居委会。

2020年全县辖16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管委会、197个村(居)委会,人口36万。

唯美婺源

江西婺源县属于哪个市(婺源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以上是 江西婺源县属于哪个市(婺源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976.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