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当涂县属于哪个市(当涂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作者:大坎历史

当涂县,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

,地处安徽东部、长江下游东岸。东临博望区和石臼湖,以湖中流河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隔江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及宣城市接壤;北与雨山区毗连。

截止到2022年3月,当涂县辖10个镇、1个乡,另设有4个功能区。当涂县人民政府驻姑孰镇太白中路6号。

当涂县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介于南京、马鞍山和芜湖之间,是安徽的东大门、南京的卫星城,也是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历史沿革

中国历史悠久,版图辽阔。历代王朝兴衰,地方变迁归属变动频繁。探索地方历史源流,时间久远,以往记载简略,考据难以翔实。谨搜集其大概,述之以供参考。

夏禹之世分全国为九州,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地域区划之始。炎黄子孙的部落,活动在黄河流域。长江以南,地方洪荒,人口稀薄,有少数土著人部落。在中原人来看,只不过是些“荆蛮”人。从地理形势上看,目前的江苏、安徽大致隶属扬州境界。土著人部落,散居各地,没见有行政区划,只有氏族部落酋长权力和他们生活活动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国”。

现在的所谓当涂县城,就是有一条姑孰溪,穿流其间,所以叫“姑孰”。这仅仅是个地名,并不含有行政区划的意义。

自夏禹之时起,迄今已历四千余年。各代王朝兴亡,历经战乱。当涂地处皖南,接壤江苏,濒临长江,地方冲要,易受历史事件的影响,地名迭次更改,隶属关系亦随之变动。

1.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

夏禹商汤计661年。这两个朝代共历一千多年。他们的政权只在黄河流域。在那里分封贵族子女,为诸候小方国,没有别的行政区划。

西周有外族侵扰。中原人,由北而南逐渐迁徙,我省淮河流域的人口渐渐增多。西周的政权亦随之而来,分封诸侯小方国,例如:胡子国(位今阜阳市境)、桐子国(位今桐城县境)、钟离国(今凤阳县境)。

东周,大约三百年的时期。诸侯小方国,逐步走向灭亡。大欺小,强凌弱,相互兼并,小政权逐渐扩大。长江以南,原是越人生活和活动的地方,吴国在江苏南部,楚国在安徽西部以及湖北地方。先是吴伐越,占有之。而后越伐吴,占有之。我们这块地方,吴胜属吴,越胜属越。楚武王灭南方诸侯国,吴、越均为所灭,曾建都城于安徽阳城(今太和县)、寿春(今寿县),我们这里又成为楚国的地方。并开始设置郡县。皖浙毗邻地方,建立了会稽郡。黄池镇附近的“鸠兹”(可能是小诸侯国),改为鸠兹邑。这可能是从封建诸侯方国,向郡县地方行政转化的开始。当时我县是楚国会稽郡的属地。黄池南面有座楚王城,这就更加说明,我县在历史上是楚国的属境。

东周战国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是政治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春秋时代还剩下一百多个诸侯国方被邻近几个强国逐渐兼并。强国的疆土逐渐扩张。年年战争。最后只存在秦楚韩魏赵齐燕等七国。兼并战争还继续进行。到公元前221年,都被秦国兼并,统一了中国。

2.秦汉三国时代

秦始皇并吞六国,废除封建诸方国,划全国为三十六郡,三百一十多县。我县域曾隶属郭郡。

西汉之初,地方行政区划是郡县两级。并分封皇室子女及有功人员,为王侯方国和采邑。又于郡(国)之上设州。作为代表中央监察分巡郡(国)。扬州刺史监察六郡国,丹阳郡郡治设宣城,领丹阳(县治在小丹阳镇)等十七县。

东汉地方行政区划体制未改。三国魏、蜀、吴。在安徽地理上,蜀国远处川鄂与安徽不发生关系。魏国占皖北大部分。吴国占皖南及江北一小部分。吴国设扬州治建康(南京市),下领有丹阳郡,也郡治建康,领二十县。其中有丹阳县,为当涂县前身。

3.两晋、十六国、南北朝

东西晋时代。丹阳郡郡治建康(南京市),下领十一县。在安徽境内,领芜湖、于湖、丹阳三县。(于湖、丹阳二县,是当涂的前身)。

从晋起,我国北方经十六国以至南北朝,其间经过三百一十六年。时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汉族受外族侵扰最频繁的阶段。战乱多在黄河流域及长江以北进行。外族主要是匈奴、鲜卑、羯、氐、羌所谓五胡。他们建立王朝时间长短不一。又有宋、齐、梁、陈、南朝和在北方的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等北朝。那么多的王朝,地方名称随便改易,隶属体制非常素乱。大批中原人结伙渡江南逃,为了安抚这些难民,将难民旧住地名,临时设置于江南郡县之间,称为“侨置”。

4.隋、唐五代有关当涂的隶属

隋朝从开皇九年统一时起,统治中国时间不长,仅仅二十九年。地方行政区划,多半因袭前代。丹阳郡改名蒋州。州治江宁(南京市),领三县,在安徽只隶属当涂一县。

唐朝地方行政区划,有所调整。于州、郡之上设道。江南西道驻洪州(南昌市),领十九州,九十八县。在安徽境内,领有二州二十一县。宣州(宣城郡)领有宣城县、当涂县、泾县、广德县、南陵县、太平县、宁国县、旌德县、以及采石军。

五代。在这短短的五十三年时间里,换了五个王朝,计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与此同时,存在十个小君主政权,史称十国,计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按地理上看,与当涂县发生关系的,只吴国和南唐。

一个南京地名,在吴国权力下,则名称金陵府,或江宁府。而在南唐的统治下,则称为升州。升州管辖的地方,在安徽境内有六个县,当涂县、广德县、青阳县、芜湖县、繁昌县、铜陵县。

5.宋、元、明、清有关当涂隶属。

北宋地方行政区划分等级为:路、州、(与州相等军,与县相等的监)县。太平州,曾经称为雄远军,后改为平南军。领有当涂、芜湖、繁昌三县。

南宋北宋亡,宗族南迁,在临安(杭州)建都。我省淮北地区,成为宋金双方争战之地。南宋在江南设置江南东路,又名江东路。领有建康府(南京市)、宁国府、徽州、池州、太平州。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属隶太平州。

元朝地方行政区划:中央政府下设行省,省下设路(府和直隶州)、军(州)、县四级管辖制。当、芜、繁三县隶属太平路。

明朝地方行政区划:其初设置江南行中书省,又称南直隶。管辖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改元朝行省为布政使司。左右两布行政使司,一驻苏州,办理江苏政务;一驻南京,办理安徽政务。下领府(直隶州)、散州和县。太平府领当涂、芜湖、繁昌三县。

清朝地方行政区划:

安徽在明代隶属中书省。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为江南省。康黑元年(1662年),将江南省划分为江苏、安徽两省。省、道、府(直隶州)、县四级行政体制。徽宁池太广道驻芜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隶属太平府。当涂县城治内,驻安徽学政(安徽提学使)、长江水师提督军门、陆军协政(副将)等高级官员衙门。太平天国战争时,太平府与皖南各府县,一度暂时隶属浙江巡抚兼管。

6.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地方行政区划:

民国成立之初,废府制为省、县二级制。(1914年——1928年)在省县之间,添设“道”。当涂隶属芜湖道。1928年废道。而于省县之间,设置行政督察专员。专员管辖范围比道小。当涂隶属第二专员公署,驻芜湖。专署不以地方命名,而以番号命名,时常改换,到1949年解放为止。

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当涂县城沦陷。城内有汉好伪政权存在。正统县政府流亡宣城、高淳、泾县等山区。抗战胜利后,才回归县城,恢复正常工作。

1949年4月24日。当涂解放,成立当涂县人民政府和当涂市政府。同年五月十八日均隶属皖南行署芜当专区管辖。1950年5月20日撤销当涂市,改为城关镇,当涂县改隶皖南行署宣城专区。1952年4月12日皖南行署撤销,芜湖专区直接隶属安徽省政府。以后专区名称变换几次。1983年7月,大桥公社全部划归芜湖市,当涂改为马鞍山市属县。

行政区划

1950年废保甲制,建立行政村。同时撤销30个乡镇,改设马桥、塘南、湖阳、薛津、霍里、黄池、大桥、博望、采石、护河、年陡、新市、慈湖等13个区,共辖行政村303个。同年5月废市入县,增设第一区11个街道,马桥区改为亭头区,余不变。同年8月又划成325个行政村(含城区11个街道)。

1952年4月,撤销行政村,恢复乡(镇)建置,将325个行政村划并为136乡(镇)。

1953年11月,为便于对船民管理,建立当涂港(乡级),隶属市区。1954年2月,析慈湖乡金家庄,设马鞍山镇(区级);同年12月,建立湖阳乡。是年,全县共设15区、137乡、镇(港)。

1955年1月,析慈湖乡、向山镇、马鞍山镇设立马鞍山矿区。同年12月,又将全县15个区划并为9个区,共49个乡、镇(港)。

1956年8月,马鞍山矿区划出,成立马鞍山市筹备处。市区撤销,成立城关镇。原市区所辖光明镇、建设镇改为街道办事处。同年11月,马鞍山镇、采石镇、向山镇、慈湖乡正式划归马鞍山市。

1957年,全县划为4区、39乡(镇),其中区辖21乡(镇),县直属18乡(镇)。黄池区辖保城、福兴、兴永、塘南、马桥、三福6乡和黄池镇;护河区辖清潭、石桥、新丰3乡;博望区辖博望、新博、和平、澄心、山河5乡;薛津区辖四合、龙团、薛镇、丹阳、藏汉、关马5乡和丹阳镇;县直属乡(镇)有城关镇和湖阳、中闸、青山、尚钟、濮塘、霍里、冯杨、宝庆、江心、小桥、金山、金涂、三镇、大桥、钓鱼、常岭和永桥等17乡。

1958年3月,县直属尚钟、冯杨、濮塘、霍里等4个乡划归马鞍山市。8月,撤区并乡,全县35个乡(镇)合并为城关镇及新桥、钟山、大桥、大公圩、湖阳、博望、丹阳、薛津、宝庆、江心共11个乡(镇)。同年10月,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共改组成立10个人民公社。原城关镇为火箭人民公社,钟山乡为钟山人民公社,大公圩乡为原子人民公社,新桥为钢铁人民公社,湖阳乡为红旗人民公社,博望乡为东风人民公社,薛津乡为卫星人民公社,宝庆乡为宝庆人民公社,江心乡为长江人民公社,丹阳乡为光芒人民公社,共辖生产大队120个。11月大桥乡划归芜湖市。

1959年1月,公社名称又全部改以原乡镇名称命名。

1962年1月,社队规模普遍缩小,全县析为34个公社,303个大队,3874个生产队,并增设6个区。大公圩区辖中闸、马桥、黄池、乌溪、塘南、石桥、大陇、护河、青山共9个公社;新桥区辖新桥、金涂、年陡、查湾、龙山桥等5个公社;黄山区辖宝庆、银塘和姑溪3个公社;博望区辖博望、和平、沙埂、新博等4个公社;丹阳区辖丹阳、山河、新市、澄心等4个公社;薛津区辖藏汉、围屏、龙山、薛镇、关马等5个公社;江心公社、湖阳公社、丹阳湖(渔业)公社和城市公社为县直属公社。

1963年4月,黄山区撤销,所辖宝庆、银塘、姑溪3个公社改为县直属公社。5月,析塘南公社为塘南、兴永2个公社;析大陇公社为大陇、新丰2个公社;9月,沙埂公社改名安南公社。

1964年4月,大桥公社划归县辖,为县直属公社。

1965年9月,恢复城关镇建制,全县划为5个区、1个镇、36个公社、316个大队(含6个居委会)、4019个生产队。同年12月,撤销大公圩区,改设黄池、护河和大陇3个区;撤销中闸公社,改设亭头、西河2个公社;析黄池公社为黄池、福山2个公社;析石桥公社为石桥、起陇2个公社;析青山公社为青山、河东2个公社;析护河公社为护河、光明2个公社。全县共设7个区、42个公社。

1968年12月,撤销薛津区,所辖薛镇、关马、藏汉、龙山、围屏5个公社,并为薛津公社。1969年2月,撤销丹阳湖(渔业)公社,将所辖6个专业渔业大队分别并入湖阳、大陇、薛津、姑溪和博望5个公社。同年3月,撤区并社,又将全县37个公社320个大队并为19个公社,280个生产大队。

1970年12月,析薛津公社为薛津、围屏、关马、龙山4个公社;析丹阳公社为丹阳、新市2个公社;析博望公社为博望、新博2个公社;析新桥公社为新桥、龙山桥2个公社;析青山公社为青山、河东2个公社;析黄山公社为黄山、银塘、姑溪3个公社;析大陇公社为大陇、新丰2个公社。1971年12月,又析亭头公社为亭头、西河2个公社;析年陡公社为年陡、查湾2个公社。

1974年10月,析塘南公社为塘南、兴永2个公社。至此,全县共划成32个公社和321个生产大队、3755个生产队。

1982年3月,河东公社更名为太白公社。

1983年7月,当涂县划属马鞍山市,原县辖大桥公社划属芜湖市。

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建置。原31个公社改为31个乡(镇),生产大队同时改为行政村,生产队改为自然村。

1985年11月,撤销姑溪乡。析围屏乡松塘、藏汉、甑山、石山、寺山5个行政村和关马乡五村,姑溪乡白纻村共7个行政村建立藏汉乡。原姑溪乡凌云、行陈、五星、坨塘、小桥、武林、焦家及姑溪渔业8个行政村划属城关镇管辖。全县共设城关、黄池、乌溪、博望、丹阳、龙山桥、银塘7个建制镇和马桥、石桥、亭头、西河、大陇、新丰、塘南、兴永、护河、青山、太白、薛津、围屏、关马、龙山、新市、新博、新桥、年陡、查湾、湖阳、江心、黄山、藏汉等24个乡,辖306个行政村,13个居民委员会和3894个自然村。

1987年2月,龙山乡更名龙泉乡。3月,护河乡改为护河建制镇。

1989年9月,薛津乡改为薛津建制镇。

1992年3月,藏汉乡并入城关镇,关马乡并入围屏乡,兴永乡并入塘南乡,青山 乡并入护河镇,龙泉乡并入薛津镇,西河乡并入石桥乡和亭头乡,全县乡镇减至25个, 村民委员会撤并为293个。

2004年1月7日,原城关镇、围屏乡整建制和黄山乡的黄山村、竹山村、五联村、 章塘村,原新桥乡的莲云村、金塔村、宝塔村合并,设立姑孰镇;原黄池镇、亭头乡整 建制合并,设立黄池镇;原石桥镇、马桥镇整建制合并,设立石桥镇;原丹阳镇、薛津 镇整建制合并,设立丹阳镇;原博望镇、新博镇整建制合并,设立博望镇;原龙山桥 镇、太白乡和新桥乡的灯塔村、涂山村、永兴村、花元村、陈桥村、安民村、宁西村、 宁兴村、秦河村、塔桥村、长沟村、新桥村、金涂居委会合并,设立太白镇;原银塘镇 整建制和黄山乡的金山村、卸巷村、宝庆村、石船村、陈家村合并,设立银塘镇;原大 陇乡、新丰乡整建制合并,设立大陇乡;原年陡乡、查湾乡整建制合并,设立年陡乡。

银塘镇划归马鞍山市雨山区管辖。全县由25个乡镇调整撤并为14个乡镇(10个镇、4 个乡)。

2005年1月,当涂县调整村级规模,全县调整为187个村,减少106个,撤并率 36%。

2008年,开展村改居工作,姑孰镇5个村和当涂经济开发区1个村改设为6个居 民委员会。至2008年12月底,当涂县共辖姑孰、太白、石桥、黄池、乌溪、塘南、护 河、新市、丹阳、博望10个镇和大陇、湖阳、年陡、江心4个乡及36个居委会181 个村。

2010年,年陡乡撤乡建镇为年陡镇,年陡镇整建制和太白镇太仓村、常韦村委托 马鞍山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代管。

2020年全县辖10镇1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安徽当涂县属于哪个市(当涂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以上是 安徽当涂县属于哪个市(当涂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905.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