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属于哪个市(番禺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番禺,是广州的番禺区。

广州市番禺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位于穗港澳的地理中心位置,北与广州市海珠区相接,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西与佛山市南海区和顺德区、中山市相邻,南滨珠江口,与南沙区接壤,地理位置优越。

番禺区属于哪个市(番禺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简介:

番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地带,在北纬22°26′至23°05′、东经113°14′至113°42′之间。

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隔洋相望;西及西南以陈村水道和洪奇沥为界,与南海区、顺德区、中山市相邻;北隔沥(教)水道,与广州市区相接;南滨珠江出海口。区人民政府设在市桥街,距广州市区17公里。

番禺地势由北、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主要是50米以下的低丘,南部是连片的三角洲平原。境内四周江环水绕,河网纵横。

其中陆地面积852.3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65%;河涌及围外水域461.5平方公里,约占35%。陆地中平原717平方公里,低丘和山地共135平方公里。全境约略为”一山三水六平原”。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毗邻港澳,北与广州市海珠区相接,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西与佛山市南海区和顺德区相邻,南滨珠江口,与南沙区接壤。

历史沿革

南粤古县,首推番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南海郡,番禺为南海郡属下首县,并为南海郡治所在地。2000多年前,番禺就是重要的港市,《史记·货殖列传》曾称“番禺亦其一都会也”,列为全国九大都会之一。原来县境范围很广,从汉至清,先后直接或间接划出今珠江三角洲主要县市和香港、澳门地区。历史上番禺大都为地方一、二、三级政权所在地,境处广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代至民国前期,番禺和南海分东西两半管治广州。1921年广州正式建市,番禺县署于1933年迁至新造,1945年复迁至市桥。1958年1月,划禺东、禺北为广州市郊区。同年12月番禺与顺德合并为番顺县,半年后,恢复两县建置,并将中山县属的大岗、万顷沙、南沙、黄阁等地划属番禺。199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市政府仍设市桥镇。

2000年5月21日,国务院同意撤销县级番禺市,设立广州市番禺区,以原县级番禺市的行政区域为番禺区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1949年10月,设联乡办事处。1950年5月,设区8、区级镇1、乡50。

1953年4月,全县土地改革运动结束,行政区改为小区小乡制,划分为12区、1区级镇、182乡。

1957年4月,撤区并乡,全县划分为32大乡、1区级镇、1乡级镇、1渔业乡。大乡:沙湾、榄核、灵山、鱼窝头、东涌、双翼、石楼、化龙、明经、新造、南村、石碁、沙头、大石、钟村、萝岗、南岗、黄陂、石井、嘉禾、江村、神山、岗楼、蚌湖、鸦湖、同文、龙归、太和、良田、竹料、钟落潭、九佛。渔民乡:墩头基。区级镇:市桥。乡级镇:江高。

1958年1月27日,禺东禺北的萝岗、南岗、黄陂、石井、嘉禾、江村、神山、岗楼、鸦湖、蚌湖、同文、太和、龙归、良田、竹料、钟落潭、九佛等17乡及江高镇划归广州市管辖。

1958年9月3日,全县成立一县一社“番禺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生产组织采取军事化编制,公社称师,乡称团,村和农业合作社、生产队称营、连、排。

1958年12月,番禺、顺德合并为番顺县。

1959年6月,恢复两县建置。

1959年3月,撤销“番禺人民公社”,划分为沙湾、灵山、鱼窝头、石楼、石碁、南村、大石、市桥,莲花山等9个公社。4月从石楼分出化龙公社,大石分出沙头公社。6月,从大石公社分出钟村公社,从沙湾公社分出榄核公社。7月13日,中山县的大岗镇和大岗、万顷沙等公社及华侨农场划归番禺。

1959年7月,从大岗(潭洲)公社分出大岗镇公社(翌年1月复并入)和黄阁公社。

1960年底,全县划为16公社、261生产大队、1391生产队。1961年1月,从南村公社分出新造公社。3月,从万顷沙公社分出南沙公社。7月,从鱼窝头公社分出东涌公社。

1962年1月,从大岗公社分出潭洲、义沙两公社,从化龙公社分出明经公社,从石碁公社分出大龙公社,从灵山公社分出双翼公社。

1963年2月,大龙再并入石碁公社,潭洲义沙合并为大岗公社,双翼并归灵山公社。

1972年10月,万顷沙最南端围垦区设置新垦公社。

1978年10月,析万顷沙、大岗地新置横沥公社。

1987年1月1日,改区为镇、改乡为村,镇辖村民委员会及居民委员会。全县设置22个镇、309个村民委员会,50个居民委员会。

1992年1月1日,撤销沙头镇,并入市桥镇。5月撤县设市后,规划中心城区263平方公里,包括市桥、石碁、沙湾、钟村、大石五个镇的行政区域。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各镇同时悬挂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衔牌。

1995年,番禺市辖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及20个镇,共305个村民委员会,50个居民委员会。20个镇为市桥、石碁、沙湾、钟村、大石、南村、新造、化龙、石楼、莲花山、榄核、灵山、大岗、潭洲、东涌、鱼窝头、黄阁、横沥、万顷沙、新垦。

2005年番禺区原辖22个镇(街),有305个村民委员会、98个居民委员会。22个镇(街)为南沙、市桥、沙头、东环、桥南、小谷围、沙湾、钟村、大石、石碁、南村、新造、化龙、石楼、榄核、灵山、大岗、东涌、鱼窝头、黄阁、万顷沙、横沥。设置南沙区后,番禺区辖18个镇(街),有247个村民委员会、70个居民委员会。18个镇(街)为市桥、沙头、东环、桥南、小谷围、沙湾、钟村、大石、石碁、南村、新造、化龙、石楼、榄核、灵山、大岗、东涌、鱼窝头。

2007年全区总面积786.15平方公里,下辖17个镇(街),有247个村民委员会、86个居民委员会。17个镇(街)为市桥街、沙头街、东环街、桥南街、小谷围街、大石街、洛浦街、沙湾镇、钟村镇、石碁镇、南村镇、新造镇、化龙镇、石楼镇、榄核镇、大岗镇、东涌镇。区人民政府设在市桥街清河东路。

2015年全区总面积529.94平方公里,辖6镇10街,户籍人口85.6万人,登记在册来穗人员123.4万人。

2017年年末,番禺区下辖10街6镇(市桥街道、桥南街道、东环街道、沙头街道、洛浦街道、小谷围街道、钟村街道、石壁街道、大石街道、大龙街道、南村镇、沙湾镇、石碁镇、石楼镇、新造镇、化龙镇),有177个村民委员会和9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17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71.93万人,城镇化率89.07%。年末户籍人口93.45万人。

2020年行政区划面积约530平方公里,设有5个镇、11个街道、275个村(社区)。常住人口共266万,其中户籍人口112.86万,流动人口167万,实际服务人口超过400万。区内已形成了4个发展组团和发展片区,分别是广州大学城、高铁新城、市桥传统片区和莲花湾片区。

以上是 番禺区属于哪个市(番禺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635.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