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属于哪个省份(龙泉市下辖区县一览)

龙泉市,是浙江省丽水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闽赣边境,地理坐标北纬27°42’~28°20’,东经118°42’~119°25’,面积3059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8个镇、7个乡;

龙泉市(331181)

,浙江省辖县级市,丽水市代管。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面积305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5万(2020年)。东晋时松阳县有龙渊乡,唐避高祖李渊讳改为龙泉乡。

辖4个街道、8个镇、7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龙渊街道、西街街道、剑池街道、塔石街道【跶石街道】、八都镇、上垟镇、小梅镇、查田镇、屏南镇、安仁镇、锦溪镇、住龙镇、兰巨乡、宝溪乡、龙南乡、道太乡、岩樟乡、城北乡、竹垟畲族乡。市政府驻龙渊街道贤良路333号。

历史沿革:

龙渊乡-龙泉乡(620)-龙泉县(759)-剑川县(1121)-龙泉县(1131)-析置庆元县(1197)-撤销庆元县,并入龙泉县(1370)-复置庆元县(1380)-撤销庆元县,并入龙泉县(1958)-恢复庆元县(1973)-龙泉市(1990)

隶属变化:

温州(东嘉州)、永嘉郡(唐)-处州、缙云郡(北宋)-处州路(1276)-处州府(明)-瓯海道(1914)-丽水专区(1949)-温州专区(1952)-丽水专区(1963)-丽水地区(1968)-丽水市(2000)

驻地变化:

黄鹤镇[今龙渊镇](759)-城关镇(1949)-龙渊镇(1984,更名)-龙渊街道中山西路1号(2002年2月,分置)-龙渊街道贤良路333号(2003)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730余座。洞宫山主峰黄茅尖海拔1929米,是浙江省最高峰。是瓯江、乌溪江、闽江的三江源头。瓯江源头龙泉溪由西南流向东北贯穿全境,在境内长125千米。西北部有住溪,是钱塘江水系乌溪江源流。西部浙闽边境有宝溪,为闽江水系源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6℃,降水量1664.5毫米,无霜期262天。是全国48个重点林区之一。矿藏有铅、锌、莹石、花岗岩、叶腊石等。景点有大窑青瓷古窑址、源口青瓷古窑址,安仁永和桥,剑池湖、稽圣潭塔,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泉革命烈士陵园等。

龙泉市属于哪个省份(龙泉市下辖区县一览)

(1)龙渊街道(面积84.9平方千米,人口4.2万)

以镇南龙渊(今名剑池湖)得名。

驻地:中山东路174号

辖5个社区、15个村:大洋社区、金乐社区、贤良社区、东升社区、城东社区、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菜村、临江村、沙潭村、小白岸村、张村、竹坑村、村头村、梧桐口村、石马村、(石玄)步村、西街街道。

驻地:中正镇(1947)-升平镇(1949)-城关镇(1953)-龙渊镇(1984)-白云、宏山、凤鸣、大沙、新民五乡并入(1992)-拆分为龙渊街道、西街街道、剑池街道(2002)

(2)西街街道(面积66.2平方千米,人口2.23万)

以位于龙泉西部得名。

驻地:中山西路62号

辖3个社区、11个村:清风社区、西新社区、白云社区、七村、八村、九村、宫头村、周村、河村、河星村、新民村、联新村、河平村、白云岩村。

历史沿革:西街街道(2002)

名胜古迹有:龙渊森林公园、九菇山公园、儿童公园、江滨公园、江心公园、白云岩、双龙瀑、十八弯九潭、白雨桥、白云山庄、云岩山庄、云坞书院、云坞古村、叶溥故居、姜家大屋、凤凰山等。

(3)剑池街道(面积37.5平方千米,人口2.6万)

以城南剑池湖得名。

驻地:剑池东路258号

辖4个社区、11个村:水南社区、南秦社区、南大洋社区、大沙社区、水南村、南秦村、宏山村、茶坦村、周际村、曾家村、芳野村、宏阳村、张仁村、吴岭村、石武村。

历史沿革:剑池街道(2002)

剑池街道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宋末三迁太学博士季陵(横山人,现名“宏山”)、吴越农师季大蕴、宋礼部侍郎季南寿等名人即出于此。境区古迹名山丰富:建于明崇祯初年(1630年)的稽圣潭塔坐落在城东隅李字山脚,塔高23.8米,为龙泉市标志性古建筑;位于城南剑池湖,系欧治子铸剑遗址,现尚有一井(古名“七星井”)和欧治将军庙,列为龙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浙大龙泉分校芳野曾家大屋,内设浙大校史馆,为龙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区“三山”之一­——棋盘山,环境优美、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4)塔石街道(面积109平方千米,人口0.8万)

以原塔石村得名。

驻地:季边村振兴路

辖11个村:季边村、上坞村、南弄村、瞿源村、炉地洋村、秋丰村、垟畈村、山际口村、李山头村、黄土村、枣山村。

历史沿革:塔石乡[跶石乡](1951)-林垟乡并入(1992)-塔石街道[跶石街道](2013)

(5)八都镇(面积140.68平方千米,人口2.45万)

以八都溪得名

驻地:八都二村青年路17号

辖22个村:第一村、第四村、章府会村、大坦村、樟溪村、溪坪村、野窖村、小窖村、东音村、松际村、枫锦村、白角村、松渠村、青山村、署网村、龙竹村、吴公村、安田村、双溪口村、高大门村、石川村、长安村。

历史沿革:八都乡(1949)-八都镇(1985)-南窖乡、瀑云乡并入(1992)

(6)上垟镇(面积157.39平方千米,人口1.3万)

以境内上垟村得名。

驻地:木岱口村

辖12个村:源底村、木岱口村、五都垟村、五都楼村、昌岗村、木岱村、生源村、双际村、花桥村、双源村、泗源村、供建村。

历史沿革:岱垟乡(1949)-上垟镇(1988)-四源乡并入(1992)

境内有百年青瓷古龙窑,有源底古民居建筑群,有省级十大非遗经典旅游景点之一的披云青瓷文化园。青瓷工厂林立,毛竹资源丰富,素有“青瓷之都”和“毛竹之乡”美称。

龙泉市属于哪个省份(龙泉市下辖区县一览)

(7)小梅镇(面积102.46平方千米,人口0.8万)

传梅姓自大梅村迁此,故名。

驻地:梅三村延庆路88号

辖14个村:梅一村、梅二村、梅三村、骆庄村、大梅口村、大梅村、大窑村、金村、黄南村、毛山头村、半边月村、孙坑村、郑边村、台湖村。

历史沿革:梅溪镇(1933)-小梅镇(1942)-小梅乡(1949)-小梅镇(1985)-青溪乡并入(1992)

著名景点大窑龙泉窑遗址、台湖山、琉华山。

(8)查田镇(面积122.22平方千米,人口1.49万)

以查田村得名。

驻地:查三村查田街82号

辖17个村:查一村、查二村、查三村、东皇村、下保村、溪口村、大樟村、横坑村、竹舟村、小查田村、青坑村、墩头村、赵麻淤村、查四村、隆丰村、茶丰村、小砻坑村。

历史沿革:查田乡(1949)-查田镇(1950)-茶丰乡、青溪乡并入(1992)

著名景点溪口窑遗址、八宝山银矿遗址。

(9)安仁镇(面积204.41平方千米,人口1.85万)

以民俗仁厚,居者为安。取名安仁。

驻地:刘坊村

辖1个社区、14个村:安泰社区、项边村、刘坊村、黄(石玄)村、大丘另村、安仁口村、广田村、大舍村、安福村、张畈村、安严村、安源村、天平村、金蝉湖村、胜利村。

历史沿革:安仁乡(1949)-安仁镇(1985)-福源、天平、胜利三乡并入(1992)

境中北濒仙宫湖,东有严山岭遂道。丽(水)浦(城)、安(仁口)西(溪)公路成十字形从镇中穿过。安仁溪自南向北注入仙宫湖。是市重点产粮区。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的永和桥,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锦溪镇(面积163.21平方千米,人口0.76万)

以境内锦溪得名。

驻地:下锦村锦溪街

辖10个村:下锦村、中锦村、吴林村、上锦村、肖庄村、岭根村、岭上村、百里村、黄永村、新锦村。

历史沿革:锦川镇(1933)-锦溪乡(1947)-锦溪镇(1987)-双岭乡并入(1992)

牛(头岭)住(溪)公路过境。锦溪自西北向东南过境。是市重点林业基地和粮食产区之一。境北有国有林场,境南有龙泉市铅锌矿。境内森林、毛竹、旅游、矿产资源丰富,全镇林地面积21万余亩,其中有2万亩国有林,毛竹山有5万多亩;境内的昴山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旅游风景区,其中的昴峰(云台峰)是我省名胜景点之一,南端还有丰富的铅锌。牛住线和锦山公路成丁字型纵横东西南北,交通较为便利。

龙泉市属于哪个省份(龙泉市下辖区县一览)

(11)住龙镇(面积271.21平方千米,人口0.43万)

以住溪、碧龙2村各一字取名

驻地:住溪村

辖6个村:住溪村、建平村、建明村、龙星村、碧龙村、红星村。

历史沿革:住龙乡(1949)-住龙镇(1989)

木(岱口)住(溪)、牛(头岭)住(溪)公路过境。住溪、碧龙溪自西南向东北纵贯乡境。水塔村曾是浙西南特委办公地点,西坑保留有红军标语,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屏南镇(面积268.06平方千米,人口0.2万)

因镇居市境南部,有乌面尖山似天然屏障,故名。

驻地:坪田村

辖9个村:坪田村、琉盘村、周铺垟村、合兴村、均溪村、金何村、瑞垟村、瓯江源村、顺合村。

历史沿革:屏南乡(1949)-屏南镇(1990)-瑞垟乡、均溪乡并入(1992)

(13)兰巨乡(面积153.97平方千米,人口1.21万)

取兰山乡、碧渠乡各一字为兰渠乡,后简化为兰巨。

驻地:五梅垟村

辖个村:炉田村、蜜蜂岭村、梅垟村、豫章村、大汪村、五梅垟村、大巨村、桐山村、独田村、仙仁村、仓(石玄)村、(石玄)湖村、下沙桥村、净信村、安吉村、大赛村、南山村、官埔垟村。

历史沿革:兰山乡、碧渠乡合并为兰渠乡(1940)-兰渠公社(1961)-兰巨乡(1984)-大赛乡、剑湖乡并入(1992)

丽浦线、安豫线、后会线三条公路贯穿全乡,是瓯江上游八都溪、小梅溪、大赛溪、均溪溪四条流域的汇合处,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小水电;境内还有丛山险峻、气候宜人、具有原始生态特征的凤阳山。

(14)宝溪乡(面积156.92平方千米,人口0.41万)

取宝更、溪头两村首字组合得名。

驻地:溪头村

辖6个村:溪头村、龚岭村、宝鉴村、溪源田村、高山村、高塘村。

驻地:宝溪乡(1951)-高塘乡并入(1955)

境内有著名的披云山(位于高山村),风景秀丽,森林资源丰富,百年古树沧桑、

(15)竹垟畲族乡(面积104.08平方千米,人口0.7万)

以盖竹、垟赛2村名各一字组合取名。

驻地:盖竹村

辖8个村:盖竹村、罗墩村、际上村、金田村、良溪村、五四村、山溪口村、后排岭村。

历史沿革:竹垟乡(1951)-三里乡并入(1954)-竹垟公社(1958)-竹垟畲族乡(1984)

(16)道太乡(面积349.19平方千米,人口0.5万)

以境内道太溪得名。

驻地:大白岸村

辖19个村:大白岸村、荷上畈村、供村、锦安村、源口村、夏安村、际头村、王庄村、雁川村、凤山村、雁溪村、外垟村、新和村、和兴村、仙源村、双平村、安平村、黄金坑村、大地村。

历史沿革:雁川、供村、双平、王庄4乡合并为道太乡(1992)

(17)岩樟乡(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0.1万)

以岩樟溪得名。

驻地:郑庄村

辖4个村:岱岭村、坑源底村、郑庄村、柳山头村。

历史沿革:岩樟乡(1951)-金石乡并入(1956)-岩樟公社(1961)-岩樟乡(1983)

(18)城北乡(面积223.91平方千米,人口0.4万)

以位于县城北部得名。

驻地:河里村

辖14个村:季岱村、吴岱村、河坑塘村、河里村、东书村、大贵溪村、双溪村、麻垟桥村、方西源村、东莱村、金黄鹤村、上田村、新宏村、川溪村。

历史沿革:城北公社(1958)-黄鹤、上东、盛溪3乡合并为城北乡(1992)

(19)龙南乡(面积209.9平方千米,人口0.3万)

因地处龙泉县辖区东南,故名龙南。

驻地:蛟垟村

辖14个村:蛟垟村、黄万岱村、五星村、下田村、粗溪村、坞坑村、大垟村、建龙村、竹川村、凤阳村、龙溪村、兴川村、建兴村、东峰村、周庄村。

历史沿革:龙南乡(1949)-建龙乡并入(1956)-义和、建兴、建龙3乡并入(1992)

境西南有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阳山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全省第一高峰。境南有600余年树龄的五棵大柳杉。

以上是 龙泉市属于哪个省份(龙泉市下辖区县一览)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599.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