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市属于哪个省份(平泉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作者:大坎历史
平泉在河北省承德市。
平泉市由河北省直辖,承德市代管。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为辽宁、内蒙古、河北三省交界地,东与辽宁省的凌源市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相连,西邻承德县,南邻宽城满族自治县。介于东经118°21′03″-119°15′34″,北纬40°24′0″-40°40′17″之间,市域总面积3294平方千米。
平泉市处冀北燕山丘陵区,全境皆山。蜿蜒起伏的层层山峦之间是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沟谷盆地。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了本区地貌格局,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形成了现代地貌形态,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市。
历史上的平泉,是汉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来去分合、驰骋逐鹿的地方,历史文化具有北方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印记。
秦汉时期,平泉属右北平郡。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建中京。中京之南设泽州,为京畿重地。泽州的建立,是平泉境内首次具有州一级行政建制。金承安二年(1197年),改泽州为惠州,统领神山、滦阳二县,平泉为神山县地。明洪武二十年三月(1387年),大将军冯胜率军二十万出关,分筑四城,九月置卫所,其中会州卫、富峪卫在平泉境内。清康熙年间,平泉分属喀喇沁右旗、中旗地。雍正七年(1729年)十月设八沟厅,属理辖境内汉民事务。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八沟厅为平泉州,隶承德府。平泉地设八沟厅之后,厅治所在地八沟街已经成为一个塞外商贸重镇。民国二年(1913年),改平泉州为平泉县,辖属未变。1933年3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平泉,对平泉进行了长达13年之久的殖民统治。
1948年5月平泉县解放,恢复热河省平泉县建置。1956年1月,热河省撤销,平泉县归河北省承德专区管辖。1993年7月后,平泉县隶属河北省承德市至今。
2017年4月撤销平泉县设立平泉市,平泉市人民政府驻地平泉镇。辖平泉镇、卧龙镇、杨树岭镇、榆树林子镇、党坝镇、小寺沟镇、南五十家子镇、七沟镇、黄土梁子镇、北五十家子镇、桲椤树镇、柳溪镇、平北镇、台头山镇、青河镇15个镇,茅兰沟满族蒙古族乡、七家岱满族乡、王土房乡、道虎沟乡4个乡,1个城区街道;有行政村241个,城市社区18个。
平泉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为辽宁、内蒙、河北三省交界地,东与辽宁省的凌源市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相连,西邻承德县,南邻宽城县。平泉市是中华民族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远在史前,春秋战国时的”老马识途”,汉末三国时的”望梅止渴”等都出自平泉。 平泉市素有”通衢辽蒙、燕赵门楣”之称,近邻北京、唐山、秦皇岛、赤峰、朝阳等大中城市,市人民政府驻地平泉镇。距承德市92公里,距北京293公里,距省会石家庄489公里。
历史沿革
平泉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股商为土方属地,西周是鬼方部落活动区,春秋为山戎、东胡领地。
战国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大败东胡,北筑长城后,为燕国右北平郡领地。秦亦属右北平郡地。
西汉仍属右北平郡,郡治平刚(今宁城县黑城)。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郡下置县,县境北为字县,南属土垠县。
东汉建武时期(25一57年),右北平郡治迁于土垠(唐山市银城铺)。辽西乌桓内属,居塞内边缘诸郡,此后为乌桓活动区。桓帝时(147一167)为鲜卑东部大人宇文氏属地。直至东晋建元二年(344)鲜卑氏慕容皝灭宇文部归属前燕。
东晋太和五年(370)前秦灭前燕,县境为前秦幽州属地。
东晋太元九年(384)慕容垂乘机复国,今县境属后燕平州领地,不久平州改称营州,领属未变。
东晋义熙五年(409)后燕亡,东部鲜卑宇文部分支厍莫美部进入今境。
南北朝时分属北魏营州冀阳郡平刚县,建德郡阳武县和厍莫奚地。
北齐为营州冀阳郡,建德郡地。
北周为北齐营州刺史高保宁割据地。
隋属辽西郡和奚地。
唐贞观三年(629),奚部同唐王朝开始交往,17年中朝贡四次。贞观二十二年(648)十一月,奚部首领可度者率部附唐,被封为饶乐都督、楼烦县公,赐姓李,在奚地设饶乐府,今境属之。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全国分十五个道,现境隶属河北道。
唐天祐四年(907),朱全忠废唐哀帝,历史进人“五代十国”时期。是年,选刺部耶律阿保机统一邻近各部,奚部领地纳入契丹版图,今境成为契丹领地。
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正月,辽建中京(宁城大明城)。今境属辽中京道大定府。南为泽州神山县,北属归化县,东北一隅属榆州和众县。
金初为中京道大定府。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改中京道为北京路,今境属北京路大定府,南属神山县,北属和众县。
蒙古元时期,今县境初属辽阳行省北京路,至元七年(1270)改北京路为大宁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大宁路为武平路,隶辽阳行中书省。至元二十九年(1292)复改武平路为大宁路,隶属山北辽东道,今境南为神山县地,北为和众县。
明洪武十三年(1380)改大宁路为大宁府,后废。洪武二十年(1387)九月置大宁都司,不久改为北平行都指挥使司,治所仍设于大宁,辖十卫,今境属会州卫。洪武二十二年(1389)今境北置富峪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四年(1391)五月升守御千户所为富峪卫。
永乐元年(1403)三月,北平行都指挥使司复改为大宁都指挥使司,治所由大宁迁保定。将原宁王封地,赐乌梁海三部,县境属朵颜卫游牧地。嘉靖初,哈喇真部东移,逐步控制朵颜卫地。明末朵颜卫亦改称喀喇沁,今境为喀喇沁部牧地。
崇祯二年(1629),喀喇沁部苏布地率部归附后金。
崇祯七年(1634),皇太极划定蒙古诸部牧地,喀喇沁部牧地固定。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分喀喇沁部为左右翼两旗,隶卓索图盟,今县境属喀喇沁右翼旗。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分出喀喇沁右翼旗部分领地建喀喇沁中旗,今境归属喀喇沁中旗。
雍正七年(1729)十月设八沟直隶厅,厅治所八沟(平泉县城),署理巴林左右两翼旗地、翁牛特左右两翼地和喀喇沁右翼、喀喇沁中旗内汉民事务。蒙民事务仍由旗扎萨克署理。
乾隆四十三年(1778)降八沟厅为平泉州,隶属承德府。今县境为平泉州南部一角。
1913年(民国2年),改平泉州为平泉县,隶属直隶省渤海道。1914年(民国三年)6月,设热河特别区域。同年7月特别区域设热河道,平泉县隶属热河道。
1928(民国17年)9月17日,热河特别区域改建为热河省,领属平泉县。
1933年3月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平泉,先组织平泉县维持会,7月,伪平泉县公署拼凑出台,改纪年为“大同”二年,仍沿袭蒙汉分治制。
1937年7月,平泉县并入宁城县。1939年旗县合一,称喀喇沁中旗。1940年12月伪旗公署由宁城小城子迁于平泉街西上台子。
1938年6月,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热南地区,8月建立承(承德)兴(兴隆)平(平泉)联合县,10月随大军转移,县建置撤销。
1941年5月,中共冀东区党委派出青平工作团,开辟承(承德)平(平泉)宁(宁城)地区。9月撤青平工作团,建青平办事处。
1943年5月,建承(承德)平(平泉)宁(宁城)联合县,辖6个抗日游击区政权。今县境西部北起光头山,南至大石湖;东部北从蒙和乌苏、平房,南至古山子、桲椤树,都属联合县辖区。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平泉县隶属于热河省热中专署。
1946年1月12日,国民党军队攻占平泉县城,平泉县政府移于小寺沟。4月,分平泉县为平泉、宁城两县,平泉县政府设于党坝。1947年10月,奉冀东区党委指示,撤销平泉县,所辖区与青西县合并为青平县。1947年2月,以平泉街为界,南为平泉县,北建平北县(平凌县)。1948年5月26日平凌县政府进驻平泉县城,奉热中专署令改为平泉县。热中专署撒销后,由热河省直接领属。国民党军队占领平泉县城后,随即组建起平泉县政府,遥领县境南到宽城,北至天义。实际只在县城周围实施统治,直至1948年5月25日溃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领属关系未变。
1955年4月,平泉县人民政府改称平泉县人民委员会。12月末热河省建制撤销,1956年1月1日,平泉县归属河北省,隶承德专区。1960年3月承德专区同承德市合并,平泉县隶属于承德市。
1961年5月23日恢复承德专区,领属如前。
1967年11月承德专区改称承德地区,辖平泉县至今。
1993年6月,承德地区与承德市合并,平泉县隶属河北省承德市辖区至今。
行政区划
1950年3月,根据热河省人民政府编制原则,将15个区调整为13个。撤车轮轿区,辖村分别划归七沟、南岭两个区。撤道虎沟区,辖村划归松树台、杨树岭区。6月为与全国一致,各区以数字顺序排列为1-—13区,区设人民政府。
1955年6月17日,平泉县人民委员会发出通知,一区改为平泉镇,其余12个区以区政府驻地命名,区政府改称区公所,为县人民委员会派出机关。依次排列为:洼子店区、柳溪区、黄土梁子区、长胜沟区、榆树林子区、打鹿沟区、杨树岭区、七沟区、南岭区、道虎沟区、小寺沟区、桲椤树区。
1956年4月,根据河北省人民委员会撤区建乡指示,撤销12个区公所,将202个行政村组建为1镇57个乡。5月,建黄土梁子、榆树林子、杨树岭、党坝4个办事处。
1958年1月,建七沟、南五十家子、洼子店3个办事处。
1958年9月,撤1镇57乡和7个办事处,组建11个人民公社,村更名为生产大队。
1961年4月,调整社、队规模,将11个人民公社划为48个人民公社,生产大队规模划小,各人民公社建管理委员会。
1962年春,设8个区公所,为县人民委员会派出机关。
1984年2月撤人民公社,以人民公社境域建乡、镇。全县建3镇,45个乡。撤生产大队,以其境域建行政村。
1988年12月末,并为7镇、13个乡。
1993年,全县辖7镇13乡,即:平泉镇、杨树岭镇、榆树林子镇、黄土梁子镇、小寺沟镇、七沟镇、党坝镇、沙坨子乡、南五十家子蒙古族乡、道虎沟乡、王土房乡、松树台乡、台头山乡、郭杖子满族乡、茅兰沟满族蒙古族乡、平房满族蒙古族乡、柳溪满族乡、七家岱满族乡、蒙和乌苏蒙古族乡、许杖子满族乡。全县有334个行政村、16个街道。
2004年6月17日,撤销许杖子满族乡,其辖区并人杨树岭镇。
2004年12月20日,经河北省民政厅批准,沙坨子乡撤乡建镇,称卧龙镇。
2005年8月22日,南五十家子撤乡建镇,称南五十家子镇。11月,台头山乡下窝铺村并入何杖子村,小寺沟镇小苏子沟村并入桥西村。
2005年年末,全县辖9镇10乡,有329个行政村。
2017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下达批复,同意撤销平泉县,设立县级平泉市。
2020年平泉市辖12镇,7乡,12个居民委员会,238个村民委员会。
以上是 平泉市属于哪个省份(平泉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