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由来和习俗

二十四节气初冬的到来,预示着冬天悄然来临。你知道初冬的起源和习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冬节气的起源和习俗(最完整)。欢迎阅读。

立冬由来

春秋时期,人们用土圭(立杆测影)测量日影的长度。日影最长,太阳移到最南端一天,定制冬至。

在中国古代,立冬分为三个候:一个水开始冰;第二个地面开始冻结;第三个野鸡进入大水是海市蜃楼。节气水可以形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第三个野鸡进入海市蜃楼中的野鸡是指野鸡等大鸟。海市蜃楼是大蛤蜊。立冬后,像野鸡这样的大鸟很少见,但在海边,你可以看到大蛤壳的线条和颜色与野鸡相似。因此,古人认为野鸡在立冬后会变成大蛤蜊。

对立冬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和现代人一样,意味着建立和开始。但是冬天这个词就没那么简单了。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天的解释是:冬天,万物收藏,意思是秋天所有的作物都被收藏和储存,动物也被藏起来准备冬眠。总的来说,立冬意味着冬天开始,万物收藏,避寒。

立冬习俗

一、吃饺子

初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意义。中国曾经是一个农耕社会。工作了一年的人,利用初冬休息一下,顺便奖励一家人一年的辛苦。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是最好的比喻。在中国南方,人们喜欢在初冬吃一些鸡、鸭和鱼。在台湾的初冬,街上到处都是羊肉炉、姜母鸭等冬季补品餐厅。许多家庭还炖芝麻油鸡和四物鸡来补充能量。在中国北方,尤其是北京和天津的人喜欢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来源于交子时的说法。除夕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之交,所以交子时饺子不能不吃。现在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种古老的习俗,在初冬,各种饺子卖得很热。

二、贺冬又称拜冬

汉代有这种习俗。东汉崔定的《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贺拜君师老,如正日。宋代每逢这一天,人们都会换新衣服,像年节一样庆祝往来。清朝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交相出拜。细民男女,也要换鲜衣相鞠,称之为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自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习俗似乎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程式化,更普遍。冬季举办冬学、拜师等活动。

三、冬泳

庆祝冬天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冬天的开始,黑龙江省冬季游泳协会的运动员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冬季游泳是一种集冷水浴、空气浴和日光浴于一体的三浴,是冬季游泳者最喜欢的健身方式。三浴的好处已经为人们所熟知,特别是在当前流行的文明疾病中,河流、湖泊和海洋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日光浴中的紫外线对健身、氧气供应、骨质疏松症防治非常有益,耐冷性强于冬季陆上其他运动。

立冬那天吃什么?

吃饺子

冬天开始的时候,包饺子的味道和大白菜不一样,还要蘸醋和烂蒜吃,这样才有独特的味道。为什么在冬天吃饺子?因为中国是一个农民,非常重视二十四节气,节日的人也有新的植被生长点。秋收冬藏,这一天,为了改善生活,我选择了美味但饺子。所以《礼记》里有句话叫吃瓜祭先也。冬至,中国古代有冬至节的习俗。

吃咸肉菜饭

冬天吃一碗咸肉饭是老苏州人的特殊习俗。以霜打后的大青菜、肥瘦咸肉、米醋为原料,砖炉以稻草为燃料,煮出来的饭又香又糯。咸肉饭虽然没有加入苏州的名菜,但从来不缺爱吃的食客。

事实上,吃咸肉饭还有另一个意义,那就是吃咸补肾。咸味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味之首。入冬后,天气逐渐变冷,最有可能损害肾脏的阳气。咸食进入肾脏可以补肾。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不宜吃太多盐。

吃膏滋

冬季补品是苏州人过冬的老传统。在过去的苏州,一些大家庭还用红参、龙眼和核桃肉在冬天煮汤。具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

通常每次冬季节气开始,苏州中医院和一些老药房都会专门开设补品门诊,为市民煎熬膏药,销售冬季补品和保健品。需要提醒的是,膏方千万不要跟风吃,注意一人一方

喝草根汤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思是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都要煮草根汤,把山白芷根、盐皮木根、山苍子根、地根切成片,放入锅中煮出浓浓的草根汤,捞出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

吃糍粑

这一天,漳州农村人要捣交冬糯庆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捣得又硬又粘,拉成乒乓球大小,揉成团;花生炒得香,磨得细,和糖混合。用白糖花生粉做好的小糯米卷,放在大海碗里。吃的时候用筷子一口气串几粒,就像拨浪鼓一样,所以也叫拨浪糯。做好交冬糯,尊重土地神,感谢他慷慨的给予。

酿黄酒

在初冬开始酿造黄酒是绍兴的传统酿造习俗。冬季水清澈,温度低,能有效抑制杂菌繁殖,使葡萄酒在低温长期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造发酵最合适的季节。因此,绍兴人称从初冬到第二年初春最适合酿造黄酒的时间为冬季酿造,祈求福祉。

以上是 立冬节气由来和习俗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12905.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