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之迭代器模式

  一、 引言   迭代这个名词对于熟悉Java的人来说绝对不陌生。我们常常使用JDK提供的迭代接口进行java collection的遍历:

Iterator it = list.iterator();while(it.hasNext()){ //using “it.next();”do some businesss logic}
  而这就是关于迭代器模式应用很好的例子。  二、 定义与结构  迭代器(Iterator)模式,又叫做游标(Cursor)模式。GOF给出的定义为:提供一种方法访问一个容器(container)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细节。  从定义可见,迭代器模式是为容器而生。很明显,对容器对象的访问必然涉及到遍历算法。你可以一股脑的将遍历方法塞到容器对象中去;或者根本不去提供什么遍历算法,让使用容器的人自己去实现去吧。这两种情况好像都能够解决问题。  然而在前一种情况,容器承受了过多的功能,它不仅要负责自己“容器”内的元素维护(添加、删除等等),而且还要提供遍历自身的接口;而且由于遍历状态保存的问题,不能对同一个容器对象同时进行多个遍历。第二种方式倒是省事,却又将容器的内部细节暴露无遗。  而迭代器模式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上面两种情况的弊端。先来看下迭代器模式的真面目吧。   迭代器模式由以下角色组成:  1) 迭代器角色(Iterator):迭代器角色负责定义访问和遍历元素的接口。  2) 具体迭代器角色(Concrete Iterator):具体迭代器角色要实现迭代器接口,并要记录遍历中的当前位置。  3) 容器角色(Container):容器角色负责提供创建具体迭代器角色的接口。  4) 具体容器角色(Concrete Container):具体容器角色实现创建具体迭代器角色的接口――这个具体迭代器角色于该容器的结构相关。  迭代器模式的类图如下:

  从结构上可以看出,迭代器模式在客户与容器之间加入了迭代器角色。迭代器角色的加入,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容器内部细节的暴露,而且也使得设计符号“单一职责原则”。  注意,在迭代器模式中,具体迭代器角色和具体容器角色是耦合在一起的――遍历算法是与容器的内部细节紧密相关的。为了使客户程序从与具体迭代器角色耦合的困境中脱离出来,避免具体迭代器角色的更换给客户程序带来的修改,迭代器模式抽象了具体迭代器角色,使得客户程序更具一般性和重用性。这被称为多态迭代。

以上是 Java设计模式之迭代器模式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p/205435.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