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树冠的不同留养方式对早春萌芽量的影响

茶叶知识

目前,浙江一些茶区为了提早春茶的生产时间,提高春茶早期的名优茶比重,采取了一种新的树冠留养方式,即在春茶采摘后,对茶树进行重修剪或台刈,夏秋茶不采,使之长成相对于平面树冠而言的一种立体树冠,新抽生枝条经两季生长可长至50-70cm。这种立体树冠的留养,被认为较平面树冠更有助于提高茶园生产效益。为探明这种留养方式对早春茶芽萌发量的影响,笔者于2005年3月在浙江大学茶学系潘板基地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树冠立体留养方式可提高春茶早期的萌芽量

调查树龄相同、树冠留养方式不同的浙农113茶树冠面1000平方厘米内的早春萌芽量。结果显示,调查小区内立体留养树冠早春萌发的茶芽量为313个,高于平面树冠的191个,且两者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明对浙农113而言,立体留养树冠春茶早期的茶芽萌发量可比平面留养的增加约60%,这对增加春茶早期名优茶产量,提高生产效益有积极的作用。

2、不同树冠形态对不同茶树品种早春萌芽量的影响

如表1所示,相同管理条件下的平面树冠,因茶树品种不同,茶芽密度有一定差异。其中浙农113与黄叶早品种的早春萌芽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立体留养茶树树冠,如茶树品种不同,则新抽生枝条的长度不一,就同一品种而言,枝条越长,早春育芽量就越多,但节间长度在品种间存在差异。调查的3个茶树品种中,浙农113品种茶树的节间比乌牛早和黄叶早都短,因而尽管其新抽生的枝条较短,但由于该品种的节间也短,因此,其平均每根枝条上的可萌芽数量反而高于乌牛早与黄叶早。

表1不同茶树品种的不同树冠形态茶树早春萌芽量比较

品种

平面树冠

立体树冠

芽数(个)

主枝长(cm)

芽数(个)

主枝长(cm)

浙农113

191.00aA

77.33

27.00Aa

2.87

乌牛早

170.67Aab

104.00

25.67bB

4.07

黄叶早

130.33bB

101.00

21.33bB

4.74

注:1平面树冠的芽数为茶树树冠面1000平方厘米内,冠面下5厘米叶层中的早春萌芽量;

2立体树冠的芽数为平均每根枝条上的可萌芽数量;

3表中小写英文字母不同的,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大写英文字母不同的,表示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3、不同树冠面茶树的早春茶芽状态

2005年3月10日在潘板基地调查时看到,两种不同树冠茶树上的茶芽状态有较大的差异。树冠立体留养的茶树,枝条粗壮,树冠面1000平方厘米内的枝条数少,浙农113仅12根枝条,这些枝条上的叶片大,各叶腋间的腋芽都处于待萌发状态,芽体饱满,生长势强,萌芽点多;平面型树冠茶树生产枝较密、较细,早春茶芽较小。被调查的3个茶树品种的立体留养枝条上,上下不同部位的茶芽大小相似,且乌牛早和黄叶早这2个早生种各叶腋间的茶芽都已经萌芽或处于鱼叶展阶段;平面留养茶树树冠面上的茶芽较大,树冠面下部的茶芽较小,一些茶芽还只处于鳞片展阶段。结果显示,茶树树冠的不同留养方式对早春茶芽萌发时间有不同的影响。立体留养的茶树因留养时间长,在肥培管理条件满足茶树生长需求的情况下,其茶芽较平面留养树冠的更为肥壮。

4、对立体树冠留养的评价

春季茶芽早发,生产效益就高,因此,一些名优茶生产单位利用种种措施以使春茶芽早发。立体留养茶树树冠是其中一种主要的栽培措施,在一些地方有一定的应用面积。调查表明,这种树冠培养方式可以提早春季茶芽的萌发,提高单位面积内的萌芽量,且芽体较肥壮,大小一致,有利于名优茶的加工生产,但是,利用这一措施进行名优茶生产也存在着一些不利的方面。一是生产洪峰矛盾突出,萌芽早,意味着需及时采收,这对采摘劳动力的安排、茶叶加工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二是生产的风险性增大,长江中下游茶区,早春常有倒春寒现象,近10多年来浙江茶区3月下雪、下冰雹也时有发生。例如,2005年3月12日浙江普降大雪,温州地区栽有较多的树冠立体留养的乌牛早和平阳特早品种茶树,茶芽都已基本萌发,此次降雪,使已萌动的茶芽全数受冻,茶农损失惨重。其三,资源利用率不同,在夏秋茶生产效益低时,树冠立体留养方式有一定的优越性,但随着茶叶综合利用研究的深入和夏秋茶生产效益的提高,其适用性也必定会随之发生改变。

笔者认为,在目前的生产情况下,适用于名优茶生产的茶树立体树冠留养模式,可以作为提高生产效益的一种补充,但其他相配套的管理措施,如肥培、病虫防治、采摘与加工的人力、机械配备等也应加强,并要充分考虑风险防范,要有一定的防冻措施。一个地区或一个有一定茶园面积的生产单位,不可大面积地采用这一留养模式,应合理调整种植茶树的品种、留养方式、修剪程度等,使茶季生产洪峰平缓,便于生产加工,同时也可延长茶季。此外,应加强对不同品种茶树不同留养方式的比较,以充分发挥其优越性,进一步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

以上是 茶树树冠的不同留养方式对早春萌芽量的影响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438318.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