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病虫草害控制

茶叶知识 有机茶园禁止使用一切化学合成的农药,而农药的使用源于茶园病虫害的防治。茶园病虫的发生和为害又是影响茶树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如何利用茶树自身的生长环境条件,通过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建立合理的茶树生长体系和健康的生态环境,提高茶园系统内的自然生态调控能力,从而抑制茶园病虫害的爆发,不仅是有机茶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也是有机农业的一个重要原则。
(一)有机茶园病虫害控制的原理
要保持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防治茶园病虫中应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乃至不使用化学农药是关键。尽管茶园中有多种病虫害存在,但通常只有l、2种或2、3种是关键性病虫,它们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病虫的为害期与茶树芽叶生长期同步;②病虫对茶树的为害超过了茶树的补偿能力和忍受限度;③种群数量经常活动在经济阈值范围上下或完全超过。在整个茶园病虫防治中,只要把握关键性病虫的防治,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由于病虫为害造成的损失。
因此,有机茶园的病虫害控制原理就是在了解茶园这种特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基于常规农业存在的弊端,尤其是使用农药的种种害处,本着尊重自然的原则,应用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以茶树为主体的,以茶园环境为基础的自然生态调控作用,以农业措施为主,辅之适当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并利用有机茶生产标准中允许使用的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控制茶园病虫害,从而保证茶树的健康生长。
(二)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
1、改善环境。新开辟有机茶园,应考虑周围有比较丰富的植被(林木等)和水源。用现有的茶园开发有机茶,如果周围缺乏植被和水源的,应植树绿化,开辟蓄水池等,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好的生态环境中,有利鸟类的栖息和繁衍,许多鸟类又是茶树害虫的天敌,且食虫量很大。水源有利于两栖动物(蛙类等)的生存与发展,可增加茶树害虫的天敌类群。同时,环境的改善可促使小气候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位的变化,使其向着有利于天敌和不利于病虫的方向发展。
2、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国家通过检疫法令对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调拨、运输和贸易进行管理,以防止危险性病虫草的传播和扩大,包括危险性病、虫、草的传入和传出。新开辟有机茶园,需要插穗和种苗时,运进前必须严格检查,力求苗木无病虫,尤其是对当地尚未发现的病虫更要关注。带有病虫的苗木,必须采取措施,消灭病虫后才可调进,以防新病虫在当地定居、蔓延和扩散。
3、人工捕杀。对茶园中某些目标明显和群集性强的害虫,可用人工捕杀的方法直接消灭。如蓑蛾类的护囊,卷叶虫类的虫苞,可直接摘除或集中消灭;茶毛虫、茶蚕、丽绿刺蛾幼虫的群集性很强,将虫枝剪下,投入1%的肥皂水中,或敲打虫枝,使虫体掉落在皂液中;象甲类成虫有假死性,在树冠下用簸箕或塑料薄膜盛接,然后振荡茶树,可将假死坠落的成虫集中消灭等。人工捕杀可结合田间管理进行,也可单独进行。
4、农业防治。茶树病虫的农业防治是指利用各项茶园栽培管理措施来控制茶树病虫害,包括选育抗病虫品种、茶园耕作、灌溉、排水、茶树修剪、施肥、茶叶采摘等,其中剪、采、耕最重要。
(1)茶树修剪:茶树修剪有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分别为剪去树冠3-5cm、10-15cm,离地面40cm剪去或剪去全部树冠。随着修剪和剪除病虫枝,修剪的程度越深,被剪除的病虫种类和数量越多。
(2)采摘茶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跗线螨、茶细蛾等趋嫩性强的重要病虫,主要分布在嫩梢上,通过分批多次采茶,可不断地采除大量病虫,且采摘叶片愈多时,采净率愈高,被采除的病虫数量就愈多,同时采茶后害虫的食料条件恶化,可抑制这些病虫的发展。
(3)茶园耕作:在茶树病虫中,有些害虫的某一虫态或几个虫态生活在土壤中,如多数尺蠖(茶尺蠖、油桐尺蠖)在茶丛根际浅土中化蛹和越冬;部分刺蛾(茶刺蛾、扁刺蛾等)在根际枯枝落叶和土壤缝隙间结茧化蛹和越冬,茶丽纹象甲的卵、幼虫、蛹均生活在土中。有些病菌是在枯枝落叶上的病斑处成为再侵染的来源。通过冬季深耕或结合根际培土,可将这些病虫翻入深处,阻止其羽化出土或使其腐烂死亡,减少来年虫口。茶季浅耕和除草,可将表层的虫蛹、病叶翻出表面,增加与天敌的接触机会,或暴晒而死,同时还有机械杀伤作用。因此,合理耕作是一项农业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4)疏枝清园:疏枝清园是指将茶丛下部密而细弱的茶枝剪去,茶行间进行边缘修剪;将茶丛根际的枯枝落叶耙出烧毁,或结合深耕施基肥,将枯枝落叶耙入施肥沟,深埋土中。这样,可使茶园通风透光,抑制黑刺粉虱和某些病害的发生。同时也可消灭枯枝落叶间(上)结茧化蛹、产卵的害虫(如茶毛虫茧、茶黑毒蛾茧和卵等)和病叶上的病斑。
(5)其他措施:新开辟有机茶园时,应选择无土壤病害的地块,使用抗病虫品种,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增施有机肥,尤其是含磷、钾较多的有机肥,可以提高茶树的抗病性和抗螨性(茶橙瘿螨等);高温、干旱季节进行人工降雨(喷灌),可以抑制茶叶瘿螨、茶短须螨的发生,多雨季节进行开沟排水,可以抑制病害的发生等。
5、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病虫天敌或其产物来控制病虫害。茶园病虫的天敌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0余种,包括食虫昆虫、寄生性天敌、病原微生物、鸟类、蛙类等等。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无毒、不杀伤天敌、不污染茶叶和环境,有扩散作用和长期效果等优点,因此有机茶园病虫防治的首要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
(1)保护天敌:保护茶园中的自然天敌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常用的保护措施主要有:a.设置寄生蜂保护器,即在茶园中放一水盆,水盆中设一支架,支架上放一具有小孔纱网的容器,其上方能遮光防雨。将人工采集的茶毛虫卵块、蓑蛾护囊、卷叶蛾虫苞等放在容器内,害虫不能爬出或飞出,而寄生蜂体小能飞出。b.将茶树修剪下来的茶枝堆放在茶园附近,茶枝上的某些害虫(螨类等)因不能远爬而饿死,寄生在虫体上的寄生蜂能飞回茶园。C.秋末在茶园中设置草束,供瓢虫等停息在草束缝隙中安全越冬。d.鸟类和两栖动物的蛙类等食虫量很大,不能捕杀食用。
(2)以虫治虫:一般是人为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或益螨防治害虫。采用饲养和繁殖天敌,然后释放到茶园中去,也可引种、移植和助迁天敌,防治病虫,如从国外、国内引进云南没有的天敌。将某一茶区的天敌移植到尚无该天敌的茶区中去。将茶园中太多过剩的天敌助迁到天敌少的茶园。
(3)病原微生物治虫:由于病原微生物容易大量繁殖和加工成生物农药,对害虫天敌影响小,具有可持续控制作用等优点,因此是茶园害虫生物防治十分重要的手段。目前主要采用真菌、细菌和病毒治虫。
①真菌治虫:目前,从茶树害虫上分离到的真菌有数十种,主要有白僵菌、拟青霉、韦伯虫座孢菌、头孢霉等,对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害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如球孢白僵菌Ef465-3、球孢白僵菌871、粉虱真菌制剂(拟青霉和韦伯虫座孢菌)对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均在75%以上。迄今,研究与应用较多的是白僵菌,在茶园中喷施0.1-0.2亿/ml的孢子液,对茶毛虫、尺蠖类、卷叶蛾类、象甲类等害虫的防治效果在70%以上。喷菌时的环境条件对防效的影响很大,一般适温范围在18-28℃,小雨、雨后和湿度很高的天气喷菌液,效果很好。孢子液浓度0.1亿-1亿/ml均可,浓度越高越好,喷施时应将虫体喷湿。一般喷施7天后害虫开始死亡。
②细菌治虫:细菌中应用最广的是苏云金杆菌等,简称Bt,有许多变种,如青虫菌、杀螟杆菌、苏云金杆菌、7216等,细菌主要通过害虫取食,感染茶蚕、尺蠖、刺蛾、茶毛虫等鳞翅目食叶幼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也能感染家蚕,在蚕区应慎用。使用Bt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太严格,但应避免在阳光强烈的天气和低温(低于18℃)下使用,喷施时应将害虫取食的部位喷湿。一般喷施3天后幼虫开始大量死亡,7-10天可达到最高防治效果;
③病毒治虫:目前茶树害虫上发现的病毒有数十种,由于病毒的保存时间长、有效用量低、防治效果好、专一性强、不伤害天敌及具有扩散和传代作用,对有机茶园生态系统没有任何副作用,是一项很有前途的生物防治措施。目前已有茶尺蠖病毒制剂、茶毛虫病毒制剂、病毒Bt混剂等产品的生产,可供有机茶生产基地应用。使用单种病毒制剂的要点是:应该在4-7月上旬、8月下旬-10月虫口密度较小时使用,即在1-2龄幼虫期喷施,使用时需充分摇匀原液后再稀释。病毒是通过幼虫取食后感染的,因此,喷施时必须将害虫取食部位喷湿。防治策略是抓住虫口密度较小、发生整齐的第一代防治,每年喷施一次即可控制年内其他各代的发生。
④几种生物农药简介:采用生物农药防治是有机茶园防治主要病虫害的首选措施。目前,除苏云杆菌类(Bt)制剂具有工厂生产的产品外,其余生物农药尚较缺乏。但白僵菌菌剂、茶树病虫病毒制剂等产品正逐步扩大生产,以便在有机茶园中扩大推广应用。现将近年在有机茶园中开始应用的生物农药介绍于下表。制剂名称防治对象防治适期使用剂量或浓度使用要点产品特点茶尺蠖病毒水剂茶尺蠖1-2龄幼虫期50-100ml/亩或500-1000倍液(1)使用时应充分摇匀;(2)用液量以茶丛上层嫩叶喷湿为宜;(3)宜在低温季度(22℃以下)虫口数量少的茶园使用。对天敌无影响,后效作用强。茶毛虫病毒水剂茶毛虫1-2龄幼虫期50-100ml/亩或500-1000倍液(1)使用时应充分摇匀;(2)用液量以将茶毛虫取食的叶背喷湿为宜;(3)宜在初春季节发生的第一代使用。对天敌无影响,后效作用强。茶毛虫病毒Bt混剂主治茶毛虫,兼治尺蠖类、黑毒蛾、刺蛾类等1-2龄幼虫期50ml/亩或1000倍液(1)使用时应充分摇匀,用液量以幼虫取食部位喷湿为宜;(2)本品对家蚕有毒,请勿在桑园附近喷施。杀虫谱广,对天敌影响小,后效作用强。茶尺蠖病毒Bt混剂 主治茶尺蠖,兼治茶毛虫、黑毒蛾、刺蛾类等1-2龄幼虫期50ml/亩或1000倍液(1)使用时应摇匀,用液量以幼虫取食部位喷湿为宜;(2)本品对家蚕有毒,请勿在桑园附近喷施。 杀虫谱广,对天敌影响小,后效作用强。Bt制剂茶毛虫、茶黑毒蛾、刺蛾类等1-2龄幼虫期 50ml/亩或1000倍液(1)使用时应摇匀,用液量以幼虫取食部位喷湿为宜;(2)本品对家蚕有毒,请勿在桑园附近喷施。杀虫谱广,对天敌影响小,具一定后效作用白僵菌粉剂小绿叶蝉、鳞翅目害虫、象甲等
幼虫期,象甲成虫期0.1-0.5亿孢子/ml(1)需将害虫虫体喷湿;(2)在湿度大的天气或小雨、雨后喷施;(3)家蚕易感病,切勿在蚕区使用
杀虫谱广,对天敌影响小,具一定后效作用。粉虱真菌制剂黑刺粉虱、椰圆蚧等幼虫期100g/亩,或0.1亿/ml孢子液(1)需将虫口分布的叶背喷湿;(2)在湿度大的天气或小雨、雨后喷施 对天敌无影响,后效作用强。

6、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采用物理因素来防治病虫害,迄今比较成熟、使用较多的主要是诱杀法。主要有灯光诱杀、糖醋诱杀、性诱杀、诱饵诱杀等。
(1)灯光诱杀:在茶园中设略高于茶丛的大水盆,盆中放入1%的肥皂水,盆上方中央纵向装置一盏20W黑光灯,以灯管为中心呈十字形装4块玻璃,玻璃的高度与灯管相等,宽度与水盆直径相等,每3-5hm2茶园安装一盏。每天晚上开灯,早上关灯。夜间有趋光性的成虫,如毒蛾、尺蠖蛾、蓑蛾、刺蛾、卷叶蛾、蜡蝉、天牛类等的成虫都会飞来,与玻璃碰撞后掉入水盆中淹死。利用普通电灯和日光灯也可进行诱杀,但效果不如黑光灯好。
(2)糖醋诱杀:取糖(45%)、醋(45%)、黄酒(10%),放入锅中微火熬煮成糊状糖醋液,倒入盆钵底部少量,并涂抹在盆钵的壁上,将盆钵放在茶园中(略高于茶丛),具有趋化性的卷叶蛾、地老虎等成虫会飞入取食,接触糖醋液后粘连而死。
(3)性诱杀。在田间与黑光灯诱杀一样设置肥皂液水盆,将捕捉到的雌成虫放入小木盒中并悬挂或搁置在高于盆口2-3厘米的水盆上方中央,夜间利用雌成虫释放性信息素诱杀雄成虫。春秋季2天换一次成虫,夏季一天更换一次。

(4)诱饵诱杀:用花生麸、谷壳粉、米糠、豆麸粉炒香,或用各类茶叶及各种野嫩杂草和植物茎叶(如甘薯叶、萝卜苗等)切成0.5-1cm碎粒,拌入较浓的植物源农药,傍晚前堆放或撒于茶园地面上,蟋蟀、蝼蛄等害虫夜出取食后会被毒死。
7、植物源农药防治。在自然界中,有些植物具有毒性物质,将这些物质用水提取后可防治茶树害虫。由于植物的水提液对人畜毒性低,因此可用于有机茶园的病虫防治。一般的熬制方法为:将植物组织(根、茎叶等)捣碎-加水浸泡-加热熬煮-过滤,过滤液即可直接使用或稀释后使用。由于植物源农药毒性低,防治鳞翅目害虫,应掌握在抗药性弱的1-2龄幼虫期喷施。
8、矿物源农药防治。矿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无机化合物(矿物)的农药,在有机茶园中限制使用,主要有硫悬浮剂、可湿性硫、硫酸铜、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
(1)波尔多液:由石灰和硫酸铜配制而成,主要是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对茶树叶部病害和苔藓地衣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喷后25天可采茶。
(2)石灰硫磺合剂:由石灰和硫磺配制而成,具有杀虫、杀螨和杀菌多种作用,对介壳虫的防治效果也较好。一般用于秋茶结束后的封园防治。
(3)硫酸铜:是水溶性铜素无机化合物,杀菌能力很强,可配成0.5%的硫酸铜溶液使用。一般用于种苗浸渍消毒。
(4)硫悬浮剂。该药耐冲刷,对茶园天敌影响小。每亩喷施100g对茶橙瘿螨药效高,加入的助剂应经认可才能在有机茶园中使用。此药一般用于非采摘茶园,如果在采摘茶园使用,喷施过后相隔20天后才能采茶。
(三)有机茶园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有机茶园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必须从茶园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有机协调农业、生物、物理等措施以及自然因子,将病虫个体数量,尤其是关键病虫的虫口密度,控制在经济为害阈值以下,并长期维持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应该弄清楚当地构成经济为害的几种关键病虫害,制定一套措施(多项措施)治理多种关键病虫害的方案,并认认真真的实施。病虫综合治理的目的不是彻底消灭病虫,而是压低病虫的个体数量,使其不造成经济为害,更不应该见虫就治。
(四)有机茶园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见下表)

害虫名称习性与为害状防治时期防治措施食叶性害虫茶毛虫幼虫淡黄色-黄褐色,有毒毛,群集性强,取食叶片呈膜斑或缺刻,在枯枝落叶下或表土结茧化蛹,成虫趋光性强 各地代数不一,防治时期有异。一般在4-5月中旬,9月下旬-10月中旬。幼虫3龄前施药(1)人工摘除越冬卵块;孵化后摘除群集的虫叶;结合清园,中耕消灭茧蛹;灯光诱杀成虫。(2)幼虫期喷施茶毛虫病毒制剂500-1000倍液。(3)喷施Bt制剂500-1000倍液或用植物源农药防治;2.5%鱼藤酮150-200ml/(300-500倍液);0.2%苦参碱50-75ml/亩(1000-1500倍液)。茶黑毒蛾幼虫黑褐色,有毒毛,具假死性,蛹黑褐色,成虫体翅栗黑色,其它同上3月下旬-4月,5月下旬-6月中月,7月、8月下旬-9月中旬,10月上旬-11上旬,12月中旬-次年2月下旬。幼虫3龄前施药。(1)人工摘除虫叶或利用假死性振落捕杀。其它防治措施同上尺蠖类(茶尺蠖、油桐尺蠖等)
取食叶片成缺口。老熟幼虫入土化蛹。成虫趋光性强茶尺蠖发生代数多,以第3、4、5代(6-8月下旬)发生严重,每米茶行虫数>10头即应防治;油桐尺蠖每亩虫数达1200头即应施药。(1)组织人工挖蛹,或结合秋耕施基肥深埋虫蛹。(2)灯光诱杀成虫。(3)1-2龄幼虫期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500-1000倍液。(4)喷施Bt制剂500-1000倍液或用植物源农药防治:2.5%鱼藤酮150-200ml/亩(300-500倍);0.36%苦参碱50-75ml/亩(1000-1500倍)。 卷叶蛾类食叶性害虫 幼虫绿色,吐丝结成叶苞,在苞内取食叶片,成虫有趋光性一年4代,5-6月,7-9月中旬,每丛茶树虫数>10头即应施药 (1)分批多次采茶摘除虫苞,结合修剪剪除虫苞烧毁。(2)对成虫采用灯光诱杀,糖醋诱杀等。(3)喷施Bt制剂300-500倍或用植物源农药防治;2.5%鱼藤酮150-200ml/亩(300-500倍);0.36%苦参碱50-75ml/亩(1000-1500倍)刺蛾类(扁刺蛾、茶刺蛾等)幼虫扁平,颜色鲜艳,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茧圆形黑褐色,成虫有趋光性。幼虫栖居叶背咬食叶片成平直缺口6-8月,9月-次年4月,1、2龄幼虫期施药,重点喷施叶背参照尺蠖类(病毒制剂除外)蓑蛾类(大蓑蛾、茶蓑蛾、褐蓑蛾等)幼虫栖居护囊内,爬行和取食时头部露出,咬食叶片呈膜斑、洞孔或缺口
4月中旬-8月中旬,10初-次年3月,幼虫3龄前,对发生 中心施药。参照卷叶蛾类。

(1)人工摘除护囊。(2)灯光诱杀或性诱杀雄蛾。(3)用雷公藤、闹羊花、鱼藤酮等植物提取液喷杀。

茶丽纹象甲成虫咬食叶片成缺刻,善爬行,具假死性,卵、幼虫、蛹均生活在土中5-6月下旬,成虫盛发期,树冠和土表施药1-2次(1)结合茶园中耕与秋季施基肥,消灭虫蛹;(2)利用成虫假死性振落捕杀。(3)幼虫期每亩施100亿孢子/克的白僵菌1-2kg或成虫期每亩喷菌0.5-1kg。吸汁性害虫叶蝉类(小绿叶蝉、假眼小绿蝉)若虫和成虫绿色,刺吸嫩叶、茎汁液,使芽叶萎缩、叶尖焦枯
5-6月,8-9月若虫盛发期,百叶虫口:夏茶5-6头、秋茶>10头时施药防治

(1)分批多次采茶,抑制虫口发生,严重时可机采或轻修剪,使虫口下降。(2)湿度大的天气,喷施0.1-0.5亿孢子/ml的白僵菌孢子液。(3)秋末采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封园。(4)用植物提取液喷杀。(5)2.5%鱼藤酮150-200ml亩(300-500倍液)喷杀。

续表2 有机茶园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黑刺粉虱卵产于老叶背面,幼虫固定在叶背吸汁为害,并导致煤污病发生,常引起茶树落叶,成虫在茶丛顶部嫩叶背吸汁为害。该虫喜郁闭荫湿。4月下旬-5月中旬,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10月上、中旬为盛发期,应施药
(1)茶园管理应及时疏枝、边缘修剪、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2)湿度大的天气喷施粉虱真菌制剂 500倍液,或喷施0.1-0.3亿/ml的孢子液。 (3)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喷杀。喷药时茶丛中下部的叶背要喷湿。(4)注意保护黑剌粉虱寄生蜂和瓢虫。茶蚜若虫和成虫刺吸幼嫩茎、叶汁液为害,导致新梢生长受阻甚至枯死发生高峰期:第一次在4月下旬-5月中旬,第二次9月下旬-10月中旬,应在高峰前期施药(1)分批多次采茶抑制虫口发生。保护天敌。(2)2.5%鱼藤酮150ml/ 亩(500倍液)喷杀。(3)用植物提取液喷杀
茶叶螨类(茶橙瘿螨、茶跗线螨、茶叶瘿螨、咖啡小爪螨)吸食嫩叶、成叶汁液(橙瘿螨、跗线螨)、或成叶、老叶汁液(茶叶瘿螨),导致叶片失去光泽、叶背呈褐色、叶片呈古铜色、叶柄霉烂等现象5月中下旬、8-9月发现个别枝条有为害状的点片发生时,即时施药,咖啡小爪螨严重为害期3-5月 (1)勤采春茶,采除虫口,抑制虫口发展。(2)螨类(茶橙瘿螨)发生严重的茶园,可喷用波美0.01-0.02度石硫合剂和硫悬浮剂,嫩叶应喷湿。(其余参见叶蝉类和矿物源农药防治)蚧类(角蜡蚧、红蜡蚧、茶蚜蚧、椰园蚧、盔蜡蚧等)若虫和雌成虫吸取茶树茎、叶汁液,导致枝条衰败枯死,且招致烟霉病发生。虫体背面均有一层介壳
在卵孵化盛末期防治,云南茶区在4月中、下旬,10月上旬至次年的3、4月施药防治(1)新茶园种植的苗木要加强检疫,阻止苗木携带介壳虫进入茶园。(2)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提高茶树抗虫力。(3)对目标明显的介壳虫(角蜡蚧、红蜡蚧),采取人工刮除。(4)修剪下的虫枝,置于远距茶园的空地,待寄生蜂飞回茶园。(5)若虫孵化盛期用植物源农药(苦楝、光叶桦)喷杀,秋茶后用波美0.5度的石硫合剂封园。

有机茶园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病害名称侵染部位和症状

防治时期

防 治 方 法茶云纹叶枯病主要为害成、老叶,可引起梢枯。病斑不规则形,大型,深浅褐色相间,有波状轮纹,其上生灰黑色扁平小粒点7月-9月盛发期,气温>28℃,空气相对湿度>80%或叶发病率10%-15%施药防治(1)秋季结合深耕施肥,将根际枯枝落叶深埋土中,减少翌年发病来源。(2)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提高茶树抗病力。(3)喷施10%多抗霉素75-125g/亩(600-1000倍液)。(4)非采摘期用0.6%-1%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治。(5)采用植物提取液防治。茶饼病为害嫩叶、茎、病斑圆形,正面凹陷,淡黄褐色,背面突起呈馒头状,上生白色或淡红色粉末春茶(3-5月)、秋茶(9-10月)发病期,5天中有3天上午日照<3小时,或降雨量>2.5-5mm;芽梢发病率>35%即喷药用硫酸铜液防治其它防治方法参照茶云纹叶枯病茶白星病
为害嫩叶、茎、病斑圆形,小型,中央凹陷,边缘有紫褐色隆起线,上面有黑色小粒点春茶期,气温在16-24℃,空气相对80%以上;或叶发病率>6%,施药防治 同上苔藓与地衣
老茶园发生普遍,附生在枝干上,吸取汁液,茶树生长受阻。非采茶季节喷药防治(1)加强肥培管理,及时中耕除草,修剪疏枝。(2)人工刮除。(3)喷施15-20%石灰水或1%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治。(4)喷施碱液(6公斤苏打,2-3公斤石灰和100升水配制)防治。茶苗根结线虫病 为害1-2年生实生苗或扦插苗的要系,病根上有根瘤一样的瘤状物,表面粗糙,成黄裼色,后期腐烂。发病初期 (1)选用无病苗圃、无病苗。(2)增施氮、钾肥料,提高抗病力。(3)深翻暴晒土壤。(4)使用根结线虫捕食性真菌防治。

(五)有机茶园的杂草防治
有机茶园对有害的杂草采用农业技术措施、生物防治、机械除草等方式来控制杂草的生长,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1、清整园地。新开辟的茶园,在茶树种植前,或对荒芜的茶园在土壤垦复时,对园内杂草特别是宿根性杂草植物的根茎,必须彻底清除,如蕨类、白茅草等等。
2、适时控制杂草种子的传播。对幼龄茶园或台刈改造茶园,趁杂草未结籽处于幼嫩状态,即应及时进行机械或人工翻耕、铲除;在茶园施用的栏肥、堆厩肥、畜禽类等农家肥,应经无害化处理,充分堆制腐熟后再施用,尽量减少杂草种子传播繁衍。
3、应用各种覆盖物保护茶园土壤。如用黑色遮阳网、作物秸秆、茶树修剪枝叶等进行土壤覆盖,既能保持水土又抑制杂草萌发和生长。
4、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杂草。真菌除草剂已有商业化产品,如用棕榈疫霉防治柑橘园中的莫伦藤杂草。茶园中饲养某些大型动物也可控制杂草,如养羊等。

以上是 有机茶病虫草害控制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437508.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