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歌与酒诗
我很喜欢白居易的一首短诗《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 , 红泥小火炉 ;
晚来天欲雪 , 能饮一杯无。
勉强译成白话:我这里有刚醅酿成的还浮着绿色新鲜浮沫的酒, 在红泥的小火炉上温着,天晚了,好像要下雪是样子,你可以来喝一杯吗 ?
这首诗令人喜爱 , 一是它充满了颜色 , 绿蚁、新酒、红泥、火炉、白雪,构成了一幅温暖的画面。二是它的气氛雅致、欢喜 , 与我国传统的饮酒诗不同。我国传统的诗词 , 提到酒 , 都是愁绪满怀,不然就是慷慨激昂,充满激地感情。白居易这首诗可以说是异数 , 我们从中看见了温馨的友谊。
或者可以这样说吧 ! 这首诗的情意与境界更近于茶,我曾把这首诗改了两字“绿蚁新醅茶 , 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挂在墙上,朋友看了都很喜欢。
茶与酒的情意与境界显然不同 , 我国传统诗歌里面酒与茶的地位悬殊,以《全唐诗》为例 , 几乎是酒气冲天 ,茶则很少受到歌颂。原因可能有二:一是酒本来就是催情剂 ,在情绪激化的时候 ,诗人当然会即席写下诗篇。茶者反之,茶是清凉帖,在心平气和下,好像更适于无言。二是酒被认为是琼浆玉液,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茶则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又有什么好写呢?
因此,历史上写酒的文学作品很多,写茶的很少 , 一旦有相提并论的,评价也十分悬殊。
清朝诗人张灿有一首《手书单幅》:
书画琴棋诗酒花 ,
当年件件不离它 ;
而今七事都更变 ,
柴米油盐酱醋茶。
很显然的把酒列为雅事,把茶列为俗事 , 而且排名在最后,可见茶的地位多么卑下。甚至连宋朝的大文豪苏东坡也不能免俗。东坡是善于品茶,曾写过许多茶诗,不过,遇到酒的时候还是把茶的地位贬抑了。他曾写过一首《薄薄酒》:
薄薄酒,胜茶汤;
粗粗衣,胜无裳 ;
晚妻恶妾胜空房。
五更待漏靴满霜。
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
珠襦玉柙,万人相送归北邙,
不如悬鹑百结 , 独坐负朝阳。
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转瞬万世忙.
夷齐盗跖俱亡羊,
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
“薄薄酒 ” 真的会胜过茶汤吗?曾写过许多饮茶名诗的苏东坡 , 在这里仿佛有反讽之意苏东坡有一首饮茶的名诗《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 , 飕飕欲作松风呜 ;
蒙茸出磨细珠落 , 眩转绕瓯飞雪轻 。
银瓶泻汤夸第二 , 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 ,
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 ,
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为玉碗捧娥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相行随 ;
不用撑肠拄腹 , 文字五千卷 ,
但愿一瓯常及 , 睡足日高起。
可见苏东坡是善饮茶的人,并且时常感慨向往挑着火炉和石铫,随时随地可以生火喝茶的自由生活,免得每天被五千卷诗文撑着不能清闲 , 渴望着常常有茶可喝 ,并且睡到大阳高挂时才起床。
喝茶可以使人闲适,苏东坡是说出茶的性情了,茶与酒虽然都是清闲的饮品,相映成趣,丰富了中国诗文的内涵。其实, 两者在本质上是很不相同的,酒使人激情,使人亢奋,使人迷醉与幻想,使人忧愁,甚至使人丧身败德。茶则相反,茶使人冷静,使人沉思,使人清醒与真实,使人欢喜与清明,茶是那么透明、润泽、剔透,使人得到了与禅定相似的透明心,使人从现实的生活中超越,有了彼岸的联想。
这也是为什么酒诗到了最高境界与豪情相映,茶歌到了最高境界则与禅味相通了。
宋朝诗人杜来有一首名诗《寒夜》最能抓住茶歌与酒诗的界限:
寒夜客来茶当酒 ,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 ,
才有梅花便不同 。
在寒冷的夜晚,朋友来了以茶相待好呢 ? 还是以酒相待好 ? 如果要静看窗前月下的梅花,当然还是喝茶好。此诗的后两句 “寻常一样窗前月 , 才有梅花便不同 ”, 后来成为禅宗开悟境界的描绘,这是茶带来的效果。假设喝的是酒,很可能是“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了 !
历代的大诗人都有饮酒的诗传世,其实他们有很多也写过饮茶的 诗,只可惜不传于世,我们现在选几位大诗人的 ,让茶酒并列,且看茶歌与酒诗有何不同。就从诗仙李白开始吧 !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 , 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 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 ,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 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 ,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 相期邀云汉。
玉泉仙人掌茶 ( 答族僧中孚赠 ) ——李白
常闻玉泉山 , 山洞多乳窟 ;
仙鼠如白鸦 , 倒悬深溪月 。
若生此中石 , 玉泉流不歇 ;
根柯洒芳津 , 采服洞肌骨。
丛老卷绿叶 , 枝吃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 , 似拍洪崖肩 。
举世未见之 , 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 , 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 , 顾惭西子姊;
朝坐有余兴 , 长吟播诸天。
饮酒的人 “ 醒时同交欢 , 醉后各分散 ”, 喝茶的人 “朝必有余兴 , 长吟播诸天 ”, 其中的不同非常明显。李白不愧是明照千古的大诗人,不论写茶写酒都能使人心动,当我们读到 “茗生此中石 ,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 ,采服洞肌骨 " 时 ,是不是觉得全身畅快,口舌生津呢 ?
我们再回来读白居易,白居易除了前面引的《问刘十九》,他也写过许多酒诗,在他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名诗里 ,写到酒和醉的就有十几处,像“醉不成欢惨将别 , 别时茫茫江上月 ”,"“春江花朝秋月夜 , 往往取酒还独倾 ”,“ 主人下马客在船 , 举酒欲饮无管弦 " 等等。我在这里选的是他的一首《对酒》,是抒写酒后的心情,还有一首《食后咏茶》 :
对酒——白居易
蜗牛角上争何事 ?
石火光中寄此身 ;
随富随贫且欢乐 ,
不开口笑是痴人。
食后咏茶——白居易
食罢一觉睡 , 起来两瓯茶 ;
举头看日影 , 己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 , 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 , 长短任生涯。
这饮酒与饮茶诗的意境是何其相似 ,“可见问题不在茶酒,而在于心,善饮酒的人一定也善品茶,富贵、贫穷、忧愁、快乐有时是人无法做主的,是生命的外围事 ,何不喝酒时开心的喝酒,品茶时欢喜的品茶呢 ?
接下来,我们读杜牧 , 杜牧被称为“小杜 “,论者认为他的诗可以承继杜甫 ,我则觉得他的性情更近于李白 , 他的诗豪放潇洒,有许多酒诗 ,我们来看他的《遣怀》和《茶山》 :
遣怀——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 ,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
赢得青楼薄幸名。
茶山——杜牧
山实东吴秀 , 茶称瑞草魁 ;
剖符虽俗史 , 修贡亦仙才。
溪尽停蛮棹 , 旗张卓翠苔 ;
柳村穿窈窕 , 松径度喧豚。
等级云峰峻 , 宽平洞府开 ;
拂天闻笑语 , 特地见楼台。
泉嫩黄金涌 , 芽香紫壁栽 ;
拜章期沃日 , 轻骑若奔雷。
舞袖岚侵润 , 歌声谷答回 ;
磐音藏叶鸟 , 雪艳照潭梅。
好是全家到 , 兼为奉诏来 ;
树阴香作帐 , 花径落成堆。
景物残三月 , 登临怆一杯 ;
重游难自克 , 俯首入尘埃。
我们读惯了风流潇洒的杜牧 , 再回首看他的《茶山》 , 可以看出诗人也有静观自得的一面 ,“ 泉嫩黄金涌 , 芽香紫璧栽 ”可以看到茶叶的珍贵 , 而赶着把新茶进贡的马骑,疾驰像奔雷一样。“ 舞袖岚侵润,歌声谷答回;磐音藏叶鸟,雪艳照潭梅 ”,我每次在产制高山茶的茶区,想到这几句诗,就觉得更为亲切。"茶称瑞草魁",是的,从杜牧的时代,茶叶已经是一切草里面最珍贵的了。
唐宋八大家里,比较严肃的是柳宗元,他的诗作中几乎没有提过饮酒的事, 过在他的名作《始得西山宴游记》里有一段,也可以当作诗文观之: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其高下之势 , 岈然洼然 , 若垤若穴。
尺寸千里 , 攒蹙累积 , 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 , 外与天际 , 四望如一 。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 不与培蝼为类。
悠悠乎与濒气俱 , 而莫得其涯 ;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 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 ,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 , 与万化冥合。
从这段诗文看来,陆游、苏东坡的文风可能都受到柳宗元的影响,这一段也是唐朝散文极优美的一段,醉倒的诗人在西山顶上的夕阳余辉中,不想回家了,想像自己与万物合为一体,这可能是醉酒的最高境界了。
柳宗元是个生活诗人,他被贬到南方时过的是农家生活 ,种柳树、种柑桶 :
晓耕翻露苹 , 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 , 长歌楚天碧。
比较不为人知的是 ,他不只自己种茶 ,还亲自焙茶、采茶哩 !
竹间自采茶——柳宗元
芳丛翳湘竹 , 零露凝清华 ;
复此雪山客 , 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 , 咫尺凌丹崖 ;
圆方丽奇色 , 圭壁无纤瑕。
呼儿囊金鼎 , 余馥延幽遐;
涤虑发真照 , 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 , 佛事熏毗耶;
咄彼蓬藏侣 , 无乃贵流霞。
柳宗元自己采茶制茶 , 泡来喝了 , 觉得茶可以洗涤尘虑,使人发起真实的观照, 还能令人去除昏沉之思回到本心,茶就像甘露的饭,喝茶也像是经过佛事的熏陶了,那看来不怎么样的山顶海边的植物,比流霞还要珍贵呀 !
柳宗元写的 " 甘露饭 ", 使我想到在古代文学家笔下, 味道甘冽、晶莹透明的露水称为甘露 ,有不可多得的意思,汉武帝为了每天喝甘露 , 甚至在长安未央宫内建造一座深入云霄的高台 , 上面放一个玉杯," 有铜仙人掌擎玉杯 , 以取云表之露, 称为 " 承露台 " 。汉武帝每天喝云上的露水,深信可以长生不老。
汉代的文学家东方朔因此把 " 甘露 " 称为 " 天酒 ", 说人只要每天喝五斗天酒 , 便能长生不老。屈原的《离骚》也因此咏叹过 :"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 夕餐秋菊之落英。
所以 , 善饮茶的人是多么幸福 , 如果能有好茶好水 ; 每天都是在喝甘露、饮天酒 , 虽不能长生不老、羽化登仙 , 也可以身心轻安 , 有琉璃一样的思维。
唐朝诗人韦应物也曾写过许多饮酒的名句 :" 俯饮一杯酒 , 仰聆金玉章 ";" 欲持一瓢酒 , 远慰风雨夕 ";"“江汉曾为客 , 相逢每醉还”。我们选一首他的名诗《寄全椒山中道士》,再读他 《串园中茶生》比较看看 :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 , 忽念山中客 ;
涧底束荆薪 , 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 , 远慰风雨夕 ;
落叶满空山 , 何处寻行迹 ?
喜园中茶生一一韦应物
性洁不可污 , 为饮涤尘烦 ;
此物信灵味 , 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群余 , 率尔植荒园 ;
喜随众草长 , 得与幽人言。
诗人的心是多么细腻呀 ! 因为感受到寒流来袭,想到山中的朋友 , 希望提一壶酒去安慰山中的朋友 ,于风雨中对饮, 可是空山满是落叶 , 要如何才能找到通往朋友居处的小路呢 ? 他写茶 ,茶的性情纯净 ,喝了可以洗涤烦恼 ,而茶之所以有灵味,是由自山林的本质。 " 我随意种在荒草园里 ,没想到茶和草都长得很好 ,真是令人惊喜 ,这种惊喜具有细腻的人才会懂 , 也只有向细腻的朋友去说呀 !"
能够真心对待朋友的人,不论是饮酒喝茶都能细腻的待人 , 这是粗俗者万万不能理解的。
写过 " 曲终人不见 , 江上数峰青 ' 名句的唐朝诗人钱起 ,虽没有 留下酒诗 ,但他有一首茶诗也为人传诵 :
长孙宅与郎上人茶会——钱起
偶与息心侣 , 忘归才子家 ;
玄谈兼藻思 , 绿茗代榴花。
岸帻看云卷 , 含毫任景斜 ;
松乔若逢此 , 不复醉流霞。
与已经止息烦恼的朋友 , 在才子的家里喝茶聊天 ,绿色的茶取代了艳红的榴花 , 看着美丽的风景 ,如果有人逢此情境 ,便不会再被流霞所迷醉了 。流霞 , 是黄昏变幻万端的晚霞 , 被认为是最美的景色 , 但与心灵高洁的道侣、有才华的朋友 , 品饮若茶 , 谈玄论道相比 , 流霞之美实在不算什么了 o 钱起在这里说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 好茶要和好朋友分享。 "
唐朝另一位重要诗人刘禹锡 , 他的 " 杨柳青青江水平 , 闻郎江上唱歌声 ; 东边日出西边雨 , 道是无晴还有晴 " 一一 《竹枝词》以及 " 朱雀桥边野草花 , 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一一〈乌衣巷〉 , 几乎爱诗的人没有不会背诵的。但是刘禹锡留下一首很好的饮茶诗却少人知
西山兰若试茶歌一一刘禹锡
山僧后檐茶数丛 , 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 , 自傍芳丛摘鹰嘴。
斯须炒成满室香 , 使酌沏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 , 白云满盘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散 , 清峭彻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 , 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解煎 , 桐君有采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 , 自摘至煎俄顷余。
木兰沾露香微似 , 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 , 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 , 砖井铜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渚春 , 白泥赤印走风尘。
可知花蕊清冷味 , 须是眠云跋石人。
我非常喜欢这首诗 ,刘禹锡向以短诗传世 , 这首诗在他的诗作中算是巨作了 , 而他写饮茶的境界是那么优美 ,而且给茶叶极高的评价。例如他说茶的香味悠扬喷鼻 , 可以使隔日的宿醉消散 ,能够全身清明、彻入骨髓、打开烦恼的胸襟(悠扬明鼻宿醒散 , 清峭彻骨烦襟开)。
前面我曾提到屈原的“木兰露 ”典故 , 刘禹锡给茶的评价还胜过木兰露,他说木兰沾露的香只能与茶“微似”, 而瑶草在水波上的颜色也比不上茶叶的好看。什么样的人可以品出茶的真味呢 ? 那必须是睡在云上 , 在石头上写字题跋的人 ( 眠云跋石人 ) 。
这诗不仅是好诗 , 也为我们提供许多唐代饮茶、制茶的证据 :
一、采茶的时候必须采最嫩的 " 鹰嘴 ", 最好是春天的时候采。
二、炒茶烘培的时候 , 要把茶叶分类 , 长在大阳下和阴影中的茶叶味道各芬不相同,最好的茶叶是长在竹子下面莓苔地上。
三、茶叶必须当日采、当时炒 , 炒的时间要短( 俄顷么)我们从这首诗中 , 可以看到唐朝的饮茶文化已经非常完备了!
刘禹锡在西山兰若与和尚喝茶 ,还提供了我们一个观点 ,中国的茶道和出家人关系非常密切,像陆羽是在寺庙长大,由 师父教他茶道 ; 像从前最好的茶叶是庙里焙烘的 ; 像紫砂壶最早也是由和尚制成的。但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 , 是茶味与禅味相关,茶道与禅道相通。惟有生命境界高的人 ,才会在普通的茶里也品到真正的滋味吧 !
在唐朝,写茶的诗歌通常清明高远,但到了宋朝就有例外之作 , 茶烟里也有悲伤。陆游的诗一向豪放高迈 , 可是他的一首茶诗诗却很悲凉 , 我们和他的另一首酒诗来一起看 :
一壶歌 -一陆游
长安市上醉春风 ,
乱插繁花满帽红 ,
看尽人间兴废事 ,
不曾富贵不曾穷。
渔家傲 ( 寄仲高 ) 一一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 ? 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 流清泪 , 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 , 扁舟何日寻兄弟 ?
行遍天涯真老矣 ! 愁无寐 , 鬓丝几许茶烟里。
仲高是陆游的堂兄 , 陆游在一万三千里外给兄弟写家书 , 显然是泡了一杯茶慢慢地写,写到信纸满了,想起接到回信已经是明年的事,不禁流下两行清泪。寄语红桥桥下的水,哪一天才能驾扁舟去找我的兄弟呢?走遍天涯的我真的老了,忧愁难以成眠,白发袅袅的茶烟里飘飞呀 !
可见,茶虽能解忧去闷,对相思的忧伤也是无能为力的。
到了宋朝,几乎所有的大诗人都善于喝酒饮茶,也都留下茶酒的诗歌 , 除了苏东坡陆游,我们现在来看看黄庭坚和杨万里。
寄黄几复一一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 , 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 , 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 , 治病不进靳三折;
想见读书头已白 , 隔溪猿哭瘴溪藤。
咏茶(下半阕 ) 一一黄庭坚
风舞团团饼 , 恨分破 , 教孤另 , 金渠体净。
只轮慢碾 , 玉尘光莹 , 汤响松风,早减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 醉乡路 , 成佳境。
恰如灯下哉人 , 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 , 心下快活自省。
黄庭坚是品茶的行家 , 到了晚年因为身体的关系,不问喝酒 , 他在被贬到黔州路上写信给哥哥,曾说 :“ 中年畏病不举酒 , 孤负东来数百觞; 唤客煎茶山店远 , 看人获稻午风凉。”可见喝茶喝酒都是人生中很好的品味 , 如果光从身体的利益说,茶是胜于酒的。
宋朝汗诗人杨万里可能与酒无缘 ,他的诗充满禅趣 , 却没有提到饮酒的情景 , 我们选一首他的茶诗 :
饮茶诗——杨万里
鹧鸪碗面云萦宇 ,
兔褐殴心雪作泓 ,
不待清风生两腋,
清风先向两边生。
宋朝饮茶风气盛 ,所以写茶的诗歌很多 ,在比例上 唐代诗歌中 , 茶只偶尔出现,到宋代,每一诗家都有茶诗;也可看到茶也真正进入生活了。宋代的大学者、理学家、大诗人朱熹 , 也喜饮茶酒 ,可能是一般人不知道的 ,我们来看他写酒和写茶的诗 :
醉下祝融峰作一一朱熹
我来万里驾长风 ,
绝壑层云许荡胸 ,
浊酒三杯豪气发 ,
朗吟飞下祝融峰。
饮茶——朱熹
仙翁遗石灶 , 宛在水中央;
饮罢方舟去 , 茶烟袅细香 。
朱熹曾经长时间隐居在武夷山五曲隐屏峰下 , 筑“武夷精舍”武夷自古就是有名的茶乡, 居住其间的朱子 ,爱喝茶也是很自然的事。
另一位宋朝诗人林逋, 曾写过“众芳摇落独鲜妍 , 占断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 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的名句 ,他认为只要能沉醉于美好的生活 , 就可以 " 不须檀板共金樽", 不用饮酒也年以醉了。我们来读一首他的饮茶诗 :
石碾清飞瑟瑟尘 ,
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 ,
闲对茶经忆古人。
我们从唐宋诗人的茶歌酒诗里 , 能品味到心灵的想像与飞扬 , 并不必一定有什么丰功伟业 , 而是要从生活的近处着手,也然 , 喝酒喝到豪气千云 ,心怀磊落 ,那是好的 , 一旦喝到" 举杯销愁愁更愁 "," 但愿长醉不愿醒 " 就很可悲了。
茶就没有这些问题,茶不但能助诗兴,也可以起禅心,是为什么历代禅宗寺院里都有品茶习惯的原因 。
茶酒原非一家 ,茶可多饮 ,酒宜少酌;茶使人清明 , 酒令人昏沉 ; 茶使人平静 , 酒令人亢奋 : 茶出尘 , 酒入世……
近些年来常在媒体上 , 春到台湾同胞纵酒的情形 ,假酒横行, 昏人满路,喝最昂贵的酒 ,行最低俗的事 , 令人痛心。在古代 , 吴王孙皓就常以茶宴招待群臣,到了东晋陆纳看到当时的世风奢侈,力倡以茶果代酒宴, 以挽救社会人心。唐朝的时候 , 茶宴盛行,天子庶民都很喜欢,参加茶会的人赏花、吟诗、听琴、品茶、清谈 , 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气 , 对文化艺术的提升有很大的功效。
宋朝除了茶宴茶会 , 还加上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等等。
今日社会的奢侈之风犹胜于东晋 , 所以我们应提倡淡雅、简朴、有文化的生活 ," 以茶代酒 " 可能是一个好的开始 , 因为我见过善喝酒的人,喝了酒还有文化的很少,而善品茶的人,不但都有文化,还懂得生活。
茶心与禅心不二 , 曾与茶圣陆羽为至交的皎然和尚 , 就是品茶的高人,他曾与陆羽饮茶后写下“九日山僧院 , 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 , 谁解助茶香”。的名诗。
皎然甚至认为饮酒的人多自私 , 而饮茶到了很高的境界 ,能得道,不须要苦心去破烦恼了。最后,我们来细细品味皎然的《饮茶歌诮魈崔石使君》 , 在读这首诗时 , 最好先去泡一杯好茶来配吧 !
越人遗我剡溪茗 , 采得金芽金鼎 。
素瓷雪色缥沫香 , 何以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 , 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 , 忽如飞雨洒轻尘 。
三饮便得道 , 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 ,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 , 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己 , 狂歌一曲惊人目。
孰知茶道全尔真 , 唯有丹丘得如此。
林清玄《清音五弦》闲情听茶---醉人茶色
以上是 茶歌与酒诗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39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