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君嫩绿的历史传说

一杯好茶

  邛崃境内邛崃山产茶历史悠久。文君嫩绿为新创制名茶,为纪念卓文君冲破封建礼教,忠贞爱情而取名。主要产地在南宝山、花楸堰、平落、油榨、白合等地。那么文君嫩绿的历史传说是什么呢?

  文君嫩绿主要产自四川省的邛崃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邛崃山脉的15崃县,有花楸堰、南宝山、油榨、平落、白合等几个茶叶产区。这里到处都是崇山峻岭,间或有丘陵分布,两旁山势起伏、巍峨高大,峰峦出岫,挺拔隽秀,山间云雾缭绕,似仙似幻。邛崃县内气候温和,竹木苍翠,空气较为湿润,雨量比较充沛,土质十分肥沃,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文君茶的生产提供了极为优异的条件。清代诗人章发曾经作诗称赞邛崃茶说:“地接蒙山味具殊,火前火后亦同呼。相如应有清泉喝,会试萌芽一试无”。

  文君嫩绿的鲜叶的采摘标准非常精细,其制作工艺也十分考究。鲜叶以一芽一叶为主、一芽二叶初展为辅作为标准,茶叶长度范嗣在2-2.5厘米之间。鲜叶的制作加工工艺主要包括杀青、初揉、烘二青、复揉、炒三青、做形提毫、烘干七道工序。其中,杀青用的是微型瓶炒机,每次投叶量为1.25-1.5公斤,杀青的过程大约需要3-4分钟左右。初揉用的是微型揉捻机,这一过程大约持续5-6分钟。烘二青要将茶叶烘至四五成干,这一工序在烘笼中进行。将茶叶稍经摊凉,再进行复揉,既而炒三青,此时茶叶已初具形状,炒时要求快抖、高扬、散抖、净捞。将茶叶炒至七成千时,开始进入做彤提毫工序。做形提毫是使文君嫩绿外形弯曲、紧细、显毫的一道关键工序。其操作的具体手法是一边抖炒,一边进行团揉,一边抖散,一边进行解块,以此类推,重复操作。在做形提毫的最后阶段改成双手加速团揉,从而使其白毫尽显、条索紧曲。待文君嫩绿九成千时起锅,再用烘笼进行最后的烘干,经拣选、整理后,包装待用。

  文君嫩绿的历史传说

  相传西汉年间,成都著名才子司马相如,因父母双亡,无以为业,来到临邛(今邛崃县)求助于同窗好友王吉,当时王吉为临邛县令,为迎接司马相如,王吉广请宾客设宴款待,在众宾客中有临邛首富卓王孙;后来卓为讨好王吉,故作风雅,请司马相如到家作客。相如在卓家作客期间,常日夜抚琴,优雅的《凤求凰》曲,飘入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房中。文君不听尤可,一听夜不成眠,于是不顾封建礼教,悄悄来到相如室外,隔窗偷听琴音。两人一见钟情,不久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两人私奔,到达成都结为恩爱夫妻。后又返回临邛,工余和佳节时,酌取井水,用以烹茶,夫妻常以品茗相叙。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实为千古佳话,当年文君取水的故井,至今犹存。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1957年10月,曾以《文君井》为题,作词一首,词曰:“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反抗封建是前躯,佳话传千古。会当一凭吊,酌取井水中,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凉无比“。后人为纪念卓文君冲破封建礼教,忠贞爱情,特将新创制的绿茶取名文君嫩绿。

以上是 文君嫩绿的历史传说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38531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