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接,茶香悠远

茶文化

  山海相接,茶香悠远

  每年春天,

  万物复苏,

  天山山脉的茶树从容发芽,

  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

  吸天地灵气聚日月精华,

  化作春天最好的味道。

  春水东流,

  载着“名茶之乡”的清韵,

  经转近代东南“海上茶叶之路”-三都澳,

  远出重洋。

  蕉城茶香,

  悠远绵长。

  山是有味道的,也是有颜色的。在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地处东经119°、北纬26°的蕉城全年平均日照时数达1700一18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也在1350一2100毫米之间,加上山海相依的独特地形,海洋带来的多湿气流,沿西边丘陵高山而上升,展积形成了蕉城独特的山多、林多、雾多、泉多的特点,也恰是这林木的青绿、泉水的甘甜让山有味,茶有香。

  蕉城天山和支提山一带,层峦叠嶂,溪涧纵横,坡谷延绵。主峰与支提“天下第一山”(明·永乐皇帝赐匾额)海拔均在千米以上,西北地势高峻,有鹜峰山脉群峰为天然屏障,东南地势低矮,独特的云多小气候,又增添了蕉城茶叶的优异品质。

  天山茶园多辟于岩上、溪畔或山坡谷地。此外区域内野生茶树群落丰富,种类繁多,性状各异,有的树高10米,有的树幅达5.2米,是目前闽东仅有的、丰富的野生茶树种群生长区。蕉城作为中国茶树同源的“演化区域”,这些野生茶树在学者手中慢慢苏醒,为蕉城茶种的改良与优化。

  蕉城,不但很早就出产茶叶,还产好茶,出名茶:

  蕉城产茶最早可上溯到汉魏时期。据《漫话福建茶文化》记载“中国古代三十六洞天名山之一的支提山,是中国道教东南方发源地,历史上不少道教名士都曾在此炼丹。三国时的道教名士、炼丹家葛玄在此山炼丹,还以茶为制药炼丹的原料。

  霍童洞天

  《唐书地理志》记载“福州贡腊面茶盖建安未盛以前也。今古田、长溪县近建宁界亦能采造”(即原宁德县西乡天山茶区)。宋朝后,天山茶区由产团饼茶演变为产蒸青绿茶,到炒青绿茶。

  天山山脉

  清乾隆年间编《宁德县志》载“茶—西路各乡多有,支提尤佳”。清乾隆年李拔篆《福宁府志物产》亦记“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福安松萝、以宁德支提为最”。清朝后期,福州兴起窨制花茶,“天山绿茶”从此成为花茶的高档茶坯。

  智己策略/图片

  诗词是文人最真挚的表达,蕉城的茶韵,也藏在历代文人志士的诗篇中。

  宋淳熙十一年,进士周牧撰有:“烹茶汲取盈瓶雪,一味清霜齿颊含”;明洪武进士林保童:“雀舌露晰金点翠,龙团火活玉生香。品归陆谱英华美,歌人卢咽兴味长”;明成化年间御史陈宇:“风行清烟新茗熟,径堆香雪落花坛”;清·释通质:“茶罢欲归去,诗题拂壁苔”等等。

  自唐宋以来著名诗人李白、陆游、谢肇制等历代名士文人到此揽胜并留下美妙诗篇,当代《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名茶志》、《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中国茶经》、《中国名优茶选集》、《福建名茶》等典籍均记有“天山绿茶”。

  谢书秋/图片

  茶是味觉的审美,也是对山色自然的留恋。天山茶香,悠远绵长。

以上是 山海相接,茶香悠远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370040.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