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中数组的一些基本知识小结
初始化数组
int ages[3] = {4, 6, 9};
int nums[10] = {1,2}; // 其余的自动初始化为0
int nums[] = {1,2,3,5,6}; // 根据大括号中的元素个数确定数组元素的个数
int nums[5] = {[4] = 3,[1] = 2}; // 指定元素个数,同时给指定元素进行初始化
int nums[3]; nums[0] = 1; nums[1] = 2; nums[2] = 3; // 先定义,后初始化
定义但是未初始化,数组中有值,但是是垃圾值。
对于数组来说,一旦有元素被初始 化,其他元素都被赋值0。
计算数组中元素的个数
int count = sizeof(数组) / sizeof(数组[0]) // 数组的长度 = 数组占用的总字节数 / 数组元素占用的字节数
数组注意事项
在定义数组的时候[]里面只能写整型常量或者是返回整型常量的表达式。
int ages['A'] = {19, 22, 33};
printf("ages[0] = %d\n", ages[0]);
int ages[5 + 5] = {19, 22, 33};
printf("ages[0] = %d\n", ages[0]);
int ages['A' + 5] = {19, 22, 33};
printf("ages[0] = %d\n", ages[0])
错误写法。
没有指定元素个数(int nums[] = {1,2,3,5,6}; 这样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先声明,并没有初始化,则是错误的)
int a[]; // 错误
[]中不能放变量
int number = 10;
int ages[number]; // 不报错, 但是没有初始化, 里面是随机值
> int number = 10;
>
> int ages[number] = {19, 22, 33} // 直接报错
- > int ages10[5];
>
> ages10 = {19, 22, 33}; // 错误。只能在定义数组的时候进行一次性(全部赋值)的初始化
- 访问数组越界。
数组的内存分配:
变量在内存中是从大到小寻址的(内存中以字节为单位),比如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1010在内存中,00001010的地址是最小的;而数组则有些不同,数组的元素自然的从上往下排列 存储,整个数组的地址为首元素的地址。 (但是组成元素的字节还是按从大到小)
注意:字符在内存中是以对应ASCII值的二进制形式存储的,而非上表的形式。 在这个例子中,数组x的地址为它的首元素的地址0x08,数组ca的地址为0x03。
注意数组越界问题,越界会访问到其他内容(比如有两个数组在内存中挨着,第一个数组越界可能会访问到第二个数组的元素),甚至会让程序崩溃。
当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时, 因为自动转换为了指针类型,所以在函数中无法动态计算除数组的元素个数。
在64位编译器下,指针类型默认为8个字节。
有的时候我们可能想要在一个函数里面动态计算数组的个数,所以可能会这么做:
void printMyArray(int myArray[]) {
int length = sizeof(myArray) / sizeof(myArray[0]);
for(int i = 0; i < length; i++) {
printf("%i", myArray[i]);
}
}
int main() {
int myArray[5] = {1,2,3,4,5};
printMyArray(myArray);
return 0;
}
可以看到在printMyArray函数中我们动态计算传进来的数组的个数,但是结果是错误的,因为它只能输出前两个数。
这是因为,在把数组当成函数的参数的时候,数组会被认为成指针,所以是8个字节,所以计算出的length是2,所以只能输出前两个数字。
解决:我们需要给出一个新的参数来获得length,在main()里面计算好length然后传入printMyArray。
void printMyArray(int myArray[], int length) {
for(int i = 0; i < length; i++) {
printf("%i ", myArray[i]);
}
}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int myArray[5] = {1,2,3,4,5};
int length = sizeof(myArray) / sizeof(myArray[0]);
printMyArray(myArray, length);
return 0;
}
“填坑法”的思想:
比如给出这样一题。要求从键盘输入6个0~9的数字,排序后输出。
做法有很多,”填坑法”的意思就是首先定义一个10个数的数组(0~9),初始化都为0。
接着接受用户的输入(可以用for循环),关键的一步是,将用户输入的值作为数组的下标,将这个下标所对应的值改为1(填坑),再接着for循环输出数组中值是1的索引。
// 空间换时间, 适合数据比较少
// 1.定义数组,保存用户输入的整数
// 一定要给数组初始化, 否则有可能是一些随机值
int numbers[10] = {0};
// 2.接收用户输入的整数
// 2.1定义变量接收用户输入的整数
int index = -1;
for (int i = 0; i < 6; i++) {
printf("请输入第%d个整数\n", i + 1);
scanf("%d", &index);
// 将用户输入的值作为索引取修改数组中对应的元素的值为1
// 指针的时候回来演示刚才的问题
numbers[index] = 1 ;
}
int length = sizeof(numbers) / sizeof(numbers[0]);
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
if (1 == numbers[i]) {
// 输出索引
printf("%d", i);
}
}
这个做法的要点是数组中的初始值都为0,而数组的索引和用户输入的数字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只需要将用户输入的数字相对应的索引的元素改成1,然后再for循环输出的话相当于有序输出,最后得到结果。
但是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比如用户输入了重复的数字,但是上面的做法只能将相同的数字输出一次。我们的做法是将相同索引的元素的数字累加,之后再增加一层循环来进行输出。
// 1.定义数组,保存用户输入的整数
int numbers[10] = {0};
// 2.接收用户输入的整数
// 2.1定义变量接收用户输入的整数
int index = -1;
for (int i = 0; i < 6; i++) {
printf("请输入第%d个整数\n", i + 1);
scanf("%d", &index);
// 将用户输入的值作为索引取修改数组中对应的元素的值为1
// 假设 用户输入的是 1,1,1,2,2,2
numbers[index] = numbers[index] + 1 ;
}
int length = sizeof(numbers) / sizeof(numbers[0]);
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
// j = 1 因为如果数组元素中存储的值是0不用输出
// 将i对应存储空间中的元素取出,判断需要输出几次
for (int j = 1; j <= numbers[i]; j++) {
printf("%d", i);// 1 1 1 2 2 2
}
}
选择排序
主要思想就是,基本上默认数组中第一个元素为最大(最小)值,之后将这个元素和后面的每个元素都进行比较,以由大到小排序为例,当第一个值遇到比其大的,就进行交换。这样第一轮过后,第一位就是最大的。接着进行第二轮,由第二个数开始逐个比较,遇到比第二个数大的进行交换,这样第二轮之后第二个数就是第二大的了,以此类推,不断进行选择,最后完成排序。
void selectSort(int numbers[], int length) {
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
for (int j = i + 1; j < length; j++) {
if (numbers[i] < numbers[j]) {
int temp = numbers[i];
numbers[i] = numbers[j];
numbers[j] = temp;
}
}
}
}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int myArray[] = {42, 7, 1, -3, 88};
int length = sizeof(myArray) / sizeof(myArray[0]);
selectSort(myArray, length);
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
printf("%i ", myArray[i]);
}
return 0;
}
在写的时候可以这样想:当第一个数来比较的时候,i = 0,那么j应该等于i + 1,因为第一个数要和第二个数开始比,并且比较length - 1次;当i = 1时,j = 2,并且比较length - 2次,以此类推;上面写的是由大到小排序。
冒泡排序
主要思想是两个相邻的元素进行比较,以由小到大排序为例,那么由第一个元素开始和第二个比较,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那么就进行交换;然后进行第二个和第三个元素的比较,以此类推,第一轮之后,那么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就是最大的,以此类推。
void bubbleSort(int numbers[], int length) {
for (int i = 0; i < length - 1; i++) {
for (int j = 0; j < length - i - 1; j++) {
if (numbers[j] > numbers[j + 1]) {
int temp = numbers[j];
numbers[j] = numbers[j + 1];
numbers[j + 1] = temp;
}
}
}
}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int myArray[] = {42, 7, 1, -3, 88};
int length = sizeof(myArray) / sizeof(myArray[0]);
bubbleSort(myArray, length);
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
printf("%i ", myArray[i]);
}
return 0;
}
注意这里和选择排序不同的是,比较的并非numbers[i]和numbers[j],而是比较的numbers[j]和numbers[j+1],而外层循环的i代表比较的轮数,内层循环才是真正的每一轮进行的比较。这里是由小到大排序。
折半查找
折半查找顾名思义,我们找到数组的最大值max,最小值min求出中间值mid,然后用mid作为数组下标得到对应的元素,用这个元素和目标值key进行比较:
如果numbers[mid] > key,那么说明key在min和mid之间,那么就设置max为mid - 1,min不变,然后重新计算mid,重复上述步骤,最后找出key。
如果numbers[mid] < key,那么说明key在mid和max之间,那么就设置min为mid + 1,max不变,然后重新计算mid,重复上述步骤,最后找出key。
注意这里的结束条件,有可能数组中有这个key,也有可能没有,那么当min > max时,说明数组中并没有这个key,要小心这种情况。
折半查找要求数组必须是有序的。(有序表)
int binSearch(int myArray[], int length, int key) {
int index = -1;
int max = length - 1;
int min = 0;
int mid = (max + min) / 2;
while (min <= max) {
if (myArray[mid] > key) {
max = mid - 1;
} else if (myArray[mid] < key){
min = mid + 1;
} else if (myArray[mid] == key) {
index = mid;
break;
}
mid = (max + min) / 2;
}
return index;
}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int myArray[] = {-3, 1, 7, 42, 88};
int length = sizeof(myArray) / sizeof(myArray[0]);
int index = binSearch(myArray, length, 88);
printf("index: %i ", index);
return 0;
}
首先我假设index = -1,表示没有相应的值。接着获取max,min,mid的值,注意while循环的条件,在这里我用的是当min <= max的时候循环,当min > max时候跳出循环,说明并未找到key的值。在循环体里面,像刚才分析的那样判断,当myArray[mid] == key的时候说明我们找到了这个值,那么将index设置成找到值的下标,然后跳出循环。如果未找到值则index = -1。
以上是 C语言中数组的一些基本知识小结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z/340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