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春节习俗(民间春节的一些习俗和讲究具体介绍)
春节是我国的农历年节,俗称“年节”,也就是新年的“岁首”。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的一些习俗和讲究,你知道吗?
春节是我国的农历年节,俗称“年节”,也就是新年的“岁首”。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因此,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子、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辞旧迎新”。
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因为这是一个岁时节日,所以也被称为“传统节日”。
作为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也就有着各种的庆祝活动,除旧迎新、祭祀先祖、祈求丰年等等很多的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活动内容。
也因此留下了很多的习俗和讲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春节的一些习俗和禁忌。
在河南一带民间流传有这样一个顺口溜: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贴画门;年初一,磕头又作揖。
意思就是说自腊月二十三开始,就要开始“忙年”了。一天一样事至到年三十,这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于春节的重要性和地方的习俗。
2021年的农历没有年三十,也就是说腊月是小月,只有二十九天。那么,年三十的工作二十九这天就要做了。
“贴画门”就是春联,贴春联也有讲究,时间一般为早6点到中午12点完成。
据老人们说,下午一点就是进入“一夜交两岁”的阶段,要“门神”提前看护好家庭,以求带来好运。而且两扇门的年画“门神”要对脸贴,不能贴反了。
看门嘛,就要看好大门,“门神”不能各往外看不尽职责。
如果贴福字,一定要正着贴,寓意着开门迎福、纳福,你如果给贴倒了,预示着把福气倒出去了,福气也就没有了。贴倒福只限于屋内贴。
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左边,下联贴在右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
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左到右,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左向右念。
古人认为,人们辛辛苦苦了一年,家里的水井也辛辛苦苦了一年,所以,人们在除夕前一天要把水缸水桶之类盛水的水具备足,除夕这天,让龙王爷也休息一天,以保来年井水清旺。
到了晚上就是守岁的时候了,除夕之夜守岁是要吃年夜饭的。年夜饭很丰盛,都是满满的整上一桌子菜,鱼是必备的,鱼的寓意是,富贵有余,年年有余。
古时候这条鱼一般是不会去吃的,古人认为动了鱼会使财富无法延续下去,其实这也是谬论!做了鱼这道菜就是让吃的,吃好喝好才叫富裕。
除夕这天晚上人们讲究最好不关宅院大门和不关灯。古人认为,除夕夜的零时之后,财神就会到各家各户“巡视”并“送财”。
倘若关上了宅院大门,就会将财神挡在门外,从而使自家无法得到财神赐予的财富。
除夕夜还讲究不能说些不敬的话和不吉利的语言。
这其实很有道理,一家人其乐融融,如果说一些不尊重人的话语和不吉利的话,会让大家的心情不愉快,也会破坏和谐的气氛,所以说话一定要文明。
比如说,家庭成员特别是小孩子,如果不少心把盘碗打碎了,不要责骂唠叨个没完没了,应该说上一句“碎碎平安”的吉祥语。毕竟过年需要纳吉的语言。
到了天亮,也就是大年初一了,人们认为,新年的第一天代表着新的一年的运势。
所以说话都有捡好听的说,既不能有哭声,也不可以胡说八道。否则,财神就不愿意“登门送财”,喜神是让人高兴的,喜神也不愿意光顾。
大年初一的早上是一年当中的第一顿饭。这顿饭一定要“吃干不吃稀”,倘若吃了稀饭,那么,预示着一年的粮食收成都不好,连干饭都吃不起了。
因此,大部分地区的人都以吃饺子为主,而且会做的很多,吃不完寓意着这一年都有余粮。
在这新年的第一天,古人很忌讳吃咸菜、苦菜,因为大年初一吃苦菜意味着一年都会过苦日子。因此,无论家庭多么贫穷,在大年初一这一天都是不能够吃咸菜、苦菜的。
当然了,这些都是人们为了追求美好生活,为了新年有个好的寓意而讨个吉利。一些旧的风俗习惯,在发展中的今天也没必要全部照做。
作为现代人来讲,我们在参考古人过年的风俗习惯的同时要能够有所创造,过一个令自己心情舒畅的快乐的新年比什么都重要,大家说对吧!
以上是 带你了解春节习俗(民间春节的一些习俗和讲究具体介绍)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50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