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交河县属于哪个市(交河县历史沿革介绍)

交河镇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地处泊头市西部,东与寺门村相接,西与四营乡为邻,南与阜城县建桥乡接壤,北与郝村镇相连,总面积79.04平方千米。

交河县位于河北省东部平原。从西南至东北全长69.8公里,南北26.3公里。全县总面积为909平方公里。据《交河县志》、《大中华直隶省地理志》载: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在石家圈(今西交河)立镇。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废镇立县,取名交河县。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将县治东迁(九公里),徒于今治。

据《中国地名大词典》载:时滹沱、漳水交流境内,故名。《交河县志》云:滹沱、高河二水交流,故交河。据此上述,交河之名由来说法有二。但,《交河县志》(与地古图)载:洚河即古高河;《大中华直隶省地理志》载:漳河故渎自阜城北来,经县南卢家桥至东注里桥,抵三岔河。俱此,漳河故渎与今县南洚河相符,实为一河,而洚河又为古高河,可见洚河、漳水、高河为一河之称。故滹、漳二水交流与滹、高二水交流,俱为一意也。

交河县历史悠久,历朝疆域广狭,川渎变迁,建置与兴废,分合靡定。按之旧图又多不合今采,经多方确切考证,实有凭证详载于篇。据《交河县志》载:

春秋属晋;

战国属赵;

秦属上谷郡之地;

汉置建城、成平、景城三县,属渤海郡。东汉省建城、景城入於成平;

三国魏晋为成平县地,属冀州河间国;北魏为成平县地。延昌二年(公元513年),移成平治景城故城,属瀛州章武郡;

北齐、后周为成平县地,属瀛州章武郡;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改成平为景城县,属河间郡;

唐为景城县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属瀛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改属沧州;大中后割属瀛州;

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省景城县为镇,入乐寿。是时,在今县治西石家圈(今西交河)同时建镇,初属深州,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改属河北东路河间郡;

据《交河县志》载: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以石家圈镇改置交河县,属河北东路河间府献州。时交河县疆域之扩,据《交河县志古图》载:金时,东北到今沧县白洋桥,西南至今西辛店公社窦庄屯、夹疃;南自大树阎、后弓高城(今后城子),北至献县淮镇、沧县崔尔庄。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约30公里。

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入乐寿县未几复故,属中书省河间路献州;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将县治东迁九公里建治,仍称交河县,遂改原故治为西交河。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改属河间府;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五月省入献县;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十月复置,属京师河间府;

清袭明制,属直隶河间府;

河北省交河县属于哪个市(交河县历史沿革介绍)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二月,裁府留县,属渤海道;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六月改属直隶津海道;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改属河北省。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侵占我华北绵绣山河,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将大好山河拱手让敌,交河县自此沦入敌手。中国共产党为解放人民,拯救中华,深入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此时,交河县隶属冀中第八分区。

1940年春,为适应抗战形势需要,将交河县以王大米、四合村、东关、五里庄、火兴庄、小赵庄、望江店、周庄、前杨庄、郑庄、东太师庄南北为界,整个西半部村庄和今献县以李家口、后厂、古里、小郭庄、陵上寺、东城、单桥、抛庄、樊屯东西为界,以南诸村及今阜城县的边常巷、史常巷、张常巷、尤常巷、孟庄建为献交县。县政府驻地曾先后在大赵庄、凌屯、许姚和(今献县地)前、后孙村、小流屯。

1944年富庄驿解放,抗日政府迁至富庄驿。辖九个区,属冀中第八分区。

1945年11月献交县废,原交河县划出诸村复归交河县。

1943年冬,建青沧交县。将交河东北部,今毛三庄、文庙、贺庄子公社全部村庄和齐桥公社朱庄子、大阎坞、小阎坞、张庄子公社杨桥、李多里、韩林、北段庄、大沙窝头、小沙窝头、大杨皇庄、小杨皇庄及现沧县(时为交河县)的高川、黄递铺公社诸村庄划为青沧交县辖。县政府驻地曾先后在人白洋桥、钱海庄、黄递铺,属冀中第八分区。

1946年1月青沧交县废,原划出村庄复归交河县。1946年10月重建献交县、青沧交县。献交县:以高峰寺、辛庄、白官屯、张贾村、吕庄(今献县地)南北为界,以西和今献县的张坊、陵上寺、东城、单桥、抛庄、樊屯东西为界,以南诸村庄及今阜城县的边常巷、史常巷、张常巷、尤常巷、孟庄划为献交县。县驻地富庄驿,辖十个区,属冀中第八分区。青沧交县:除今文庙公社诸村庄、张庄子公社部分村庄和毛三庄公社的毛三庄、太平庄、张兵备、李码头、小苏辛庄五个村庄归交河县辖外,其原划为青沧交县诸村仍划属青沧交县。县政府驻地先后在王胡、张五杨属冀中第八分区。

1949年10月废献交县、青沧交县。是时,将今沧县的高川、黄递铺(原系交河县辖)两个公社的诸村庄划归沧县辖外,其原划归献交县、青沧交县的所有交河县村庄复归交河县版图。

自1940年至1949年10月间,交河县疆域虽几经变更,但交河县制始终存在。所辖范围,为上述两县所余。县政府驻地曾先设在青牛庄,后移至寺门村,1949年复徒于今治。其间,辖七个区,属冀中第八分区。

1949年冬,辖城关、郝村、寺门村、富镇、洼里王、齐桥、文庙七个区。1952年增西辛店为八个区,属沧县专区。同年将边常巷、史常巷、张巷、尤常巷、孟庄五个村庄划归阜城县辖。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辖城关、西辛店、富镇、郝村、寺门村、洼里王、齐桥、文庙八个公社,属沧县专区。

1958年10月,交河、阜城、东光、南皮四县和泊头市合并为交河县,县政府移治泊头镇,先属天津专区,后属天津市。

1961年5月,恢复南皮、东光、交河三县,交河县复徒今治。当时,将今注里王、王武庄、苏屯、齐桥、大鲁道、文庙、毛三庄、贺庄子、张庄子、泊镇10个公社(镇)划归南皮县辖,并将今阜城县建桥、古城、八里庄、阜城、漫河、杨庙、铁匠庄、齐楼、傅庄、蒋坊10个公社划归交河县辖。

1962年5月,恢复阜城县治,随将原划归交河县的建桥等10个公社复归阜城县;将原阜城县的彭庄、南于村两个村庄划为交河县辖。同时,将交河县划归南皮县的洼里王等10个公社(镇)复归交河县辖。在此期间,公社规模进行了的调整,将原建8个公社分划为23个公社和1个镇(泊镇),先属沧州专区,后属沧州地区。

1982年12月,国务院决定恢复泊头市,隶于沧州专区,

1983年5月,交河县撤销,其政区并入泊头市,现在只存在交河镇。

以上是 河北省交河县属于哪个市(交河县历史沿革介绍)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9794.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