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栖霞区属于哪个市的(南京栖霞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栖霞区属于南京市。


栖霞区位于南京市中北部,是南京主城八区之一,国家重要的科教科研中心和航运物流中心,国家东部地区现代科技、人才集中区,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世界级光电显示产业基地。
栖霞区建区始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源于民国时期的第九区(燕子矶区)和第十区(孝陵区),因“第一金陵名秀山”栖霞山位于境内,故名栖霞区。
栖霞区地质构造属宁镇褶皱带。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多,低山、丘陵、岗地、平原、洲地交错分布。土壤类型,大致可分低山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含洲地)区三类。栖霞区地形大势南高北低。南部丘陵、岗地连绵起伏,海拔多在50~300米之间。北部沿江平原及江中洲地,地势低平,海拔在10米以下,汛期常受洪水威胁,是南京市重点防洪区之一。

栖霞区地处南京市东北郊。东,北起龙潭街道马渡村东长江中心航道,与镇江市丹徒区、句容市接界;自马渡村沿便民河至龙潭街道,经东阳至漳桥一线,与句容市接界;再绕西岗果牧场南端,以灵山与南京市江宁区接界。南,以仙林街道、马群街道,与南京市江宁区、玄武区接壤。西,以迈皋桥街道十字街起、至燕子矶街道与南京市鼓楼区毗邻。北,从燕子矶街道渡师石起,绕八卦洲街道北,经栖霞街道,至龙潭街道马渡村,以长江中心线为界,与南京市六合区及仪征市隔江相望。

江苏栖霞区属于哪个市的(南京栖霞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7000年前,栖霞地区已有先民从事渔猎活动,并创造了农业文明。公元前20世纪至前17世纪,栖霞境内开始出现两大原始聚落,一为玄武湖聚落,一为东北沿江聚落。春秋战国时期,“周武王有天下,封周章于其地”,栖霞地区先属吴,继属越,再属楚。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第五次东巡经此北归,并设置江乘县。时江乘县境域广阔,西起南京石头城、白石垒沿江而东至句容市下蜀镇,再南折至江宁区淳化街道,连同今南京市鼓楼区、建邺区、秦淮区、雨花台区统在其领属之下。至南朝齐武帝永明七年[489,一说永明元年(483)],山东高士明僧绍,史称明征君,在摄山(今栖霞山)结庐隐居,后舍宅为寺,名为“栖霞精舍”,即今栖霞寺,栖霞始得以冠名至今。 栖霞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丰厚,文化遗存众多,向为旅游胜地。这里山川形胜,栖霞山氤氲缭绕,燕子矶惊涛拍岸,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第四大桥长虹卧波;经济和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国家级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势发展,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仙林新市区)悄然崛起;俊杰满目,从秦始皇到清康熙乾隆皇帝,从处士明僧绍到诗仙李白,从过海大师鉴真到无尽意翁赵朴初,从北洋政府总理颜惠庆到民族实业家姚锡舟,从意大利航海家马可·波罗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特别是近现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等,古往今来无数风流人物均曾在此驻足流连,指点江山,吟诗抒怀,建功立业。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栖霞地区先属吴,继属越,后属楚。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置江乘(后讹为嵊)县,为栖霞区域最早的县级行政建制,治所设在江乘村(今摄山镇西湖村)。其时,县境辽阔,西起石头城、白石垒沿江而东,至今句容市下蜀镇,再转向南达江宁县淳化镇一带。隶属会稽郡。今栖霞区地域皆在古江乘县境内。

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平西楚霸王项羽,“以项羽所分楚地王韩信”,江乘县属之。高祖六年,刘邦杀韩信,立刘贾为荆王,自会稽郡析置鄣郡,江乘县归属鄣郡,隶于荆。汉元朔元年(前128),割江乘县东境分设句容、胡孰(后汉时期改为湖熟)两县,今区境东部归句容县。汉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为丹阳郡,郡治设在宛陵(今安徽宣城),江乘县改属丹阳郡。新莽天凤元年(14),改丹阳郡为宣亭郡,江乘县改为相武县,属宣亭郡。至淮阳王刘玄更始元年(23),始恢复丹阳郡、江乘县旧称。

汉建安十七年(212),孙吴废江乘县改设典农都尉。

西晋太康元年(280),恢复江乘县,至南北朝时仍沿袭县的建制。东晋元帝大(太)兴三年(320),始在江乘县金陵乡置琅琊侨郡和怀德侨县。咸和六年(331),在江乘县境内先后置东海、兰陵、东平等侨郡;咸康元年(335),析江乘县西境侨立临沂县,隶属琅琊侨郡。咸康六年,割江乘县西界侨立即丘、阳都等县。

至隋开皇九年(589),废临沂等侨县及江乘县,均并入江宁县(详见附录)。

唐上元二年(761),江宁县更为上元县。

五代十国时期,于杨吴天祐十四年(917),析上元置江宁、上元两县,今栖霞区域分属上元、句容两县,至宋、元、明、清,区境大体属上元县石步镇(后称石埠)和钟山、慈仁、开宁、北城、清风、宣义、长宁诸乡及句容县琅琊乡。

民国元年(1912),废上元、江宁两县,改设南京府,2年,废南京府重置江宁、句容两县,今区境仍属之。

23年9月,江宁县燕子矶和孝陵卫地区划归南京市,10月,设南京市燕子矶(第九区)和孝陵(第十区)两个乡区,治所分别在燕子矶镇和孝陵卫镇苜蓿园。中山陵园则隶属国民党中央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区内其他地域仍属江宁、句容两县。

28年1月16日,日伪国民政府改第九区、第十区为燕子矶区和孝陵卫区。

31年4月,燕子矶区改为乡区自治实验区。

34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第九区、第十区。38年1月22日,燕子矶区析出八卦洲,单设南京市第十四区。

民国38年(1949)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中共南京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接管国民政府南京市第九区和第十区区公所。6月,成立第九区、第十区人民政府(1955年5月,改设区人民委员会,简称人委),治所未变。

1950年6月,第九区改称第八区,第十区改称中山陵园区。

1953年7月,江苏省人民政府调整南京市与邻近三县地界,将句容县的龙潭镇和江宁县的尧辰、石埠、衡阳、仙女、新合、栖霞6个乡镇及摄山乡、三阳乡部份划入南京市,新建第九区,区人民政府驻栖霞镇。同年7月18日,南京市第八区的八卦洲划归六合县。

1955年8月,第八区改称燕子矶区,第九区改称栖霞区。

1956年2月,江宁县牌楼、沧波2乡划归中山陵园区,江宁县龙永乡、三阳乡、句容县东阳乡划归栖霞区,六合县八卦洲区复归燕子矶区。

1958年11月,撤销燕子矶、栖霞、中山陵园三区建制,成立南京市郊委。

1960年9月,南京市郊委撤销,原辖地域分属鼓楼、玄武、下关等区。

1962年7月,归南京市郊区办事处管辖。

1963年4月,南京市郊办撤销,燕子矶区、陵园区(7月复称中山陵园区)和栖霞区建制恢复,治所未变。

1965年5月28日,燕子矶、栖霞、中山陵园三区合并,成立栖霞区人民委员会,治所在栖霞镇(1968年迁至板仓镇,1971年5月迁至尧化门)。

1967年4月19日,成立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栖霞区分会。

1968年3月9日,区军管会撤销,成立栖霞区革命委员会(简称区革委会)。

1970年1月22日,南京市革委会决定将栖霞区所辖马群、紫金山、玄武湖三公社和孝陵卫镇划出,加上中山陵园管理处,成立南京市钟山区,治所在灵谷寺(1973年4月,迁至孝陵卫镇)。

1975年4月30日,钟山区建制撤销,除中山陵园管理处划归市城建局外,其他镇、公社仍归栖霞区。

1980年10月11日,恢复栖霞区人民政府建制。至今区人民政府建制及治所未变。

1992年6月,中共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栖霞区沿江新生圩成立南京新港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属正局级市政府直属机构。

1995年5月,更名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6年1月14日,南京市市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加快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问题,确定从“实际出发,建立开发区与栖霞区联合开发的运行机制”。同年3月28日,开发区与栖霞区正式实施“区区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001年11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及南京市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在栖霞区境内启动仙林大学城建设,成立仙林大学城建设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组长,并以栖霞区为主组建仙林大学城管理委员会,由区委书记任主任。

2010年1月20日,为进一步整合南京开发区、仙林大学城资源,实现栖霞区与南京开发区、仙林大学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局面,中共南京市委决定对栖霞区、南京开发区、仙林大学城实施三区融合一体化管理,实行“一个领导核心、一个利益主体、一张规划蓝图”的体制构架。

2012年7月,受中共南京市委、市政府委托,区委、区政府管理南京开发区。 目前,栖霞地区仍延续栖霞行政区、南京开发区和仙林大学城“三区相互依存、互为一体”的建制格局。

行政区划

民国元年(1912),废上元、江宁两县,设南京府。次年,废南京府,重置江宁县。今区境大部遂为江宁县域,东隅为句容县域。

民国16年(1927),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1日,成立南京市政府,今区境内燕子矶、迈皋桥、尧化等镇与八卦洲乡属南京市,其他地域仍属江宁、句容县。

民国23年(1934)9月,南京市划定市界,今区境内燕子矶、孝陵卫地区从江宁县划归南京市。10月,在燕子矶地区设立第九区,区公所驻燕子矶镇,下辖乌龙、笆斗、太平、万山、和平、燕子矶、栅栏、金固、七里(包括八卦洲、尼滩洲)等乡镇;在孝陵卫地区设立第十区,区公所驻孝陵卫镇,下辖尧化、仙鹤、马群、孝陵、海新、谷秀等乡镇。区境内中山陵园区域,时属国民政府直接管辖。今区境栖霞、龙潭等其他地域,时仍属江宁、句容两县。

28年,第九区、第十区正式改称燕子矶区、孝陵卫区,辖地不变。

民国31年(1942)4月,伪国民政府改燕子矶区为南京特别市乡区自治实验区,仍辖原1镇8乡,分为89保、765甲。孝陵卫区辖孝陵、牌楼、马群、仙鹤4镇及太平乡,分为53保、468甲。

民国34年(1945),国民政府于抗日战争胜利后还都南京,废除汪伪区划,仍以燕子矶区为第九区,辖区扩大到下关车站、东炮台、煤炭港铁路线北侧,面积180.32平方公里,设25保、383甲;以孝陵卫区为第十区,辖区北扩以京沪铁路为界,面积71.31平方公里,设37保、355甲。

民国37年(1948)3月,江宁县之汤水(今汤山)、麒麟、古泉、东流4乡镇划归南京市,成立第十三区,为乡区,面积93.56平方公里,设10保、161甲。麒麟地区属今栖霞区。38年1月22日,原第九区之八卦洲划出,成立第十四区。

民国38年(1949)4月23日,南京解放,仍沿用原第九、第十、第十三区、第十四区建制。6月2日,撤销第十四区,仍归第九区。

1950年6月15日,重新划片设区,第九区改称第八区,第十区改称中山陵园区。

第八区以旧九区为基础,划出宝塔桥地带,增加旧六区一部分即中央门外地带,辖14乡1镇,即:上坝、中桥、下坝、巽离、七里、笆斗、兴武、藤子、吉祥、尧化、万寿、迈皋桥、大庙、小市14乡和燕子矶镇。中山陵园区以旧十区为基础,东自岔路口向南,至上五旗、下五旗、马群各乡村;南自五棵松沿枣园、棕园一线至后庄;西自明城墙至太平门外岗子村至沪宁铁路;北与第八区、江宁县毗连。辖蒋王庙、高桥门、马群、牌楼、沧波5乡和孝陵卫镇。

1953年7月7日,由从江宁县划归南京市的尧辰、石埠、衡阳、仙女、新合、栖霞6个乡镇,摄山乡二村至六村5个村,三阳乡便民村及句容县所辖的龙潭镇,新建南京市第九区。

与此同时,第八区八卦洲七里、上坝、中桥、下坝、巽离5个乡划归六合县。

1955年8月初,第八区改称燕子矶区,第九区改称栖霞区。1956年2月,江宁县的牌楼、沧波两乡划归中山陵园区;江宁县龙泉乡、三阳乡、句容县东阳乡划归栖霞区;六合县八卦洲5个乡划归燕子矶区。

1958年11月,撤销燕子矶、栖霞、中山陵园三区,原燕子矶区燕子矶、小市镇和迈皋桥乡划归下关区,其它12个乡合并为燕子矶、八卦洲、尧化3个公社,原栖霞区5个乡3个镇合并为十月、龙潭2个公社,原中山陵园区5个乡1个镇合并为紫金山公社,6公社统归同时成立的南京市郊委。

1959年12月,尧化公社撤销,尧化大队并入十月公社,兴武、笆斗、柳塘、万寿、下庙、兴卫等大队并入燕子矶公社。

1960年9月,南京市郊委撤销,十月、龙潭、紫金山3公社及龙潭、栖霞、孝陵卫三个镇划入玄武区,燕子矶公社划入鼓楼区,八卦洲公社划入下关区。

1961年6月,小市镇转划鼓楼区。

1962年7月,除小市镇仍归鼓楼区外,原划入城区的公社和镇,划归南京市郊办。

1963年4月,撤销市郊办,燕子矶、中山陵园和栖霞区三区建制恢复,7月,将所属5个公社划小为34个公社和栖霞、孝陵卫、龙潭、迈皋桥、燕子矶5个镇。燕子矶、八卦洲两公社划为上坝、中桥、巽离、下坝、七里、下庙、迈皋桥、藤子、燕子矶、柳塘、笆斗山、兴武12个公社;十月、龙潭两公社划为三阳、东阳、东花、龙泉、摄山、十月、长林、衡阳、乌龙、尧辰10个公社;紫金山公社划为蒋王庙、孝陵卫、石门坎、高桥门、牌楼、沧波门、马群、百水桥、仙鹤门、岔路口10个公社。

1965年3月,鼓楼区小市镇重新划归栖霞区,中山陵园区孝陵卫镇石门坎居委会划归雨花台区七里镇。

1965年5月28日,燕子矶区、中山陵园区、栖霞区合并成立栖霞区,下辖燕子矶、迈皋桥、紫金山、玄武湖、马群、尧化、十月、摄山、便民河、八卦洲10个公社及小市、迈皋桥、燕子矶、栖霞、龙潭、孝陵卫6个镇。

1970年1月,栖霞区所辖马群、紫金山、玄武湖3公社和孝陵卫镇划出,加上中山陵园管理处,成立南京市钟山区。1974年3月13日,便民河公社并归摄山公社。

1975年4月30日,钟山区建制撤销,除中山陵园管理处划归市城建局领导外,其地域社镇划归栖霞区。

1981年12月,成立尧化镇。

1983年4月,十月公社并入栖霞镇,栖霞区下辖燕子矶、迈皋桥、紫金山、玄武湖、马群、尧化、摄山、八卦洲8个公社和小市、迈皋桥、燕子矶、栖霞、龙潭、孝陵卫、尧化7个镇。1983年9月中旬,栖霞区撤销8个人民公社,改设8个乡人民政府。

1984年6月29日,小市镇建宁路、大庙、水关桥、金陵村4个居委会和迈皋桥乡的大庙等村划入下关区,7月,玄武湖乡玄武湖村、锁金村和小市镇韶山路居委会以及火车站、新庄、岗子村、板仓一线划入玄武区。此时,栖霞区下辖迈皋桥、燕子矶、玄武湖、紫金山、马群、尧化、摄山、八卦洲8个乡和栖霞、迈皋桥、燕子矶、孝陵卫、龙潭、小市、尧化7个镇。

1987年5月1日,江宁县的长江、营防和花园3个乡划入栖霞区。

1993年底,栖霞区对所辖乡镇进行撤乡并镇调整,撤紫金山乡并入孝陵卫镇,燕子矶乡并入燕子矶镇,迈皋桥乡并入迈皋桥镇,尧化乡并并入尧化镇,花园乡并入龙潭镇,撤销玄武湖乡、马群乡和摄山乡,建立玄武湖镇、马群镇和摄山镇。此时,区辖八卦洲、长江、营防3个乡及孝陵卫、马群、尧化、摄山、栖霞、龙潭、燕子矶、迈皋桥、玄武湖、小市10个镇,全区总面积452.21平方公里,除长江水域外,陆地总面积386.13平方公里。

1995年4月,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区辖小市镇(整建制)及迈皋桥镇五塘村划入下关区,玄武湖镇(整建制)及孝陵卫镇(各一部分)划入玄武和白下区,迈皋桥镇小营、藤子、红山3个村划入玄武区。

1999年末,栖霞区辖马群、尧化、摄山、栖霞、龙潭、燕子矶、迈皋桥7个镇和长江、营防、八卦洲3个乡。

江苏栖霞区属于哪个市的(南京栖霞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03年,栖霞区辖尧化、迈皋桥、燕子矶、栖霞、马群5个街道,靖安、龙潭、八卦洲3个镇。2004年,栖霞区辖尧化、迈皋桥、燕子矶、龙潭、栖霞、马群6个街道,靖安、八卦洲2个镇。

2005年靖安、八卦洲两镇撤镇设立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栖霞区辖9个街道:尧化街道、马群街道、迈皋桥街道、燕子矶街道、栖霞街道、龙潭街道、仙林街道、靖安街道、八卦洲街道。

2011年4月30日将江宁区汤山街道的桦墅村、孟北村划归栖霞区西岗街道管理。

2012年7月栖霞区撤销靖安街道,将其行政区域整建制划入龙潭街道。将西岗街道部分地区划入仙林街道,调整范围是从312国道与毕升路交会点至经天路,再向西过仙林大道沿无名路至江宁区行政区界线以西部分。区划调整后,龙潭街道辖区面积107.63平方千米,西岗街道辖区面积28.13平方千米,仙林街道辖区面积32.67平方千米。栖霞区辖尧化、迈皋桥、燕子矶、马群、龙潭、栖霞、仙林、西岗、八卦洲9个街道,其中龙潭、栖霞、西岗3个街道整建制委托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

截至2017年底,栖霞区辖尧化、龙潭、西岗、栖霞、马群、仙林、迈皋桥、燕子矶、八卦洲9个街道,共121个居(村)委会。

江苏栖霞区属于哪个市的(南京栖霞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以上是 江苏栖霞区属于哪个市的(南京栖霞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9019.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