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信宜市属于哪个市(信宜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信宜,茂名市代管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东与阳春相接,南与高州交界,西与广西北流、容县毗邻,北与罗定市、广西岑溪市接壤。

是广东省著名侨乡、茂名市重点侨乡,先后获得“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南玉之都”“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慈孝文化之乡”“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广东省教育强市”等称号,被评为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量百强县(市)、全国水果百强县(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市、中国三华李产业龙头县(市)。

 信宜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东与阳春相接,南与高州交界,西与广西北流、容县毗邻,北与罗定市、广西岑溪市接壤。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信义县,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76年)信义县改信宜县,1995年9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县级)。2022年市辖18个镇、2个街道办,402个村(居)委会。全市土地面积3101.7平方千米,2021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51.75万人,2020年末常住人口101.63万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茂名市重点侨乡,先后获得“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南玉之都”“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慈孝文化之乡”“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广东省教育强市”等称号,被评为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量百强县(市)、全国水果百强县(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市、中国三华李产业龙头县(市)。

  截止2021年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56万公顷,粮食产量34.45万吨,林地面积21.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8.28%,活立木蓄积量1694.44万立方米。

  信宜资源丰富,是全省最大的竹器、玉器、松香、花岗岩板材的生产基地之一和全省山地鸡、三华李、荔枝、龙眼、南药、反季节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素有“南国玉都”、“竹编之乡”、“水电之乡”、“三华李之乡”、“南药之乡”、“山地鸡王国”等美称。已探明的矿产种类有玉石、金、银、铜、铁、锡、锌、钼、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等32种,银岩锡矿是全国第三大锡矿,东坑金矿为广东省第二大金矿。南玉是全国唯一的“南方碧玉”。

  信宜风景秀丽,已开发的旅游景点有天马山生态旅游区、西江温泉度假村、镇隆书香八坊景区、石根山、大仁山、甲门峡漂流、莲花湖庄园、“锦江画廊”碧道等。其中,位于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田顶海拔1704米,是粤西最高峰、广东第二高峰。

  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522.23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1.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60亿元,增长1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3亿元,增长3.1%。

广东省信宜市属于哪个市(信宜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设置南海郡。信宜属南海郡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南越,设置南海、桂林、象3个郡。信宜地属桂林郡。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封赵佗为南越王。信宜地属南越。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将南越地设置南海、苍梧等7个郡,属交趾刺史部。苍梧郡下置端溪等县。信宜属端溪县地。

吴黄武五年(226年),苍梧郡属广州,信宜地属广州苍梧郡端溪县。

晋永和七年(346年),析苍梧地置晋康郡,信宜属广州晋康郡端溪县地,直至南朝宋、齐。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析端溪县地始置县,称梁德县(意在显示梁朝德政),同时置梁德郡,属泷州。

南朝陈(557-589年),仍梁制。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平陈,废梁德郡,保留梁德县,属泷州。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梁德县为怀德县(意取感怀隋王朝之德),属泷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废泷州,置永熙郡,怀德县属永熙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怀德县地置信义(以南近信山、北接招义山取“信”“义”为县名)、潭峨(以潭峨江为县名)2县,并置南扶州,辖怀德、信义、潭峨3县。武德五年,再析怀德县地置特亮县(以特亮山为县名),属南扶州。

唐贞观元年(627年),因僚人造反,南扶州治所借寓泷州。从贞观元年至贞观六年,南扶州两次废置,其所辖怀德、信义、潭峨、特亮4县也随南扶州废置而属泷州或南扶州。贞观八年(634年),南扶州改名窦州(以东江、西江汇合处的州界罗窦洞得名),辖怀德、信义、潭峨、特亮4县,属容州都督府。

唐天宝元年(742年),窦州改为怀德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废怀德郡,复名窦州,辖县没有变动,属岭南道容州都督府。

五代南汉(917-971年),仍唐制。

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怀德、潭峨、特亮等3县,其地并入信义县,属窦州。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为信宜县:宋熙宁四年(1071),废窦州,信宜属广南西路高州。

元、明、清朝,信宜属高州路或高州府。

民国属广东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区、第七区。

1949年10月22日,信宜县解放。同年11月18日,信宜县人民政府成立,属广东省南路专区。

1950年9月属广东省高雷专区。

1952年11月,属粤西专区,是年县治所从镇隆迁东镇。

1956年2月,信宜县属湛江专区。

1958年11月15日,信宜县与茂名县合并,名高州县,县治所在茂名县城(即今高州县城)。

1961年4月1日,高州县分高州、信宜两县,并将原信宜县的古丁公社(今为古丁、马贵、深镇3个乡、镇)划给高州县辖,信宜县治所仍为东镇。

1970年,信宜县属广东省湛江地区。

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制,信宜县属茂名市。

1995年9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信宜县,设立信宜市。

1949年信宜建立人民政权。11月18日,信宜县人民政府通令,全县行政区划分为东、南、西、北、中5个区,按原36个乡建制。(本文作者:古籍大家)转载请注明出处

1950年5月,县人民政府决定将全县划为6个区,仍为36个乡。

1952年12月,全县划分15个区,235个小乡,2个镇。1955年11月15日县人民委员会通知将数字区名改为地名区名。

1956年全县235个乡,并为86个乡,其中22个中心乡,2个镇。

1957年2月20日撤销区,86个乡并为36个大乡,2个镇。

1958年5月20日,再由36个大乡,2个镇,并为20个大乡和1个镇。

1958年9月,撤销乡镇,全县建立8个人民公社,即镇隆、东镇、北界、怀乡、朱砂、白石、合水、古丁。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行政与经济都统属人民公社(简称公社)。

1958年11月15日,信宜县与茂名县合并改名为高州县,信宜片(不含分县时划给高州的古丁公社数)有7个公社,公社下设营、连、排编制。信宜片7个公社,117个营,642个连,2639个排。

1959~1960年划分:16个公社,242个大队,3936个生产队。

1961年5月29日,由县人民委员会正式通知划分8个区,50个公社,除信城公社属县领导外,其余公社属区领导。11月5日,由东镇区析出北界区,北界公社析出长坡公社,全县成为9个区,51个公社,704个大队,9616个生产队。

1963年调整为25个公社,392个大队,9668个生产队。

1983年9月30日实行政社分设,将公社改为区,大队改为乡,全县共24个区,1个区级镇,369个乡,1个乡级镇,4个居委会。

1986年11月15日,撤销区一级建制,建立乡、镇。全县24区、1镇,改设为20个镇,3个乡,原369个小乡改为370个行政村。20个镇:东镇(由原来东镇区、竹山区和信城镇合并而成)、镇隆、水口、北界、高坡、金垌、径口、池洞、怀乡、洪冠、安莪、朱砂、贵子、白石、大成、钱排、合水、新堡、平塘、思贺;3个乡:丁堡、旺沙、茶山。各镇、乡管辖原区所管辖范围不变。

1995年,信宜市下设23个镇(东镇、镇隆、水口、北界、高坡、金堌、径口、丁堡、池洞、安莪、朱砂、旺沙、贵子、怀乡、茶山、洪冠、白石、大成、钱排、合水、新宝、平塘、思贺),370个管理区,4个居委会。

2003年,撒消旺沙镇、安莪镇,其地并入朱砂镇。撤消高坡镇,其地并入北界镇。撤消径口镇,并入金垌镇。

2012年,信宜市辖镇隆、水口、北界、金垌、丁堡、池洞、朱砂、怀乡、洪冠、茶山、贵子、平塘、白石、大成、钱排、合水、新宝、思贺等18个镇和东镇街道,393个村(居)委员会。2012年,全市总人口136.31万人。

2022年全市下辖镇隆、水口、北界、金垌、丁堡、池洞、白石、大成、怀乡、洪冠、茶山、朱砂、贵子、平塘、钱排、合水、新宝、思贺18个镇和东镇街道办、玉都街道办2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驻东镇街道办。

广东省信宜市属于哪个市(信宜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以上是 广东省信宜市属于哪个市(信宜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7002.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