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属于哪个市的(化州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化州市,广东省辖县级市,由茂名市代管。古称石龙,因盛产化橘红而被命名为“中国化橘红之乡”,素有橘乡、橘城、橘州之美誉。其地形狭长,状若坐狮。

化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西部,东接高州市、茂名市郊,东南邻湛江吴川市,西南邻湛江廉江市,西北和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北流市交界,地形狭长,状若坐狮。现辖17个镇,6个街道;土地面积2356.52平方千米。2021年,年末户籍人口181.12万人,常住人口130.09万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5.35亿元,比上年增长8.4%。202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01万公顷(三季度播种面积合计),粮食产量34.58万吨。

广东省化州市属于哪个市的(化州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位置

历史沿革

化州秦属象郡地。

汉先后属南越国、合浦郡高凉县、交趾刺史部、高兴郡、高凉郡、高凉县、交州高凉县、广州高凉县。

三国属广州高凉、高兴二郡地。

晋太康元年(280)后属高凉郡高凉县。

南朝宋元嘉三年(426),檀道济筑石城于陵罗江口,置罗州县,属广州高凉郡,为化州建县之始。

齐置高兴郡、高兴县,郡县治所在今化州市区东北旧城岭,属越州。郡辖地在今化州南部及吴川、廉江县。

梁大通年间(527~529),置石龙县、石龙郡,又升罗州县为罗州,置刺史,领石龙、高兴二郡。罗州、石龙郡、县治所皆在今化州市区东北旧城岭,石龙县名的由来,皆缘于州、郡、县治所之下有石如龙。

隋灭陈,废石龙、高兴二郡,罗州领石龙、吴川、茂名三县。大业三年(607)废高州、罗州,设高凉郡,石龙县属高凉郡。

唐武德四年(621)废高凉郡。五年复置罗州,治所石龙。领石龙、吴川、陵罗、龙化、罗辩、南河、石城、招义、零绿、慈廉、罗肥十一县,属岭南西道邕经略使。唐武德六年(623)罗州徙治石城后,先后置南石州、辩州,其间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曾一度改置陵水郡,后复置辩州,下领石龙县等。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辩州改称化州,取之于州治之石龙能灵变,此乃化州命名之始。领石龙、吴川两县。

元先后置化州路安抚司、化州路总管府。

明改化州路为化州府,属广东行省,领石龙、吴川、石城三县。自梁至明初的800年间,化州一直为古代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重要政治中心之一,为罗州、南石州、辩州、化州、化州路、化州府以及高凉郡、石龙县等的治所之所在。明洪武七年(1374)降化州府为州,附廓之石龙县入化州,领吴川、石城两县。明洪武九年改化州为高州县,属高州府。十四年,化县复改化州。

清,沿明制,化州领吴川、石城二县,属高州府。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县直属省。化州改称化县,属广东军政府辖。

民国2年,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化县属高雷道辖区。

民国14年,废道制,于省县之间设行政区。化县属广东省南路行政区管辖。

民国17年,北伐结束。广州政治会议颁布善后委员会条例。广东省善后委员会设4个善后区。化县属高州善后区辖。

民国21年,广东省善后委员会改为广东省绥靖委员会。化县属广东省南区绥靖公署辖。

民国25年,化县属广东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

新中国成立初期仍称化县。

1958年11月,化县与吴川合并,改称化州县,归湛江地方行政区辖。

1961年4月吴川县分出,化州县称谓不变。

1983年7月,广东省决定茂名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化州县从湛江地方行政区分出,归茂名市管辖。

1994年7月4日,撤销化州县,设立化州市(县级),以原化州县的行政区域为化州市的行政区域。同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化州市委托茂名市代管,化州为市(县级)建制至今不变。

行政区划

1949年11月至1957年2月,为县辖区时期,区乡体制先后作了3次变动。1949年11月至1950年2月,全县设4个区,39个乡,一个镇。

1950年3月为加强对土地改革工作的领导设7个区,39个乡,1个镇。

1953年土地改革结束后,为加强农村政权的建设,全县划为13个区,1个镇,159个乡。

1957年3月至1958年8月,为县辖乡时期。1957年,为了精简机构,加强基层政权,以适应农业合作化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撤区并乡,以县辖乡为主。这期间,农村行政区划先后作了4次变动。1957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划为59个乡,附城镇不变;为了适应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的需要,1957年6月,将60个乡(镇)并为39个乡(镇),同年底再次并为31个乡(镇);1958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又将31个乡(镇)合并为15个乡(镇)。

1958年9月至1983年9月,为县辖公社时期。1958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进行联乡并社转公社,实行政社合一。是年9月,全县126个农业合作社和5个国营农场合并为14个人民公社。保留附城镇。同年11月,化县、吴川两县合并为化州县。此时,化州县共为22个公社2个镇。1961年3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4月化州县又分为化州、吴川两县。同年9月化州县划分为13个区,57个人民公社(含附城、水上两个公社)。

广东省化州市属于哪个市的(化州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1963年1月,为解决人民公社规模小、机关多、干部多、生产队负担重的问题,化州县撤销13个区,将57个人民公社合并为20个(包括附城公社和水上运输公社)。

1968年9月附城公社撤销,先后改为附城镇、化州镇。

1979年,化州县行政区划为长岐、同庆、杨梅、良光、笪桥、环城、南盛、镇安、新安、官桥、林尘、中垌、合江、那务、播扬、宝圩、平定、文楼、江湖、兰山、水上运输21个人民公社和附城镇,下辖328个生产大队和3个居民委员会。

1981年6月附城镇改称化州镇,同年7月水上运输公社改为企业性质的化州县水上运输公司,11月环城人民公社更名为城郊人民公社。

1983年10月,化州县进行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设,撤销公社、大队建制,改设区、乡建制,全县原20个人民公社改为相应的20个区,化州镇不变(区级镇)。20个区下辖331个乡。

1987年2月,化州县撤销原20个区建制,设置南盛、长岐、同庆、林尘、新安、笪桥、合江、那务、播扬、宝圩、平定、中垌、官桥、杨梅、文楼、良光、东山(城郊更名)17个镇和江湖、镇安、兰山3个乡,保留化州镇。原各区所辖区域分别由新设置的乡、镇管辖。乡、镇下设置331个村民委员会和24个居民委员会,原各小乡所辖区域分别由村民委员会管辖。

1988年5月,镇安乡撤乡建镇,并更名为丽岗镇。9月,江湖、兰山两乡撤乡建镇。至此,全县共设21个镇,下辖334个村民委员会和26个居民委员会。

1989年春,各镇下设的村民委员会改称管理区。

1993年3月,设立广东鉴江经济开发试验区。

1994年1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同意,化州县撤销东山镇,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化州镇管辖。1994年9月,撤销化州镇建制,依鉴江和广湛铁路为界,设置东山、河西、下郭3个街道,作为化州市政府的派出机关。

1997年3月,从原官桥镇划出石湾、中火岭、李山、官禄、旺竹圩、莲花、莞塘、塘格、长坡、榕木水10个管理区成立石湾区。

1998年11月至1999年3月,各镇下辖的334个管理区陆续改称村民委员会。

1999年10月石湾区改称石湾镇。

2000年12月底,化州市辖长岐、同庆、南盛、丽岗、杨梅、良光、笪桥、石湾、新安、官桥、兰山、中垌、林尘、江湖、合江、那务、播扬、平定、文楼、宝圩20个镇,东山、河西、下郭3个街道,以及广东鉴江经济开发试验区,辖334个村民委员会和29个居民委员会。

2019年,化州市设丽岗、宝圩、同庆、长岐、杨梅、良光、笪桥、新安、官桥、中垌、平定、文楼、林尘、合江、江湖、那务、播杨17个镇,东山街道办事处、河西街道办事处、鉴江个国有农场),村民委员会334个,自然村4080条。化州市境内有广东省建设农场、广东省新时代农场、广东省红阳农场、广东省红峰农场、广东省和平农场、广东省新华农场和茂名市国营文楼林场、茂名市国营丽岗林场、茂名市国营平定林场、茂名市国营播扬林场、茂名市国营化州市大番坡林场等11个农林场。

2020年辖17个镇,6个街道;土地面积2356.52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180.14万人,常住人口129.36万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0.18亿元。(本文作者:古籍大家)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上是 广东省化州市属于哪个市的(化州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700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