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属于哪个市(冠县位置面积及行政区划)

冠县是山东省聊城市。

冠县,位于山东省最西部,东临聊城市东昌府区,北界临清市,南接莘县,西接河北省馆陶县,全境处于鲁西北黄泛平原,系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四季分明;总面积1161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2个镇、3个乡。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冠县常住人口为719354人。

聊城,山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山东省西部,西隔漳卫河与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相望,南部隔金堤河与河南省为邻,东南隔黄河与泰安市、济南市为邻,北部和东部与德州市接壤。全市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辖东昌府区、临清市、

冠县

、莘县、阳谷县、东阿县、茌平区、高唐县8个县(市、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3个市属开发区。

  聊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城、中国十大休闲城市。 

【位置面积】

地处山东省最西部,东临东昌府区,北界临清市,南接莘县,西和西南面与河北省馆陶县和大名县相望。全境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45公里,面积1161平方公里。马颊河、漳卫河、黄河故道分别纵贯东西境。济邯铁路、青兰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境内长34公里;G309国道、G106 国道境内长50.12公里;省道有S247线、S248线、S323线,境内长87.53公里。

【自然地质】

属黄泛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含水层发育好,主要由亚黏土、亚砂及粉砂构成,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盐为主, 局部区域有氯化物类分布。

【自然地貌】

冠县全境处于鲁西北黄泛平原,系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开阔平坦,但略有起伏。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坡降为1/6000~1/7000。海拔高程一般为42.5~35米,最高点在西南部斜店乡的樊楼村,高达54.8米;最低点在东部史庄乡的花园村,仅34.6米。由于历史上古黄河不断改道、决口,淤积、沉淀大量泥沙物质,境内形成了岗、坡、洼相间的微地貌差异。

【自然气候】

冠县地处温暖带季风区,属于半干旱季风型大陆气候,全县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多风干燥,形成了春季易旱,夏季易涝, 晚秋又旱的气候特点。

【自然水文】

冠县东临马颊河,西靠卫河及卫运河,位山三干渠在东部穿过。县内有一干渠、新二干渠、老二干渠、三干渠、长顺渠、青年渠、鸿雁渠七条流域面积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排水沟渠,及九条流域面积在 30~100 平方公里的排水支沟,构成了全县排灌工程体系。

【土地资源】

1.耕地面积60257.47公顷(90.39万亩)。其中,水田10.93公顷(163.95亩),占0.02%,全部种植莲藕;水浇地60246.54公顷(90.37万亩),占99.98%。桑阿镇、东古城镇、辛集镇耕地面积较大。我县耕地位于一年两熟制,坡度在2度以下的平原地区。

2.种植园用地面积10332.22公顷(15.50万亩)。其中,果园10292.98公顷(15.44万亩),占99.62%;其他园地39.24公顷(588.60亩),占0.38%。崇文街道、东古城镇和兰沃乡种植园地面积较大。

3.林地面积15686.43公顷(23.53万亩)。其中,乔木林地10683.35公顷(16.03万亩),占68.11%;灌木林地0.08公顷(1.2亩);其他林地5003公顷(7.5万亩),占31.89%。贾镇、清水镇和烟庄街道林地面积较大。

4.草地面积共156.43公顷(0.23万亩),全部为其他草地。

5.湿地面积3.34公顷(50.10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我县湿地仅有内陆滩涂,分布在漳卫南运河。

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1545.05公顷(32.32万亩)。其中,建制镇用地4497.14公顷(6.75万亩),占20.87%;村庄用地16901.35公顷(23.35万亩),占78.45%;采矿用地87.61公顷(0.13万亩),占0.41%;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58.95公顷(884.25亩),占0.27%。

7.交通运输用地2516.99公顷( 3.78万亩)。其中,铁路用地192.31公顷(0.29万亩),占7.64%;公路用地1332.2公顷(2.0万亩),占52.93%;农村道路992.48公顷(1.49万亩),占39.43%。

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896.43公顷( 5.84万亩)。其中,河流水面234公顷(0.35万亩),占6.01%;水库水面111.85公顷(0.17万亩),占2.87%;坑塘水面405.36公顷(0.61万亩),占10.40%;沟渠2475.92公顷(3.71万亩),占63.54%;水工建筑用地669.30公顷(1.0万亩),占17.18%。河流水面分布在马颊河和漳卫南运河。

【林果资源】

全县林地45万亩,森林覆盖率22.9%,位居全市首位。有大型果品加工企业1处,大型木材加工企业1处,省级林业专业示范社9家,市级林业专业示范社30余家。全县经济林总面积35万亩,总产量40万吨,总产值8亿元,其中苹果18万余亩、梨7.5万亩、桃3.9万亩、大樱桃3万亩。

2022年上半年,我县生产总值为132.7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7.54亿元,同比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6.49亿元,同比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8.73亿元,同比增长4.0%。

一、农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65亿元,同比增长6.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10.6%。

二、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4.9亿元,同比增长7.1%;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完成营业收入211.57亿元,同比增长6.8%。

从重点行业来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1亿元,同比增长14%;纺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1亿元,同比增长10.8%;钢压延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2.5亿元,同比增长3.5%;护栏板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2亿元,同比增长2.9%。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2%。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53.7%,占比提高幅度-2.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108.3%,占全部投资比重6.7%;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59.2%。

四、服务业下行压力大。上半年,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49亿元,同比下降25.4%。其中交通运输业同比下降22.2%,商务服务业同比下降59.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65.1%,居民服务修理业同比增长3%。

五、消费品市场运行较为稳定。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19.0亿元,同比增长2.5%。批零住餐四行业销售额增速分别为9.4%、8.0%、2.6%、1.5%。

六、财政收支均增长,且重点支出保障有力。上半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5亿元,占预算的48.5%,慢于时间进度1.5个百分点,同口径增长增长6.4%。全县一般财政支出累计完成22.7亿元,占预算的55.1%,快于时间进度5.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9.1%。其中民生支出完成19.3亿元,占比84.9%。

七、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均增加。上半年,全县税收收入完成4.1亿元,同口径增长2.1%,同口径税收比重为68.4%;非税收入完成2.4亿元,同比增加16.9%。税收比重排第8位,高于全市平均比重0.3个百分点。    

八、金融机构整体资金运行保持平稳态势。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65.8亿元,较年初增加50.5亿元,增长12.2%。住户存款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住户存款余额为367.2亿元,较年初增加30.8亿元,上升9.2%。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有所增长。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为46.3亿元,较年初增加4.5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0.0亿元,较年初增加25.4亿元, 增长11.3%。住户贷款小幅增长。余额为126.0亿元,较年初增加10.4亿元,增长9.0%。企(事)业单位贷款有所回升。6月末余额为124.0亿元,较年初增加15.0亿元,增长13.8%。

冠县地处山东省最西部,东临东昌府区,北界临清市,南接莘县,西和西南面与河北省馆陶县和大名县相望。马颊河、漳卫河、黄河故道分别纵贯东西境。冠县生态优美、资源丰富。拥有生态湿地、百里林海、万亩梨园、宜人温泉,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和著名的“鸭梨之乡”、“毛白杨之乡”。

山东省冠县属于哪个市(冠县位置面积及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冠县地方唐、虞、三代为冀州之域,确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见春秋。春秋时为晋冠氏、黄邑。冠氏邑在今南馆陶东东古城。《左传》载:周敬王19年(前501年)晋人伐卫,“齐为卫故,伐晋冠氏。”黄邑系今冠县城南黄城村。《史记》载:周威烈王十三年(前413年),田庄子相齐宣公。宣公43年伐晋,毁黄城。《括地志》云:故黄城在魏州冠氏南10里,因黄沟为名。战国时期属赵国。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前221年),废封建,为郡县。冠县地方属东郡。

汉(前206——公元220年)初置馆陶县,因其城西北七里有陶丘,赵置馆于其侧,因名馆陶。属冀州魏郡。《汉书·地理志》载:魏君高帝置,属冀州县十八:邺、沙、魏、斥丘、内黄、馆陶、清渊、元城、繁阳、黎阳、梁期、郎裴、平恩(候国)、邯会、邯沟、武安、武始、阴安。《山东通志·古迹》说:馆陶县治今南馆陶(东古城)。清渊城在今北馆陶西北18里,俗日清阳城。

公元220——265年,曹魏统治中国北方。馆陶、清渊属司州阳平郡。《山东通志·卷十八》载:黄初二年以魏郡东部置阳平郡于馆陶,隶冀州领县八。黄初六年封馆陶王霖为东海王,馆陶县改称馆陶王国,太和六年复为馆陶县。

晋(265——420),馆陶、清渊属司州阳平郡。《晋书·地理志》载:阳平郡,属司州,统县七:馆陶、清泉(唐人写《晋书》为避高祖讳改清渊为清泉)发干、阳平、乐平、东武阳、元城。

南北朝时期(420——589),馆陶、清渊仍属司州阳平郡。《山东通志·沿革表》载:北魏将清渊县治移至今冠县清水堡,齐周因之”。“北齐省发干入清渊”“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于馆陶置毛州,馆陶县、州、郡治”。

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置冠氏县,(因古冠氏邑而得名,治今冠县城),迄今已有1399年的历史。《冠县县志·地舆志》引《元和志》云:“冠氏县西至魏州60里,本汉馆陶县地,开皇六年析馆陶东界置,因古冠氏为名,属毛州,大业二年州废,改属武阳郡”。

唐(公元618——907年),改郡为州。地方行政体制为道、州、县三级。唐初冠氏县属毛州;贞观元年废毛州,改属魏州河北道。《唐书·地理志》载:魏州属河北道,领县十。《续山东考古录,卷五》说:“唐初避高祖讳改清渊为清水,属毛州。贞观元年生,入冠氏为镇。

五代(公元907——960年)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统治中国,其行政设置沿袭旧制,仍属魏州,均为冠氏县。

宋金时,公元960年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乱局,建立宋朝,分天下为十五路,冠氏县属河北东路大名府,魏郡。公元1141年宋金和议后,冠氏县属金代大名府路大名府。

元朝(公元1279——1368年)在我国历史上疆域辽阔,为适应中央集权的有效统治,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全国分置了十一个代表中央中书省在地方行使职权的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大都(今北京)附近的河北、山东、山西地区叫做“腹里”,都隶于中书省。金冠氏县属大名府。元初属东昌路,至元二年升冠氏县为冠州。直隶中书省。

明(公元1368——1644年),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使司,简称布政司。明洪武三年(公元1369年)元冠州降为县,始定名冠县属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西北有卫河,东有贾镇堡,东北有清水堡,俱嘉靖22年筑。

清(1644——1910年),因旧制,分全国为18省,后増至22省,冠县属山东省东昌府。全县330个村,分为四乡(崇文、弇山、清渊、博陵)27里,266甲。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道,冠县属山东省济西道,次年,改济西道为东临道,冠县属山东省东临道。17年道废,冠县直属山东省。25年(1936年)设督察专员公署,冠县属山东省第六督察专员公署。民国时期全县九个区:城关、谷子头、白塔集、桑阿镇、张庄、谈二寨、化村、清水、干集。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在冠县的政权瓦解,成立了抗日政府。

1938年2月,建立冠县抗日政府,初属山东省第六专署。1939年9月,属鲁西北行政委员会。1940年4月,属鲁西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0年5月,建立冠县抗日民主政府。1940年11月,属鲁西区第三专署。1941年7月,属冀鲁豫区第三专署。1941年9月,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第十八专署。1943年7月,属冀南区第七专署。1945年6月,属冀鲁豫区第七专署。1945年8月,冠县与永智县合并称永智县。1945年10月,属冀南区第一专署。1945年12月,恢复冠县称谓,仍属冀南区第一专署。1949年7月,属平原省聊城专署。1952年12月,撤销平原省建置,冠县改属山东省聊城专署。1967年3月,属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7月,属聊城地区行政公署。1998年2月,聊城地区撤地改市,冠县遂属地级聊城市。

行政区划

从1938年到建国前,冠县政区变革八次:1938年下半年——1940年春,冠县属鲁西北行政委员会,九个区。1940年春——1941年冬,冠县改属冀南三专属,八个区。九区干集划入河北省。1941年冬――1942年冬,冠县仍属三专属,十三个区。1942年冬——1943年夏,冠县改属冀南七专属,八个区。1944年夏——1945年8月,冠县又改属冀南七专属,五个区。1943年冬,冠县一、七、八区与馆陶一、七区合为永智县(因纪念1943年10月21日在清平县陈官营战斗中光荣牺牲的冀南七分区政委肖永智同志得名)。冠县六区划入武训县。

1945年8月——1946年3日,仍属冀南一专署。1945年8月12日永智县与冠县合并,仍称永智县。同年冬,六区由武训县归,年底复冠县,设十个区。1946年3月北馆陶、南馆陶回归馆陶县,冠县恢复原来的八个区。1949年8月,冠县属平原省聊城地区,设城关、梁堂、桑阿镇、张庄清水五个区。

建国后,1952年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冠县改属山东省聊城地区,设六个区(增加化村区)八十一个乡。

1956年3月6日撤销堂邑县,其辛集、柳林两区和温集区的定远寨、范王庄、黑周三个乡入冠县。全县八个区、七十四个乡。

1958年2月5日撤区设二十个乡。当年秋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馆陶县和莘县的燕店、王奉两社拥入,时全县共十六处公社;城关、史村、清水、桑阿镇、贾镇、辛集、燕店、王奉、柳林、北馆陶、魏僧寨、潘庄、八岔路、南馆陶、柴堡、房儿寨。

1961年10月5日冠馆分治,燕店、王奉两社回莘县,公社改区,全县七个区:城关、梁堂、桑阿镇、清水、贾镇、辛集、柳林共辖五十二处小公社。

1965年3月29日馆陶县的南馆陶、北馆陶两区复入冠县,增加到九个区,六十一处小公社。

1971年1月16日撤区。全县分十八处公社:南陶、斜店、北陶、清水、廿屯、柳林、范寨、辛集、兰沃、店子、万善、孙町、烟庄、贾镇、定远寨、桑阿镇、梁堂、城关。

1984年9月7日撤销公社,改建为七镇十五乡。七镇:冠城镇、东古城镇、北馆陶镇、清水镇、柳林镇、贾镇、桑阿镇。十五乡:甘屯、兰沃、店子、万善、孙町、范寨、辛集、烟庄、定远寨、梁堂、斜店、杨召、史庄、元造戶、白塔集。

1984

2020年全县辖15个乡镇、3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有行政村342个,城市社区10个,总人口87万人。15个乡镇分别为:斜店乡、东古城镇、北馆陶镇、万善乡、店子镇、清水镇、兰沃乡、甘官屯镇、柳林镇、范寨镇、辛集镇、定远寨镇、桑阿镇、贾镇、梁堂镇3个街道分别为:清泉街道、崇文街道、烟庄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山东冠县经济开发区。(本文作者:古籍大家)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说冠县

山东省冠县属于哪个市(冠县位置面积及行政区划)

以上是 山东省冠县属于哪个市(冠县位置面积及行政区划)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978.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