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馆陶县属于哪个市(馆陶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作者:大坎历史

馆陶县属于邯郸市。

馆陶县,河北省邯郸市下辖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毗邻。全县辖4镇4乡277个行政村,总面积4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万亩。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馆陶县常住人口为307912人。

馆陶县先后荣获中国蛋鸡之乡、中国黑陶艺术之乡 、中国粮画之乡、中国轻工轴承之乡、中国黄瓜之乡、中国漆画艺术之乡、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等等30余项国家级殊荣。

馆陶县,河北省下辖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毗邻。馆陶是千年古县,赵王“在城(今冠县东古城)西北七里陶丘侧置馆,故名馆陶”,自西汉初置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馆陶县是远近闻名的中国蛋鸡之乡、中国黄瓜之乡、中国黑陶艺术之乡、中国轻工轴承之乡、中国粮画之乡、中国漆画艺术之乡,先后荣获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县、中国金融生态文明县、新中国60年发展中国最具投资环境县级城市、浙商(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中国特色农业(蛋鸡)十佳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富铬黑小麦种源基地、全国优质黄瓜生产基地示范县、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百强区县等荣誉称号。

 地貌
  (1)平原
  馆陶县属掩埋古河道的壤质土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南部海拔43米,北部海拔36米,自然坡降为1:5000。由于河流多次交互沉积,以及剥蚀沉积的影响,形成了微度起伏的地形,形成一些中小地貌,主要类型有沙河故道、缓岗、二坡地、河间洼地和河旁洼地。除河旁洼地外,其他地貌类型大体呈带状南北分布或东西分布。
  (2)河流
  河流主要有漳河和卫运河。漳河源于山西省晋东南地区,馆陶县境内河道仅长4.2公里。漳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水少或无水,雨季流量增多。
卫运河源于河南省辉县百门泉,在徐万仓入境注入卫运河,沿东部县界向东北方向流去,卫运河县境内河道长40.5公里。
气候
  馆陶县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随着四季的明显交替,依次呈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4℃,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低气温-20℃,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7℃,极端最高气温42.5℃,全年无霜期200天,年日照2557小时。
  土地资源
  馆陶县耕地面积48万亩,全县各乡镇基本农田规划总面积28271.67公顷。
  生物资源
  馆陶县境内自然植被类型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草甸、沼泽植被、水生植被6种类型。馆陶县栽培植物资源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稻谷、棉花、花生等,是中国主要的粮棉、禽蛋、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土特产品有鸡蛋、黑小麦、晚秋黄梨、手工挂面、酱包瓜等。
馆陶县野生动物主要为陆栖脊椎动物,两栖类、爬行类和兽类较少,较大的兽类几近绝迹;哺乳类有野兔、黄鼠狼等;鸟类有麻雀、鸽、喜鹊、燕子、鹌鹑、啄木鸟等;鱼类有鲤鱼、草鱼、鲫鱼等;爬行类有壁虎、蛇、蜘蛛等。
  人口民族
  馆陶县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较少(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交通
  馆陶县境内106、309两条国道在县城交汇,青兰高速公路、邯济铁路横贯东西,大广高速纵穿县境,邯济铁路复线即将通车,县内106国道、309国道、215省道、武馆线(省道224)、南馆线(省道345)、肥馆线(省道347)、神农大道纵横交叉,形成了两条国道、两条高速、一条铁路纵横通过、沟通南北、连接东西,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依托、乡村道路为补充的大交通格局。

历史沿革

春秋时(前841~前476年)为晋国冠氏邑。

战国期间(前475~前221年)属赵国。城(东古城,今属山东省冠县)西北七里有陶丘,赵置馆于其侧,故名馆陶。

秦(前221~前206年)并天下,行郡县制,馆陶属东郡。

汉(前206~220年)承秦制。西汉平帝二年(2年)置馆陶县。时郡、国并称。至光武帝元年(25年)始设州、部,分全国为十三个刺史部(州)。馆陶县属冀州部魏郡。

三国(220~265年)袭汉制。馆陶县属魏地,归司州部阳平郡。

晋及十六国时(265~470年)仍为州、郡、县三级制,馆陶县属司州阳平郡。后赵(319~351年)徙阳平郡治于此。

南北朝时期(420~581年)仍承晋制。后魏,馆陶县属司州部阳平郡。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兼置毛州。

隋(581~618年),初废郡存州,后又废州为郡。开皇(581~600年)初废郡,置毛州,辖堂邑、博平、冠氏、临清四县。大业二年(606年)废州,北迁四十里建县治(北馆陶,今属山东省冠县)属武阳郡。

唐(618~907年),州、郡之上增设道,始分全国为十个道。武德五年(622年)复置毛州属河北道。贞观初(627年)废州为县,属河北道魏都。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全国为十五个道。天宝及其至德、乾元、上元、宝应、广德、永泰等年间(742~765年)隶属未变。大历中(772年)馆陶县改名永济县,遂又复置馆陶县,至唐末未变。

五代十国(907~960年)沿唐制,馆陶县仍属河北道。

宋初废道设路,路辖府、州,府、州辖县。建隆四年(963年)复置永济县于馆陶。熙宁五年(1072年)降永济为镇,并入馆陶,属河北路大名府。

辽、金承宋制,分所辖的北方为十九个路。馆陶县属大名路大名府。

元(1279~1368年),全国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下设路、州、县,馆陶县属东平路。至元二年(1265年)改属濮州,均隶属山东省,这是馆陶县属山东省之始。

明代(1368~1644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废路存府、州。全国分统于十五个布政司,亦称十五个省。洪武初(1368年)馆陶县归山东省东昌府。弘治二年(1489年)升临清为州,馆陶县属临清州。

清朝(1644~1911年),通称为省,下为府、县两级。馆陶县属东昌府。

民国元年(1912年),山东省废府设道。馆陶县属济西道。民国3年(1914年),济西道更为东临道,馆陶县属之。民国17年(1928年)废道,各县直属山东省政府。民国25年(1936年),全省下设十二个行政区,馆陶县属第六区。

民国26年(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11月馆陶县城沦陷。民国27年(1938年)5月15日,国民党政府山东省第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领导的第十支队收复馆陶县城。

民国27年(1938年)5月,馆陶县抗日政府成立,属中共鲁西北特委,后属鲁西北行政委员会领导。

民国28年(1939年)1月,成立鲁西行政主任公署,馆陶县属第三(鲁西北)专署。2月,日军第二次占领馆陶县城。

民国29年(1940年)8月,馆陶县由鲁西行署第三专署改属冀南行署第三专署。

民国34年(1945年)11月,馆陶县由冀南行署第三专署改属第一专署。

民国38年(1949年)8月,撤销冀南行署(亦称冀南区),馆陶县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管辖。

1952年10月,馆陶县由河北省邯郸专区划归山东省德州专区。

1953年1月,馆陶县由山东省德州专区划归山东省聊城专区。

1958年12月,撤销馆陶县建制,并入冠县。

1961年7月,恢复馆陶县,仍归山东省聊城专区领导。

1965年1月,馆陶县由山东省聊城专区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

1968年1月,邯郸专区改为邯郸地区,馆陶县属邯郸地区。

1993年7月,邯郸地、市合并称邯郸市,馆陶县归属邯郸市管辖。

行政区划

1950年8月,馆陶县有5个区1个镇。

1952年12月,馆陶县改为6区1镇,第一区南部村庄和第五区卫运河以东的村庄新建第六区。

1953年7月,撤销南馆陶镇,其所辖村并入第六区。

1954年4月,馆陶县有6个区92个乡。第一区、第二区1964年底划归山东省。

1958年3月,馆陶县有18个乡。

1958年9月,18个乡改建为7个人民公社:南馆陶人民公社、八岔路人民公社、潘庄人民公社、北馆陶人民公社、魏僧寨人民公社、柴堡人民公社、房寨人民公社。

1958年底,馆陶县并人冠县。

1961年7月,恢复馆陶县建置,辖7个人民公社,个别村做了调整,即馆陶县的北田平、前马固、后马固、吉固4个村划给冠县;冠县的段辛庄、郭庄、官庄3个村划给馆陶县。

1961年底,全县有7个人民公社,47个管理区,488个村。

1963年4月,在原7个人民公社范围的基础上,改建为7个区公所,辖42个人民公社。

1964年底,冀鲁区划,以卫运河为界,馆陶县卫运河以东的地域,北半部划给山东省临清市,有八岔路、潘庄两个区的11个人民公社99村;南半部划给冠县,有北馆陶区的5个人民公社和南馆陶区的4个人民公社及西陶公社的东馆陶共143个村。

至此,馆陶县有魏僧寨、柴堡、南馆陶和房寨4个区的22个人民公社,251村,275个大队。

1965年6月,4个区改建为4个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撤销柴堡区的林北人民公社,将林北人民公社所辖的车疃、社里堡划归西陶人民公社。将林北、中富庄、东富庄、后罗头、前罗头、东刘庄、西刘庄、要庄划归柴堡人民公社领导。同时将柴堡工委的范庄人民公社和房寨工委的寿山寺人民公社,划归南馆陶工委领导。将丁圈人民公社改名为滩上人民公社,公社驻地移驻滩上村。

1967年3月21日,馆陶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1968年3月,全县有4个工委和21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同时,将寿山寺公社和魏僧寨公社分别改为向阳公社和卫东公社。

1979年向阳公社恢复寿山寺公社名称。

1982年1月,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改设县人民政府。全县21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的名称被取消,改为管理委员会。

1984年3月,撤销21个人民公社,改设为4个镇和17个乡。4个镇是:馆陶镇、魏僧寨镇、柴堡镇、房寨镇。17个乡是:草厂乡、油寨乡、滩上乡、王二厢乡、路桥乡、东马头乡、柴庄乡、市庄乡、南徐村乡、浅口乡、范庄乡、寿山寺乡、沿村乡、王桥乡、芦里乡、留庄乡、河寨乡。

1984年夏,东马头乡的东马头村,分为东马头北村、东马头中村、东马头南村。从而东马头乡由管辖11个行政村,变为13个行政村。

1984年底,全县有21个乡、镇,251个自然村,277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

1996年1月,全县4个镇,17个乡合并为4个镇,4个乡。馆陶镇、沿村乡合并为馆陶镇;魏僧寨镇、滩上乡、草厂乡合并为魏僧寨镇;柴堡镇、柴庄乡、市庄乡合并为柴堡镇;房寨镇、河寨乡合并为房寨镇;路桥乡,王二厢乡、油寨乡合并为路桥乡;南徐村乡、东马头乡合并为南徐村乡;寿山寺乡、浅口乡、范庄乡合并为寿山寺乡;王桥乡、留庄乡、芦里乡合并为王桥乡。

2020年馆陶县辖4镇(柴堡镇、馆陶镇、房寨镇、魏僧寨镇)、4乡(路桥乡、南徐村乡、寿山寺乡、王桥乡)、277个行政村。

河北省馆陶县属于哪个市(馆陶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以上是 河北省馆陶县属于哪个市(馆陶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802.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