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区属于哪个省市(天津市宝坻区区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宝坻是天津市的,天津市是直辖市。宝坻区是天津市的市辖区之一,位于中国天津市中北部、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南麓,属于华北平原北部的一部分,地处京、津、唐三角地带,临近渤海湾。
宝坻自古是商业要地,据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开发利用,秦城遗址等古迹遍布。金大定十二年,因人烟繁庶,贸易兴旺,改为县。2018年10月22日,宝坻区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

宝坻区是天津市的市辖区之一,位于中国天津市中北部、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南麓,属于华北平原北部的一部分,地处京、津、唐三角地带,临近渤海湾。宝坻自古是商业要地,据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开发利用,秦城遗址等古迹遍布。金大定十二年,因人烟繁庶,贸易兴旺,改为县。

  区名由来

  宝坻区的“坻”字,原只读“chí”,水中高地之意。据传,清朝乾隆巡游到此地,脱口念成宝坻“ dǐ”,从此就成了金口玉言。宝坻又名渠阳,位于渔阳(蓟县)和雍阳(武清)之间,自古是商业要地。据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开发利用,歇马台、秦城等古迹遍布。公元10世纪20年代,因“高阜平阔”而设置专卖盐院,时称“新仓”,成为朝廷贮盐基地。过了两个半世纪,因人烟繁庶,贸易兴旺,改为县。当时,此地盐产的收入占全国盐利的1/10,国人视盐为国宝,故“富商巨贾,货置丛繁”。

  位置境域

  宝坻区位于天津市北部,东及东南与河北省玉田县、天津市宁河区相邻;南及西南与宁河区、武清区接壤;西及西北与河北省香河县、三河市相连;北及东北与天津市蓟州区、河北省玉田县隔河相望。宝坻区总面积1509平方公里,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24公里,地理坐标是东经117°8’~117°40’,北纬39°21’~39°50’。

  地貌

  宝坻区平原高度在海拔2.5~3米之间。

  气候

  宝坻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气温11.6℃,年降水量612.5毫米,历年无霜期平均在184天左右。

宝坻区是天津市的市辖区之一,位于中国天津市中北部、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南麓,属于华北平原北部的一部分,地处京、津、唐三角地带,临近渤海湾。宝坻自古是商业要地,据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开发利用,秦城遗址等古迹遍布。金大定十二年,因人烟繁庶,贸易兴旺,改为县。

宝坻区属于哪个省市(天津市宝坻区区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宝坻建县,始于金大定年间(公元12世纪70年代),距今已有810余年。

据县内北里自沽、中登、侯家庄等地出土的石耜、石斧、石刀等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虞舜时,此地属幽州。

夏、商时(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11世纪)“省幽并冀”,转属冀州。周时(公元前11世纪至前221年),武王分冀州为幽、并二州,封召公于北燕(都蓟,在今北京),此地遂属幽州燕国。

到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则属燕之渔阳郡(治所在今密云、怀柔之间)。

秦(公元前221年至前206年)分全境为四十六郡,此地属郡仍称渔阳。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5年)始置泉州(在今天津市武清西)、雍奴(在今天津市武清东北)等县。今之宝坻县地域,时在雍奴县境内,而雍奴县则属幽州渔阳郡,这一隶属关系至东汉(25-220)不改。

三国时期(220-265),此地(指雍奴县,下同)乃曹魏之领地。西晋时期(266-316),此地属幽州燕国(此“国”相当郡,时辖10县)。

东晋时期(317–420)十六国相互吞并,纷纷建立割据政权,此地先后曾属石勒(羯族)所建之后赵(319-336)、慕容皝(鲜卑族)所建之前燕(337-370)、苻洪(氐族)所建之前秦(371-383)、慕容垂(鲜卑族)所建之后燕(384-397)、拓跋珪(鲜卑族)所建之北魏(398始)。

南北朝时期(420-589),此地仍属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泉州县并入雍奴县,今之宝坻县地域仍属雍奴。雍奴县则属北魏幽州渔阳郡。永熙三年(534)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此地属东魏。武定八年(550)北齐代东魏后,转属北齐的东北道(行台)渔阳郡。承光元年(577)北周灭北齐后,改属北周的幽州(总管府)渔阳郡,直至公元581年北周为隋所代。

隋代(581-618),此地属冀州涿郡。

唐代(618-907)初期,“高祖改郡为州”。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雍奴为河北道幽州都督府(后升大都督府)治下的幽州之辖县。天宝元年(742)复设郡,雍奴县改名武清县,辖于幽州范阳郡。自此,今之宝坻地域遂在武清县境内。乾元元年(758)范阳郡废,复属幽州。

五代十国前期,此地仍属幽州。初(907-923)为晋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势力范围(911年至913年曾被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刘守光所割据,“僭称燕”)。公元923年李存勖称帝,此地遂属后唐。清泰三年(936),镇守太原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后晋高祖)勾结契丹贵族灭后唐,割燕云一十六州予契丹,此地遂入契丹(907年建立,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至1066年重称契丹,后复称辽),隶南京道析津府。辽(契丹)会同元年(938),分武清、潞(今北京市通县)、三河三县各一部置香河县,隶南京道析津府。自此,今之宝坻县地域遂在香河县境内。

北宋宜和四年(辽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金伐辽,宋得此地,隶燕山广阳府。

金天会三年(北宋宣和七年,即1125年),金取得燕山各州县,此地初隶析津府,后改大兴府。大定十二年(1172)分香河县东部15000家始置宝坻县,隶属中都路大兴府。承安三年(1198),宝坻县升置为盈州,辖香河、武清二县。泰和四年(1204),盈州废为县,仍称宝坻县。

元至元(1264-1294)初建大都路,宝坻县为大都路大兴府所辖6县之一。

明洪武(1368-1398)间,宝坻县属北平布政使司。永乐(1403-1424)间,改属顺天府。嘉靖(1522-1566)时属顺天府下之通州管辖。

清顺治元年(1644),宝坻县仍属顺天府(顺天府为直隶省下辖府)。康熙二十一年(1682),于顺天府下设4个路厅,宝坻为东路厅辖县之一。

中华民国初(1912-1913),仍因旧制。1914年,北京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特别区,宝坻县遂属京兆特别区。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将京兆特别区并入直隶,改直隶为河北省,宝坻为河北省下辖县。

1935年11月25日,在日本侵略者的操纵下,殷汝耕等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宝坻等22县和唐山、秦皇岛两市。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宝坻县日伪政权和中国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并存。日伪宝坻县公署隶属河北省津海道。中国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则将宝坻、蓟县、武清、香河、玉田、三河、宁河等相邻的几个县划成若干联合县。辖宝坻县不同地域的联合县有:

蓟(蓟县)宝(宝坻)三(三河)联合县。1940年10月建,1943年9月撤。属晋察冀边区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第十三专署)领导。宝坻县三岔口至大口屯一线以东为该联合县之第九区,以西为第十区。

武(武清)宝(宝坻)宁(宁河)联合县。1943年7月建,1946年1月撤。初屈冀热边区(行署)第五专署,1945年属冀热辽区(行署)第十八专署。宝坻县黑狼口、大白庄、黄庄、尔王庄、王补庄一带310个村庄归其所辖。

玉(玉田)蓟(蓟县)宝(宝坻)联合县。1944年4月建,1945年6月撤(划分成玉蓟、玉宝两个联合县)。属冀热边区(行署)第五专署,1945年属冀热辽区(行署)第十八专署。宝坻县八门城、大钟庄、新安镇、林亭口、方家庄一带248个村庄归其所辖。

玉(玉田)宝(宝坻)联合县。1945年6月建(从玉蓟宝联合县中划分出来),1946年1月撤。属冀热辽区(行署)第十八专署。所辖宝坻县地域与玉蓟宝联合县时相同。

香(香河)武(武清)宝(宝坻)联合县。1944年11月建,1946年1月撤。初属冀热边区(行署)第五专署,1945年改属冀热辽区(行署)第十八专署。宝坻县大口屯、新开口、史各庄、赵各庄、牛道口、城关一带177个村庄归其所辖。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各联合县于1946年1月撤销,恢复原县制。宝坻县属冀东区(行署)第十八专署。从1946年5月起,至1949年7月止,改属冀东区(行署)第十五专署。

新中国成立前夕,即从1949年8月起,宝坻县隶属于河北省天津专区,直至1958年6月。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天津专区与沧州专区合并,宝坻县改属河北省唐山专区;同年11月香河县与宝坻县合并,仍称宝坻县。至1959年6月,改属河北省唐山市。至1960年3月,又改属河北省天津市。1961年6月恢复原天津专区,宝坻县仍回归河北省天津专区。至1962年6月,又分宝坻为宝坻、香河两县,恢复原县制,仍属河北省天津专区。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复为直辖市,11月,天津专区改为天津地区。从1973年8月起,宝坻县改属天津市。2001年,撤销宝坻县,设立宝坻区。

行政区划

1950年8月,全县将原13个区合并为8个区。各区机关所在地点为:一区城关,二区赵各庄,三区大口屯,四区黑狼口,五区大白庄,六区林亭口,七区新安镇,八区王补庄。

1953年4月,在8个区内将全县715个村庄(行政村,以下同)划分为108个乡和1个县辖镇(城关镇),实行以区统乡、以乡统村制。

1958年2月,撤销8个区,将108个乡和1个镇合并为25个乡实行县辖乡、乡辖村的制度。

1958年中期,全国实行人民公社化。宝坻县于8月份成立城关、赵各庄、大口屯、黑狼口、王补庄、林亭口、大钟庄、大白庄等8个人民公社,各公社均按自然区域设若干指导站(后改称管理区),分辖若干队(即原来的村)。同年11月,香河并入宝坻县后,又增加香河镇、五百户、安头屯、钱旺村等4个人民公社,此时全县共划分为12个人民公社。各公社均按自然区域划分为若干管理区,下辖队。1960年3月9日,将宝坻县的林亭口、大钟庄两个公社划给汉沽市,全县尚有10个公社。

1961年5月,又将10个公社划小为38个公社。大社划小后,撤销了管理区。

1962年3月,又增划出杨家口、金辛庄、孙止务3个公社,全县共41个公社。1962年6月,宝坻与香河分县。将原香河县的区域(计17个公社)划归香河县。同年7月,由宁河县划给宝坻县7个公社(即原划给汉沽市的林亭口、大钟庄两个大公社的区域)。

1965年4月又从城关公社划出城关镇,1968年9月亦改称公社。至此,全县共划分成32个公社。

1975年9月,由黄庄、八门城两公社中划出部分村庄增设欢喜庄公社;由新安镇、大钟庄、王补庄三个公社中划出部分村庄增设何几庄公社。

1982年4月,城关镇公社又改为城关镇,设镇人民政府。至此,全县共划分为33个人民公社和1个城关镇。

1983年4月,县内进行社、镇级机构的体制改革,改公社为乡,设乡人民政府。各村设村民委员会,城镇街道设居民委员会,每个村、街又划分成若干个村民或居民小组,实行县辖乡(镇)、乡(镇)辖村(街)的体制。全县共辖1个镇、33个乡、763个村、14条街道。1987年10月,县内大口屯乡、林亭口乡撤乡建镇,所辖区域不变,实行镇辖村体制。

1988年10月,将黑狼口乡所辖潮白河西8个村划出,增设中登乡。至此,全县共辖3个镇、32个乡、763个村、17条街道。

1999年,宝坻县辖9个镇、26个乡。  

2000年,宝坻县辖19个镇、16个乡。  

2001年,宝坻县乡镇区划调整。

2001年底,宝坻县撤县设区,辖19个镇、3个乡。  

2004年初,宝坻区辖19个镇、3个乡。  

2012年,宝坻区辖3个街道、21个镇。  

2013年12月26日,高家庄镇改为朝霞街道、马家店镇改为潮阳街道、口东镇改为口东街道、大白庄镇改为大白街道、周良庄镇改为周良街道。至此,宝坻区辖8个街道、16个镇。  

2018年12月26日,撤销大白街道办事处,设立大白庄镇;撤销口东街道办事处,设立口东镇。至此,宝坻区辖6个街道、18个镇。  

截至2019年3月,宝坻区辖6个街道:宝平街道、钰华街道、海滨街道、周良街道、朝霞街道、潮阳街道;18个镇:大白庄镇、口东镇、霍各庄镇、史各庄镇、牛道口镇、大口屯镇、新开口镇、牛家牌镇、郝各庄镇、大唐庄镇、尔王庄镇、王卜庄镇、方家庄镇、林亭口镇、八门城镇、黄庄镇、大钟庄镇、新安镇。区政府位于宝平街道。

宝坻区属于哪个省市(天津市宝坻区区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以上是 宝坻区属于哪个省市(天津市宝坻区区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97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