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属于哪个市(滕州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属于枣庄市,旧称“滕县”。东与山亭区毗邻,南与薛城区交界,西与济宁市微山县相连,北和济宁市邹城市接壤。介于东经116°49′-117°24′,北纬34°50′-35°17′之间,总面积约1495平方千米。滕州位于山东省南部,是枣庄市下辖的县级市。

1960年3月,将滕县临城公社的164个自然村划归枣庄市。

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北纬34°50′至35°17′和东经116°49′至117°24′之间。东邻枣庄市山亭区,南邻枣庄市薛城区,西濒微山湖、接济宁市微山县,北邻济宁市邹城市。市境东西45公里,南北46公里,面积1495.14平方公里。

【自然环境】

北、东、南三面环山,西临南四湖,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全市可分为三个地貌区:低山丘陵区、平原区、滨湖区(即湖退区)。

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大小山头453个,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5个。最高峰是莲青山摩天岭,海拔597米。其他较著名的山峰有龙山,主峰海拔415米;曾被称为古滕八景之一的“谷翠双峰”,西峰海拔408米,东峰海拔400米。全市300~400米的山峰49个、200~300米的山峰174个、200米以内的山峰216个,著名的山有小白山、染山、马安山、龙山、谷山、莲青山、吉山、孤山、南龙山、落凤山等。

河流属淮河流域京杭大运河水系。大都发源于滕州市东、北部的山丘地带,由东北流向西南,注入微山湖。大小河道近100条,其中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左右的有22条,市内较大的山洪河道5条,主要有界河、北沙河、城河、郭河、薛河,从北到南分布均匀,担负着排涝任务。界河,又名白水河,境内长25.4公里;北沙河,曾名龙河,境内长37.5公里;城河,俗称荆河,境内长42.7公里;薛河,古称薛水,又名十字河,境内长30公里。

山东省滕州市属于哪个市(滕州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天气多变,干旱少雨。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秋季天气晴爽,冷暖适中,冬季多偏北风,寒冷干燥。2019年,全市平均气温为15.4℃,比常年(1981—2010年)偏高0.9℃。极端最高气温为37.4℃,极端最低气温为-9.1℃。年降水量为637.3毫米,较常年(1981—2010年)偏少57.7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022.0小时,比常年(1981—2010年)偏少248.6小时。

土壤分为4个土类、11个亚类、19个土属、90个土种。褐土主要分布低山丘陵区,面积60679.67公顷,占总面积的40.83%。潮土分布诸河流中下游,面积61173.15公顷,占41.17%。棕壤分布山丘中下部,面积15200.46公顷,占10.23%。砂姜、黑土分布洼地、低平原、湖洼地带,面积11541.68公顷,占7.7%。

历史沿革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于今滕境置滕县、薛县。滕,作为县名始见于史册。除滕县、薛县外,境内东有合乡地,东南有缯县地,西南有戚县地,西有湖陵县地。

汉初,高祖析小邾置蕃县。治所在今县城西北处,隶属豫州刺史部鲁国。汉武帝时改滕县为公邱县。滕境东有合乡县、东南有新阳县、建阳县、昌虑县,南有薛县,西南至西北有戚县、湖陵县、橐县地。

东汉时,公邱县属豫州刺史部沛国。198年(汉献帝建安三年),分东海郡,于昌虑县置昌虑郡,不久又改为昌虑县,其他县照旧。县境东有合乡县地,西北至西南境有高平、胡陆、戚县地。北邻邹县,东南邻丞县。

三国时,滕境各县属魏,魏沿袭秦制。238年(魏景初二年)以公邱县并沛郡的杼秋、丰、广戚等县为豫州部沛王国。蕃县、薛县仍属鲁国,昌虑县仍属东海郡。

西晋仍袭汉制,蓄县、薛县、公邱县都属豫州部鲁郡。晋惠帝元康年间,将蕃县、薛县改属徐州部彭城国,将东海郡的昌虑县改属徐州部兰陵郡。境内还有合乡县、戚县、高平县地。东晋十六国时,战争频繁,409年(晋安帝义熙五年),晋克复青、徐,撤销薛县、戚县,将其地划入蓄县,属兖州部。

南北朝时,457年(北魏太安三年)撤公邱县,置阳平县(今级索镇王晁村有故城微迹),属兖州部鲁郡。526年(北魏孝昌二年),于徐州部始置蕃郡,领蕃城(即蕃县)、永兴(今薛城区临城镇)、永福(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崮岘)3县,郡治蕃城。539年(东魏元象二年),撤销蕃郡,并入彭城郡。547年(东魏武定五年)又置蕃郡。复置薛县,属豫州部彭城郡;昌虑县属徐州部兰陵郡;阳平县属兖州部鲁郡。境内有合乡、留城、方与、高平等县辖地。北齐废蕃郡设蕃县,撤销薛、阳平、合乡、昌虑(一说隋时将昌虑划入滕县)、永兴、永福县,将其辖地划入蕃县,另将沛、高平、南武阳等县部分地区划归蕃县,县属徐州部彭城郡,县域空前扩大。

隋初,586年(开皇六年),改蕃县为滕县。596年(开皇十六年),升滕县为滕郡,郡治滕县;不久又将滕郡改为滕县,县治在蕃县故城,属徐州部彭城郡。滕,作为县级行政区的名称,从此沿用至今。那时县境,东南至抱犊固,南到今徐州市贾汪,西过微山湖,北与邹县接壤,东北至城前;大致包括今天的滕县、微山县、山亭区、薛城区以及峄城区、台儿庄区、铜山县、邹县的部分地区。滕县的境域从隋至民国大体未变。

唐代滕县属河南道徐州。元和年间,县城东移二里筑新城(今县城的旧城区)。五代因之。北宋兼置滕阳军。1182年(金大定二十二年),金置滕阳州。1184年(大定二十四年)改为滕州,辖滕、沛、邹县和陶阳镇,属山东西路。元因之。1369年(明洪武二年)废除滕州,滕县隶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宁府。1385年(洪武十八年)升兖州为府,降济宁为州,滕县改属兖州府。清沿时制。

民国地方政区分省、道、县三级。1913年滕县属岱南道。1915年滕县改属山东省济宁道。1927年,废道,存省、县两级。1932年,行政院规定省以下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6年,滕县属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济宁),为一等县。抗日战争期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47年春,滕县属徐兖绥靖区,8月调整山东行政区划,滕县属鲁西南第一行政督察区。1948年7月,人民解放军第二次解放滕县,国民党县政府溃散。

日军侵占滕县后,利用汉奸组成治安维持会,1938年8月建伪滕县公署,日军派顾问控制,1939年4月伪山东省公署将山东划分为四道,滕县属鲁西道。第二年7月,又将四道改为十道,县分一、二、三等,滕县属兖济道,为一等县。1944年,滕县改属兖州道。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伪滕县公署随之瓦解。自1938年3月日军侵占滕县后,全县人民办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农村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在县境内和邻县间,先后建立了几个县级政权(有的名为办事处)。因此,政区的隶属、名称、区域变动也较为频繁。1939年2月,中国共产党滕县委员会于大赵庄成立,8月,以津浦铁路线为界分为滕东、滕西县委。1940年7月、滕西县委撤销。1941年7月,滕东县委改为滕峄边工委。抗战前期,县境各抗日民主政权隶属中境属鲁南行政区。1943年9月,滕境属鲁南行政区第二专署区。1944年4月,中共滕县县委、县政府在东庄里成立;7月,设临城县;8月,设凫山县。1945年8月,滕县、凫山县、临城县隶属鲁南行署第二专员公署。

1946年1月,滕县改为麓水县,4月,将双山县改为麓水县,恢复滕县;撤销凫山县,原滕县沿湖地区归属滕县,官桥以南归属临城县。此时,滕县属鲁南区行政公署第一专署,临城县属第二专署。1946年10月,恢复凫县。1948年9月,滕县属鲁中南行政公署绍四专署,临城县属第五专署。1949年7月、滕县、凫山县、白彦县属尼山专署,临城县属台枣专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国之后,省县之间设专员公署,为省级政权派出机构,滕县属鲁中南行政公署尼山专员公署。1950年,尼山专区和台枣专区合并改为滕县专区(驻滕县),辖滕县、临城县、凫山县、平邑县、白彦县、邹县、曲阜县、滋阳县、济宁县、济宁市、丰县、沛县、华山县、铜北县、峄县等。

1951年,临城县改为薛城县。1953年9月,滕县专区和湖西专区合并为济宁专区(驻济宁),辖滕县、薛城、凫山等县。同时,撤白彦县,将其所辖原属滕县的徐庄等5个区划归滕县;建立微山县,将滕县所辖湖域划归微山县。1956年3月,撤薛城县、凫山县,将其所辖部分地区划入滕县:12月,山东省调整县的等级,滕县由甲等县升为特等县。1960年3月,将滕县临城公社的164个自然村划归枣庄市。1979年1月1日,滕县改属枣庄市。1983年11月,枣庄市齐村区改为山亭区,将滕县东部的店子、冯卯、辛庄、徐庄、辛召、山亭、桑村、城头8个公社划山枣庄市山亭区。1988年3月,国务院批准滕县改为滕州市。

山东省滕州市属于哪个市(滕州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县辖11个区、135个乡镇、604个村。

1950年,各区名称以地名命名,共11个区。

1953年9月,撤销白彦县,有5个区归属滕县,调整后的区划以数字排序。

1955年9月,全县16个区改按地名称呼,即城关、羊庄、桑村、城头、官桥、东郭、界河、大彦、鲁寨、沙河、王开、山亭、冯卯、辛庄、辛召、徐庄等区。

1956年3月,凫山、薛城同时撤销,两县部分地区划归滕县;同时,微山县两个乡划归滕县。全县区划因此做出较大调整:撤销城头区、辛召区、大彦区,将城头区分别并入东郭区、桑村区,把辛召区分别并入辛庄区、山亭区,把大彦区的一部分并入鲁寨区,大彦区的另一部分和原薛城二区合并为鲍沟区。撤并调整后,全县有20个区、288个乡、1962个村,面积2218平方公里。是年9月扩大乡,12月建镇,调整后,全县区划分为19个区、2个直辖镇、72个乡。

1957年4月,全县区划调整为15个区、2个直辖镇、103个乡。

1958年秋,撤乡镇建18个人民公社,同时撤销4个办事处。是年冬,欢城、殷庄两个公社69个自然村划归微山县,邹县39个自然村分别划入滕县的界河、东郭两公社。

1959年秋,全县调整为22个公社。

1960年3月,临城公社164个自然村划归枣庄市。

1962年,全县调整为29个公社、1275个大队。

1965年,城关公社分为城关镇和城郊公社,全县计30个公社(镇)。

1966年5月,30个公社(镇)调整为19个区(镇),下辖168个公社。

1968年12月20日,撤销区(镇)、小公社,恢复1965年的30个公社(镇)。

1982年5月,夏庄、辛庄、金庄人民公社分别更名为党山、水泉、洪绪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21日,滕县东部的店子、冯卯、水泉、辛召、城头、桑村、山亭、徐庄公社划归枣庄市山亭区。

1984年3月31日,全县22个公社改为8个镇14个乡,即:城关、界河、东郭、大坞、级索、西岗、木石、官桥镇,龙阳、党山、岗头、望冢、峄庄、姜屯、城郊、东沙河、洪绪、鲍沟、南沙河、羊庄、张汪、柴胡店乡。11月28日,岗头、姜屯、南沙河、鲍沟、张汪、羊庄、柴胡店7个乡改为镇。

1985年2月,全县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1987年,全县辖15个镇7个乡,1207个村民委员会。全县有1229个自然村、299719户、1226765人。

1988年,滕县改为滕州市,行政区划未有变动。

1991年11月,东沙河、洪绪、望冢、龙阳4个乡改为镇。

2000年3月,峄庄乡改为镇,全市辖2个乡、20个镇、140个管理区(办事处)、1245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是年6月,撤销城关镇,成立荆河、龙山街道办事处。

2001年2月,将党山乡与东郭镇合并为东郭镇,峄庄镇与大坞镇合并为大坞镇,望庄镇与岗头镇合并为滨湖镇。是年6月,龙山、荆河两个街道和城郊乡合并,将南沙河、姜屯、东沙河、洪绪镇的部分村庄纳入城区,按照东、西、北、南四个方位,设立龙泉、荆河、北辛、善南4个街道。

截至2020年,滕州市下辖5个街道、16个镇。

以上是 山东省滕州市属于哪个市(滕州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946.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