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高青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高青县位于淄博市北端,北依黄河,南靠小清河,地理坐标为北纬37°04′~37°19′,东经117°33′~118°04′。北部、西北部隔黄河与滨州市滨城区、惠民县相望;东部、东北部与博兴县、滨城区接壤;南部以小清河为界与邹平市、桓台县相望。

高青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高青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高青县主要包括高苑县和青城县。在原始社会晚期,即距今大约七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发展自己的文明史,属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由于古地理上的原因,东西两部分的建置沿革不尽相同。

夏禹时,高青为青州域地,高城一带属苑墙。

商时,高青县属青州。商末周初,诸侯蒲姑氏占据,称蒲姑国,高青属其辖。蒲姑城在今博兴东南。

西周,高青仍属青州。公元前1061年,周成王东征,灭蒲姑等50余国,封姜尚于齐。约公元前800年,长狄人在济水北建鄋瞒国,国都狄邑,或日长狄所居,在今高城西北1公里处。

春秋初,今高城北仍为鄋瞒国地。公元前685年—643年,即齐桓公时,将高城及邹平的苑城一带辟为苑囿,更名高苑。高城及南部为高苑地,高城北为狄城地。公元前616年秋,鄋瞒侵宋,被宋败于长丘。十月又被鲁国叔孙得臣战败,并俘获长狄首领侨如。公元前607年,高青遂为齐国地。

战国时,高青属齐国。齐国在古漯水两岸先后置千乘城。

秦时,置狄县,隶临淄郡。高青大部分属狄县。西部小部分属济北郡。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刘邦封丙倩为高苑侯。公元前125年(西汉元朔四年),汉武帝刘彻封齐孝王子燕为披阳侯。时高青东部属披阳侯国、高苑侯国地。后为狄县、披阳县、高苑县地,均属千乘郡。当时狄城在今高城西北,披阳城(即今高城址)在狄城东南,隔济水与狄城相望。狄县北为千乘县地,千乘县城在今孙集东南。高青西部主要为东邹县(今花沟一带)、建信县(今内杨一带)地,皆隶千乘郡。最西部为邹平县地,属济南郡。

王莽新政时,狄城更名利居。

东汉初复名,建置同西汉。公元60年(汉永平三年)千乘郡改为千乘国,翌年又改为千乘郡。公元79年(建初四年),汉章帝刘煜封子刘伉为千乘国王(贞王),千乘国改为乐安国。公元108年,狄县更名临济县。乐安国移治临济,质帝时改为乐安郡。千乘县、临济县、高苑县等属于乐安郡。时披阳、建信、东邹已废。高青大部属临济、千乘、高苑县。青城以西为梁邹县地,属济南国。

三国魏时,高青主要为临济、高苑县,属乐安郡。乐安郡治高苑,即今邹平苑城。青城以西为邹平县地,属济南国。乐安国与济南国皆隶青州。魏末,咸熙初,封裴秀为济川侯,高苑济川墟为其封地。济川墟在今高城东南。

西晋时高城东部为临济,高苑县地,属乐安国。西部青城及今花沟(龙桑树片)、黑里寨孟集等乡镇沿小清河部分属邹平县,隶济南郡。

十六国时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地,仍为临济、高苑、邹平县地,分隶乐安郡和济南郡。

南北朝时,南朝宋将临济县迁于今县西部刘家镇。复置千乘郡并移至今广饶县境,原临济城更名长乐,侨置长乐县。

北朝东魏,高青属青州。北朝齐废长乐郡。移长乐县治于披阳故城,改属齐郡,隶青州。

隋统一后,初为长乐、邹平县地,属齐郡,隶青州。公元598年(开皇十八年),长乐县更名会城县,会城县治在今博兴南古苑庄。公元607年(大业三年)改会城县为高苑县,县治移于长乐城,即今高城,仍属齐郡,隶青州部,后为高苑、邹平县地。

唐朝,为高苑、邹平县地。公元618年(武德元年),属邹州。公元634年(贞观八年)废邹州改属淄州,隶河南道。公元707年(景龙元年),析高苑一部分置济阳县,县治在今邹平县旧口,公元820年(元和十五年)并入高苑县。唐始置青平镇,为今青城。

五代时,为高苑县、邹平县地,属淄州。

宋朝为高苑、邹平县地,属淄州,隶京东东路。1050年(皇祐二年),在高苑置宣化军,领高苑县。1070年(熙宁三年),以县令兼军使。金废宣化军。高青为高苑、邹平县地,属淄州,隶山东东路。1233年(金天兴二年),始置青平镇为青平县。翌年元灭金,1235年,元因之。元朝中期,青平县改称青城县。

元时,将高苑县小清河以南所属村庄大部分划归新城(今桓台)、邹平县。高苑初属淄州,1265年州废,改属益都路总管府,隶山东东西道宣慰司。青城初属济南路,中统时属陵州。至元年间改隶河间路。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置般阳路,高苑县西、青城县东、小清河北、大清河南包括田镇在内的区城为般阳路的新城、蒲台县地。

1369年(明洪武二年),将青城县并入邹平、齐东县,青城更名青池店。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复置青城县,属济南府。高苑县改属青州府。皆隶山东布政使司。

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后,高青为三府四县地。东南部为高苑县,属青州府;西南部为邹平县,属济南府;西北部为青城县,东北部属蒲台县,皆属武定府。

1912年(民国元年),废府改道。高青为高苑、青城、蒲台、滨县、齐东、邹平县地、隶岱北道。1914年改隶济南道。1925年山东省分设十道,青城、蒲台、滨县划属武定道。1928年废道制,各县直属省辖。1945年8月,山东省政府成立,领胶东、鲁中、鲁南、渤海、滨海5个行政公署,21个专员公署,高苑、青城县属清河专员公署,隶渤海行政公署。

1948年4月,高苑与青城合并为高青县,初属三专署,后属清河专署,隶渤海行署。1950年5月,高青隶惠民专署。1956年3月,高青与齐东合并称齐东县,隶惠民专署。1958年11月,将齐东析入博兴、邹平县地,皆隶淄博专署。1961年10月,复置高青县,隶属惠民专署。

1990年1月1日,高青县划归淄博市,东北部的旧镇镇大部分划归滨州市。

行政区划

1948年4月,高苑、青城县合并为高青县,建立高青县民主政府驻青城,设11个区,即城关、寨子(健萍)、河西、丁夏、唐坊、旧镇、大李、义和、九如、码头、花沟(子恒)区。辖728个自然村。不久,码头区撤并。1949年10月,将黄河以北13个村庄划归惠民县。1951年4月全县划为10区,辖72乡。后将于毛乡划归齐东县,为71乡。

1956年3月,高青、齐东合并为齐东县。同年,6月,划为1镇11区,辖106乡,1113个村庄。是年11月,将小清河南高苑桥,大园、祁家乡20个村庄划归桓台县。全县设8区,辖41乡1093个村庄。1958年11月,齐东县撤,析入博兴县、邹平县。

1961年10月,复置高青县,设7个区,即:田镇区、青城区、黑里寨区、花沟区、唐坊区、高城区、旧镇区。53处人民公社,834个自然村,849个生产大队。1963年2月,将青城的郑庙、义和公社划归田镇,田镇区的元河公社划归唐坊。

1970年11月,将7个区改称人民公社,53处人民公社改称管理区。

1981年,田镇人民公社改称田镇镇。1982年,全县设1镇,6个人民公社、48个管理区、807个生产大队,825个自然村。

1983年6月,根据地名普查情况,县人民政府批准注销黄河堤内实地无存的29个自然村名称,其中有小新城。

高青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高青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1984年6月,撤人民公社、管理区。全县设4镇15乡。1985年3月黑里寨改称镇。全县5镇14乡,816个自然村,837个村民委员会。1987年,将元河、杨家坊、田家楼、寨子、许管、丁家庄、孟集、龙桑树等乡撤销,析入田镇、青城、高城、唐坊、木李、花沟、旧镇、常家等乡镇。是年全县辖5镇6乡,816个自然村,837个村民委员会。

1989年12月,高青县划为淄博市,高青县的旧镇析入滨州市,全县设4镇6乡。1994年12月唐坊撤乡建置镇;1995年9月常家撤乡建置镇;1996年12月赵店、花沟撤乡建置镇。全县8镇2乡,辖747个自然村,763个村民委员会。

1998年4月,木李乡撤乡设镇;2000年8月17日,成立高青县城区办事处;2001年3月,樊家林乡并入花沟镇。至2004年底,全县设9个镇、1个城区办事处,即田镇镇、青城镇、高城镇、黑里寨镇、唐坊镇、花沟镇、常家镇、木李镇、赵店镇和县城区办事处。辖767个行政村、740个自然村。人口36.1万人。

2010年,高青县区划调整,田镇镇被分为田镇街道和芦湖街道;撤销赵店镇,整建制并入常家镇。是年,高青县改为省财政直管县,属省政府和淄博市双重管理,县城驻地田镇。

2012年12月,县行政区划调整,原隶属于花沟镇的忠信村、义和村、拥护村、保证村、袁家村、东刘村、明李村、道口村、庄头村和程尔头村10个村庄划入高城镇;将花沟镇的沙高村、韩连村、后池村、前池村、胡家村、杜郭村6个行政村划归田镇街道管辖。2013年3月,高青县区划再次调整,将原隶属赵店镇的47个行政村划归芦湖街道管辖;芦湖街道的尹家村、付家村、孟李村、大庄村等4个行政村划归常家镇管辖。在此基础上,高青经济开发区与常家镇合署。

2020年全县设青城镇、高城镇、黑里寨镇、唐坊镇、常家镇、花沟镇、木李镇7个镇,田镇、芦湖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县303个行政村,6个“村改居”,设青苑、黄河、长江、文苑、高苑、国井、芦湖、千乘、学府9个城市社区。

高青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高青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以上是 高青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高青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880.html

回到顶部